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时来运转
先是蟒袍玉带的大学士;然后是身着紫色官袍,腰系金银腰带的尚书侍郎;跟在最后的青袍官员,则是跟考生们最为接近的主事、员外郎,以及翰林、言官们。。)刘同寿还是第216章。有鉴于此,朕决定,要更加严格的要求各人,从今科开始,朕将废止殿试不黜落考生的规矩!不能体会朕教授理念者,即便取中,也不能自称天子门生。”
话音未落,满场哗然。
官员还好,他们在朝堂呆了这么久,已经习惯了嘉靖的作风,这招突然袭击虽然猛烈,却也不至于让他们失态。但考生们就淡定不能了,一是经历不足,更重要的是,嘉靖改的规矩,跟他们切身相关,容不得他们不激动。
“圣驾之前,宫禁重地,喧哗考场,成何体统?”
正常情况,皇帝出场,只是为了让进士们瞻仰一下圣容,感受一下圣威,说完套话,把考题交给考官,皇帝就自动退场了。这个过程中,大臣们都是摆设,不能随意发言,可眼见着出了意外,夏言却也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了。
“谁有什么意见吗?但可直言。”夏言不着痕迹的瞟了最前方的刘同寿一眼,心中极为不爽。这小道士就是麻烦的源头,当今天子又喜欢无事生非,这俩人凑到一起,对大明社稷来说,绝对是祸非福,今天的事故就是明证呀!
“……”一片静寂。
最初的惊愕过后,考生们迅速把握到了要点,皇上之所以突然冒出了这么个说法,想必也是和会试时一样,打算强调一下殿试的公平性,顺便暗示大家,答题前,要想一想榜样刘同寿是怎么做的,然后才好动笔。
没有反对意见,嘉靖很满意。他裁开试题,将其授予身边的首辅张孚敬,在众人再次的山呼万岁中,退场而去。
刘同寿提醒了他,天子门生这个金字招牌的潜力很大,值得好好挖掘。反正朝堂上本就不缺很读书人的官员,也不缺很官僚的官员,缺少的,是刘同寿这样,擅于明辨是非的。
他打算从入朝之初,就将士子们的是非挂念培养起来,省得日后这些人拿着他朱家的俸禄,在背后搞小动作,说他这个皇帝坏话。
张孚敬宣布考试开始,然后将试卷交给礼部尚书夏言,礼部众官员则忙着安排座次,散发题纸,好一阵后,终于准备就绪了。
夏言振袖扬声,将考题公诸于众:“礼仪乃是立国之本,古礼崇义,今制尚仁,古今之说有异,吾辈何从?”
这个题目比会试时的简单太多,无非是问古今礼制哪个更好。有了会试时的经验,再结合嘉靖适才的发言,即便再迟钝的人也知道了,皇上崇尚古礼,这就是让大伙儿想方设法的拍龙屁呢。
题目简单,想分高下,就只能靠文采了,尚未认命的进士们都是精神大振。
韩应龙会试中的范文已经公诸于众了,众人看过之后,都觉得其文采未必惊艳,但切题实在很准。殿试的这个题目太简单,使得他擅于揣测圣意的特长发挥不出来,正是其他人的好机会。
此外,对半桶水的小道士来说,这同样是个坏消息。
考校文采,刘同寿就算作弊也不能做得太过,否则拿去跟会试的文章一对比,其中情弊,岂非一目了然?而他的文章如果做得太差,皇上先前的话说得那么满,又怎好一意孤行的力排众议?
想到这里,黄齐贤悬了这么久的一颗心,算是彻底落了地,他冷笑着向刘同寿看去,如愿以偿的看到,小道士果然皱着眉头在愣神。
哼!这下知道圣意难测了吧?说不定皇上觉得有了御姐夸官那一出,就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小道士再进一步了。
黄齐贤越想越得意,转过头来,只觉文思泉涌,下笔如神,一篇huā团锦簇的文章很快便跃然纸上。他志得意满的举目四顾,惊喜的发现,自己竟然是第一个完成的。
此消彼长,小道士恶贯满盈,自己却时来运转,莫非那状元之位……
黄才子浮想联翩。
第193章皇帝挖坑
刘同寿皱着眉头发呆,看似是被题目给难了,可实际上,他不过是在感慨罢了。'。guanm。'
这题目的真意,当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嘉靖的意图如果那么容易揣度的话,张孚敬、夏言又岂能在众臣中脱颖而出?
