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倒很想过去看,无奈检查进场,有官兵维持秩序,闲杂人根本无法靠近。莽撞行事,不但帮不上忙,己身都会被抓起来,关进大牢。
科举威严,不可冒犯。
接下来的一刻钟,是两老最难熬的一刻钟。
一刻钟后,执事官员已将叶君生全身上下搜寻个遍,重点在于腰带部分,更是翻来覆去检查了好几次,一无所获。
毫无疑问,叶君生是清白的。
执事官员忙道:“叶公子,多有冒犯,现在,你可以进场了。”
其实就算没有检举,该做的检查同样会做。只是出现了这一插曲,加上他知道叶君生身份非同小可,所以才彬彬有礼。
请叶君生进去后,官员双目一瞪,喝道:“左右,将此子拿下。你这士子,枉读圣贤书,血口喷人。暂且打入大牢,日后审讯后再做发落。”
检查叶君生的时候,那士子双眼睁得大大的,眨都不眨一下。当看到搜到腰带之时,更是血液加快,兴奋不已。
然而,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完全偏离了预期,那本来应该会被搜出的纸张,居然无影无踪。
这是怎么回事?
自己明明塞进到叶君生腰带里的,期间也不见叶君生察觉,丢弃。
惊诧之后,便是不可抑止的恐慌。
如此一来,自己便成为诬告者,会被关进大牢。再说,事情没有办成,那回头怎么向人交代?
他年过半百,考了六届乡试,届届名落孙山。不用说,今年这一次,十有八九,也是空手而归。
仕途无望,黯然销魂,不曾想却被人找上门来,许以重金,还有一顶九品乌纱帽,要他嫁祸叶君生。
左右衡量,他答应下来了。
此前一直顺顺利利,最为关键的塞纸条成功,可谓成功了一大半,只等收网。哪里想到,那写满了圣贤注疏的纸条,居然不翼而飞,没有从叶君生身上搜出来。
难道说,掉到地上了?
他赶紧去找寻。
两名甲卫,一左一右,将他卡住,架起便走。
士子大声道:“我是冤枉的,我是冤枉……”只是任他叫破喉咙,也是无用。
被押送至大牢后,他犹自不甘心,大声吼叫着。猛地感到一阵头晕目眩,腹如刀绞。
哇!
一口黑色的鲜血吐出来,溅在地上,触目惊心。
毒!
我什么时候中了毒?
士子死不瞑目。
正文 第两百八十六章 开卷
(本书科举制度与历史有所不同,请勿对号入座!)
科举院,别名“贡院”,占地相当大。里面早布置好了格局,一排排的。每一排都相差无几,当中一条过道,左右两边则是一间挨着一间的号舍。
根据统计,这号舍总数量达到了千间之多。
后面还有各种其他用房上百间,连绵成一大片,形成辉煌的建筑群。就算在京师,都蔚然可观,属于地标般的存在。
号舍门楣上,挂有相对应考生的名牌,士子们入场后,就得对号入座,端坐进狭小的号舍之中。
乡试,为期三天。
在这三天内,任何考生都不得离开号舍,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可以说,这科举考试,考得不仅仅是士子的才华,还有非同一般的耐心。
不过天下读书人,能冲锋陷阵杀进乡试这一关的,哪一个不身经百考?诸多阵仗都见得多了。对于乡试的环境,也一早适应,并无不妥。
叶君生应该是个例外,但他身为术士,静坐三天也不算啥。只是觉得,这古代的读书人,委实太狠了。
都说青灯古佛,寂寞无限。读书人在未取得功名之前,所忍受的那一份孤寂未必就差了,甚至胜之。
又联想到“悬梁刺股”之类的历史典故,诚不欺我也。
也正因为如此,刻苦能使人心静,心静而致远。
约莫半个时辰后,所有的士子考生都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号舍,坐了进去。
这一坐,立刻鸦雀无声,偌大的考场一片静谧。
很快,有各色官员上场。主考、监事、巡察、提调执事等。一个个,身形昂藏。面色郑重,非常严肃。
官员们各就各位,先有人照本宣科地念读条例纪律,念完之后,又有太监出场,宣读圣旨。
这圣旨,是圣上特地写的。主题自是勉励各位考生士子,要认真写文章,发挥出水平云云。
听完圣旨,一众士子无比慷慨激昂。士气振奋。
前面各种流程走完,到正式开卷的时间,主考官便取出考题来。
