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第429章


∫?000余两;福建巡抚浦霖因婪索馈银,贪污不法,其家存银28万余两、金七百余两:按察使钱受椿在审案时私向伍拉纳、浦霖抽换案卷,藐法徇情,均被斩首。终乾隆一朝,因贪赃而被处死的二品以上大员达30人之多。
应当指出,乾隆惩治贪污虽然大张旗鼓,但很不彻底,往往凭个人好恶,任意更改成法。一些贪官污吏因得乾隆帝赏识而一直确保官位;有些虽被革职,甚至“拟斩”,却终究官复原职。特别是乾隆后期,最大的贪官和因受乾隆帝宠信,把持朝政达二十余年,更使朝政腐败,贪污成风,各种社会矛盾、社会危机日益恶化,终于导致了嘉庆初年的白莲教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白莲教起义
乾隆年间,虽然是太平盛世,但朝廷的奢侈腐化,给百姓带来更多的痛苦。苛捐杂税风起,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又乘机敲骨吸髓,迫使百姓反清的义旗又重新举起。
白莲教起源于南宋。元朝末年,韩林儿、刘福通就利用白莲教组织起反元的农民大起义。明朝末年,徐鸿儒等也利用白莲教举事。清朝初期在反清复明思想意识的影响下,白莲教起义无论从人数上还是声势上都是相当可观的。但在康熙到乾隆初期,清朝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有保障。白莲教也只是一个秘密组织。乾隆三十九年,各地赋税加重,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激起百姓铤而走险。此时,白莲教开始蔓延起来。白莲教的教义:人人一律平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决心同生死,共患难等等,更加深入人心。
山东、直隶一带,很久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着白莲教,王伦起义就是白莲教的一支——清水教组织和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王伦是山东寿张县党家庄人,精拳棒,善医术,为人慷慨好施,济危扶贫,为人治病不受报酬。他经常来往于寿张、堂邑、阳谷等县,念经聚会、传授符咒,在乡民中威信很高,也使清水教在群众中有了一定基础。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山东寿张县等地歉收,但地方官却额外加派,矛盾加剧。寿张县知县沈齐义怕群众起义,遂派差役大捕清水教徒,王伦闻讯后立即着手准备起义。
九月,王伦在寿张县党家庄聚众起义,联络堂邑县王经隆共同攻入寿张县城,杀死知县沈齐义。攻入城中后,王伦自称“真紫微星”,设置元帅、先行、国公等官职,于十月乘胜攻克阳谷县,击毙游击赵福,兖州镇总兵逃脱,王伦又乘胜攻克了堂邑县。
第273章 清朝(27)() 
这时起义队伍不断扩大,数日之内聚集义军二千余人。而且起义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于贫苦百姓秋毫不犯,一时加入义军百姓激增。消息传到热河,正在行宫的乾隆帝急命大学士舒赫德赴山东督师,又命额附那旺多济尔、左都御史阿恩哈率兵镇压。
十月十六日,起义军在攻克堂邑县后,攻取了漕运要地临清旧城。起义军虽只持镰刀菜刀等物,尚无火器马匹,但作战非常英勇。尤其是首领王伦,手持两刀,在敌阵中犹入无人之境,声威甚高,以至于清军望其影而枪炮尽放而逃,这也反映了当时清军厌战和日趋腐朽。
占领临清旧城后,王伦虽用缴获的大炮攻城,但没有立即攻取,以至于舒赫德的援军及时赶到,与原有的清军一齐向起义军反扑。月底,清军两路攻打临清,义军被迫退入旧城内,利用城内狭窄的巷道与清军周旋。其首领杨五、乌三等皆与清军战至最后牺牲。
城破后,王伦坚守原河南巡抚汪灏院内,继续与清军战斗。为避免被清军生俘,王伦在院内小楼上举火自焚。据目睹者回忆说,“火热剧烈时,王伦的头发和胡须已烧焦,却仍然端坐不动”,直至最后牺牲。
