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魏》第195章


庞癝笑着解释道:“大王所言不虚,之所以如此,盖是因为这里的百姓善于持家,而且陶郡富庶数百年,又少经战国袭扰,故而百姓之家,家家有余财。反观大梁,虽然论及富庶程度已经超越陶郡,可终究超过陶郡还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况且,大梁城中多豪绅权贵,即便律法再深严,可少不得发生与小民夺利的情况出现。故而大梁普通百姓的生活反而不如陶郡!”
“相邦所言有理!”魏王平点头道,“如果整个大魏百姓的生活水平都能达到这种程度,那就再好不过了!”
庞癝却摇头道:“现今虽说我大魏称霸天下,然而边境之地仍旧战乱不断,除非大王能够一统天下,否则战乱之下,百姓的日子根本就无法好转起来!”
“相邦,你说我大魏能一统天下吗?”魏王平问道。
“肯定能!”庞癝自信道,“大王一向聪慧过人,待大王亲政之后,一定能带领大魏将士扫灭列国,一统天下,到时候,大王您的功业将盖过三皇,力压五帝,成为史无仅有的千古圣君!”
“寡人希望那一天的到来!”见庞癝对未来描述的如此之好,魏王平不无憧憬道。
转而,魏王平又道:“相邦,听说你的封地在不远处的成阳,正好距离这里不远,不知道寡人是否有幸前去一观?”
“这是臣的荣幸,臣这就命人前去安排,明日前往成阳!”庞癝回道。
“有劳相邦了!”魏王平点了点头,便继续向前走去······
成阳东的大野泽内,庞癝正陪着魏王平泛舟而行。船上,萧何、张良有说有笑的为魏王平讲说着大野泽的来历及传说,庞癝坐在船舱内闭目养神,刘季则站在船尾,脸色苍白的看着湖水发呆。
刘季晕船了!
刘季没有想到,自己会有坐船的一天,不过因为有魏王在的缘故,刘季不敢逾越,苦苦忍着肚子里的翻江倒海,很是难受。
第265章 庞癝教魏王() 
“既然你晕船,就下去好了!”瞧出了刘季的不适,魏王平便让刘季下船去。
刘季巴不得早些下船,只是因为又大王在旁,刘季不好开口。此时见魏王平主动开口让自己下船,刘季自是千恩万谢一番,方才匆匆乘坐一条小船向陆地而去。
“泛舟垂钓,别有一番风味,大王不如试一试?”这时,庞癝睁开眼睛说道。
说完之后,也不敢魏王平等人是否愿意,庞癝便从船舱中取出一根鱼竿,来到船头坐下垂钓起来。
不一会儿,就有鱼儿上钩,庞癝轻松熟练的将鱼儿调上来装进身边的鱼篓,在鱼钩上放好诱饵之后又继续垂钓起来。
“好家伙,这么大!”魏王平来到船头,看到鱼篓里一条足有三四斤重的鲤鱼,不无羡慕道。
见庞癝钓的如此轻松,魏王平也有些手痒,便从船舱里拿出一根鱼竿,坐到庞癝身边有样学样的钓了起来。
一柱香功夫过去了,始终没有鱼儿上钩,而庞癝却在这段时间里接二连三的钓上鱼来,魏王平心中开始焦躁起来。
看到魏王平这幅模样,庞癝淡然一笑道:“钓鱼切勿心急,越是心急,越是钓不到鱼,大王您现在的心不静。不如大王放缓心情,鱼儿自是会上钩的。”
见庞癝如此说,魏王平深吸一口气,开始放缓心情,不再执着于钓鱼。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就有鱼儿上钩了。
“快,你们快来帮一下寡人!”魏王平急忙拉起鱼竿,一边拉一边对萧何、张良两人大喊大叫道。
张良、萧何两人赶到魏王平身边在,正欲出手帮忙,鱼儿已经挣脱了鱼钩,逃出生天。
魏王平本来的好心情一下子又没有了。
闷闷不乐的,魏王平坐在庞癝身边问道:“相邦,你怎么能轻易就能把鱼钓上来,而寡人千辛万苦的,却不能呢?”