这考题。盖了朱印封条,严严实实密封好。此刻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开封取题。
很快,四书义三道题目公布出来了。
紧接着,是五经义四道的题目。
两者一起。共要写七篇文章,一起组成了乡试第一天第一场的考试项目内容。
七篇文章,每一篇最低字数三百,一般控制在千字以内,加起来,最低也得三四千字上下。并不算少。
这年代的字精贵得很,加上用毛笔来写,更增加难度。绝不同后世。键盘敲动,莫说几千字,某些抽风手,一天两三万都毫无压力。
题目公布,正式开始计时。
不约而同地。所有的考生都开始对着题目冥思起来。
先构思,后落笔。还会打一篇草稿,仔细推敲过没有问题后,才进行工工整整的抄写。在抄写过程中,书法要端正清晰,必须用楷书体,容不得半点含糊,如果笔尖抖了,溅出墨汁。毫无疑问,这一篇作废,需要重新抄过。
如此,耗费的精力功夫相当折磨人,时间更是紧迫。
第一天第一场,七篇文章,只要有一篇发挥失常,那么也就意味着出局,不可能再扳得回来了。
取长补短之类的事情,在科举中几乎没有可能发生。
考生们眉头紧锁,各具情态。负责巡察监督的官员则时不时在过道上走一趟,目光锐利地巡视着。
“嗯?”
这官员忽而看到一名考生居然没有动笔,而是径直躺在号舍的小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好家伙,这是什么来头?”
其监考多年,阅人无数,什么样的考生都见过,可就是没有见过这样的。一大早进入号舍,竟然睡起觉来。
难道,是一个自暴自弃的家伙?
可不对,即使毫无把握的考生,都会作答一番,碰碰运气,绝不可能一开考就自动放弃了的。这样的话,还不如不进场呢。
又或者,此子倒霉生病了?
大有可能。
考生背负压力太大,经常会熬夜挑灯苦读,熬出病来的例子常有发生。
病分大小轻重,普通伤风感冒,只能干耗着。如果实在支撑不住,可叫人送出去医治——当然,这一出去,就无法再回来继续考试的了。
所以说这考试,真是如同“烧烤”,无论身体心理,皆备受煎熬。
“叶君生,挺熟悉的名字。”
官员看过号舍上的名讳,脑海灵光一闪,顿时想起来了:叶君生,不就是那个天下第一才子嘛。
真没想到,此子刚进场就倒在床上睡觉,这是啥节奏?
狂生?
对了,他在扬州得了第一,却不来面圣,领取奖励牌匾。当其时就被不少人视为狂生,受到许多苛责。眼下一见,果然如此。
所谓“狂生”,自古有之。行为癫狂张扬,愤世嫉俗,总会做出某些不被人理解的行径。
比如,现在叶君生在考场上睡觉。
或为自信,或为对抗,或为表现叛逆,不一而足。
官员眉头一皱,不予理会,迈着步子离开,继续巡视。
考生在号舍里睡觉,属于他们的自由。只要不鼻鼾,不干扰到别的考生,那么监考官员便无权干涉。
爱咋滴咋滴,反正最后结果如何,也只有考生自己承担。
叶君生确实在睡觉,不过与狂生无关。他的精神状态,真是疲倦不堪。
——被人设伏,动了手脚。导致南柯一梦,梦里经历无数,对于精神上的耗损相当不菲。换了普通人,只怕早瘫软如泥,连科举院都爬不来了。
叶君生坚持入场,记录了七道考题。但他明白不宜此刻动笔,免得各种纰漏,反而欲速则不达。于是干脆和衣躺下来,先睡一觉,养精蓄锐再说。
这一睡,便是一个多时辰。
已是中午时分,考场有人挨个号舍送饭。
声音把叶君生惊醒,
小说推荐
- 南朝春色
- 南朝春色作者:林家成正文第一章 献望着前方巍峨华丽的宫城,张绮素白如玉的手,紧紧绞着衣裙。吸了一口气,她转过头看向她的夫君。好几年过去了,她的夫君仍然如初见时那般俊伟。挺秀的眉毛,眯起来有点阴有点冷神光深邃的眼睛,还有那高高的鼻梁。在夏日白晃晃的阳光下,她甚至可以看到夫君鼻头上那浅浅的黯色印痕。见她
- 最新章:第250章
- 南朝凶猛
- 作者:轩辕鸿鸣第一章泪奔的青春公元363年4月16日,那天没有战争,没有名人死去,有一个孩子钻出子宫,面向世界大声啼哭。没有人知道他的一生将会怎样,但传说中,他是天上的战神(注:采用公元纪年,是因为那是个皇帝批发兼零售的年代,当时神州大地上光提得上号的国家就有五个(东晋、前燕、前秦、前凉、代,年号有
- 最新章:第52章
- 南朝驸马gl
