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战神》第564章


大学里的学科成绩如果不过关,也是很难拿到毕业证的。
这个时代中华民国的大学生,他们的毕业证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加上这个时代人才需求旺盛,所以考上大学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确实是一条比较好的出路。
而这种制度下,考大学说难实际上也不难。对于中国这种有将读书是作为出路的传统社会中,连后世那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都能应付,更何况是当前这种只看专业学科成绩的大学录取路线。
所以能升学的人还是很多的,当然不是谁都是读书的料,所以考不上的,也可以上中专、大专,学习到专业的生产、管理技术。
在办学质量的把关上是非常严格的,不是谁都能成立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基本上都是财团的专利,所以很多民办学校教学质量反而更好。但是在国办大学中,还是有一批非常好的大学,与民办大学争奇斗艳,也成为那些贫困家庭的学生有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因为国办大学的学费比较低,而民办大学的学费则比较高。
考上大学是比较容易,但是想要毕业却不是那么容易。
特别是制造、工程等方面,制造、工程这些专业中,聚集了最多的精英学子,这也是这个时代最有前途的行业。
中华民国因为有商品定价权,不像后世的中国制造业那样,造一台挖掘机才赚五十块钱,造一台汽车竟然只赚三四百块钱。此事中华民国的制造业因为有自己的定价权,所以利润是后世中国制造业的十倍以上。
而在北朝鲜、越南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工业制造,则是没有定价权的。首先在产品研发与设计、关键零配件、运输物流等方面都是中华民国所控制的,所以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制造业利润,90%都被中华民国给剥削了。
所以中华民国也不需要完全控制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工厂。
当然,就算是把这三个非产环节给了那些经济殖民地也没问题,失去了这个三个非产环节,中华民国还可以用金融对那些经济殖民地进行剥削,就像是后世美国靠金融剥削日本一样,而日本手上确实有这三个非产环节,但是依旧被不断剥削,不停地为美国挤奶。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战争就是为了获取利益,而经济战争所获取的利益更加庞大,比武力战争的威力更加巨大。
各个经济殖民地实际上就是中华民国面前的战败国,他们的工业厂商,都是战败国的产物,就像是后世台湾的富士康。尽管富士康老板身为台湾首付,但却损失了90%以上的制造业利润,他也只是比较有手段而已,也只是战败的产物。
相比之下,行政大学对精英学子的吸引力远不如工业制造。
尽管当官看起来比较不错,但是从事工业制造的才有可能发大财,只要研究出了什么专利,就能大赚一笔。
中华民国涌现出的第一批发明家、工程师已经尝到了甜头,很多发明家和工程师靠这专利已经成为高产阶级。
如果没有专利,只要有知识在手,也能拿到稳定的高收入,成为中产阶级非常容易,而且不用像行政官员那样害怕什么时候就被民众给否决了。
正所谓千里求官只为财,中华民国却是在改变这样的观念。因为不再是用应试教育来选拔官员,加上官员的灰色收入收到了控制,所以很多为了求财的学生都不往行政大学里挤了,进行政大学的很多学生,则更多是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为了对社会做出贡献。
杨墨川的执政之下,相比黎元洪那就能干多了。尽管总统确实是一个傀儡,但是总统能做的事情还是非常多的。
对一个国家的行政优化,以及提高国家发展环境等等,很多小细节还是总统可以做的,杨墨川上台后,尽管放宽了对市场的国家干预,但是在一些环节上却是加强了国家干预,干预最大的还是定价权方面的问题。
陆续成立了‘联合石油出口公司’、‘联合稀土出口公司’、‘联合大豆出口公司’等多家大宗商品出口公司。
国内各个相关的企业,要将这些出口公司所负责的商品出口到海外,必须先以优惠价格卖给这些公司,然后再又这些公司进行高价出口。
这些公司,则是财团控股。
例如稀土出口,中华民国此时拥有世界上90%以上的稀土资源,所以可以拉高稀土出口价格,而出口公司太多,自然也就形成了恶性的内部竞争。这个时候把稀土卖给联合稀土出口公司,再由联合稀土出口公司进行出口,那么价格可以定得很高。
反正爱买不买呗!不买还不爱卖呢!
