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唐烟云》第172章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谢轩不由地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睁开眼睛,目光突然落在了大唐版图的最北端。
谢轩双目顿时一凝,突然想到了前段时间,北地那场旷日持久的边境冲突。
打了这么久的仗,边境的粮食自然早已是消耗殆尽,需要补充,难道是?
念及于此,谢轩抬起头来,对一旁的冷辉道:“请陈太守过来一趟!”
第133章 凤鸣江淮 八() 
陈贯走进衙堂之内,跪拜在地:“不知总管召见,有何吩咐?”
陈贯行如此大礼自然是有原因的,谢轩不动则已,一动便砍下了宣州数十名官吏的脑袋,着实是在两江官场上引发了大地震,让两江的官吏皆是心中胆寒。
即便是陈贯这样的封疆大吏,如今见到谢轩心中也是一阵发怵,生怕又犯了这位杀伐成性的行军大总管的忌讳。
谢轩笑道:“陈太守请坐。”
“谢总管!”
陈贯坐定后,谢轩开口问道:“之前北方战事僵持,粮饷耗费颇重,朝廷可曾从江淮调集过粮草?”
陈贯闻言顿时一愣,北方战事正酣时,谢轩还没有外放扶风,身为京官,又在中书省任职,这种事情不是应该比他这个广陵太守更加清楚吗?
不过,他仍是拱手道:“回总管的话,朝廷从未有过自江淮调集粮草,不过范阳节度使安公倒是时有遣人到江淮购粮。”
谢轩目中光华一闪:“江淮爆发恶钱之危后,安禄山可曾派人来过江淮?”
陈贯闻言,心中悚然大惊,谢轩此话,无疑是说安禄山与江淮之事,乃至隐元会有着不可告人的勾连。
谢轩深得圣宠,位高权重,他固然不敢得罪,而安禄山拥甲二十万,威凌天下,他同样也是不愿招惹。
沉思一会,陈贯才开口道:“江淮恶钱泛滥,下官焦头烂额,对此事并没有在意。不过此事并不难打听,总管若是。。。”
谢轩直接伸手打断了陈贯的话:“此事不急,江淮之粮,若想运往北地,要走哪些水道?”
陈贯拱手道:“两江地区,水系四通八达,彼此勾连,有很多条不同的路径。以我广陵来说,可走山阳渎进入淮河,而后在盱眙境内进入通济渠,于板渚转向北上,过永济渠,可直达幽州。”
谢轩点头道:“可有京杭大运河的详细地图?”
陈贯闻言顿时一愣,谢轩这才想起,唐朝时还没有京杭大运河这一说法,正想开口解释,这时陈贯却已经反应了过来。
“前隋修建大运河之时,曾在江都留有地图,记载颇为详尽,眼下此图正在太守府内,下官这就去取来。”
谢轩点头道:“好,陈太守速速取来。”
没一会儿,陈贯便取来了京杭大运河的地图,谢轩展开一看,果然是记载详尽,便是沿途的小邑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谢轩将地图仔细地看了一遍,抬头道:“陈太守,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
陈贯拱手道:“总管请吩咐。”
谢轩道:“找一些常年在淮河上打渔的渔民,各县镇都要有,请他们来一趟广陵,我有话要问他们。”
陈贯疑惑道:“各县镇?”
谢轩点头道:“主要是通济渠这一段。”
陈贯躬身道:“下官这就去办。”
而另一边,吴百川和风不羁历经两天两夜,终于是到达润州和高仙芝汇合。
上得楼船,高仙芝笑道:“终于把二位盼来了,这江水之上寒风萧瑟,酒食清寡,将士们都快淡出鸟来了。”
高仙芝身为金吾卫大将军,位高权重,对二人这样客气,自然是看在谢轩的面子上。
吴百川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拱手道:“让大将军旧候,我等之罪也。”
高仙芝哈哈一笑,指着身边的一名将领道:“此乃荆州太守季广琛,是水战的行家,此次鄱阳湖之战,由他麾下的五千水军主导,本将只是恰逢盛会。”
吴百川闻言,心中却是一凝。
一万禁军,又是装备精良的骑兵,本应该纵横捭阖,所向披靡。如今高仙芝却又征调来五千水军,还令季广琛这个水战行家来指挥整个战役,唯一的解释便是鄱阳湖的隐元会部众乃是一块硬啃的骨头。
只是,鄱阳湖身处内陆,隐元会是怎么做到在鄱阳湖纠集起这样强大的一支力量?
