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武天魔》第98章


“冤孽啊!”
苏长生欲哭无泪,只能闭上眼睛,任由他人摆布,心中流下两行屈辱的清泪。
现在的苏长生只有两个字: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清醒得那么早?
人生难得糊涂,先贤诚不欺我也!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有任何改变,苏长生闭上眼睛也无济于事,只能算掩耳盗铃。
眼不见却不代表能够心不烦,闭上眼睛后,周遭嘈杂的声音反而越发地刺耳了。
哄闹欢笑之中,甚至还夹杂着鞭炮炸响的噼啪响动,经久不绝。
数不清的人对着苏长生上下其手,击鼓传花一般,而苏长生便是击鼓传花中的那一朵花儿。
不堪其扰的苏长生对此无可奈何,唯有再次入定,沉沉睡去。
河东裴氏乃是盛名久著的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
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
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裴氏家族古为三晋望族,自古以来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
族人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英杰,彪炳史册。
历代以来,裴氏一族人杰辈出、德业昭著,文华鼎盛,自然也在天下时局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公侯一门,冠裳不绝。
时值天下乱世,南北对峙,霸主辈出,征南战北,杀伐果断,生死予夺。
这一年,被万千汉人奉为汉祚正统的南梁已经由盛转衰,梁武帝萧衍亦不复执政之处的英明神武,日益昏庸。
朝中大臣重将争权夺利,混乱不堪,不乏野心勃勃之士正在待机而动,潜牙吮爪,跃跃欲试。
沉浸在声色犬马中的梁武帝,浑然不知麾下陈霸先、王僧辩之流早已生出异心,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着取而代之的阴谋,居然还有心思痴信佛教,乱建佛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内有叛臣潜伏,外有北魏虎视眈眈,枕戈以待,南梁朝的局势俨然已经是内忧外患,一触即发了。
天下局势,如火如稠,在聪明人眼中,烽火的硝烟已经缭绕在鼻尖了。
然而对于活跃在各国朝堂之上的世家门阀而言,对此非但没有畏惧,反而是跃跃欲试,推波助澜,唯恐天下不乱。
唯有乱世,方才是英雄豪杰大显身手,三千里外觅封侯的大好时机。
对于世家门阀而言,纷乱之际正好上下其手,或是稳固权势,或是勇猛精进,甚至是化家为国,篡夺天下。
而河东裴氏,也是其中之一。
天下纷乱,烽火连天,豺狼虎豹,横行天下。
就在此时,苏长生自天外降临,转生在北方士族领袖之一的河东裴氏,成为宗族中核心的嫡系子弟。
不过这个时候,苏长生还仅仅只是一个尚在襁褓的幼儿,在家族的庇佑下,蛰伏成长。
对于外界的讯息,只能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一点点地了解,收集,从大人们的闲言碎语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养分。
苏长生本以为这种衣食无忧的安逸生活可以持续到他长大成年,羽翼丰满。
不曾想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这天下纷乱的局势中,即便是世家门阀子弟,也并非绝对安全的,反而是为了家族的权势地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鲜血。
反正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在苏长生三岁那年,刚刚结束幼儿生涯准备蒙学的时候。
苏长生这一世的父亲,河东裴氏的嫡系三公子死了!
不到一年,执掌后院家业的裴三夫人,也因“思念成疾”,“操劳过度”病逝在裴氏老宅之中。
而身为裴氏嫡系的苏长生,尽管父母双亡,被伯父裴让之收养在膝下,享受的依然是最高级别的嫡系公子待遇。
锦衣华服,温香暖玉,一切都不在话下。
但是终究是失去了父母的庇佑,人走茶凉的世情冷暖,放眼天下,古今中外那也是颠婆不破的真理。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待遇,苏长生不得不放弃了幸福的米虫生活,开始显露锋芒。
当然以苏长生刚刚脱离幼儿身份,成为一介幼童的年纪,其实能做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苏长生在这方天地崛起的第一步,便是从装乖卖萌开始了。
为了迎合宗族中那些老古董的口味,为了迎合这个礼法吃人的严谨社会。
苏长生的一言一行都与礼法相合,被那些老古董盛赞为“凛然大人矣”,再加上一点合乎时宜的聪颖,一个崭新锃亮的神童便新鲜出炉了。
以苏长生的心性,客串扮演一下神童之类的角色那自然是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方方面面的火候都把握得恰到好处,既展现了他天资聪颖的一面,又不至于用力过猛,而导致被人当成妖孽转世。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
第124章 千年世家裴氏子() 
初夏,河东裴氏大宅。
裴氏世代簪冠,文华鼎盛,即便是在这乱世之中,裴氏族人多有带兵打仗者,诗书传家依然是裴氏一族的传统家学。
族内设有族学,由族中长者为师,亲自教授,培养族中子弟,对于后辈的教育可谓是裴氏一族的重中之重。
就连苏长生所在蒙童班,塾师都是由宦游致仕后的族老担任,师资资源之丰厚,阵容之豪华,世间少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族学学堂之上,苏长生一身宽袍博带,正危噤坐,挺拔如松,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手中捧着一卷经卷摇头晃脑地诵读着,粉雕玉琢的小脸蛋上肤色红润,吹弹可破,双眸如两粒黑珍珠一般,时不时滴溜溜地乱转,充满了灵性。
这种刻意模仿大人却又难掩稚子童心的姿态,让人有些忍俊不禁,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十分地惹人喜爱。
装嫩卖萌可是一门大学问,难度系数几可与奥斯卡影帝相媲美了。
对于苏长生而言,既要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引起族中长老的重视,维持自己的地位,又不能太过锋芒毕露。
在这个后魏晋时代,玄学之风的余波尚存,事出反常必有妖那是所有人都笃信的真理。
一旦火候把握不当,被当成妖孽转世,估计就只有以下几种下场了。
不是被吊之于悬崖,溺之于马桶,就是刀斧斩之,烈火焚之,最温和的手段恐怕也是被病逝,被夭折,甚至是被活埋。
所以苏长生每次的表演都必须恰到好处,在天才和妖孽之间的边缘反复徘徊,左右纵跳。
但是没有人发现,正在朗诵经书的苏长生,看似是在摇头晃脑地模仿着大人读书,实则全身上下的每一根骨骼,每一寸血肉都在不断地轻微颤抖着。
摇头晃脑的动作看似呆愣,酸气十足,实则却是在带动着全身的肌肉不断在以某种神秘的频率微微震颤。
每次震颤,都不啻于是经历了一场竭尽全力的锤炼,堪比寻常习武之人苦练十天的成果了。
苏长生看似简单的震颤,实则都是他以强悍的神识,完美地掌握浑身上下每一分肌肉,每一滴气血之后的淬炼。
这看似儿戏的几个简单动作,其实是苏长生综合自己一身所学,苦思冥想之下开创出来的奠基功法。
具有养身健体,舒筋展骨,聚性止念,摒情去妄的功效,为以后正式修炼武功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非但如此,在修炼这奠基功法之时,苏长生还将自己在出生时以强悍的神识拘役的一缕先天之气缓缓释放出来。
通过这一次次颤动的锤炼,将其融入到周身百骸之中,缓慢而又坚定地提升着这具身躯的资质。
经过这些时日的提升,苏长生这具身躯的资质硬生生从上上等提升到了得天独厚,天赋异禀的妖孽程度。
至于为什么苏长生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