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胤禩重生]帝子》第46章


粮食装在钱袋大小的布袋子里,看起来很像朝廷分下来的救济粮。
每个人塞两包在身上,配上已经有磨损的草鞋和农家为的方便劳作所穿着的短打,到时候编出一套说辞,说是家里人不放心嫁到襄陵县来的姐妹,特意让他们带粮食来,这也就够了。
不过这样的话,他们一路上必须要慢慢减少人数,总不能几个人一直混在一起,那样暴露的嫌疑会更大。
胤禛不知道胤禩另有目的,他觉得这样做虽有成效,但也太让人遭罪了。
说实话,胤禩也有些忍不下去了。
当初在皇帝南巡的时候,白莲教的人这么有胆量,连绑架皇子都做得出来,总不能当时被皇帝派军打残了以后,他们的胆子骤然小了那么多吧?
那还造什么反啊?倒不如束手就擒算了!
好在那些人没让胤禩失望,很快他就察觉到了线索。
平阳府地处山西境内,山西又立直隶区域不远,这回又是这样大的事,朝廷的动作绝对不慢,所以那些人要做手脚,必须打一个时间差。
太早了不行,因为朝廷的赈济还没下来,百姓对朝廷还心怀希望,太晚了也不行,那时候朝廷应当已经发现中间出的差错,譬如襄陵县的这位知县虚应故事,所以他们必须在百姓知悉情况之后将入绝境之时行动。
白莲教最出名的口号之一当是“无生老母,真空家乡”,在康熙年间大灾不断的情况下,白衣飘飘的美人加上恰到好处的救助以及或通俗或神秘的口号,白莲教的势力遍布各省。
就是皇帝对此极为重视,时常打压,加上白莲教内部支派林立,才没让白莲教成事。
襄陵县的情形很不好,若是胤禛有处置权的话,怕是他亮明身份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诸来晟送上法场。
千辛万苦到了襄陵县,因为地震之后房舍不存,所以他们找不到人也算是正常,此地村民并未起疑。
而且各村之间的交流也就是相邻的几个村子之间的交流,外县嫁来的女子不多,但也不少,在家中受宠的也不是没有,哪家都会有几个娇养的女儿不是?
在此“寻人”期间,胤禩终于发现了白莲教的蛛丝马迹。
或者说,是白莲教和天地会一道组成的牛八教的蛛丝马迹。
牛八,合起来便是一个朱字,创建这个白莲教分支教派的人,他的心思几乎是昭然若揭。
这个时候,胤禩也不能继续瞒下去了。
依照胤禛一路上的观察见闻,自然晓得胤禩的心思不仅仅在查探襄陵的情形上,细心观察之下,再加上胤禩对某些消息的特别重视,他自然也知道了胤禩过来大概还另有要事。
不过知道了真相并没有让胤禛高兴一点。
区区襄陵县的情况,他们白龙鱼服去探查已经算是荒谬了,哪知道胤禩是以身犯险,要自己亲身去探查反贼的情况,浑似把当年在江南被贼人掳走的事情忘了个干净,实在是令胤禛怒不可遏。
☆、详情
胤禩虽然表面上看年纪不大,但是他的内里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少年人了,这么做,他自然经过了深思熟虑。
他这么做也确实有些托大了,但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在将自己置身于险境的同时,他们也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跟在胤禩和胤禛身边的这一批人,因为考虑到此次胤禩暗地里要负责的那件事,所选的都是满族勋贵出身,更有甚者就是姓觉罗的。
满族各族之间姓氏相似的不少的,譬如叶赫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这三个家族都属于那拉氏这一满族大氏族,因其世居叶赫、乌拉或辉发地方,为区别亲缘关系之远近,在前头添上所居地方之名称。
所谓的觉罗氏和皇室以及觉罗也差不多是这么个分法。
觉罗氏是包括爱新觉罗是在内的数个家族,但是其余的觉罗氏算是民觉罗,算不上和皇室有什么亲缘关系。
爱新觉罗是皇家的姓氏,从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兄弟的子孙开始算,这一脉是皇室及宗室,是为黄带子;觉罗是努尔哈赤的祖叔伯和叔伯的后裔,与皇室有亲缘关系,但又不算入宗室之内,单纯称觉罗,是为红带子。
红带子地位比不得宗室皇族,但又与普通的八旗勋贵不同,有能力的当然能出头,没能力的,却是浑浑噩噩的居多,也没见皇帝照顾其余八旗勋贵一样照顾他们一下。
近支宗室里那些黄带子都没得到多少照顾,皇帝哪还有旁的精力去照看更远支的觉罗?
