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谈艺录》第26章


己的愉快而无用的信,那人惟恐投递过程中遭到拆阅,决定不谈任何 可能牵连的事。”我认为纳撒尼尔
霍桑长年记录这些琐碎的印象,
为的是向自己证明他是真实的,为的是设法摆脱他常有的不真实感和
幻觉。 霍桑在 年写道: “我在我惯常呆着的房间里, 仿佛永远呆在 这里。我在这间屋子里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后来烧掉不少,因为它们 理应落个付之一炬的下场。这是一间中了邪的屋子,因为千千万万的 幻影盘据整个房间,有些幻影如今已经问世。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呆 在坟墓里,寒冷、动弹不得、浑身麻木;又有些时候觉得自己很幸福 ……现在我开始明白,为什么这许多年来我是这间凄清的屋子的囚 徒,为什么我不能砸破它无形的铁栅。如果说以前我还能逃避的话, 现在却困难万分,我的心已经蒙上尘土……说真的,我们只是一些影 子……”在我刚引用的文字里,霍桑提到“千千万万的幻影”。这个 数字并非夸张;十二卷的霍桑全集包括一百多个短篇小说,这只是他 日记里大量构思草稿中的少数几个(他写成的短篇小说中有一个题为 《希金博瑟姆先生的灾难》〔尸体被杀〕, 预示了爱伦 侦探小说体裁) 。 玛格丽特
认识了纳撒尼尔
坡后来发现的
富勒小姐在乌托邦式的布鲁克农场①里
霍桑,她后来写道:“在那个构思的海洋里,我们
看到的只是几滴海水。”爱默生也是霍桑的朋友,他认为霍桑远没有 发挥他的潜力。 霍桑于 年,也就是他三十八岁时结的婚;在此以前,他过 的几乎纯粹是想像的精神生活。他曾在波士顿海关任职,担任过美国 驻利物浦领事,在佛罗伦萨、罗马、伦敦住过,但他的现实始终是幻 想的朦胧世界。 在讲课开头时,我提到心理学家容格的学说,容格把文学创作和 梦幻虚构,把文学和梦等量齐观。这个学说似乎不适用于运用西班牙 文的文学,因为西班牙文着重词汇和修辞,不尚幻想。相反的是,对 北美文学倒适用。北美文学(如同英国和德国文学)中虚构胜于纪
年霍桑曾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在 年出版的小说《福谷传 奇》里,霍桑以布鲁克农场生活为题材,表达了对这种乌托邦式的社会改良的尝试的失望心 情以及对狂热的改革者的厌恶。
实,创作胜于观察。由于这个特点,美国人对现实主义作品有奇怪的 崇敬,认为,举例说,莫泊桑比雨果更出色。原因是一个美国作家有 可能成为雨果;但不能勉强成为莫泊桑。美国文学出了几位天才人 物,在英国和法国产生了影响,同美国文学相比,我们的阿根廷文学
就有显得乡土气的危险;然而在 实主义的作品
世纪,阿根廷文学也出了一些现
出现了埃切维里亚、阿斯卡苏比、埃尔南德斯、以 古铁雷斯的值得一提的粗犷的作品,到现在
及未受重视的爱德华多
为止,美国人还没有超过(或者说还没有可以与之媲美的作品)。有 人会反对说,福克纳①的粗犷风格并不亚于我们的高乔文学的作者。 我知道确实如此,但福克纳的风格有点引起幻觉。有地狱的而非人间 的意味。有霍桑所开创的梦幻的意味。 霍桑于 年

