《世界是部金融史》第11章


查理曼没有军队吗?
答:没用。
查理曼的军队不是常备军,是来自四面八方的骑士,等骑士集结完了,北欧海盗早抢完、分光、溜之大吉了。
更离谱的是,北欧人习惯于用原始战争方式对付西欧骑士。
按照欧洲骑士规矩,骑士之间要一对一公平决战,骑士攻击步兵被认为是一种耻辱,骑士要“避免一切欺诈和虚假的行为”。当时西欧还没有出现重装骑士,骑士只能骑着一匹马,拿个带倒钩的棍子,战斗力实在难以恭维。
在北欧海盗的眼里,这些规矩很奇怪,当然不会遵守,在他们看来群斗似乎更合理。
北欧海盗VS西欧骑士,没有胜负悬念。
开始,北欧海盗也就是几十人的犯罪团伙,最多抢个商船,或者趁涨潮冲上海岸劫掠两个小城堡。后来,北欧海盗已经不满足于海上劫掠,而是动辄几千人的家当,分裂的法兰克帝国也根本不能组织统一防守,海盗进入长驱直入。
随着抢劫带来了巨额财富,北欧海盗已经武装到牙齿。标准的北欧海盗船长约76英尺,用一根巨木作为龙骨,船上树有巨帆,约承载30名海盗。这种船吃水浅,速度快,笨重的商船即使配有保护也不堪一击。
北欧海盗战果如下:
855年包围巴黎向秃头查理勒索了7000磅白银,885年再次包围巴黎,并围困了整整一年……
907年、941年北欧海盗两次围攻君士坦丁堡,迫使拜占庭帝国订立城下之盟,承认北欧人在帝国范围内的商业特权……
最不幸的是大不列颠岛。英吉利海峡是北欧海盗的天然行军大道,岛上原有三个国家,两个被丹麦人灭了,剩下一个西撒克斯王朝被赶到沼泽地阿赛尼岛,丹麦人在不列颠岛上建立了一片丹麦区。
这段历史很少有金融,甚至连一般史实记载都非常少。也难怪,当时北欧没有文字,西欧有文字,就是每次都战败,胜利者要的是粮食、布匹、财宝,记载文字的羊皮纸大概只有一个用途,那就是生火取暖。
对这段历史,大家只能对着文物想象,无论如何想象,北欧海盗对西欧都是一场灾难,有人统计北欧海盗总共从西欧拿走了270000磅白银、600磅黄金。在货币极其匮乏的中世纪,已经绝对是个令人咋舌的数字。
真实的北欧海盗,大概永远是一个谜,我们在这里要给出的内容,不是对海盗的描述,而是海盗给西欧带来的结果。
维京时代给西欧带来的,远非仅仅是劫掠,还有城堡裂变和商人再度兴盛……,有了北欧海盗,才破坏了僵化的“小农城堡经济”,才有了后来的探险殖民、海运经商。
否则,在原有制度框架内领主和农奴还不知要多少代循环才能打破原来的怪圈。
抢劫,是为了钱;海盗并非天生是土匪,如果贸易能赚更多的钱,海盗也不反对。
世界上第一批国际贸易商,就是这批海盗。之前,法兰克王国即使有商人,也仅限于陆地,英伦诸岛和欧洲大陆之间,更多是官方往来。
现代,人们开掘后期海墓葬的时候,最常见的陪葬品中有两样:天平与剑。
巨额财富为海盗带来了原始商业资本,对这些腰缠万贯的大佬来说,即使他们不出门做生意,来自东方和阿拉伯的商人也早就看中了他们腰包里鼓鼓的银子。
9世纪末期,北欧斯堪纳维亚已经从一个蛮荒之地变成了繁荣的商业区,在比尔卡市场上,香料、丝绸、毛织品、葡萄酒、玻璃、青铜器……,几乎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奢侈的消费品。
在内外双重刺激下,北欧海盗开始了自己的经商之旅。
862年,北欧人在斯拉夫地区组建了基辅罗斯公国,历任国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带领士兵巡幸各地城堡。不是为了索取钱财,而是收购(半买半抢)蜂蜡、皮毛,以便来年转运到君士坦丁堡。就是这个小小的公国,再次打通了黑海、波罗的海和里海之间的商业联系,从此,欧洲商人可以直达君士坦丁堡、戈尔干甚至巴格达,大大降低了因阿拉伯人控制地中海高居不下的东方商品价格,流入西欧的东方商品急剧增多。
911年,另一个海盗头子罗洛在诺曼底建立公国,开始了自己的商人生涯。他开辟了南意大利到北海的航线,在随后的两个世纪里,阿拉伯地中海的商业优势逐步丧失,这条航线逐步成为欧洲的海上通衢。
……
做生意,海盗也怕人抢。