带着这样的疑问,吴百川和风不羁走进楼船的爵室之中。
让吴百川意外的是,主座之上坐着的竟然是一个白发白须,一身白袍的老者。
就在吴百川还在猜测那老者身份的时候,那老者突然抬起头来。
吴百川顿时就愣住了,那老者一双饱经沧桑的眸子中,有江海汹涌,有星河幻灭,仿佛万古只在其一瞬,宇宙只在其一眼,让人感到谷邃渊深,无际浩瀚。
天下虽大,却再也不会有第二个如此超卓的人物。
吴百川躬身道:“浩气盟吴百川拜见剑圣!”
风不羁闻言顿时大惊失色,打死他也想不到眼前的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竟然就是名传天下的剑圣裴旻。
裴旻伸手一拂,笑道:“诸位请坐。”
众人坐定之后,裴旻笑道:“小女顽劣,在京师之时,多蒙诸位照顾。”
听闻此言,众人顿时明白了裴旻身在此处的原因,天下虽大,能请得动裴旻这尊天神的,也就只有被其视为珍宝的裴娇儿了。
众人皆拱手道:“不敢!”
裴旻又看向风不羁,微有诧异:“只差一线便能踏入武道大宗师之境,以你的武道造诣,尚且重伤于敌手,难怪谢小友要设计我前来江淮。”
闻听此言,众人脑门上的汗顿时就下来了。这冷汗纯粹是为谢轩而流的,这天下竟然还有人敢打裴旻的主意。
风不羁拱手道:“在下与那人交手时,对武道尚未有现时的感悟,又心有旁骛,依在下看,那人的武道修为未见得有多高。”
裴旻未置可否,而是开口道:“可试而演之。”
风不羁闻言,当下便拔剑在爵室之内舞动了起来,却没有想到,只舞了一个起势,就听到裴旻道:“够了!”
吴百川拱手道:“剑圣可是看出了对方的来历?”
裴旻笑道:“若是老夫没有看错,应当是南诏剑圣一门。”
吴百川闻言,心中顿时又凝,天下虽大,但以剑称圣者,却只有裴旻一人。对方的名头之前,虽然贯了南诏二字,但既然能入得裴旻的法眼,想必是有惊人的艺业。
吴百川拱手道:“敢问此人武道修为如何?”
裴旻笑道:“并非一人,而是三人。南诏乃边陲之地,一门出了三位武道大宗师,倒也难得!”
裴旻并没有正面回答吴百川的问题,但是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这三人虽然有惊人的武道造诣,但是仍未够资格让他放在心上。
然而吴百川闻言,却是悚然一惊,如果事实真如裴旻所言,对方有三人身具武道大宗师的修为,若是没有谢轩的神来之笔,只怕就算他们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这爵室之内的人也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高仙芝见爵室之内的气氛,一时之间有些低沉,笑道:“如今有裴将军坐镇在此,管他什么南诏剑圣,不过土鸡瓦犬耳,传我将令,发兵鄱阳郡。”
几日后,数十名渔民焦虑不安地站在广陵太守府的衙堂之上。他们乃是贱籍,地位比之普通农户,犹是远远不如,如今得谢轩这个在他们眼中大到没边的高官召见,心中若说不忐忑不安,那是绝无可能之事。
谢轩看向众人,笑道:“你们不用怕,本官请你们来,是有些事情想要问你们。”
顿了一顿,他又道:“这几个月以来,你们在淮河上打渔之时,可曾看到过运粮的船队?”
淮河不比长江,水面算不上宽阔,依谢轩所想,倘若有大量的运粮船队经过,这些常年在淮河之上打渔的渔民,不可能没有看到过。
果然话音方落,就有几名渔民齐声道:“见过。”
谢轩喜道:“何时?”
渔民之中,一个胆子稍大的年轻人拱手道:“回谢公的话,大约是在几月之前,看旗帜应当是范阳安老爷的运粮船队,听往来商船说,那时候安老爷正在北地抗击戎狄,军中正好缺粮。”
谢轩道:“具体是什么时候?”
那年轻人拱手道:“应当是在秋收之后。”
谢轩闻言,眉头顿时便就皱起,渔民的话虽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