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第299章


迪窒蟆P⒆谑保嶙恿魍ǘ畲锏?000多万贯;光宗时,每界发行额增为3000万;宁宗时,流通额增成101000多万贯;理宗时,增至302900多万贯。后来,更恶性膨胀,失去控制,增至五亿。八十年间,增涨了五十倍。
会子的发行量剧增,其币值也就自然下跌。乾道四年(1168年),每贯会子值铜钱770文,淳熙十二年(1185年),降为750文,绍熙五年(1195年)降为620文,嘉泰元年(1201年)降为600文,嘉定四年(1211年)降为500文,端平元年(1234年)降为420文,嘉熙四年(1240年)降为200文。八十年间,下降了百分之八十。同时,物价也上涨了许多,仅以米价为例,最初每石不过会子二贯,后来涨至十贯,百贯,最高竟达340贯。会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日益下降,“市井视之,粪土不如”,有持之终日为不能得到一钱一物者,既然无用,就弃掷焚烧,丝毫不爱惜,得之者惟恐去不速,完全丧失了货币的职能与价值。
泥马渡康王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在两路金军直逼京城的形势下,徽宗传位给太子赵桓,这就是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金军攻破东京开封。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金下令废掉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宣告了北宋皇朝的灭亡。三月,金兵立宋亲派头目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国号楚。四月,金军带着俘获的徽、钦二帝和赵氏宗室、大臣、百工技艺3000多人,以及掠到的大量金银绢帛、仪仗古玩等北归。
铁蒺藜宋朝皇室中,只有被废的哲宗皇后孟氏和在外地的钦宗之弟康王赵构幸免于金军之掳掠。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当金军先头部队到达开封时,钦宗任命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知磁州宗泽为副帅。赵构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建立大元帅府。他不顾京城的危机,只派少量部队南下,名义上是援助京城,其实是作为疑兵,掩护自己带领主力部队出相州到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宗泽从磁州(今河北磁县)赶到大名,劝赵构率军南下澶州(今南濮阳附近),趁机解除开封之围。赵构却顺水推舟,派宗泽率兵南下,自己逃向东平(今山东东平),然后逃到济州(今山东巨野)。宗泽在从大名到开封的途中,多次击败金军。宗泽在卫南(今河南滑县)听说金兵俘掠徽宗、钦宗北去,就率兵转到大名,计划抢渡黄河,截断金兵归路。他还传令檄附近各路宋军,共同行动,想夺回二帝。但各地宋兵都未到,宗泽只得放弃自己的计划,上书赵构,劝他即位,重兴宋王朝。
第190章 五代十国和两宋(28)() 
金兵退后,傀儡楚帝张邦昌遭到人民的唾弃,吕好问等部分北宋旧臣,也主张张邦昌还位于赵构。张邦昌不得已,于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把隆皇后孟氏迎进宫,尊为宋太后,来垂帘听政。此后,张邦昌派人到济州(今山东巨野)寻访赵构,并派吏部尚书谢克家去迎接赵构,赵构推辞不应。张邦昌再派蒋师愈等携书信到赵构处,说自己将“归宝避位”。赵构谕宗泽:张邦昌受伪命义当诛讨,但考虑眼下情形,不可轻举妄动。谢克家又以“大宋受命之宝”到济州(今山东巨野),赵构恸哭跪受之。于是,赵构前往南京(今河南商丘),五月初一在那里称皇帝,重建赵宋王朝,史称“南宋”。改年号为建炎,赵构即宋高宗。张邦昌也前来称臣朝贺,赵构以他“知几达变,勋在社稷”,封其为太保。
