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魏》第194章



不过刘季很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第二天起床之后,刘季已经变成了一个没事人一般,洗漱、吃饭,而后召集一众将士下达命令。
除却一万人马留守蒲阪关之外,刘季便率领剩余的五万人马西出蒲阪关,沿着河桥向西到达临晋关下。
临晋关内,只有两千守军,其余将士在王贲进入河东之后,便被秦王嬴政下达命令调往了上郡。这一点,王贲并没有想到,也为秦国河东战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只有两千人守卫的临晋关,在刘季眼中只是如同一层窗户纸一般,轻易就被刘季捅破。
待占据了临晋关之后,为了防止出现被秦国瓮中捉鳖,刘季派出了五千人马驻守临晋关,而后便率领四万五千人继续向西攻打河西重镇大荔。
河西的兵力很是空虚,比河东还要空虚很多,因而,不费吹灰之力,刘季便占据了大荔这座河西军事重镇,而后又接连攻克北面的无里、杜平、合阳、少梁等地。
待秦国反应过来并再次从国内征集重兵出发之时,刘季已经率领大军渡过洛水,到达了军事重镇重泉城下。
如果攻占了重泉,再往西不到百里的地方,便是秦国故都栎阳。虽然刘季有一举拿下重泉、栎阳,而后兵临咸阳的想法,可毕竟他手上只有这么点人马,能到达重泉,便已经是刘季所能做到的极限了,这其中,更多的是张良出谋划策的缘故。
前世的秦国之所以能够迅速的荡平六国,一统天下,除了嬴政的雄才大略,王翦的能征善战之外,跟尉缭的运筹帷幄也是息息相关。
而这一世,秦国少了尉缭这么一位智谋之士为其出谋划策,在使得秦国在战略上屡屡处于被动地位,这才使得秦国屡次战败于魏、赵两国。
当刘季重新占据了蒲阪关之后,秦国国内与王贲之间的消息传递便彻底中断了,此后,如果嬴政想要向王贲传递什么消息,就不得不派出在魏国国内的密探前去传递。
可这样一来,无异会耽搁不少时间,失去了消息的时效性。
就好比现在,王贲虽然在河东闹了一个天翻地覆,然而却也是刚刚才知道刘季在河西的所作所为。看着手中的情报,王贲不禁喟然长叹:“之所以酿成如今之势,我之过也!”
于是,王贲便下令大军西归,可副将又道:“将军,眼下蒲阪关已经被刘季占据,您打算从哪里渡河?”
王贲道:“封陵!”
封陵那里的河水流淌的最为平缓,地势也没有太多的崎岖,因而那里便成为了河东最好的渡口。等到王贲率领大军来到封陵之时,蒲阪关中早已有数万人马来到封陵西北侧隐蔽起来,待秦军刚刚打造好木筏刚刚坐上之时,隐蔽起来的魏军便冲杀了过来,秦军慌乱不已,争先恐后的跳上木筏向大河对面划去。
“怎么······怎么会?”王贲诧异的看着冲杀而来的魏军,为首之人赫然是魏军主将刘季,“刘季不是在河西吗,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不容王贲多想,庞癝的亲卫早已经一把将王贲拉上木筏,拼命向对岸划去。
其实,早在数天前,刘季便在张良的劝说下率军从重泉城下退了下来,并且放弃了河西的所有城池,率领五万大军回到了临晋关内,这才有了现在这么一出。
当然,河西凡是被刘季攻克过的地方,各地的粮草物质也被掠夺一空,被运往了蒲阪关内。在刘季想来,魏国国内的物质也不是十分丰富,而河东又被王贲这么破坏一通,只怕短时间内根本就恢复不过来,于是便想起了王贲的所作所为,有样学样的,将河西的物质掠夺一空,如此一来,便可以迅速的补给给河东百姓,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也因为王贲已经断了与国内的正常联系,这才使得王贲根本就没有听闻一丝关于刘季在河西撤兵的消息。
原本,刘季是不愿意撤兵的,可秦军势大,又有长老苦苦劝说,刘季这才不得不忍痛退兵。
待秦国再次收复河西之时,所见到的都是满目疮痍的城池,各地呃百姓嚎啕大哭,哀求秦军给他们一口粮食。
是的,刘季做的比王贲更绝,王贲虽然在河东各地掳掠粮草物质,然而多少还会给百姓留些口粮,然而刘季却连一口粮食都没有给河西的百姓留下,全部都被掠夺走,一车车的被运到了蒲阪关内。
第264章 巡视() 
秦、魏两国在河东、河西两地的战事就以这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不疾而终。不过显而易见的是,秦国的损失更为惨重一些。
