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航班》第244章


这个问题问到魏承恭的“长处”上了。作为一个从后世来的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
结合联系不过是历史政治课本上现成的东西,比之这个时代还在摸索中的马列党人要清晰得多。不仅如此,得益于网络党的泛滥,魏承恭还能给出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看法,比如模仿苏联工业化会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调、环境破坏问题;比如因为全球市场容量有限,工业规模不能无限制发展,而限制工业规模会带来的就业问题……等等,让张国焘也不时觉得眼前一亮,感觉这个同志对于马列主义革命的理解,完全不是普通战士那种‘革命成功,就能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肤浅认识所能比拟。
哦,说明一下,为了不显得太过妖孽,魏承恭把一部分内容栽到了那个默克尔身上。
“屈才了啊……”张国焘叹息了一声。
魏承恭一怔,什么意思?
“屈才了啊,让你去负责交通线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张国焘又叹息了一声,这才道,“小傅同志你对马列主义革命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对于革命目标也认识得很明确,而且甚至实现目标的详细步骤,说得不客气点,这些认识已经足够进政治局了。”
————
这是在……开价码吗?意思是要我进你的中央,然后在政治局给我一个位置——魏承恭心中暗道。
不过他这倒是有些冤枉张国焘了,刚刚张国焘说的,还真是真心话。
找遍整个四方面军,包括他张大主席本人在内,可以说一个懂国家工业战略的人都没有。低层指战员根本没有工业化的概念,即使是像他张主席,徐指挥,陈政委等高层,大家也都只知道革命成功后要搞工业化。
但是工业化该怎么去搞,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遇到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则全都懵懵懂懂,完全没有系统的计划。大家所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也只是“向苏联取经”,走苏联走过的道路。
魏承恭所展露出来的东西,恰恰是整个四方面军……应该说是整个中国马列党都欠缺,偏偏又必须的东西,凭着这一点,进入中央决策层真是不为过。
就像412之后的中国马列党必须要斗争,但是没人知道该怎么斗争,这时候主席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策略,然后就凭着这个策略几起几落,最终入主中央。
就像wg后,我们意识到必须要发展,但是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总设计师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韬光养晦”的正确策略,然后就凭着这个策略成为第二代领导核心。
一句话:需要,决定其价值。
十七 27() 
“那么,小傅同志,你觉得,中国的马列主义革命是否有接受马列国际领导的必要?”
问出这个话的时候,张国焘的心情有些复杂,甚至说是紧张也不为过。
一开始,他只是打算要为(可能“独走”的)四方面军延揽人才,魏承恭展现出来的后勤保障能力,绝对值得延揽。
不过,跟中央相比,自己这个军委副主席、政治局委员的号召力上毫无疑问处于弱势,想要扭转这种弱势,目前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借助马列国际的“正统”影响力——天幸中央那边似乎正努力摆脱马列国际的领导,让自己可以借助两者之间的矛盾。
这里要指明,张国焘并非自视为马列国际的正统代表,以他的性格,是很难接受久居人下的。张国焘,马列党中央,还有马列国际,是互相独立的三个派系。眼下的情况,无非是自己一派跟中央一派的斗争中,自己一派居于弱势,所以需要另外一派的支援而已。
面对中央和马列国际的二选一,普通的“没有主见”的红军战士几乎是必然会陷入迷茫——想来这个小傅也不例外,自己要做的,就是引导这些迷茫中的战士走到马列国际一边——张国焘认为,自己的成功率是非常大的。
但是跟这个小傅同志一番“深谈”之后,张国焘发现,这个目标貌似没那么简单:这个傅同志不同于普通的战士,并不是上面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他对于中国革命有自己的见解,这也就意味着不会迷茫,更不用说迷茫之后的被指引了。
想要说服他,除非是给出非常有力的证据,证明必须有马列国际的领导,中国革命才能成功。否则再是怎么说明这样才是政治正确,都不足以动摇他的信心。
但是这近乎不可能——嗯,准确地说,应该是张国焘已经尝试过了,却被这个傅同志用无可辩驳的证据和思路证明,马列国际的领导其实并不是必须的。
小傅的这篇议论文写得真心不错:
一,任何一个组织都会犯错误,无论是党中央,还是马列国际。如果不承认这一点的话,那么就请解释一下,中国马列党中央为什么在27年要批驳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之后又要反对立三路线的左倾机会主义。要知道每一次的路线转移其实都是在承认之前的策略错误。
好吧,这是中国马列党的错误,不是马列国际犯的错误,但是中国马列党犯的错误,你马列国际甩得了锅么?老话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说法,你马列国际作为中国马列党的老师,中国马列党犯的错误马列国际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在中国党组织听了你的指示才犯错误的时候。
二,以上说的都是理论论据,那么来看看事实论据吧。中国革命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靠的是军事斗争,将来想要获得成功,也只能靠军事斗争。而在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中,马列国际从来没有起过正面作用——或者说得准确一点,其起到的都是反作用。
马列国际给的援助对于早期的党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这个魏承恭不否认。但是也仅限于“党组织建设”,根本没有用于“军事建设”——党中央在上海把那些钱全花掉了,然后却坚持不下去,最后不得不退到根据地。
而当马列国际插手中国革命军事斗争的时候,其造成的灾难后果……还是不要黑了吧。
————
总之,听完这些“有理”“有据”的话,张国焘发现,自己对于依靠马列国际对抗中央的信心,居然有了一丝动摇——如果这就是中央那边的普遍认识,如果中央的理论准备已经到了这种程度,那么自己用马列国际名义招人的计划,怕是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难怪陈政委被他们说服了。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眼前这小子,对于马列国际似乎没什么好印象……不仅是马列国际,他甚至对苏联都没有什么好印象,只从他讲解苏联的工业建设的缺陷就可以看出来了,他一直在盯着苏联的缺点。
质疑马列国际,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挑刺,按说这些行为够得上反革命了吧?只是——让张国焘难以理解的是——从谈话中可以感受到,这个说话近乎于反动的家伙,对于马列主义革命,对于中国革命,却有着异乎寻常的信心。简直就好像……他已经亲眼见到革命成功了一样。
————
不过,无论这家伙再是怎么质疑,怎么不信任,都始终没有说过中国马列党中央应该独立于马列国际的话——大约是他也知道,这个时候的中国马列党,如果宣布独立,宣布脱离马列国际,将受到不可承受的损失吧。
以他的见识,能看到这一点并不奇怪。
所以张国焘抱着万一的希望,直截了当地发问,让魏承恭再也无法逃避。
没错,就是逃避。大约是知道这些话有些犯忌,所以这个小同志在提到苏联和马列国际的时候,一直在尽力避免太过激烈的言语——当然,凭他稚拙的语言技巧,这种掩饰进行得其实并不成功,在自己这样的老狐狸看来,他话里的意思表现得相当直接。
不客气地说,如果要玩文字狱的话,那么张国焘可以在魏承恭刚才那番话里挑出十处以上的“政治错误”。
只不过张副主席懒得计较而已。平心而论,他从来不认为反对苏联,反对马列国际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自己可以用这个罪名致某人死命,当然也可以放某人一马,甚至也可以完全不追究,全看对方是否听从自己的命令,支持自己的看法——就好像当初徐总指挥跟自己不对付,自己借他夫人警告了他一下,于是他就专心于军事了。
现在,有必要计较了。只是魏承恭先前的表态很模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