王伦的白莲教起义失败了。但官军血洗临清旧城更激起百姓愤怒,反清的斗争又转入秘密之中。乾隆末年白莲教再度举义旗,声势浩大,蔓延极广。开始由枝江县刘云协、张正漠、聂杰人等领导的白莲教,一举攻克枝江县,并进兵留阳县。留阳县令得知白莲教占领了枝江,立即召集书办、衙役商讨对策。不料,这些人全是白莲教徒,县令想逃都来不及了,当场被杀死。一时间白莲教在楚、豫、秦、蜀纷纷起来响应。其中襄阳王聪儿领导的白莲教,规模最大,响应的也最早。
王聪儿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学艺练武,不到十岁就以卖艺为生。她十六岁与齐林成亲,才算有了个依靠。他们借着到处闯江湖,跑码头,走乡镇,流浪卖艺之便,借用元代白莲教活动在民间留下的深远影响,披着白莲教的外衣,煽动群众反清起义,二人很快成为湖北襄阳一带的教首。不过,在封建社会里,劳动妇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受尽折磨、苦难。作为女艺人,当属“娼优”之例,连一般劳动妇女都不如,受尽了官府、恶霸、劣绅、地头蛇的欺负和凌辱。压迫越重,反抗越烈,她总盼着有个出头之日。现今,她成为白莲教大起义的领袖。
过了破五,转眼间要到嘉庆元年元宵佳节(1796年2月23日)。在灯节前夕,王聪儿、齐林等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商定在这一天,趁万民观灯、官员与民同乐、州县疏于戒备之时,高举大旗宣布起义。不料,起义还没有举行,就被人告密,筹备起义的壮士被官兵重重包围,齐林等百余人被捕,惨遭清王朝杀害。
王聪儿并没有被敌人的大屠杀吓倒,更激起为死难烈士、为丈夫报仇雪恨的决心。同年三月十日,她带领数千人在襄阳东南齐林的故乡黄龙荡举行起义。众人一致推举王聪儿为“总教师”。这一职务在白莲教内享有崇高的地位,作战时包括统帅在内的各级将领,都得听从她的号令、指挥。
在王聪儿率领下,起义军北上击败清军,取得吕堰驿大捷。这时,各地的白莲教教徒纷纷响应来投,许多人在出征前火焚自家的茅屋,以表示壮士一去不复还,誓与清王朝斗争到底的决心。起义军士气高昂,作战勇敢,转战于湖北、河南两省交界之处,节节克敌,路路奏凯,队伍发展到数万之众。
远在北京紫禁城内的嘉庆皇帝闻知,坐卧不宁,寝食不安,惶惶然不可终日。他诏令十余省的骑兵、步兵开赴湖北、河南镇压起义军。六月,清军为挽回败局,大举进犯襄阳东北之吕堰、双沟,妄图歼灭起义军主力。王聪儿识破清军阴谋诡计,当即挥师南下,攻占数个州县,最后夺取孝感城,吓得离此地百里之外的武昌太守宣布全城戒严。要不是天降历年罕见的大雨,道路泥泞,不宜行军,起义军很有可能攻克武昌。
为甩开数万清军的追击,王聪儿决定乘虚回师直插河南。十一月,四川白莲教起义成功,王聪儿决定两军联合作战,率军入川会师。她制定了“不迎战,不走平原,惟数百为群忽分忽合,忽南忽北”的避实就虚的机动灵活战术,入豫西,进陕南,嘉庆二年(公元1757年)在四川达县、东乡两军胜利会师。两军合编为八路,王聪儿被推为八路兵马总指挥。她率领“襄阳”起义军,长驱直入,逼进襄阳、樊城。王聪儿率军巧妙与清军周旋,行程数千里,直拖得清军人困马乏,几乎溃不成军。用嘉庆皇帝的话说,就是“徒劳兵勇力,疲于奔命焉”!待清军调集主力,拟与起义军决一死战时,她又率军进陕、入川。两军会合后,他们进入川、陕、鄂三省交界的深山老林转战各地,使清军长途跋涉多次围剿扑空。
嘉庆三年(1798年)初,王聪儿挥师北上,进军宝鸡、岐山,攻破县、周至,直逼西安。当清调兵遣将,以图再战时,她又率起义军乘胜进入湖北。这次,由于各路起义军相距甚远,配合不利,王聪儿部在三岔河遭到清军重重包围。王聪儿镇定指挥,分兵固守山头,击败清军多次疯狂进攻。可是,最后终因敌我力量相差悬殊,孤军无援,矢尽粮绝,四月二十一日,起义军防线被清军突破,伤亡惨重。剩下为数不多的起义军也不屈服,先用大石头砸击敌人,后与敌人肉搏,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年仅二十二岁的王聪儿,多次大义凛然地拒绝敌人招安诱降后,带领十几名护卫女兵且战且退,最后登上山顶,众姐妹一起舍身跳崖,壮烈牺牲。
这次白莲教反清斗争从乾隆末年,一直战斗到嘉庆九年八月,是白莲教反清斗争时间最长、声势最大、人数最多、规模最广的一次,它预示着清王朝将由鼎盛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