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第396章


,顺治帝率诸王百官孝服迎于城外。数日后,追尊多尔衮为“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但与此同时,在多尔衮临终前曾与其密谋的英亲王阿济格回京后立即被囚禁,其亲信都被治罪。
次年正月十二日,未满13周岁的顺治帝在太和殿行亲政礼,诸王大臣上表行庆贺礼,同日颁诏大赦。此前,顺治帝传谕议政王大臣等:“朕年尚幼”,“遇紧要重大事情,可即奏朕,其诸细务令理政三王理之。”理政三王指济尔哈朗和端重郡王博洛、敬瑾郡王尼堪,其中以济尔哈朗辈份最高,声望最重,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济尔哈朗对于顺治朝政治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济尔哈朗重新握有大权后的第一个重大政治举动就是追论多尔衮之罪。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原为多尔衮近侍的议政大臣苏克萨哈、护卫詹岱等首告多尔衮私备御用服饰,曾经有意谋篡大位。于是济尔哈朗等王大臣议定多尔衮之罪多项,顺治帝乃下诏削去其爵位,平毁墓葬,籍没家产,多尔衮的亲信多人被处死或遭到贬罚。随着多尔衮被追论罪名,原来受到过多尔衮迫害和处分的官员大都乘机翻案,朝局为之一变。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乾隆时代,多尔衮才得到昭雪,恢复了王爵,“世罔冈替”。
顺治帝相当早熟。在行过亲政礼之后,他表现出对政治的极大兴趣。为了能够直接阅读汉文奏章和书籍,他刻苦学习汉文,还发奋阅读了大量书籍,以吸取历代统治者治国的经验。对于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为首的皇室王公把持朝政,顺治帝非常不满。他一方面优待济尔哈朗,于顺治九年(1652年)再次加封济尔哈朗为“叔和硕亲王”,并给予极高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是在这一年,顺治帝又谕令内三院:“以后一应章奏,悉进朕览,不必启和硕郑亲王。”意图显然在于抑制济尔哈朗之权。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顺治帝根据亲信大监吴良辅的建议,于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决定设置内十三衙门,部分地恢复了前明时代宦官在政治上的地位。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在顺治十年前后顺治帝已经基本上全面控制了国家权力。
第252章 清朝(6)() 
清世祖顺治书“正大光明”匾顺治帝亲政后,清朝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形势都相当严峻。西南军事战线于顺治九年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国家财政危机,民饥饷绌;满汉官僚之间和他们内部派别林立,矛盾重重。顺治帝根据这种情况,整顿吏治,清除朋党,在军事上采取“剿”、“抚”相结合的政策,对百姓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方针。数年之后,清朝的政治、军事局面大为改观,为不久后“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
汉人宰相范文程
范文程,字宪斗,是宋朝观文殿大学士,高平公纯仁的十七世孙子。他的先世祖辈,明朝初年由江西被贬官流放到沈阳,于是成为沈阳人,居住抚顺所。他的曾祖父范公,是明朝正德年间的进士,为官至兵部尚书,明史载有他的传记。
范文程少年时就喜受读书,为人聪明机智,沉着果断,与他的兄长范文同为沈阳县学的秀才。天命三年,清太祖攻克抚顺后,文、文程一同前去拜见清太祖。清太祖见他魁梧英俊,与他交谈,器重他的才识,知道他是范的曾孙子,就对周围的诸贝勒说:“这是名臣的后裔,要好好对待他!”清太祖讨伐明朝,夺取辽阳,越过三岔攻打西平,攻克广宁时,范文程都在军中襄助。
