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第5章


因为,所有社会的规则都已经改变。
任何一个时代的思想,都是统治者的思想。
——卡尔·马克思
随着自己土地的丧失,底层公民开始堕落为无业游民、低级妓女和小混混,他们不事稼穑,漂泊不定,明天甚至下一顿饭都不知道在哪里吃,对社会的绝望使他们丧失了一切劳动积极性,成为社会的毒瘤。马克思估计,这批人至少占罗马城总人口的20%,他赋予了这批人一个颇为不雅的称号——“惰民”。
罗马公民就这样抛弃了自己的光荣,一个民族的道德开始沦丧。
贵族享乐的方式是慵懒地洗浴、放纵地饮酒、毫无节制地淫乐。在酒席宴上,为了能更多地享用丰盛的食品,罗马人甚至要把自己吃进去的东西呕吐出来,甚至有人专门制造了呕吐用药……
古罗马共和国,几乎有着一种梦幻般的古代公民制度,执政官执掌行政,元老院分管司法,公民大会决定立法,这是一种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混合,即使是这种政体,也不能阻挡罗马在堕落的路径上越陷越深。所谓共和,不过是一堆死文字,一堆条条框框,只有公民道德适应这些文字的时候,共和才有光华。
当民族丧失了光荣与尊严的时候,所有人都开始按照利益来选择政治:执政官不再将荣誉授予有德行的人,而是授予谄媚的人;谁答应给我面包,我就选谁;谁安排更多的演出和竞技,我就选谁。
荣誉,与我何干?
骄奢淫逸的背后,是充满了戾气的社会,似乎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对社会的仇恨,最令人兴奋的事情甚至不是自己财富的增加,而是看到别人甚至国家破败。当罗马共和国军队在西西里奴隶起义中受挫,罗马史籍给出的记载居然是“普通人不但不对此表示同情,而且还很高兴”。
罗马共和国——一个真正用铁和血铸造的国度,曾经有着气势磅礴的铁蹄,在征服欧洲之后,他们却抛弃了奥林匹斯诸神的简洁明快,而只留下无耻和庸俗。当贵族将掠夺当做习惯时,内部调和手段也不可能再起作用。共和国晚期,为调和底层公民和贵族之间的财产差异,保民官格拉古曾经提出过一个相当温和的改革方案,试图让土地所有者以不再涨价的方式出售一部分土地,结果是这位保民官在元老院被元老们活活打死。
尼禄的诡计
很多人,比如孟德斯鸠、但丁等赞美古罗马共和国,认为罗马帝国玷污了共和的灵魂,共和VS帝制,共和就一定胜出吗?
道德沦丧至此,没有革命性的变革,就会有比变革更混乱的革命。
公元前2~1世纪,罗马共和国贵族之间开始了无休止的内战,若干强悍的人干掉了若干不太强悍的人。
这些人是谁?干了什么事情?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之中没有正义,有的只是无尽的贪婪和欲望。
纷争止于强者。
公元前45年,凯撒自封终身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都成了摆设,罗马共和国已经名存实亡。
很多人,比如孟德斯鸠、但丁等赞美古罗马共和国,认为罗马帝国玷污了共和的灵魂,共和VS帝制,共和就一定胜出吗?
古代共和体制下,执政官的职责甚至不是为贵族公民谋取利益,而是取悦贵族,就连英雄凯撒也不得不安排战舰海战,看清楚,海战不是为了抵抗外敌或者镇压奴隶起义,而是为了现场贵族娱乐!
面对蝇营狗苟的公民,也只有铁腕帝国才能在短期内将其慑服,帝制已经是罗马生存下去的唯一路径。
相对清醒的统治者,其独裁强权约束了民主强权,贵族不可能再任意分享罗马这顿大餐,因为,大餐是有主儿的——独裁者。为了维护长远利益,凯撒及其后几位继任者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自己统治的政策。
孟德斯鸠骂凯撒,骂了整整一辈子。
冤枉凯撒了,罗马帝国第一个真正的强势独裁者并不是凯撒,而是屋大维(奥古斯都)。屋大维采取的最有效的治国方式之一,就是铸币。
屋大维规定,金币、银币由帝国统一铸造,行省只能铸造铜币。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货币是执政官自己(不代表帝国)铸造,发给士兵和行省官员。
权力集中后,帝国商业开始繁荣。
很多人很奇怪,专制体制下的商业怎么会如此繁荣?有人对此给出了解释:罗马帝国内部有一个稳定的经营环境。
那么罗马帝国为什么能获得稳定的环境?