大豆也是如此,此时的世界,中华民国的商品大豆从之前占国际市场的90%上升到了98%的程度。
这个时候垄断大豆出口,想定什么价格就定什么价格,只要不是高到太离谱,让世界各国勉强还能接受,就能获得成倍的利润。
而在亚洲各个经济殖民地,只进口中国大豆。世界各国,这个时候还不太会种大豆,大豆的商业种植面积很小。
在石油方面,则进行招标开采。
例如原油开采,财团开始分包给那些民资甚至是外资,然后让他们招标价格卖给中华民国成立的‘联合石油出口公司’,进而再卖给各国。
就如同后世的中石油在伊拉克拿到什么独家开采权,而开采成本是将近一桶4美元,而中石油给的招标价则是一桶2美元,连农民工都不如。就是帮美国佬开采原油,还要倒贴钱,然后美国佬再以一桶120美元的价格卖给中国。
杨墨川的这个‘对内优惠、对外垄断’的政策,受到了全国上下的支持,不爽的则是那些开矿之类的民资企业。
这样的政策一出台,定价权已经完全是由财团说的算了。他们开矿出来,在内要以规定的‘优惠’价格卖给这些垄断公司,对外垄断的高价出口,又和他们没半毛钱的关系。
不过赚还是有赚一些的,但是和暴利没有任何关联了。那些民资矿业公司当前的劳工成本上升,而且国家查得又严,必须的安全设施必须到位,还不能偷挖乱挖,一旦被发现违规,很容易被罚款到破产。
所以那些民资矿产公司,只能安安分分的挖矿赚钱,并且向减少用工人数的机械化露天挖矿的方向发展。进而财团也不需要自己去开采那些矿产了,甚至是可以把矿产卖给外资,让外资去开采。
而在法律上,又因为‘对内优惠、对外垄断’的政策存在,所以外资就算是控股最高,也不能改变定价权,一旦改变定价权要处以刑事处罚,最高可以判处20年的监禁,以及上亿元的巨额罚单。
因此外资就算是买了矿,占了大部分的股份,依旧也只能赚辛苦钱,甚至是要倒贴钱。
为了鼓励民资在矿产开采上进行投入,所以在支付了员工比较好的福利之后还是有一些钱可以赚,只是和暴利相差甚远了。
而那些重工业零部件制造,也有很多都分包给民资生产。毕竟关键零配件在财团手上进行生产,组装也是财团进行组装,销售也是财团负责,产品研发和设计的专利也在财团手上,财团有定价权。
内部的定价权不能太离谱,太离谱的话,企业没有足够的钱赚,工人的工资和福利都支付不起。所以内部的定价权都是维持在民资企业能给员工发放不错的待遇的情况下,还有一些俄钱赚为标准的。
而利润空间的大小,则看那些民资的各自经营手段。但是要想赚到暴利,并不是那么容易。除非是那些民资有自己的产品专利,进而也就迫使那些民资为了赚到钱,将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当中去。但是还得有市场销售渠道,所以这些民资做得出色的,会被财团注资,然后又财团提供运输、销售渠道以及原材料渠道的支持。
在外部,定价权可是不管那么多的,能赚到钱就行。所以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制造业利润被中华民国的定价钱剥削了大部分。
而在石油定价权方面,中华民国尽管占据了主动权,但是美国的石油出口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并未取得完全的石油定价权。
为此中国财团和罗斯柴尔德财团在近期已经在不断的谈判,中国财团提出了双方组建‘托拉斯垄断联盟’,各自划分世界市场份额,共同提高石油售价。
此时的世界,石油开采基本上就掌握在中华民国以及美国两个国家手上,其他国家如同波斯、阿富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