清太宗继任皇位后,召命范文程在身边赞理朝中政务。天聪三年(1629年),再次随从清太宗进攻明朝,由蓟门进军,攻克遵化。范文程另率一部分将士巡行攻打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栏关、大安口,一共五城都被攻下。不久,明军包围大安口的清兵,范文程率军使用火器反击进攻。解除明军围攻。清太宗亲自率军攻打永平,留下范文程守卫遵化,明军前来偷袭,范文程率先领兵迎战,敌兵战败逃跑。范文程因战功显赫被授予世职游击。天聪五年(1631年),清军围攻大凌河,守城明朝官兵投降,但投降的蒙古士卒内,却有暗中杀害部将叛逃的,此事令清太宗勃然大怒,范文程从容前去劝说,使五百名将被处斩的士卒得到宽赦。当时明军还有将领率兵筑营西山的巅峰,孤军凭仗天险坚守营垒,未被清兵攻克,范文程单枪匹马直奔明营,何他们晓谕存亡利害,于是他们请求降归,清太宗高兴喜悦,将投降的官兵全部赏赐给范文程。
天聪六年(1632年),范文程随从清太宗攻掠明朝边境,范文程与同在文馆任职的宁完我、马国柱上奏讨论军事行动方案,认为清军进入宣化、大同,不如进攻山海关。等到清军进抵归化城时,清太宗图谋深入明境,召集范文程等谋划商量。范文程等奏疏说:“考察我军官兵的士气状态,志向都在深入明境。应当直奔北京决定和议的可否,然后摧毁山海关水门而归,用来扩大振奋军威。如果计划从何处入关,唯有雁门最为便当,这里道路既无险阻,且沿途居民生活富庶,可有粮草供给资助。圣上如果担心兴师讨伐无名,应当明白晓谕这里的百姓,就说察哈尔汗远逃不知去向,他的部众归顺我,因为道路遥远不能徒步行军,前来与你们国家议和,所以要征借你们的马匹,接济最近归附我的众人。和议告成,偿还马价;和议不成,将来挥师再来,荷蒙上天的宠佑,整个版图归属我大清后,凡是因战事讨伐而被扰累的人,应当酌量宽免赋税数年。这就是所说的堂堂正正的军队。否则,将缮写的书信送给沿边的诸位将帅,让他们向自己的君主请求议和,限定我清军进攻的日期。他们的朝臣从中阻挠,在外边将彼此推委,迁延时日,超过规定的期限,我清军就可乘机兴师问罪。我清军进攻,利在深入;否则,利在速归;进军半途折回,是徒劳无益的。”奏疏呈上清太宗后,倍受赞许和采纳。
天聪七年(1633年),孔有德等派遣使者前来与清军主和,但明军逼他很急,清太宗命令范文程随从诸贝勒率军前往援助;范文程宣谕清太宗的美德盛意,孔有德等于是率领所属将士前来归顺。自此以后,清军攻克旅顺,收复平岛,讨伐朝鲜,安抚平定蒙古,范文程都参与谋划。
崇德元年(1636年),改文馆为内秘书院、内国史院和内弘文院三院,清太宗任命范文程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进升世职二等甲喇章京。起初,旗制确定之后,设立固山额真。诸位大臣议奏首推非范文程莫属,清太宗说:“范章京的才干,确实胜任此职,然而固山额真的职责是管理一旗,我正考虑让他担任比这重要的职位,这一官缺议奏别的人选。”范文程所主管的都是机密政务,每次入朝议政,一定多留数十刻他才能回来,有时还没有来得及吃饭休息,又被召入朝内议政。清太宗敬重范文程,每次议奏朝政,一定说:“范章京知道不知道?”如果没有妥善的方案意见,他就说:“为什么不与范章京商量决定?”众官回答说:“范章京也这样认为。”清太宗就安排布置照此办理。范文程曾经因病休假,朝中事务堆积,诏命等待范章京病愈后裁决处理。安抚宣谕各国的文书敕令,都由范文程拟定起草。起初,清太宗还鉴察披览,到后来就不再详审细阅,说:“你所办应当是没有错误的。”范文程迎来父亲范楠侍奉赡养。曾经入朝侍陪清太宗用膳,其中有珍味美肴,范文程心想这是父亲所未曾品尝过的,迟疑多次没有下筷食用。清太宗察觉他的心思,即命将此肴馔撤下赏赐范楠,范文程一再叩拜谢恩。
清世祖即位后,诏命范文程家族隶属镶黄旗。睿亲王多尔衮统率清军讨伐明朝,范文程上书说:“中原百姓遭历分离和丧乱之苦,饱受战乱的毒害,思考选择新的君主,以期望能够安居乐业。我清军从前放弃遵化,屠戮永平,两次深入明境折回。中原百姓一定认为我大清没有远大志向,仅仅是图求得到金帛子女,于是对我大清心存疑虑,怀有二心。清军现在出征,应当申严纪律,秋毫不犯,明白告谕百姓我大清攻夺中原的意图:为官的仍照原职录用,为民的恢复家业生产,任用贤能之才,救济无家可归的贫苦人。这样做黄河以北的地区,可以发布公文,不战而得。”等到李自成攻占明都北京的消息传到时,范文程正在盖州汤泉养病,驿使召他回朝商议对策,范文程说:“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