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袁公路》第257章


治头大祭酒”。张鲁以“治”为管理单位,在其统治区域内,设有二十四治。各治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行政、军事、宗教等事项。祭酒则为一治道民之本师,并要定期聚会参访。
张鲁这样的做法其实极大的侵犯了杨家这样的大家族的利益。一是关于治下田地的分配问题上,由于张鲁这么做,杨家就无法公然违背张鲁的政令,收拢流民,开垦田地,以此来丰厚家底。二是张鲁的治政人才从入道的资历与信奉道教的精深程度上作为选择标尺,以此便打破了汉中地区大家族对晋升渠道的控制权。
而且大汉一般情况下,士子所学基本为儒家思想,读的乃是传世经典,对于黄老学说研究不深。这样一来,各大家族的统治权不断被剥夺,对于张鲁的不满也就越来越多。
只是张鲁毕竟深得汉中一地的百姓支持,加上手中握着军权,实力不弱,杨家等大家族只得忍气吞声,默默接受了张鲁的统治。
孙策来使,言道欲与杨家结盟以夺取汉中,让杨松觉得,他们重新取得汉中地区的利益控制权的机会来了。所以得知孙策欲夺取汉中,从孙权的话语中,推断出孙策欲独立的杨松,才会很轻易的在孙权的劝说下,答应最为孙策军的内应。
只要帮助孙策夺取了汉中一地。以孙策外来人的身份,想要在汉中立足,只有依靠他杨家为,如此一来,杨家的实力就会借助孙策的军力得到大规模的增长。也正是有了这种诱人的前提,杨松也很轻易,靠着一张嘴便说动了家族掌权人,同意与孙策军合作。
葭阴县守将乃是杨松的弟弟杨昂,对于家族同意与孙策军合作的事情,作为当代掌权人之一的杨昂当然很清楚。
虽然杨昂不似杨松一般为人贪财,可却拗不过家族中数千人的请求与期望,只得抛弃了心中对张鲁的愧疚,任他们率军通过了他据守的葭阴一地。
通过了葭阴之后,孙策见杨昂不愿与他们一同进入汉中腹地攻取褒中,于是任命杨昂继续坚守葭阴,他自己则连夜率军进攻褒中。
说起来也是张鲁防备不周。为了稳住汉中的局势,张鲁将汉中地区的许多大全分发了出去,分给汉中地区的大族,以此来笼络他们,同时在各个军事要道之处如阳平关、白水关、子午口等地都派遣了他信任的人去防守。
所以汉中腹地为官之人,大多都是大家族子弟,那褒中的县长就是杨松的另外一个弟弟杨柏。
杨柏也知道家族与孙策的密谋,见孙策兵临城下,便组织了早已准备好的内应人员,控制了褒中的上层领导人,同时逼迫褒中守将打开了城门,放了孙策军入城。
从葭阴到褒中,不过一夜时间,孙策大军毫发无损,连下两城,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不已。
攻下褒中之后,孙策大军在褒中停留半日,然后举兵南下,至傍晚时分,彻底包围了汉中治所南郑。
由于孙策每过一地都让手下人抓捕百姓,防止他们泄露大军行踪。而褒中等地投诚之后,又采取了许进不许出的策略。
等到孙策包围了南郑的时候,张鲁还不知道汉中大家族杨家投靠了孙策,这才使得孙策如天神一般突然出现在南郑。
包围南郑第二日,孙策与南郑中的杨家里应外合,彻底攻破南郑,夺取了整个汉中之地。
第284章 孙刘反目() 
孙策夺取了南郑,控制了汉中腹地。由于汉中的地形复杂,主要以各个关口为主要的防御点,加上腹地道路通畅,粮草都控制在后方。夺得了汉中腹地,孙策便间接控制了各个关口的命脉,以此为凭仗,孙策立刻将他的20000大军分散出去,没话费多少时间,便接替了汉中各个关口的控制权。
同时在中央政权方面,孙策秉持他对杨松的承诺,将杨松提拔为了仅次于别驾徐庶的祭酒,同时开始剥离汉中****的体系,促使政教分离。倚仗汉中大族之助,迅速控制汉中的政权。
但是孙策并未贸然将汉中地区的五斗米教铲除,而是承认了他们的合法地位,对其教义也不插手,以此作为换取剥夺此地宗教上的政治权利的筹码。
