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留索夫日记钞》第19章


第 98 页
一八九九年
月 沉浸在安适的日子中。“毕业统考”临近了,我得适当 地准备一下。此外,我还兼任妹妹们的家庭教员。到了晚 上,我们 人 一起读莎士比亚 耐德亚、伊达和我 的剧本。有时,我也会去兰的家里,与他讨论讨论“唯灵 论”。心血来潮时,我们俩还会到戏院去逛逛(安提根戏 院) 。 这就是我的全部生活。 巴尔蒙特来莫斯科。我们彼此见过好多次,但都没来 得及深谈,他就去舒亚了。开始,我还寄希望于他回彼得 堡之前,我们也许会有些机会。但他从舒亚回来的当天就 启程回彼得堡去了。 ……〔……〕 巴尔蒙特在历史博物馆大厅作了论卡尔德隆的报告。 这个能容纳六百人的大厅里只有五到六十个听众,而且还 都是我们的同行。 〔……〕 巴尔蒙特离开莫斯科那天,我们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巴尔蒙特带来的那 本奥柔斯手记,读 后不忍释卷。我们还把那些特别优美的段落抄下来或默记 在心里。我给奥柔斯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尽管我料到
①勃留索夫曾多年醉心于“唯灵论”的研究。 英译者
第 99 页
回信可能很冷淡。巴尔蒙特打算出一本诗集,把奥柔斯和 我以及其他一些诗人的作品收进去 。起初,有很多诗人 愿意提供作品,但后来吉比乌斯和梭罗古勃大概是因为发 觉了自己仅仅是我和奥柔斯的陪衬,因而恼羞成怒,中途 变卦了。于是,就只剩下 位作者了:巴尔蒙特、奥柔斯、 都尔诺夫和我。 我不知道这本集子是否真的能问世。由此,我想起了 马拉美的一段轶事。在一次画展上,马拉美对绘画作品的 评论引起了一位出版商的注意,他于是要求马拉美为他的 出版物写一篇艺术概论方面的文章。而当马拉美真的把文 章寄给他时,那出版商却把稿子退了回来,并附一信,很 有些忿忿然地责问马拉美怎么竟同他开这种玩笑。我也遇 到过同样的事情。奥伯留科夫曾像乞讨似地(的确是乞讨) 问我要诗稿,但我给了他以后,他却不予发表。后来,布 宁也曾为《南方评论报》向我约稿,但到现在为止还没见 我的稿子发表。那么,巴尔蒙特真的会出版那本诗集吗? 〔 … … 〕
月 〔……〕送交布宁的诗稿已在《南方评论报》第 期刊出(印刷质量很粗劣)。报纸是为大众而办的,它并不 是诗人的领地 ,而我决定在那上面发表诗,也仅仅是为了 找个地方发表罢了。 〔 …〕去巴尔特涅夫家。啊,他可真 是个活档案库!阿克萨科夫、科米亚科夫、维亚泽姆斯基、
年 )收 有 康 斯 坦 丁 , 英译者 巴尔蒙特、瓦列
①《沉思录》(圣彼得堡, 里 特 勃留索夫、伊凡 都尔诺夫的诗作。
奥柔斯(笔名 为柯内夫斯科依)和摩德 斯
第 100 页
这些我们眼里的历史人物 对他来说却是 老相识、老朋友,或至少是同辈人。如果有人把他所说的
都记录下来,那将是何等珍贵的史料啊!


