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辽东》第348章


怎么对付自己?
放自己回皮岛然后相互攻讦打笔墨官司?按常理说应该是这个流程可今天见识了袁蛮子的横劲儿后,毛文龙有些吃不准了!
再进一步就该是革职听勘也就是把自己软禁起来,剥夺自己的弹劾权,那样的话袁蛮子想安什么罪名就安什么罪名。
这种后果说实话毛文龙之前是从未想过的东江镇不敢说是铁板一块,但他毛文龙毕竟还是东江镇的主心骨若是袁崇焕真敢这么顾头不顾腚的硬来,东江十几万军民不得炸了窝?更何况他袁蛮子押了东江镇八个月的钱粮,上上下下早把他恨到了骨子里,不兵变不造反才怪了!
而且这么做,袁蛮子除了能逞一时之快外,他几乎捞不到任何好处自己作为总镇总兵级别的方面大员,袁蛮子根本就资格革自己的职!最终还得乖乖把自己解送北京,到时候别的不说,一顶“藐视法度、擅拿大员”的帽子他怎么都躲不掉!随后的廷争互辩中自己就稳稳占了先机!
除非袁蛮子脑子坏掉了,否则肯定不会出此下策!毛文龙想到这里,嘴角不禁微微抽动了一下。
不过毛文龙还是决定先做一些安排,以防袁蛮子真的发疯把自己软禁起来后,东江镇乱到难以收拾的地步袁蛮子可以不顾后果恣意妄为,他毛文龙可还得为那些追随他多年的兄弟们负责呢,东江镇这把让鞑子胆寒的尖刀只能越磨越快,绝不能让它锈了钝了!
收摄了心神后,毛文龙开始给麾下众将写信,信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暗示自己有可能被袁崇焕控制,要求他们在“局面糜烂”时不得自乱阵脚,必须做好“安抚部众”的工作,以免“为鞑所乘”同时加大“筹措粮饷”的力度,说白了就是让众将想办法给宁远和朝廷施压,以便尽快解决事情。
给陈继盛的信更多了一些内容,那便是让这位屯田官继续那三种作物的试种,争取在明年“诸岛遍种”这是毛文龙一贯的思路,那就是尽可能地开拓财源、解决粮食问题他早就意识到仅仅依靠朝廷的粮饷根本没法维持东江镇的战力,更不用说发展壮大了。
这是因为朝廷管的只是那些战兵,而人数更多的流民从来就没发过一颗粮!恰恰这些流民又和战兵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朝廷不管,他毛文龙不能不管,他要是敢不管的话,肯定会导致战兵们的离心离德,这是让毛文龙一直非常头疼的事。
现在终于看到彻底解决这个难题的希望了:疏散是釜底抽薪的最好办法这一年中已经有一万多老弱妇孺坐船去了济州岛,据那些押送官兵介绍,那边可是安置得非常妥当,可不仅仅是吃饱饭这么简单!
来不及疏散的,现在也有了自力更生吃饱饭的希望了,就是这玉米、土豆和番薯东江镇控制的地方都是些穷山恶水的荒岛,种不了小麦更别说水稻了,现在有了这三样,只要烧了荒山里也能种!
如此好东西毛文龙当然要时刻放在心上,所以才在陈继盛的信里反复叮嘱,一定要把这三样作物摸清楚。
写完给陈继盛的信,最后就只剩下可喜的了。
作为东江镇和东印度公司的联络人,给可喜这封信就更重要了:东印度公司这一年里对东江镇变着法儿的帮助,毛文龙早已深深地铭记于心感激之余,毛文龙也意识到了必须想办法让东印度公司也能从东江镇获得长远的好处毛文龙虽不是商贾,但也很清楚只吃亏没赚头的活儿永远长不了。
还好东印度公司已经开出条件来了,那就是铁料,这个必须让可喜想尽办法满足!