高宗即位之后,起用抗战派代表李纲,让他做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宗泽任襄阳府知府,后改任青州,又改任开封府。又任用主张弃地逃跑的黄潜善为中书侍郎,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李纲入朝上十事奏,反对议和,主张与金作战;请求严惩张邦昌等降金人物;并提出改革军制,整顿军纪,积极备战等建议。他破格任用抗金有功的将士,劝高宗定都关中或襄、邓,说:“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以保全中原故土。宗泽上书高宗,反对逃往江南,“以免重蹈西晋东迁的覆辙”。宗泽在开封整顿社会秩序,修筑防御设施,招抚和改编抗金义军,使形势渐趋稳定。于是他便上书要求高宗果断回开封立都。高宗任宗泽为京城留守,开封尹。在主战派的督促下,高宗只好先送孟太后过江,自己留下,表示要与金一战。以黄潜善、汪伯彦为首的主降派要高宗割地与金讲和,并以“汴都蹂践之余,不可复处”,“东南财方富盛,足以待敌”为名,极力怂恿高宗南逃。主降派官员范宗尹等攻击李纲为金人所恶,且名过其实而震主,不宜为相。他们还编造起用义军引起“盗贼”的谎言,使高宗罢免李纲推荐的抗金将士。高宗在黄、汪二人鼓动下,指使朱胜非起草诏书,说李纲备战抗金是搔扰,指责李纲“狂诞刚愎”,过分“专制”,以此罢免李纲相职,随后马上废了所有抗金措施。建炎二年(1128年)金军再度南侵,南宋政权几乎覆灭。幸亏有南宋军民的英勇抵抗,高宗的统治才稳固下来。
苗刘兵变
苗刘兵变指将官苗傅、刘正彦于建炎三年(1129年)发动的,迫使高宗退位的一次兵变。
康王赵构建元帅府时,苗傅和张俊、杨沂中等都在他的旗下供职。隆太后孟氏南渡,苗傅以护从统制、鼎州团练使的身份率兵护卫到杭州。刘正彦也以威州刺史受命随六宫皇子到杭州。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高宗从镇江到杭州,当时,刘光世、张俊、杨沂中、韩世忠等大将都在外面分别把守各个要害处,只有苗、傅二人护卫皇室。三月,高宗命王渊同签枢密院事。苗傅自负为宿将有功,对王渊的平步青云十分不满。刘正彦以曾经招降丁进为本,抱怨对自己赏赐太薄。平丁进时,王渊曾分精兵三千给刘正彦,后王渊又向刘正彦要回这些兵,刘正彦以此痛恨王渊。王渊建议高宗南逃,不得民心。内侍省押班康履专横用事,妄作威福,引起了诸将的不满。
苗傅、刘正彦与属将、幕僚王世修、张逵、王钧甫、马柔吉等乘机密谋斩王渊、杀内侍。苗、刘布置好兵马后,派人谎称临安县有盗贼,报告给王渊,想让他出兵。康履得知苗、刘之的密谋,转告王渊。王渊令精兵戒备。三月五日,苗、刘乘王渊退朝,伏兵抓获了他,以勾结宦官谋反的罪名,杀掉王渊。然后立即兵围康履府第,搜捕内官,凡是无胡须的统统杀掉。由于康履不在府中,未被抓获。随后,苗、刘率兵来到高宗行宫的北门外。高宗闻知,大吃一惊。高宗率百官登阙门凭栏呼苗、刘,问其逼宫的原因。苗、刘厉声回答说:陛下信任宦官,赏罚不公。又说,自己功多而赏薄。高宗立即封苗傅为庆远军承宣使,御营使司都统制,刘正彦为渭州观察使,副都统制。苗、刘仍不罢兵,要求高宗交出康履。高宗被迫令人捕获康履并交给苗、刘,二人随即腰斩康履。苗、刘又说高宗不应当即位,应虚位以待北狩二帝。苗傅请求隆太后孟氏听政,并遣使和金人议和。高宗随即下诏,恭请隆太后垂帘听政。苗、刘进一步要求高宗传位太子。高宗无奈,只得禅位于三岁幼子赵,孟太后垂帘决事。上高宗号曰睿圣仁孝皇帝,把显忠寺改为睿圣宫,改建炎三年为明受元年。这样,苗、刘才退兵。
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朱胜非和高宗、孟太后密议,为消除苗、刘疑虑,诏赦天下。朱胜非每入宫议事,还带着一名苗傅的亲信,以麻痹苗、刘。江东制置使吕颐浩得到内禅诏赦,知有变故,就寄信给刘光世、张浚,谋划回兵杭州平叛。大将张俊也前去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市)与张浚商议平乱的事情。张治愈还捎信给苗、刘,说和二人生死与同,借此迷惑他们。经过在外诸将的通气协调,吕颐浩、刘光世、张浚、韩世忠、张俊开始回兵杭州。当各路大军临近杭州时,三月二十九日,朱胜非率百官请高宗复辟。四月一日高宗复位,诏尊太后为隆皇太后,赵为太子,并恢复建炎年号。以韩世忠为先锋,诸路军力克苗、刘军队,进驻杭州北关。苗傅、刘正彦于四月三日夜里逃出杭州。诸路勤王兵入城,高宗令韩世忠为江浙制置使,追捕苗、刘。七月,韩世忠生擒二人,用囚车押回建康(今南京市),施以磔刑(肢解身体)。
苗、刘兵变是一次不顾国家大局,专泄私愤的政变。这个小插曲却暴露了南宋王朝的软弱。
宋泽三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