- 作者:荞面馒头文案名动天下的长仪公主要嫁给长宁藩王那个废物没用的世子?整个皇朝都不淡定了。大臣甲:听说长仪公主性情暴烈,老朽本不愿害了自己的孙子,没想到坑了长宁世子…真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老夫对不起长宁藩国啊!大臣乙:听说长宁世子重疾缠身命不久矣,可惜了长仪公主恐怕要年少守寡…大臣丁:我什
- 最新章:第68章
- 南北朝之诡道
- 简介:我们只愿意看向金字塔的塔尖,因为眼睛长在头上,但我们却不愿意去凝视脚下的尘埃。135746第1章 楔子)公元三九九年,乙亥年六月初五,大凶,诸事不宜。混乱的年代,总会出现混乱的人,混乱的事,混乱的想法,混乱的一切“轰”火药的爆炸声,带来震天地巨响。这千百年后杀人的利器,如今早早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 最新章:第306章
- 南明朝那些事
- 作者:月明羌笛】前言:祖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除了长城、运河、故宫这些物质财富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精神财富。两者至今仍在充实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开阔着我们的视野。但还有另一种精神财富—气节,在千百年岁月之后,通过教育的传递,她的基因,已牢牢地沉淀我们血液深处,平常时份,静静潜伏,非
- 最新章:第111章
- 南朝春色(林家成)
- 【更多免费好书 登陆】作者:林家成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动乱后,南朝陈国文帝继位,南北两地,同时出现了少有的繁华安定。有着极美的容颜,还有着不堪又混乱的前一世记忆的女主,重生在这个繁华世间。她想,这一世,她不会是妖孽,她一定要在这外表靡华,实质却是荆棘遍地的世道,求一个最高贵最优秀的天之骄子也不敢求的:现
- 最新章:第257章
- 南风何为朝云起
- ]书名:南风何为朝云起作者:霍三文案非校园文。年上大叔攻,年下纯情受。云飞:如果没有遇见李毅,我会幸福的像个傻子,可是如果没有遇见李毅,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楚箫南:如果没有遇见云飞,我想我这一辈就会这样平静生活着,可是如果没有遇见云飞,我可能都不会知道,我为了什么而生活。是谁说的“最好不相见,便
- 最新章:第46章
- 南明朝那些事儿
- 作者:洪兵【由文】正文前言 祖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除了长城、运河、故宫这些物质财富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精神财富。两者至今仍在充实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开阔着我们的视野 但还有另一种精神财富—气节,在千百年岁月之后,通过教育的传递,她的基因,已牢牢地沉淀我们血液深处,平常时份,静静潜
- 最新章:第113章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陈寅恪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陈寅恪魏晋南北朗史讲演录绳楠整理二合肥:黄山书社本稿是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我在北京(当时名北平时,所作的笔记。整理时,参考了五十年代高教部代印的、陈老师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讲述两晋南北朝史时
- 最新章:第5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