孙策的行为虽然使得汉中地区的道教政治权利大为降低,不过却未伤汉中的宗教根本,加上孙策实力强大,教派高层几乎都在孙策的监视之下。五斗米教主事人商议过后,默认了孙策对汉中的统治地位,汉中的权利交替引起的乱局持续十余日之后,在还未成型前,便慢慢消退下去。
为了汉中地区的长治久安,孙策又听取徐庶的建议,劝说张鲁复出,主持安抚民众,做孙策手下的户曹从事。
为了祖孙三代建立的宗教体系的流传,张鲁几经思考,同意了孙策的拉拢,答应出仕孙策。同样张鲁从孙策的官员加封一事上,知道了孙策军突然出现在汉中腹地的原因,对出卖他的杨家恨之入骨。
张鲁的再度出仕,给汉中的教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汉中的事态平息速递极快,孙策这才有功夫去考虑如何应对刘瑁的威胁。
孙策军按照王令在一月左右夺取了汉中,出乎刘瑁的预料。他本来以为孙策军此去只会与张鲁两败俱伤,然后因粮草补给不济而最终全军覆没,可如今的形势真是太过诡异了。
对于孙策夺取了汉中一事,刘瑁虽说异常的吃惊,但相对于吃惊,他还是知道轻重。一直以来,刘瑁对孙策就没放心过。这次欲加害于他,没想到他却立下了大功。刘瑁随便一想,就知道不能放任孙策在汉中立足,须转变策略,采用吴懿之策,架空孙策。
于是刘瑁立刻派遣了黄门,携带表封孙策为五城亭侯,并让孙策班师回朝的诏书,前去汉中,意图让孙策接受诏书旨意,从汉中回来。同时刘瑁还令剑阁的吴兰迅速率军入汉中,接替孙策的权利,将汉中一地从孙策手中夺回来。
刘瑁的动作倒是快,可惜孙策出发前就已经有了反心,哪里会在意刘瑁的诏书。等刘瑁的传旨人到了南郑,考虑到汉中势态不容乐观,时间紧迫,需要一定的消化时间,孙策便令人将之严加看管,装作没有接到命令的样子,以此拖延时日。
同样白水关新上任的守将韩当见到了前来接替孙策之权的吴兰,却打着并未接到诏书的借口,就是不放吴兰入白水关。
韩当的理由很正当,吴兰接到的军令很紧急,又没有诏书在身,根本无法证明。而且他吴兰手下军将不过3000人,攻打白水关一事简直就是妄想,没有办法之下,吴兰在白水关下被白白谅了数日,只得挥兵回剑阁。
十数天不见北方的传旨黄门传回消息,而白水关一地的孙策军又言称没有接到诏书,刘瑁心中大怒,又发了一道诏书去汉中。
此次传旨的黄门刚到汉中,孙策就知道自己无法再以相同的借口拖延时日,加上汉中局面由于张鲁出仕逐渐稳定下来,孙策便将传诏黄门抓了起来,与先前的黄门一起,押到南郑中心街口,然后孙策当即揭破刘瑁的密谋,声称不愿遭受刘瑁谋害,斩杀二人之后,宣布脱离刘瑁自立。
3月下旬,刘瑁两次北上传旨的黄门人头与孙策的宣战文书,还有他自己的表封诏书被一同送回了成都。
北方事变,消息送达,为了处理孙策反叛一事,同样为了报孙策的侮辱之恨,刘瑁特意召集了手下的重要大臣。当着所有人的面,刘瑁将装在盒子里用石灰炮制过的人头,还有刺眼的鲜血所写的宣战文书,当庭展示,然后宣布孙策为****,要举全国之力共讨。刘瑁的贸然决定没有得到支持,反被劝阻了下来。
除此之外,刘瑁还着令巴西郡的太守庞义率兵捉拿孙策家人,准备移其族,以解心头之恨。可惜,孙策早已作好准备,夺下汉中之后,早先一步得到消息的孙家人几乎都已经逃出了蜀地,进入了汉中境内,让庞义扑了个空。
没有拿住孙策的家人,刘瑁大为失望,可一想到孙策家人是跑了,但他的旧部还有很多留在益州,于是刘瑁又加强了对孙策旧部的监视。
好在传回的消息让刘瑁好受了一点,孙策的旧部对于孙策反叛一事几乎都不敢相信,一个个义愤填膺,认为孙策反复有辱先父之民。孙策因造反导致人心背离,算是对刘瑁的一点点安慰。
出兵没有得到支持,以家人相逼又错失了良机,刘瑁很愤怒。想到他身为大汉皇帝,除了益州重臣之外,还有外部的盟友,刘瑁决定采取外交手段,从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