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红颜》第24章


徐昭佩,是梁朝侍中信武将军徐琨的女儿,长得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姿色。
那年月貌美优秀的世家女子嫁入皇室屡见不鲜,徐昭佩也是其中一个,她的夫君是南朝梁武帝的第七子、湘东王萧绎。
史书中对萧绎的容貌作过这般描绘:“器宇宽宏,方颐丰下,须鬓如画,直发委地,双眉翠色。”读来,大概长得不差吧!然而,他却自幼“眇一目”,意思是他个独眼龙!唉,一只眼睛的相公,你说以徐小姐的傲气与美丽怎么会咽得下这口气?
萧绎自然对这个美人是钟情和喜爱的。但有缺陷的人多是敏感自卑又自负的,萧绎亦不例外。他渐渐发现自己的女人居然骨子里看不起自己,像一株散发着诡异迷离芳香的植物,会开出让他恐惧的邪恶花朵。他感到自己的尊严在她面前无声地崩溃,而对她的眷恋亦渐渐变为爱恨交加。
随着侯景叛乱的平定,萧绎即位,是为梁元帝。而他仅将徐昭佩由王妃晋升为贵妃,但并未立她为后。他宁愿让后位空出也不给她一个虚无的名分,他要以这最有力的方式来报复和打击她对自己的漠视。爱有多深,恨就会有多痛。我认为萧绎还是爱那个骄傲的女人的,其实他和她原本就是同类的人,骄傲又好强,像两只刺猬,不能靠近,一靠近便是伤。
那高傲的徐昭佩的确深深地受伤了,并开始慢慢绝望。萧绎成了皇帝,以她曾经对他的冰冷方式来待她尚可忍受,但他却不给她名分,那空出的后位是对她最大的讽刺。
她觉得心里很悲凉,因为在愤怒下面,潜藏的是对命运无能为力的恐惧。可倔强如她,怎能就此罢休?她要报复,她知道他的软肋在哪里,他哪儿痛她就往哪儿戳,给他最致命的打击。
那天萧皇帝忽然想起被自己冷落的美人,他一定是怀着一点愧疚来见她的。她却以自己天才的发明半艳妆半素面,也就是所谓半面妆来迎驾。
半面妆:一半浓妆,一半素面;一半凄绝,一半温婉。一方面,借此讥讽梁元帝萧绎一只眼睛看不见,另一方面,以此表现徐昭佩对命运不公的恨恨心情。
即便一个普通男人被自己所爱的人这样伤害,也会气到吐血的。何况萧绎是个自负又自卑的皇帝,萧绎受到了徐妃的嘲弄,自尊大伤,从此以后再也不到徐妃房中。但是萧绎对徐真的够好,若非爱怎么能做到不追究徐妃对他的侮辱。
我想,徐昭佩,在以半面妆示萧绎时,已经没有了怕的概念了,已经不再畏惧死亡,不再畏惧他的帝王权威,而是作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女子去抗争。
从此徐昭佩不再甘心寂寞,她和不同的男子幽会,偷情。面对妻子与人偷情,身为皇帝的萧绎非但没有动怒,而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写到这里我也无话可说,真是佩服梁元帝萧绎涵养的深厚,或者说他心里始终是没有放下这个女人。
我时常会想,当徐昭佩终于死了,萧绎躺在偌大的皇宫中会不会感觉孤独?这个女人,好歹是明着瞧不起他与他对抗,而暗地中有多少人瞧不起他却不敢说?他身为一国之君,可以网罗天下美女,却不能让一个女人心甘情愿地臣服他爱上他,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第47章 刘令娴——有的女人用来观赏,有的女人用来猜想() 
刘令娴,彭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人。刘家门第显赫,爸爸是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哥哥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刘令娴是刘孝绰的第三个妹妹,世人称她为刘三娘。
刘姑娘长得应该是不差的,以她的出身和才气只要有个中等姿色也就是美女了。在刘姑娘该出嫁的年龄,刘家把她许配给徐悱为妻。徐悱亦出身豪门,徐悱的老爸徐勉官至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宰相了。徐悱为徐勉的第二个儿子,《梁书》中说他“幼聪敏,善属文”,想来也是个青年才俊了。门当户对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刘姑娘与他也不知见没见过面的夫君就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所谓幸福是吃好喝好,当然有共同的爱好更好,比如写诗做文章。于是可以想象刘小姐和徐先生婚后的日子是恩恩爱爱相敬如宾的。
南朝齐梁年间,吟诗弄赋是世家大族修养的体现,刘姑娘和徐先生都有很好的出身和地位,显然写诗也就不是为生计而是一种兴趣和娱乐。
作为一对在上流社会如鱼得水,文坛也双双享有盛名的夫妇,他们的结合为人称羡。从刘姑娘写的诗歌来看她绝对属于从小娇生惯养的一类,所以养成了什么都无所顾忌的性格。刘姑娘在自己的成名作《光宅寺》中写道:“长廊欣目送,广殿悦逢迎。何当曲房里,幽隐无人声。”大意就是说一个美丽女子到光宅寺烧香拜佛。长廊深处,一位帅帅的少年和尚对这个女子含情脉脉,女子立刻春心荡漾难以自拔,就尾随和尚来到禅房。一个已婚的少妇竟然敢如此大胆露骨地写对自己老公以外男人的遐想,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感叹刘姑娘的豹子胆。
所谓文如其人,对号入座是很多年来人们对文人诗人的一种界定,比如李白的豪放与柳永的温婉。如此一来刘姑娘的人品就被人怀疑上了。唐代的高仲武读完这首“黄诗”之后大为恼火,就讽刺道:“形质既雌,词意亦荡。”意思是说,诗写得如此低俗,其人也必放荡。徐家简直是家门不幸啊!