不过当那些红带子有出息的时候,皇帝也不介意多照顾一把。
“有出息”的红带子本可以派到其他地方去挣功,像现在这样,跟在两位皇子和一位富察家出身的大员身边,其实是没有什么功劳好拿的,顶多最后加深一下同行的这一群人里的关系。
但是这也说明了皇帝对此事有多看重。
他们现在处于襄陵与临汾交界的辛建村,比较近的地方有邓庄、张里村等,都属于受灾严重的区域。
有许多人家,在这次大灾中阖家遇难,不留一人。
百姓死伤无数,这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受损越重的地方,越容易发现白莲教的踪迹,若说好处,这也算得一样。
牛八教若是真的和朱明后裔有关的话,那这可真是他们最不掩饰踪迹的一次了。
村民之间流传的风声连胤禩他们这些外乡人也都知晓得差不多了,牛八教的人依然肆无忌惮地在“传教”。
光是胤禩自己,就已经有数次见过穿着红杉,外头又穿着白袍的牛八教教徒。
其气焰之嚣张,丝毫不亚于胤禛记忆里太子和胤禩被掳走的那一次,那群反贼的做派。
不过显然,在吸收“教众”的时候,这群人还是有理智的。
满族人不吃狗肉,如果要检测是否有满人混入其中的话,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即使最后痛下决定违背这项禁忌,但是与别的灾民不同的表现还是会让人露出破绽。
所以在牛八教的使者拿出一锅狗肉的时候,胤禩他们都僵了僵,好在前头有别人挡着,他们只要做出一个自己因渴盼锅中的食物而不断移动头颅的样子,就能完全不让别人产生怀疑。
狗肉当然不多,但是他们却不能不抢,只等着东西被别人抢光。
胤禛也晓得情况危急,干脆装作自己旧伤复发的样子,因为断过腿,他装起来还是很像样的。
其他人明面上和他们没有关系,大家都是路上零散遇到的,要么是来寻亲的,要么是过路的,还有就是受了重伤,无奈来求救的。
在别人眼里,只有胤禛和胤禩他们两兄弟是一道相伴而行的,哥哥路上受了点伤,摔断了腿——没有牛车单独赶路的情况下,现下平阳府又是这么个情形,这是很有可能的——做弟弟的年纪又小,身子骨看起来也不甚强健,算是比较好欺负的那一类。
胤禩努力地挤在人群里争抢狗肉,看起来还真有那么几分意思。
既然他年小力弱,连乡间勤于劳作的妇人都比不上,最后没抢到多少吃的回来也是自然的。
现在怎么“分吃”狗肉又是一个问题了。
胤禩还好,实在不行就便宜行事,胤禛可是出了名的爱狗成痴,当年为了一只狗把胤禟的辫子都给剪了,全京城都晓得这件事,让他吃狗肉,简直难于登天。
胤禩心下长叹,只能暂时毁一下自己的名声了。
贪吃的弟弟想要独占狗肉,可是还没吃到嘴里,兄长就冷哼了一声,于是弟弟只好依依不舍把狗肉给兄长。
兄长想要强行夺走那块狗肉,可是弟弟不依,二人争执之间把肉掉到了地上。
弟弟心疼得整张脸都皱到了一起,要把狗肉捡起来吃掉,又受到兄长的阻止,然后可怜的狗肉终于没能逃脱魔爪,弟弟飞快地捡起它,背着哥哥——也就是一群人围坐的方向——狼吞虎咽地把肉给吞了下去。
当然,这块肉实际上好好地待在胤禩的袖子里,反正他连捡掉在地上的东西吃这种事都做过了——虽然是假的——更何况是把一块肉塞到袖子里。
在这种必要的时候,洁净与否,并不算重要。
他们这边的动静不算大,他最后的举动也不算出人意料,毕竟是乡下小地方,对肉的渴望是难以抑制的。
吃狗肉这一关过了,剩下的反而好办。
胤禩完全没有身为皇阿哥的自觉,前世导致他因腹疾幽死于宗人府的仇人胤禛就在眼前,他喊起牛八教的口号来更是毫无压力。
不过这群人倒也实在是大胆。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