丘特切夫


彼得堡之行。这是我第一次与伊达分别这么长时间, 我觉得分别有时也是一种刺激。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伙所谓 “有知识”的人,他们的言行真让人恶心。 巴尔蒙特又
号一
热情地赞美我的作品。长久以来,我对他给予我的爱一直 感到受宠若惊。人应该自信!我在“普希金”大街 家生疏的旅馆开了间房间,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同巴尔蒙特 在一起。他请我吃过好几次饭,并尽量给予我各方面的照 应。他还为我安排了一次与各界名流会面的晚会。 到奥柔斯那儿去过两次。他的诗还是老调子,每首诗 几乎都重复着一种格调。写得固然不错,但不免令人乏味。 当你正和他谈着什么的时候,他会突然打断你:“我给你朗 诵一首意境深远的诗。”于是,他开始念,无休止地念下 去,甚至不补充说明一下这些诗都是他自己写的。当然, 这也情有可原。 〔
… 〕
巴尔蒙特邀请的名人并没有都出席晚会,比如鲍勃瑞 金就没来。也有许多人很早就退席了。……梅列日科夫斯基
和芝娜塔 吉比乌斯还是老样子。在吉比乌斯的要求下,巴
尔蒙特把那首献给斯鲁切夫斯基的诗又朗诵了一遍。吉比乌 斯听罢,说:“新奇倒是很新奇,但像你的所有作品一样,
康斯坦丁
德米特利耶维奇,第二次听的时候就不如第一次
那样欣赏它了。而梅列日科夫斯基却大声嚷道:多么平庸 ” “ 的诗啊!吉比乌斯朗诵了明斯基的《抛开旧锁链》。 ” 梅列日
第 101 页
科夫斯基不愿意朗诵,借口说他一时想不起什么好诗。 我朗诵了巴甫洛娃的《火》,杜勃罗留波夫的《无论 是否黎明》和梅特林克的
假如有一天他回来》(这首诗
是我自己翻译的)。起初,他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有人小 声 说“ 浪 漫 主 义 ” 美 极 了 ” 很 别 致 ” 词 藻 华 美 ” : “ , “ , “ , 。 当我念完译诗时,芝娜塔变得兴奋起来:“瞧,瞧,(她对 丈夫说),这儿有一节漏了,又补进去另外一节。”“是 啊,”巴尔蒙特附和道,“这样可不好。”杜勃罗留波夫的 诗引起了轩然大波。梅列日科夫斯基又大声喊起来:“啊, 多么平庸的诗啊!”巴尔蒙特走过来与他争辩,诘问他所谓 平庸意味着什么。“索然无味的平凡的东西,”芝娜塔解释 说。然而,最为激动的要算老翻译家温伯格了,“我不理 解,实在不理解 ‘我是个青年, 或者是一颗星’, 这是 什么意思?‘我早已逝去,还是依然活在人间,’ 什么意思?我实在想不通。” 这使我很恼怒,我反戈一击:“这首诗无需解释!你可 以说它平庸,但却不能说它不可理解。现实与幻想,生与 死之间并无界限,这是最基本的哲学思想,世界上最简单 的概念! ” 我的话也许太咄咄逼人了,温伯格只好咕咕哝哝地说: “那么,就算我愚蠢吧。” 斯鲁切夫斯基说:“我能写出比这首诗更好的象征派诗 歌。”他是对的,他能写出来,因为他很有才华。他朗诵了
这又是
几首他新写的诗。诗倒是写得不错,但念得太糟了, 声 音
①这两句诗出自阿历山大 诗。
杜勃罗留波夫《献给雅科夫
伊里奇》一
英译者
第 102 页
木然,毫无表情,就像在念一份报告。然而,后来当人们
请求他背诵《我是曼费斯牧师的时候》
他的早期作品
他爽快地站起身,抑扬顿挫地朗诵起来。看来,他还 是懂得朗诵技巧的。 巴尔蒙特有一本斯鲁切夫斯基诗集,其中确实有不少 大胆探索的惊人之作……有天晚上,在斯鲁切夫斯基家, 巴尔蒙特在喝过几杯酒,有些醉意的时候,开始赞美起斯 鲁切夫斯基的诗来:“你写的诗多么优美啊,而你自己竟没 意识到。我们(我和勃留索夫)读的时候,勃留索夫说, ‘写得太好了,太好了!与这些诗相比,莱蒙托夫的诗根本 算不上什么。
斯鲁切夫斯基窘迫得满脸通红,不知所措,
平日的冷静沉着一下子都没了。我便插言替他解围,对他 说,他的作品确实非常出色。“那么,现在的魔鬼比以前聪 明多了,”斯鲁切夫斯基说。他说得对。 上次的周五聚会上,巴尔蒙特本打算朗诵他翻译的马 洛的《浮士德》(他用了九天时间才译完全文,为此,他 的手都肿了,几乎动弹不得)。但我们刚到那儿不久,就来 了一位瘦弱单薄的男人,一头红发“框住”了(对,的确 是框住)他那张浮肿的脸。是弗伐诺夫。他带来了一首冗 长的叙事诗

“ 这 里 是 , 他 说 , 舞 着 双 臂“ 这 里 是 ” 挥 ,
诗,也就是说,有
节八行
行。八行诗是 一种被遗忘的诗歌形
式,我要使它复活。假如世上的万物不能复活的话,那我 们又会在哪里? 我已经使这种诗体复活了。 ”
①康斯坦丁 弗伐诺夫的叙事诗《一段奇特的浪漫史》,写于 年,
年在彼得堡出版。
英译者
第 103 页
人们请他在沙发上就坐。而这样一来,普希金铸像正 好背对着他。“这怎么行,这怎么行,”弗伐诺夫叫起来, “普希金竟把屁股对着我!”于是,人们就把普希金铸像的 背移向另一面,那边坐着的正好是几位女士,罗克维茨卡 娅、舒米娜、阿列格萝等。这样,弗伐诺夫才开始了他的 朗诵。我的天!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是一位可怜的男扮女装的士官生。…… 节八行诗写的都 行索然无味的诗
句!所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