吸饱了墨的笔凝在半空中,毛文龙一边斟酌信的内容一边回想着同可喜谈论东印度公司的情形。
突然,他像是被什么刺激到了一般手猛地一抖,一滴墨汁重重跌落,洁白的宣纸上顿时溅开了一朵黑花。。。。
第四百五十三章 双岛之殇(五)() 
迎着东面群山间迸射出的万道金光,毛文龙微微眯起了眼。≯
他的心情是如此放松,以致于有闲情逸致欣赏起雄奇瑰丽的日出景色来。
朵朵白云上朝霞染出的玫红色正在迅消退,湛蓝的天空由东向西逐渐从混沌转为透明;旅顺口的群山上镶了一条金边,苍翠的松林从黑色的影子里渐渐显露出真容来;群山的阴影不规则的投射在双岛的山腰上,正迅地退缩着,阳光仿佛化为了活物,正将这黑暗的余孽驱离大地。
清晨的阳光半点火气也无,让全身冠冕堂皇的毛文龙感受不到半点烦躁;和五天之前初抵双岛一样,他今天身上的公服周周正正、一丝不苟;在胸前活灵活现的狮子补服衬托下,那一身绯色团领衫看上去更加威严;腰间玉带上那琳琅满目的美玉吸饱了阳光,越显得晶莹剔透。
更为抢眼的,是腰间系着的那块小儿巴掌大小的玉佩;玉佩通体为上好的羊脂玉所制,形制乃是个飞马;其上的珍珠串绳和其下的红璎珞做工都极精细,一看便知是内造——这正是大行皇帝的御赐物。
毛文龙穿这么隆重是因为袁崇焕终于要走了——在双岛盘桓了五天、进行了三轮毫无结果的磋商后,这位蓟辽总督通知他,今天要辞行了!
毛文龙很高兴倔驴一般的袁督师终于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辞行就意味着袁崇焕回宁远,自己回皮岛,双方继续通过奏折提各自的要求,最后由朝廷裁决。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嘛!
一味地横冲直撞、蛮不讲理只会使矛盾越来越尖锐——第一轮谈判不用说了,第二轮袁崇焕提出改革营制,将东江镇分为若干个协,各协直接从宁远领取粮饷,这架空自己也还罢了,关键是东江那些骄兵悍将若没有自己压着,只怕绝大多数精力都要放到内斗上了,所以毛文龙当然不能答应。
第三轮袁崇焕旧事重提,说东江镇“专*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不合“大将在外,必命文臣监”的祖制,要毛文龙上书“自请监军”;天启年间毛文龙可是受够了监军中官的盘剥、掣肘之苦,现在皇上自己都下诏“尽撤诸镇守中官”,袁崇焕还要拿这点来说事儿,实在让毛文龙无比腻味,干脆顶了他一句,“督师若依祖制自请监军,文龙敢不附骥尾乎?”
五天的双岛之会便在袁崇焕的沉默中画上了句号,毛文龙不知道袁崇焕回去后还会出什么样的招儿,但他真的已经厌烦了这位蓟辽总督,只希望尽快回到皮岛,领着那帮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继续杀鞑子!
唏嘘间,毛文龙扭头看向了南方,一条黑线出现在了海天之间,正快逼近。
要变天了!毛文龙心中暗道。
“督师大人到!”
随着亲卫的唱名,袁崇焕笑吟吟地出现在了视野中,毛文龙不由得挺直了腰杆,缓步上前请安问好,他却没注意到,袁崇焕身边的亲卫,似乎比前些天少了一些。
“振南兄!”寒暄已毕,袁崇焕正色道,“双岛以东,崇焕尽付于兄,还望振南兄不避艰险、戮力杀鞑……今日一别,天高水长,请受崇焕一拜!”
说完他学着武人做派,双手抱拳,朝毛文龙深深鞠了一躬。
这却大出毛文龙所料,忙不迭闪身避开,口中说着不敢不敢将他扶起,心里却颇为感动——他说到底还是个武人,对于袁崇焕肯放下身段用江湖上的礼节辞行自然极为受用。
两人客套一番后,袁崇焕又走向了毛文龙的亲兵卫队,“诸位将士追随毛帅戍守荒岛、抵抗凶顽,历百死方得一生,实乃我辽东之精华、大明之股肱,请受我一拜!”
看着袁崇焕那深深躬下去的身影,毛文龙忽然感觉鼻子有些酸,眼眶也有些热,他现在不禁为自己的小人之心深感羞愧了。
要知道,那天晚上他在给尚可喜写信的时候,可是因为后者曾提醒过他,袁崇焕可能会杀掉他而犹豫过是不是该连夜逃回皮岛?当然深思熟虑之后,毛文龙选择了继续留在双岛,因为他相信袁崇焕不过是蛮不讲理,还不至于到丧心病狂的地步。
道理很简单,大明的体制摆在这里,如果连持节的总镇总兵都敢擅自诛杀的话,那袁崇焕必然也命不久矣——位极人臣固然重要,可也得有命才能消受,这个道理,毛文龙相信袁崇焕是懂的!
现在看来,自己当初的判断是对的。
袁崇焕身为封疆大吏,竟然能够折节向自己乃至自己的亲卫们鞠躬致谢,说明他还是把消灭鞑子、光复辽东放在第一位,不管其目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