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谈艺录》第30章


们 过一会儿便离开,心想他利用这短暂的间歇养养精神,不受外界事物 的干扰,也不愿做别的事情,也许怕一个注意的听众要他解释一段晦 涩难懂的文字,或者想和他探讨,这一来他就无法阅读许多书籍了。 他很容易嘶哑,我还认为这样默读是为了保护嗓子。不论他有什么目 的,这样做肯定是好的。”公元
年前后,圣奥古斯丁是米兰主教
① 克 莱蒙 特 ( ② 参 见《 圣 经 ③《圣经

古希腊神学家,为基督教信仰进行辩护。
马太福音》第七章第六节。
新约
新约
约翰福音》第八章第三至十一节: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
人对耶稣说:“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他 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 。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画字 。他们还是不住地问, 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 字。法利赛人一个个的都走了,只剩下耶稣和站在当中的妇人。
圣安布罗斯的徒弟;三年后,他在努米迪亚撰写他的《忏悔录》时, 还为那奇特的情景感到诧异:一个人在屋子里不出声地看书。 那人略去了发音符号的阶段,从书写符号直接到了直感认识;他 开创的默读的奇怪办法导致了奇妙的后果,许多年后,书籍的概念因 之有了改变,书籍不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成了目的的本身。(这 个神秘的概念运用到世俗文学上引起了福楼拜 和马拉美、亨利 姆斯和詹姆斯 詹 乔伊斯③的非凡的结果。)与人们交谈,吩咐他们做
什么,不准他们做什么的 上帝的概念,如今又加上了绝对的书或圣经 的概念。在穆斯林们的心目中,《古兰经》不仅仅像人们的灵魂或宇 宙那样是真主的创造;而且像他的永恒或愤怒一样,是真主的特性之 一。《古兰经》第八章说该经的原本,《万书之母》,存放在天国。经 院派的穆罕默德 艾 尔 伽萨利说:“《古兰经》是抄本,用嘴念,用心 记,但永远保存在天国中心,并不因抄写的书页和人们的理解而改变 它 的 内 容 。乔 治 ” 塞尔指出,《古兰经》无非是其理念或者纯理论的 标准型;艾尔 伽萨利可能借助于净宗修士百科全书和阿维塞那传给 伊斯兰教的标准来证实万书之母的概念。 犹太人比穆斯林更离奇。他们的《圣经》第一篇就有那句名言: “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秘哲学家们认为上帝这一指示的法 力来自组成词句的字母。
世纪在叙利亚或者巴勒斯坦编的《创世
书》说众军的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和万能的主用从一到十的基数和 二十二个字母创造了宇宙。毕达哥拉斯和扬布利戈的教义是数字是造 物的工具或元素;主张字母是造物的工具或元素就清楚表明了新的文
①这段评论说明当时的习惯是大声朗读,以便更好地了解含义,因为那时的文字没有 标点符号,字组也没有间隔,再说手抄本很缺,朗读给大家听,可以减轻或解决缺书的不 便。卢奇安的对话集《驳无知的购书者》对 世纪时的那一习惯有所阐述。 原注 福楼拜写作态度严谨,一字一句都细细推敲,认为写作的才分在于如何选择用词。 ③ 詹 姆 斯 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运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成为现代派小 说的先驱。不仅在遣词造句方面刻意创新,而且运用了大量典故、引语和神话,有些段落不 加标点符号。
字崇拜。第二章第二段说:“二十二个基本字母:上帝把它们刻画、 组合、掂量、调换,用它们生产了一切现有的和将有的事物。”然后 说明哪些字母对水、火、智慧、和平、恩惠、睡梦、愤怒具有支配的
力量,比如说
那个能左右生命的字母如何形成宇宙中的太阳、日
历中的星期三和人体的左耳。 基督徒们走得更远。神明写过一本书的想法,促使他们认为神明
写过两本,另一本就是宇宙。
世纪初,弗兰西斯
培根在他的
《学识的进步》里声称,上帝给了我们两本书,以免我们犯错误;一 是揭示他旨意的《圣经》;二是表明他力量的造化万物之书;后者是 前者的钥匙。培根的用意远不是打个简单的比喻;他认为世界可以分 解为基本的形式(温度、密度、重量、颜色),这些数目有限的形式 组成一张自然字母表,也就是用以写出宇宙大块文章的一系列字
母 。托马斯
布朗爵士在
年写道:“我学习神学的书籍有两
部:《圣经》和人所共见的、天地万物的公开手稿。第一部书中没有 看到的东西, 在第二部书中可以发现。 (《医德》, ” 第一章第十六节) 同一节里还说:“一切事物都不自然,因为自然界本是上帝的作为。” 二百年后,苏格兰作家卡莱尔在多处,特别是评论卡利奥斯特罗 的 一篇散文里超出了培根的推测,断言宇宙历史是一部写到我们,而我 们难以辨明和撰写的《圣经》。 之后, 莱昂
布 洛 瓦 写 道:世 界 上 没 “
有一个人能说出他究竟是谁。谁都不知道他来这个世界干什么,他的 所作所为、思想感情有什么目的,也不知道他自己真正的名字,他在 光明之国表册里不朽的名字……历史是礼拜仪式上的长篇大论,其中 每个小标点的重要性不低于整段整段的文章,但是各自的重要性是无
①伽利略的著作中常有以宇宙比作书本的概念。法瓦罗选集的第二部(《伽利略 盖里 略:思想、言语与名言》,佛罗伦萨, 题为《自然界之书》。 我引用其中一段话: “哲 学写在那本一直打开在我们眼前的浩瀚无比的书里(也就是宇宙),但如果事先不学习那本 书所用的文字、不识那些字母的话,是无法理解的。那本书的文字是数学,字母是三角形、 圆 圈 ②卡利奥斯特罗 意大利医生、炼丹术家。