答案1:原始共和制下,实际是一群贵族寡头在瓜分整个国家,没有一个强势者可以遏制对方,既然如此,这种劫掠就会变得毫无止境。元首制帝国下,尽管罗马人的道德仍旧没有改观,但是,大部分行省已经变成元首私产,就是给贵族几个胆子,也不能去抢劫元首。
答案2:帝国货币制度权威的确立,使交易更加方便。帝国前期,金币铸币质量应该很高,不同行省铜币的含量也基本一致。在罗马帝国这样一个广袤的地域范围内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铸币。
答案3:罗马帝国初期的经济繁荣实际是在一个相当宽松的体制下形成的,宽松到几乎没什么行政管理。罗马元首仍旧更关心抢劫,不关心贸易。只要交税,随便您怎么卖,即便是罗马城赖以生存的粮食也交给了商人(这一点在后期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
遗憾的是,帝国体制同样不能持久。
所有帝国的建立者能在无数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无疑在很多方面都是最优秀的,包括军事才能和政治胸襟。凯撒、屋大维,这些人确实都是帝国优秀的统治者,他们可以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放弃眼前的享受和利益。
但是,没有任何体制可以保证继任者能够继承这些优点,低能的继任者早晚都会出现,这是专制独裁的宿命。
可以断言,每个独裁者都会认真选择自己的继承者,毕竟,他不想把万里江山交给一个废物。
问题是,独裁者的眼睛是瞎的。
感谢古罗马塔西佗在《罗马编年史》中做了如下记载:议事的时候,元首让元老首先表达意见,一位元老的回答是“恺撒啊,你将以怎样的程序提出自己的意见呢?如果你第一个发表意见,我就按照你的意见发表我的个人意见;如果你最后发表意见,那我害怕会不小心而发表和你相反的意见”。
虚伪肯定比坦诚更有竞争力,只有虚伪才可以把本不属于独裁者的光环罩在他头上。这种环境下,愈显高贵的人才愈发丑恶。一旦帝国进入这种体制,优秀者会迅速被虚伪凶残卑劣者驱逐,这个体制根本就不可能允许高尚和坦诚。
卑鄙确实可以是卑鄙者的墓志铭,更多时候,高尚根本就不是通行证。
废物继承者迟早会出现,帝国的第四位继承者——尼禄,就是你了。
任何一个专制帝国的历史上,奇人帝王总是会出现,尼禄无疑是其中之一。有人说,他是一个浪漫、无知而又卑劣的人,一个极其不合格的皇帝。
尼禄,心机和手腕绝对可以和他的前辈比肩,可惜,他即位的手段太卑劣,影响了独裁者的权威,最终导致他的灭亡。
尼禄是在自己母亲的一系列阴谋下登上帝位的,军队对他并不支持。为了取悦平民从而对抗军队,也为了获得军队底层支持,尼禄颁布了粮食限价令,这就是传说中的市场管制。
结果,罗马城大量撂荒土地,以务农为生的平民抛弃了土地。
很简单,按照尼禄规定的粮食价格,大家就得去喝西北风。据记载,公元1世纪尼禄当政初期,罗马城郊的耕地价格愣是下降了接近1倍。
尼禄的补救政策就更是离谱:为平民分配了免费粮食,以农补城。举办节日狂欢,取悦城市居民。当时,罗马城有一半时间在过节,比如LudiRomani节(抱歉,我实在不知道这个节日是干什么的),有5天的马戏+7天的戏剧+2天的宴会+2天的赛马,国库负担的费用为76万银币,而一升油的价格不过是2个银币。
因为,就算耗尽全国资源,统治者也起码要维持首都罗马的稳定。
这些颇显“才华”的政策使得罗马帝国的钱袋子很快就瘪了,要不停从外邦购买粮食,还要取悦平民举办歌剧和体育比赛……
尼禄终于换来了罗马城平民的支持,迫使帝师赛内加隐退,干掉了禁卫军统领——也就意味着他自己可以执掌帝国雇佣军,他甚至可以把奴隶塞进元老院……一个东方式的专制君主即将诞生。
还是很遗憾……
罗马帝国不是罗马城的罗马帝国,罗马城的繁荣是以行省凋敝为代价的。在行省,出售食物要缴税,搬运东西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