在海上,最可怕的海盗恰恰是这些商人本身,海盗互抢的可能性不大,对方都有威慑,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在陆地,为保护商品安全,北欧海盗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系列自己的城堡,既用来储存货物,也可以贸易。
就这样,北欧海盗跳过领主,直接在欧洲开辟了新的商路;10世纪末期,北欧商人的足迹已经踏遍波罗的海、北非甚至印度。这些,在对后来的城镇兴起和经济复苏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凝固于农业文明的西欧,倘若没有外来刺激和范例,不可能如此迅速习惯于一种新生活的”。
北欧海盗,横行欧洲两个世纪,骁勇善战。然而,常年的劫掠生涯也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不是每个海盗都能抢到很多钱,他们遗孀的生活照样也很凄惨。英国作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的《丹麦女人竖琴歌》这样描写:“……空留红颜长夜漫漫,寂寞寡妇伤心欲绝……”
10世纪后期,海盗首领大多转行做贸易了,北欧本土原始氏族体制逐渐被打破,王权逐渐替代了原始社会氏族首领。北欧人开始追求平稳、安定的生活,1000年左右北欧人逐步接受了基督教,被基督教同化。
北欧社会给西欧带来了海盗,西欧却对北欧输出了基督教。也可以说,西欧社会通过基督教实现了对北欧的反征服,970年丹麦王室皈依基督教;1000年,冰岛王室放弃多神教皈依上帝;1024年挪威教会正式成立……
1066年,挪威宣布放弃对英格兰王位要求,海盗传奇,退场。
第3章 暗黑年代(中世纪)
引言
当国王和农奴同时成为封建领主的掘墓人,货币终于在西欧城镇中浴火重生,自此,西欧中世纪不再平静。九次十字军东征造就了世界第一代金融枭雄——圣殿骑士,也造就了一个迄今为止难解的达芬奇密码;百年英法战争结束了英法两国强势王权,也缔造了西欧独一无二的金融市场。
达芬奇密码中圣殿骑士的宝藏究竟是不是史实?
谁才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真正的英雄?
城镇兴起
城镇更类似于股份制公司,领主只能以土地入股,按税收分红,不具备管理权,管理权在股东(市民)选出的总经理(执政官)手中。股东有权力撤资(离开),为了税收领主不得不谨守对市民的承诺。城镇以整体的名义对抗领主,缴纳赋税后领主不能再骚扰城镇。
很多人想象中,西欧中世纪意味着庄严的城堡、骁勇的骑士、多情的贵妇人……,这是骑士小说里的描写。包括《堂吉诃德》在内的骑士小说多出自后人之手,文学家的笔下情怀其实多是梦呓式的幻想……,一句中国古诗词足以形容西欧中世纪: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
中世纪的欧洲远非唐宋盛世,8~10世纪,所谓城堡,大多数也就是几道木栅栏围着几个房子,石质建筑的成本那是相当高,绝大多数西欧领主根本负担不起。
木头栅栏里圈禁的农奴,生活自然比唐宋自耕农差远了,也就弄点玉米糊糊喝喝,运气好的时候弄点玉米棒棒儿。至于浓香的咖啡、甘醇的红酒、松软的面包,包括国王在内的欧洲人经常见不到。
理由很简单,西欧人烹饪的主要手段是烤,不是蒸。靠西欧当时的厨具,小麦只能烤成锅巴,至于面包,是想都不要想的。
我们曾经说过,这样的西欧城堡才是地道的小农经济;这里,再提出一个有辩证意义的问题,真正的小农经济如何能演化出最发达的市场经济?
恶花怎样才能结出善果来?
与大家想到的可能不一样,恶花结善果的时刻,西欧国王支持市场,打击领主,立场坚定地站在了农奴一边。因为,领主不仅剥削农奴,对国王也照样不理不睬。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中世纪的西欧,农奴必须把自己70%的时间奉献给领主,然后才能耕种租种的土地;死后,还要被领主领走最好的家畜;交纳人头税、结婚税、地丁税;献纳初夜权。领主拥有军事、行政、司法等一切权力,对农奴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