“钓鱼是有技巧的,大王您仔细看看臣是怎么钓鱼的,一会儿您照着做就是了!”庞癝的笑容依旧淡淡的。
说话间,就又有鱼儿上钩了。
“鱼儿咬上钩之后,切勿生拉硬拽,要张弛有度方才能钓上鱼儿!”庞癝一边说,一边做,轻轻松松的就将鱼儿给调了上来。
魏王平这才恍然大悟,照着庞癝的动作开始有样学样,不一会儿,就钓上了一条半斤重的鲤鱼。
鱼儿虽然很小,但魏王平的心却很是兴奋,毕竟这可是自己有生以来钓到的第一条鱼。
“大王懂了吗?”庞癝问道。
“懂了,懂了!”魏王平连连点头。
“大王真的懂了?”庞癝的嘴角上扬,嘴边露出一丝微笑。
“真还能有假,相邦没看到寡人鱼篓里的鱼吗?”魏王平指着说道。
庞癝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旁边的张良见此情形,眼睛一陡然一亮,来到魏王平身边低声在魏王平耳边说道:“相邦这是在教大王治国之道呢?”
“啊?”魏王平有些呆愣,这钓鱼跟处理国事又有什么关系,想不明白便白了张良一眼,“什么意思?”
张良细声解释道:“治理国家就跟这钓鱼一般,要张弛有度。如果边境出现紧急军情亦或地方上出现灾害的时候,这个时候国君就要用急,要马上处理此事,并且迅速的平息战乱和灾害。可有时候也不能太过急躁,就好比前几年楚国项燕率兵攻打大魏一般,当时项燕有二十五万兵力,而新垣衍老将军麾下只有十万人马,且论起指挥能力,新垣衍将军不如楚国项燕,为何最后楚国还是败了?盖是因为项燕当时过于焦躁,从而轻兵冒进,给了新垣衍将军以可乘之机,导致最后的惨败!”
“哦!”魏王增恍然大悟,急忙起身向庞癝拜了三拜:“多谢相邦今日教导,寡人一定铭记于心!”
庞癝摆了摆手,进而说道:“张良说的没错,不过却有些偏颇了!”
“哦?”魏平平不解,他觉得张良说的很有道理,怎么就偏颇了呢?
庞癝解释道:“孔夫子曾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说国君处理国事之时,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能因为一时之利而匆忙改变当时的政策,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民变。大魏现在文侯用李悝为相之前,曾让其在上郡为郡守十年,为的就是让李悝彻底了解魏国的风土人情,从而制定出附和魏国的变法政策。果不其然,十年之后文侯拜李悝为相,李悝综合考虑了魏国的国情,开始实施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贵族利益,然而国内却并未因此而出现动乱。也因此,魏国成为了天下霸主,并持续百年之久。
而到了武侯、惠王时期,武侯、惠王凡事用急,得罪了周边所有国家而不自知,也因此引来列国讨伐,魏国即便国力雄厚,却难以应对,而马陵一败,使得魏国彻底失去了霸主的宝座,沦落为二流小国。
反观秦国,文侯时屡屡败于大魏,直到秦献公继位,开始割除国内弊端,为秦国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等待秦孝公继位,任用商鞅变法,使得秦国骤然强盛起来。可商鞅做事太急,损害了不少贵族的利益不说,又因强制性推行新法,使得不少百姓无辜而亡,后来秦孝公死,秦惠文王继承大统,商鞅开始面对国内反对势力的反扑,使得商鞅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后不得不死,而百姓生啖其肉。”
“这是为何?”庞癝看着魏王平问道。
魏王平摇了摇头。
庞癝便继续说道:“商鞅强行推行新法,秦国是强大了,可强大的也只是秦国的军事实力而已,贵族的利益受损,而百姓也并未从新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因而便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故而百姓才生啖其肉!”
“可不正是因为商鞅变法,秦国才强盛百余年的时间吗?”魏王平不解道。
“那是因为秦国百姓从战争中看到了好处!”庞癝解释道:“商鞅变法之后的秦人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他们已经变成了一具具杀戮机器,为秦国开疆拓土,而可笑的是,秦国权贵也将治下的百姓没有当成人,而是当成自己建功立业、兴旺发达的筹码而已!”
第266章 教导() 
“再有!”庞癝继续说道:“秦国之法过于严苛,只是因为秦国乃苦寒之地,强制之下百姓方才接受,如若用秦国之法施行于整个天下,只怕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大王可曾想过,如若用秦法于大魏之地,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只怕百姓会怨声载道吧!”魏王平说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