法确定的, 隐藏 得很深。 (《拿 破仑的灵魂》, ”
)按照马拉美的说
法,世界为一本书而存在;布洛瓦却说,我们是一部神奇的书中的章 节字句,那部永不结束的书就是世上惟一的东西:说得确切一些,就 是世界。 年,布宜诺斯艾利斯 王永年译
济慈的夜莺
那些阅读过英国抒情诗的人们,不会忘记约翰
济慈 的《 夜莺 年
颂》,这位患痨病的、贫穷的、也许在爱情上失意的诗人在
月 ,他二十 三岁时的一个晚上在汉 普斯提德的一座花园 里写了这首 诗。济慈在这座郊区的花园里,听到了奥维德和莎士比亚笔下的夜莺 的永恒的歌唱,感到了自己来日无多,便把死亡和那看不见的小鸟不 死的婉转的歌声相对照。济慈写过,诗人写诗应该像树长树叶那样地 自然;两三个小时里他就能写出一页极其优美、隽永的诗歌,事后几 乎不必润色;据我所知,还没有人评价过其诗作的优点,但有人为他 的作品作过注释。问题的症结就在倒数第二节诗句上。依赖环境的、 难免一死的人对小鸟说,“不要欺凌饥饿中的人们”,他的声音现在听 来就像摩押人路得在古代一个下午,在以色列的田野里听到的。 锡德尼 科文 (记者 ,斯蒂文森的朋友)在
年出版的一本
有关济慈的专著中,发现或者捏造了我提到的那节诗歌的难点。我抄 录了他那奇怪的声明:“济慈用一个逻辑的错误,我认为也是一个诗 歌的失误,把人类生命的短暂,他理解的个体生命,与鸟的生命的长 久,他理解的物种生命,对立了起来。” 一谴 责; 利维斯于
年,布利奇斯重提了这
年同意这种观点并加了注:“当然,
在这个观念中所包含的谎言,证明强烈的感触使他接受了谎言……济 慈在他的诗歌的第一节中,称夜莺为森林女神”;另一位评论家加罗 德一本正经地援引了这一称呼说,在第七节中,鸟是不死的,因为它
是森林仙女,是森林的神。艾米
洛威尔①则说得更正确些:“有一
点想像力或诗歌悟性的读者马上能体会到,济慈并不是指正在唱歌的 夜莺,而是指种群。”我收集了五位现代的和过去的评论家的五种评 论意见。我认为所有的意见最不是无的放矢的是美国人艾米 洛威尔 的,但我不同意他的意见中提出的,把那天晚上生命短暂的夜莺与种 群夜莺对立。我认为,这节诗歌的密码,真正的密码,在叔本华写了 但从未念过的一段难懂的话中。 (夜莺颂》写于 年。 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 二篇出版。该书第四十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