日死在新罕布什尔山区。他是在睡眠中去
一系列无穷的梦的最后一个 以及死亡是
世的,死得平静而神秘。我们不禁要想他死时还在做梦,我们甚至可 以揣摩他梦见的故事 如何结束或抹去那个梦的。有朝一日我也许会把它写出来,试图用一 个差强人意的短篇小说来弥补这次有欠缺的、东拉西扯的讲课。 范 威克 布鲁克斯的《新英格兰的兴盛》、 劳伦斯的 詹姆斯 《美国古典文学研究》和路德维希 卢伊森的《美国文学史话》对霍
桑的作品作了分析和评价。霍桑的传记很多。我参考了亨利 年为莫利出版社《英语作家丛书》撰写的霍桑传。
霍桑已逝世,别的作家继承了他的梦的任务。如果各位不嫌,下 一讲我们将探讨爱伦 梦魇。 王永年译
①福克纳( 美国小说家,作品多以美国南方为背景,运用“内心独白” 手法,叙述南方种植园主及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生活,充满恐怖、犯罪和变态心理描写,被 认为是美国“南方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坡的光荣和苦恼,在爱伦
坡身上梦成了
作为象征的瓦莱里
把惠特曼的名字与保尔
瓦莱里扯在一起,粗看起来,是一种随
意的、(说难听些)愚蠢的做法。瓦莱里才高八斗又一丝不苟,而惠 特曼则是一位前言不搭后语的、狂放不羁的乐天派;瓦莱里以体现精 神迷宫著称;而惠特曼却以身体的感叹而闻名。瓦莱里是欧洲的象 征,是他体弱多病的晚年的象征;惠特曼则是美国的早晨的象征。整 个文坛似乎不能同意将诗人这个词用在两个最为对立的人物的身上。 但是有一件事却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他们的作品作为诗歌,都没有作 为作品所创造的一个典范诗人的标记那样有价值。因此,英国诗人拉 塞勒斯 艾伯克龙比会称赞惠特曼,“用他丰富而可贵的经验,创作 了那个生动的、个体的形象,那是我们时代的诗歌中没有的、真正伟 大的东西:他自己的形象”。这个评语既模糊又用了最高级,但是它 有一个特别的优点,就是没有把作为文学家和丁尼生的崇拜者的惠特 曼,同《草叶集》中那个半神的主人公等同起来。这一区别是有意义 的;惠特曼是根据一个想像中的我来写他的诗歌的,这个我一部分是 他自己,一部分是他的每一位读者。所以会产生使批评界恼火的分歧 意见,所以他会在写诗歌的创作日期时习惯于写上连他都不认识的地 名,所以他在某部作品中写了他出生于南方,而在另一部作品中说 (实际上也是) 出生在长岛。 惠特曼的创作意图是想定义一个可能的人
沃尔特
惠特曼
一个粗心大意无比的乐天派,同样夸张,同样缺乏真实感的是瓦 莱里的作品所描绘的人物,后者不像前者那样去赞美博爱、热情和乐
观等人类的能力,而是颂扬思想的优点。瓦莱里塑造了埃德蒙
泰斯
特。这个人物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如果大家在内心里不 认为这纯然是瓦莱里的活人的鬼魂的话。对我们来说,瓦莱里就是埃 德蒙
泰斯特。就是说,瓦莱里是爱德加
爱伦
坡笔下的杜宾先生
和神学家心中那难以想像的上帝的化身。这一点无疑不是真的。 叶芝、里尔克和艾略特写过比瓦莱里更值得记忆的诗歌;乔伊斯 和格奥尔格对自己的写作手法作过更深刻的修改(也许法语不如英语 和德语容易修改)。但是在这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后面,没有一种可以 与瓦莱里的个性相比的特色。即使这种个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作品的布 局,也不能改变这样的事实,在一个卑劣的浪漫主义时代,在纳粹主 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弗洛伊德教团的占卜师们和超现实主义的商贩的 忧郁的时代,呼吁人们保持清醒,这是瓦莱里过去所做(现在继续在 做的)的功德。
保尔
瓦莱里在去世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对一切事物都非常敏感
的人的象征:一个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一种能启发一连串思考的刺激的 人;一个能传播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特点的人;一个我们可以像威廉 赫兹利特①说莎士比亚那样说,他没有什么是自己的;他是一个作品 还没有写完,甚至还没有确定其包罗万象的能力的人;一个在崇拜鲜 血、土地、激情等普遍的偶像的世纪中,总是偏爱清醒地思考之乐和 追求秘密的秩序的、冒险的人的象征。 年,布宜诺斯艾利斯 黄锦炎译
① 威 廉 赫兹 利特 ( ,英国作家、评论家、著有《莎剧人物》、评论集 《英国戏剧概观》及散文集《席间闲谈》等。
关于奥斯卡
王尔德
提起王尔德的名字就是提起一位也是诗人的花花公子,就是使人 想起一个既戴领带又用比喻的、叫人吃惊的绅士形象,也使人想起艺 术的概念就如精选的、秘密的游戏 格奥尔格的挂毯方式

维雷克的挂毯和斯蒂芬 世纪疲惫的黄昏和那令
以及诗人就如一个勤奋的人造魔鬼(《普林
尼》, 第二十八章第二节) , 就是使人想起
人压抑的温室和化装舞会,这些回忆无一是虚伪的,但所有的回忆, 我认为都是部分的真实,它们不是相互矛盾,就是忽视了明显的 事实。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比如说,王尔德是一位象征主义者,一大堆 事实可以作为论据:王尔德在 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