但刘姑娘是幸运的,因为娘家不错自己的腰杆也直,所以徐家似乎并没有因为这样的诗歌而为难她。或者正是因为刘姑娘坦荡才敢写那些别人看来放浪的诗歌,所谓身正才不怕影子斜,而且刘姑娘的老公徐悱本身也是那个年代的怪胎一个。徐悱曾在诗里洋洋自得地将自己的老婆比作青楼艳妇:“知君亦荡子,贱妾自倡家”。看来两人的感情太好所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些外人看来过分的嬉戏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种夫妻乐趣;再或者他们的恩恩爱爱本来就是狗屎一堆,女的可以追求和尚,男的没事也可以追求青楼妓女,彼此各玩各的不过心照不宣罢了。
当然,我更愿意相信刘姑娘和她的相公是恩恩爱爱的,因为都是诗人所以有别人没有的共同语言和心有灵犀,对于那些放浪形骸的字反而多一份欣赏和感叹。
刘姑娘的老公徐悱外地为官时,夫妻各居一方,为遣相思之苦,二人都有诗歌赠答。刘令娴予徐悱诗云:“落日更新妆,开帘对春树。鸣鹂叶中响,戏蝶枝边骛。调瑟本要欢,心愁不成趣。良会诚非远,佳期今不遇。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暮。”
徐悱赠刘令娴诗云:“网虫生锦荐,游尘掩玉床。不见可怜影,空余黼帐香。彼美情多乐,挟瑟坐高堂。岂忘离忧者,向隅心独伤。聊因一书札,以代九回肠。”
两人的诗歌一比较立马见高下,刘姑娘的诗歌才华显然比老公要好过许多,所以女诗人的头衔她当之无愧。
公元524年,刘姑娘的老公刚过而立就病死。出于思念老公,刘令娴写了一篇极其凄婉感人的《祭夫文》,其中的“一见无期,百身何赎”、“生死虽殊,情亲犹一”、“如此当诀,永痛无穷。百年何几,泉穴方同”。细细读来情真意切,生死两茫茫的思念然而生,由此可见她和老公感情真不错。据说她的公公,同为文坛前辈的徐勉看到此诗后都不禁自愧不如,儿媳确实才情过人,让自己都无从下笔再写同样的诗歌了。
终其一生,刘令娴过着从容风雅养尊处优的生活,写诗歌于她犹如有人爱唱歌爱画画,不过是一种对生活的表达。唯一不幸的是夫君的去世给了她一点小小的打击,但以刘姑娘的个性,就算是再爱那个男人,但死者长已矣,她对生活肯定还是充满热情和向往的。
刘姑娘的故事告诉我们:第一,写诗歌从来不是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那些文学青年,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当然你可以玩文字玩诗歌,但如果你连基本的温饱都没有解决还是赶紧找份正事去吧,不然明天睡马路边就和“犀利哥”没什么区别了。
第二,不要完全相信诗歌小说哪怕是自传里的东西,所谓文如其人并不具有完全的道理。吴承恩写《西游记》,你认为老吴是慈悲唐僧还是偏爱猪八戒呢?生活太沉闷,逼得诗人文人在幻想中寻找些微乐趣,才有了供世人娱乐消遣的小说或诗歌。
第三,感情没有天大,就算你再爱某个人,他也只是你天里的几分之一。只有这样,当某人离去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