当然,魏国也损失不少,即便又刘季从河西带来的物质,然而河东生产设施的破坏,并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迅速恢复过来的。
而此时鄢郢之地的战事,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秦国对鄢郢之地的战局无能为力,只能看着他自生自灭。
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新垣衍先后率领大军攻占鄢、蓝田、郢、夏守、竟陵等地,又在之后的两个月里,攻克了夷陵、涔阳、枉陼、无假、长沙等地,而鄢郢一线东侧的夏浦、州等地则是见形势不对,望风而降,魏国未动一兵一卒就得到了这些地区。
待新垣衍带兵攻克了位于楚国边境地带的无假关之后,方才率军回师,秦魏两国战事也因此彻底落幕。
而在上郡西河与生水之间的上申山脚下,秦赵两国数十万大军正在互相对峙。两军交战几番之后,谁都没有讨到好处,最后两国便以议和的方式,结束了这场虎头蛇尾的战事。
此时,无论秦国还是赵国,都清醒的意识到,如今的天下格局是魏国一家独大,如果秦、赵两国互相消耗实力的话,最后只能弄得两败俱伤,独独剩下魏国坐收渔翁之利。
冬去春来,转眼间已经到了公元前二三二年的春天。
一代新人换旧人,严恩、新垣衍等一众老将,因为常年征战沙场的缘故,导致身上暗疾无数,无奈之下只能解甲归田。而刘季、张耳等一众已经冒出头的将领开始成为魏国军队中的中流砥柱。
至于刘季从老家沛县带来的小兄弟诸如曹参、郦商、周昌、张苍、周苛、卢绾等人,也开始在朝堂上崭露头角,萧何已经晋升到了九卿的位置,十八岁的张良也在庞癝的举荐下进入了魏国朝堂。
一时间,魏国并未因为几位老将的解甲归田而掉落,反而更加的欣欣向荣。
这一年,魏王平已经十四岁,为了能让魏王平更多的了解民生,庞癝与众人商议之后,便上奏太后芈嫣,请魏王平巡视天下。一路上由庞癝、萧何、张良、刘季等人相随,一众国事,则交由太尉尉缭、御史大夫范增以及上将军魏郊等人商议处理,如若有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放加急呈送与庞癝过目。
庞癝之所以选择萧何、张良、刘季三人跟随,盖是因为这三人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待魏王平成年之后,这些人差不多已经成为了魏国的肱股之臣,而其余的朝中重臣大多年纪都比较大了,即便年岁稍逊一些的韩非、范增、蒯彻、张耳等人,只怕也相伴不了魏王平多长的时间。
魏王平巡视的第一站,是位于大梁东面的陶郡。
原本的陶郡,位于宋、齐、赵、魏、魏五国交界处,各地物质都在这里云集收麦,自然而然就成了天下第一等的富庶之地。可如今的陶郡却已经有些没落。
宋国没了,齐国也被灭了,赵国的边境线早已从这里转移到了大河以北,只有还是魏国附庸的卫国还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宗庙社稷。
而今的陶郡,只是魏国数十个郡县中的很普通的一个,论及繁华,早已被大梁超越,论及战略地位,也不如河洛、鄢郢、河东等地重要,唯一值得可说的,也许就是其深厚的底蕴了吧!
陶郡是没落了,可论及财富,整个天下除了大梁,还是没有第二个郡县能够超越它。因而,陶郡的百姓自然也就成为了天下最为富庶的百姓,生活过的也是最好的。
大梁虽然富庶,然而大梁的达官贵人实在太多,使得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论及生活水平反而不如隔壁的陶郡。
“都说大梁是整个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可寡人看来,反而是陶郡的百姓过得比较好!”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百姓,魏王平不无感慨道。
庞癝笑着解释道:“大王所言不虚,之所以如此,盖是因为这里的百姓善于持家,而且陶郡富庶数百年,又少经战国袭扰,故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