崇古礼只是表象,其实,殿试的题目,只不过是嘉靖瞒天过海的手法而已。
有会试的例子在,再结合嘉靖的发言,绝大多数考生们都自认揣摩到了圣意,以为拍马屁拍好了,就能得到皇上的认可。所以,都是打起了精神,对古礼大加赞扬,慷慨陈词,几乎将周礼捧到了天上去,大有不复古礼,便国将不国的意思。
但是,他们都想错了,嘉靖的标准答案早就拟定好了,并且在第一时间传达给了刘同寿。
这道题正确的回答方法,不是赞古礼,而是以中庸之道来破题。古礼有古礼的好,时下实行的礼制,也有独到之处,仁义兼备,不偏不倚才是王道。进一步展开的话,就是黄锦传的那句话了,关键字就是:亲民。
发榜那天,刘同寿通过夸官,替皇帝扬名,使得嘉靖享受到了久违的拥戴,心花怒放之下,嘉靖也是狂欢了半个晚上。等兴奋劲开始消退,他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发现,老百姓比士大夫容易对付多了。
身为皇帝,想得到士林的由衷赞誉,那是相当之难。通过历朝来的相关载,再结合上自己的经历。嘉靖发现,恐怕只有泥塑的神像,才最符合士大夫的预期。
否则,无论是英明神武型的皇帝,还是宽仁慈和型的,又或荒唐无度型的,反正只要有自己的个性。就会远离圣君的标准,无法赢得士林的拥戴。
可嘉靖又很好面子,很喜欢别人说他的好话。这个问题就显得相当无解了。
他和刘同寿联手,在会试中炮制了一个祥瑞出来,朝臣们明明抓不到任何把柄。也不敢明着提出反对意见,看似已经认命服输了。但嘉靖深知,事情没那么简单。
从锦衣卫反馈的消息看来,清流们确实没有异动,但他们私下里提起此事时,都充满了鄙夷和愤懑。没人把此事当做祥瑞,没人上贺表,说好的白鸽赋更是踪影皆无,甚至连个发表意见的都没有。
嘉靖很郁闷,而且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象以往那样直接下旨求贺文吧?他放不下脸面。以前都是有人主动凑趣,他顺水推舟,可这次满朝文臣都认为,事情是他一手炮制的,这叫他怎么好意思硬来?
嘉靖太熟悉读书人了。尤其是做了官的那些。这些人都是嘴上仁义道德,大义凛然,实际上最爱在背后搞小动作。强行压制他们不难,可压得越狠,反弹就越强,等他驾鹤仙去后。说不定会有多少相关的手抄本冒出来,把他的名声彻底颠覆了呢。
嘉靖的忧虑是很有道理的,上述的手抄本,在后世有个雅称,叫时人笔,历史研究者将之视为研究当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价值极高。
刘同寿的办法让嘉靖看到了一线光明,老百姓比读书人容易忽悠多了。只要给他们找点乐子,他们就会喜滋滋的传颂自己的圣君之明了;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给他们点小实惠,甚至只是一点希望,他们就会受宠若惊的感恩戴德。
当然,百姓的影响力没有读书人那么大,而且他们的性也不是很好,如果没有新的刺激,很快就会将前事淡忘。但嘉靖又不是要从民间获得政治、权力上的支持,他要的,不过是有人说他的好话,而且越多越好,能形成一定的声势最佳。
以前嘉靖想不到此节,即便想到了,也没办法实施。他是皇帝,掌握着大明朝的最高权力不假,但他的权力,最终还是要通过朝廷的各个衙门来体现。煽动百姓,那分明就是谋逆造反者的路数啊!不会有那个士人会执行这种命令的。
刘同寿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一切,发榜那天,嘉靖之所以那么高兴,就是因为他构思出了这个大计划。回头想想,刘同寿提议建立的那个道家协会,也很有用呢,有识情趣的小道士主持,这个组织肯定能帮助自己享誉天下!
