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航班》第245章


蛉司媪怂幌拢谑撬妥ㄐ挠诰铝恕?br />
现在,有必要计较了。只是魏承恭先前的表态很模糊,虽然可以作为政治错误,却不足以致人死命,所以,张国焘决定不再让他逃避了,必须要明确表明态度。
“如果,如果中央和马列国际因为路线问题决裂,你会站在哪一边?”
十七 28() 
(p。s:自从写这个故事以来,不得不想一些“政治问题”,所以偶尔会有一些感悟。这是昨天的感悟:
感悟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统治阶级不断向被统治阶级妥协让步的过程。
感悟二:中国为什么不招人待见?因为你干得好了,就显得人家“民主”选举出来的领袖无能了,再加上你又贴了个“社会主义”的标签,不怼你怼谁?
感悟三:大家对“战争促进社会和技术发展”这个说法有什么看法,地效有点不同想法了,具体明天再说。
或许很肤浅,但毕竟是愚者一得,所以还是写了出来。
分享一点搞笑新闻:
一,美国的船又撞了。网友神回复:
1,我们是谁?美国海军!
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撞船!
我们为什么撞船?船长没学点灯泡!
2,美军在练习战列线战术,抢t字横头呢,
二,中印对峙,两边扔石头。有网友神回复:根据爱因斯坦的说法,我们正在打第四次世界大战呢。
————
张国焘把魏承恭逼到了无法回避的墙角,那么魏承恭的反应是什么呢?
“我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实际意义。”魏承恭义正词严地回答。
张国焘:“……”
然后知道这样大约是逃不过去,魏承恭又补充道:“如果真要是中央和马列国际决裂,那么哪边的路线正确我站在哪边。”
张国焘:“……”
还真不能说这家伙耍滑头,因为张国焘无法否认这话正确——站在正确的一边不对,难不成还要站在错误的一边?
只是,这样一来问题又回到一开始的样子了:马列国际的路线,正确吗?如何证明?显然,这样争论下去不会有结果的。
所以张国焘决定不再纠缠马列国际路线是否不会出错的问题了——坦白说,这段时间在高层中推销自己的想法却处处碰壁,甚至连昌浩同志都不支持自己,这个事实让他的决心也有些动摇,觉得也许中央的意见才是正确的。
之所以还在盘算率军南下,其实是一种侥幸兼赌气的心理在作祟:就算北上是正确的,但是南下也未必就是错误。只要自己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那就证明自己也没错。
好吧,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借此脱离中央的管束,担惊受怕的日子,自己受够了。
“小傅同志,我也不怕跟你说——恐怕你也看出来了,对于红军的下一步走向,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中央主张的北上,一种是我,还有斯大林同志主张的南下。这种分歧很有可能会引发中央和马列国际的决裂。实际上,眼下两边已经是貌合神离了。”
“我承认,中央想要北上确实有其道理,但是南下也未必就是错误。相比贫瘠的陕西,还是富庶的四川更能支撑革命,对不对?”
————
到了这里,魏承恭才算是真正被张国焘问住了。
他当然知道南下是死路一条。问题在于,自己知道的那些证据,不能说出来;而没有证据,仅仅是论证,这就没有多少说服力了——固然可以认为进军川中会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然而进军陕西又何尝不会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到头来无非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不出结果来。
(稍微多说两句:确实,现在的红军比历史上强大得多,但是南下依然是昏招,无非就是把百丈关推迟一段时间换一个地方而已。就算人品大爆发,打垮了刘湘,也还是要面对接踵而至的中央军以及其它各路川军,一波连着一波的猛攻,直到把两边的其中一边折腾得彻底没力气为止,然后日本入侵,国家再也无力抗衡。最后,说到底这些都只是推测论证,就像上面说的,这样的东西说服力不够。)
思虑了一下,魏承恭这才有些艰难地道:“张副主席你说的……有道理。”
“被迫”承认张国焘的想法也可能正确之后,接下来的话将不得不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然后自己就面临选择了。自己刚刚才说过,哪一边正确自己就站在哪一边。眼下中央的思路是正确的,四方面军的思路也“可能”是正确的,自己当然应该一视同仁。
等一等哦,一视同仁……魏承恭的眼睛亮了起来。
————
同一时间张国焘的眼睛也亮了起来——交谈了这么久,总算是从这小子嘴里听到一句完全肯定的话了。
不过这不是主要的原因,他眼睛亮起来的主要原因是忽然发现:自己跟中央——准确地说,是老毛——都错了。
这里的错不是指下一步进军方向的错误,而是指争夺红军领导权上的错误。
之前无论是自己还是老毛,争论的时候策略是一样的,就是努力证明自己一边是正确的,而对方是错误的。
然后,要求同志们选边站队:要么站在自己一边,要么站在对方一边,就是所谓“非此即彼”。理由么?都是一样的:用小傅同志的话来说,站在正确的一边。
要命的是,这种选边站边并不是说站到某一边就完了。站到某一边之后,就必须要跟另一边一刀两断,彻底划清界限。
对方代表错误,作为一个马列党员,当然要跟错误做坚决的斗争。
可以想见,在未来自己带领四方面军“独走”之后,自己和老毛之间这种争夺会扩展到全军,但是这种争夺中,在高层的做法在中低层恐怕行不通。
张国焘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中低层的红军将士们限于文化和见识,其实并不具备分辨路线正确与否的能力。他们干革命,更多的其实是基于感情因素:信任老上级,相信上级说的都是对的。
总之,对于广大红军战士们来说,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而是“我愿意跟谁干”的问题。
(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这个论断并无错误:所以徐帅他们领军跟中央一同行动,但是中央最后却未能把这部分军队带到陕北,被主席带到陕北的,基本是江苏出发的老班底;而张国焘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行动之所以那么顺利,也是因为四方面军的各级领导相信他,支持他)
显然,想要让像魏承恭这样出身中央红军的底层战士否定一直以来跟随的老毛,转而跟随自己,这个难度非常高。
现在,自己在坚持自身意见正确的同时,承认对方的意见也是正确的。这就给了基层战士第二个选择,即“亦此亦彼”。
————
(以上是22号码好的,本来想等23号发,结果遇到鸽子了,停水一天,停电两天,宽带现在还没有接通,用手机当猫在上传——流量哗哗的。)
一 国府反应() 
(说明一下,这是下卷。
地效的历史和军事知识储备其实不足以支撑这样一个故事,不得不恶补相关知识。为了在恶补阶段不冷场,我先写一点1938年以后的部分——就是第一章《新闻发布会》后紧跟着发生的事)
“乒!乓!哗啦啦啦……”
在以往,伪冤长办公室里传出这种瓷器碎裂声,或许会让戴笠心惊胆战,不过现在,他非常平静。
点起一支烟,狠狠地嘬了一口,之后,戴笠背靠着墙壁,抬起头来,看着天花板,等到尼古丁在肺里转了一圈之后,这才把这些有害烟雾顺着鼻子慢慢呼出。
“仓啷啷!哗啦。”
这样的杂声已经影响不到戴笠的思维了。伴随着尼古丁的刺激,戴笠的大脑又开始思考起来——当然同时也迷茫起来。
该怎么办?
戴笠满脑子都是这个问题:该怎么办?
国府该怎么办?军统该怎么办?自己,又该怎么办?
然而没有答案。
答案决定于那一边,决定于一直被(自己这些人)决定的那些人。
————
就在前天,为了防止中国被破坏,为了保护东亚的和平,一贯以来的反派角色,中国马列党,发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新闻发布会。
这之后,为了敦促日本政府投降,为了增强说服力,他们又在昨天在办事处展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