嘉靖的思路,刘同寿也是想了很久才想通。
此刻,面对这考题,他的猜想得到了证实,又怎能不感慨万千?一直以来,他都是把嘉靖当做精神病加糊涂虫的结合体,可现在一看,嘉靖同学半点也不糊涂,精明得很,耍起手段来,那叫一个游刃有余。
想到这里,刘同寿向四周扫了一眼,然后在心中默默的哀悼了一番。皇帝耍无赖,谁也挡不,肯定有人要倒霉了。
考生们大多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那种读书人,玩心计哪里
小说推荐
-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
- 作者:鲈州鱼 乱世操兵戈,男儿当称雄!汉末三国,是热血男儿永恒的主题,因为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铸就了传奇无数。骑射无双的白马义从;锐不可当的先登死士;攻无不克的陷阵营;名震天下的虎豹骑…名将如雨,强兵如林!在天崩地陷的乱世中,他们纵横驰骋在中原大地之上,掀起了无边烽烟。最强者谁?初平元年,关东群
- 最新章:第1176章
- 明朝第一国师
- 《明朝第一国师》作者 鲈州鱼第1章 涅盘嘉靖初“接下来要播报的是国际新闻”电视里,圆润的女声带着一丝莫名的兴奋,随后画面一转,漆黑的夜空中,一道巨龙般的闪电横跨天际,直直劈在了一座高耸的电视塔塔尖上“昨天夜里,一道闪电击中了多伦多电视塔,多伦多电视塔是世界第二高的建筑,始建于”接下来是对那倒霉的高塔
- 最新章:第238章
- 明朝第一人
- 作者:金誉第一章 穿越到明朝 王扬名,浙江余姚人,家住在龙泉山旁,现在是在校大学生。今天是国庆节的最后一天,所以原本在杭州读书的他放假回到了家中,却在前一天晚上做了个离奇古怪,却又非常真切的梦,这让他困惑不已“状元郎,王某”王扬名努力回忆着梦境,回忆着梦中白衣人所说的话语,希望从中得到些线索。王扬名
- 最新章:第162章
- 明朝第一驸马
- 《明朝第一驸马【1】护送任务朱友亮原本是某特种部队十九连上尉,退伍之后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高级安全顾问。这家名叫天地人禾的集团公司主营农产品,全世界七成以上的粮食交易和生产都有它的份。用当时人的话说,天地人禾控制着全世界人民的米袋子。这次,朱友亮负责一次秘密的护卫任务,把一种公司新研发的小麦种子晕倒位
- 最新章:第291章
- 明朝第一闲妃
- -明朝第一闲妃作者:李羲然局势中原:明正德十五年,武宗于江苏淮安泛舟取乐时落水染病,次年三月武宗朱厚照去世。死后,单传的武宗没有留下子嗣。后宫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嘉靖。嘉靖帝朱厚熜继位之初,发生了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大议礼之争”朱
- 最新章:第32章
- 明朝第一道士
- 《明朝第一道士》作者:半蓝第001章 没死明朝,嘉靖年间,江西省广信府贵溪县。一位二十出头,长相干净,身材中等的年轻男人是一脸茫然的坐在停尸板上面,而他眼中看到的一切似真似幻。耷拉着脑袋的他是一言不发,想要从中找到合理的答案。对于自己身上所穿的古代服饰,从开始的特别诧异变成了逐渐的接受。自rì出开始
- 明朝第一弄臣
- 《明朝第一弄臣》作者:鲈州鱼明朝第一弄臣 正文第1卷 弘治是正德的爸爸2012年8月,各大网站的首页上,所有头条都是同样的一则新闻,题目极为醒目“酗酒有风险,寻欢须谨慎”好奇的人点进去一看,都大失所望,切,又是标题党。新闻内容跟寻欢作乐没有半点关系,而是报道了在刚刚闭幕的世界手工艺大赛中,获多项提名
- 最新章:第940章
- 明朝第一公子
- 作者:方景第一卷豪门世家第001章庄公梦蝶前尘往事,南柯一梦。静卧在床榻之上的孩童缓缓睁开眼帘,脑海间兀自昏昏沉沉,苏醒之前的风尘碌碌,似乎至此再无半点干系,顷刻间灰飞湮灭,杳然无踪。突兀的抬起一只手臂,在半空中胡乱挥舞,但即使想尽全力去抓住那如走马观花,飞快逝去的模糊梦境,也根本是徒劳无功,很快,
- 最新章:第393章
- 明朝第一公子(方景)
- 《明朝第一公子》作者:方景“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明史》看看,上
- 最新章:第40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