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花是个摇钱树[八零]》第90章


在全县都是一片愁云惨淡的对比下,花枝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就像一缕清风; 吹开了他心头的雾霾,让他从焦头烂额的工作中得到短暂的放松,同时也看到了希望。
“行吧,车子的事我给你想办法。”魏建国收起笑,认真严肃地说道,“小花枝; 我真的很看好你; 以后; 花庙乡的发展就看你的了,我相信你能行!”
花枝毫不谦虚:“只要政府支持我,我也相信我能!”
***
花枝从县里回家的第二天; 就开始着手重建花棚。
她和江渔商量了一下,介于大伙现在都在住帐篷,他们家要是率先盖新房,怕大伙心里会有落差,因此还是先把花棚盖起来,到时候大伙如果愿意,可以和家人一块吃住在花棚里,把花棚当成暂时的家,冬天也可以避免挨冻。
等大伙都安顿好,她再找合适的机会合适的理由盖家里的房。
江渔觉得这办法可行,大家都是兄弟,说好了同甘共苦,没理由他自己先住新房,兄弟流离失所。
第一个花棚建成后,魏骋带着他爸的殷切嘱托,亲自把花枝要的货车开来了。
向东红旗江渔江海早在花枝的安排下学了开车并且拿到了驾照,只是之前没有车,空有技术无法施展,如今车来了,四个人喜不自胜,围着车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争着上去试驾。
大伙全都站在地头,看着他们在路上来来回回地开,像看大戏似的。
花枝和魏骋并肩站着,问魏骋花鸟市场重建的怎么样了。
魏骋说:“有不少地方损坏了,目前还在维修,纪越每天在那边盯着施工进程,本来这回他想和我一块来呢,就是事太多,他走不开。”
花枝说:“他走不开,你就走得开,我看你就是个甩手掌柜。”
“我哪有,是每人擅长的东西不一样。”魏骋给自己找借口。
“哦,那你说说你都擅长啥?”花枝笑问。
魏骋大言不惭:“我擅长纪越擅长之外的东西。”
“……”花枝竟无言以对。
魏骋说:“其实现在市场就是修好了,也不能立刻经营起来,因为现在情况是做生意的没货,买东西的没钱,但凡有点钱,都用在穿衣吃饭换家具修房屋上,谁有闲心养花溜鸟?”
花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养花溜鸟那都是太平盛世下的消遣,如今的人们连吃饭都靠救济,哪还顾得上消遣。
“那没办法。”花枝说,“这事急不来,只能等。”
等人民生活重归安定,等工厂企业重新运行,等经济慢慢回暖,等下一个春天。
有了车子,花枝立刻安排四个司机分成两班,轮流开车带李大叔和园艺师去外地收花。
园艺师叫杨爱民,大家都叫他杨老师,他对全国的花卉分布情况非常了解,所以具体去哪里收花,花枝让其他人都听他的指挥。
这期间,安平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虽然困
难重重,资料短缺,但在各级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进展也很迅速。
此次灾情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把原本兴旺发展中的安平经济一朝打回了解放前,市领导们每天睁开眼睛想的就是怎样才能让人民群众吃饱饭,怎样才能让安平地区的经济复苏。
花枝抽空去了一趟市里,和王市长进行了一次亲切友好的交谈,成功从他这里争取到了五年免税和零利率贷款的特权。
贷款下来后,花枝先把原先贷的款给还了,剩下的钱用来重建花棚和收花。
这时节,补种玉米已经来不及,种小麦又太早,花枝原以为会有更多人跟她一样重新养花,没想到村里人却直接放弃了土地,纷纷外出做工讨生活,见花枝又开始盖大棚,还都认为她神经不正常,私下议论她,说她家都毁了,有钱不赶紧盖房子,居然还有闲心折腾大棚,现在这情况,饭都吃不上,养花卖给谁呀?
其实花老太对花枝的行为也有点不理解,从一个老年人的角度来讲,她认为不管怎么样,首先应该先把家里的房子盖起来,等家里稳定了,如果手里还有闲钱,再去折腾别的,这样就算折腾赔了,好歹还有个家,这才是正常人的思维方式。
可花枝偏偏就是那么不正常,村里人的非议她丝毫不在乎,反倒趁机低价拿下了几百亩田地的五年使用权。
很多村民都在心里盘算,他们外出做工,一年下来怎么着也比种地挣得多,把地租给花枝,每年还能另外再多一份收入,何乐而不为?
至于花枝租下他们的地是赚还是赔,那他们就管不着了,他们只管每年年底收租子就成了。
等到五年后,万一花卉生意又有了起色,土地的租期也到了,他们正好回来接手,到时候,啥东西都是花枝配备好的,她又带不走,还不是得便宜了他们。
这就是小人物的小聪明,而花枝也正好利用了这点,才能一次拿下这么多土地。
她想的可没有村里人想的那么复杂,她要翻身,一年便可,何须等五年,至于五年后的事,她自有办法去应对。
话说花枝这大手笔不但惊呆了花老太,连她妈刘玉兰也吓得不轻。
刘玉兰向来都是只做后勤工作,从不干涉花枝的任何决定,可问题是花枝这回太荒唐了,不盖房子也就算了,居然一下子包了几百亩地,还啥也不种,放在那里荒着,长满了草都不管,这怪异的行为,让她咋都想不明白。
于是,刘玉兰抽空和花枝谈了一回。
她说:“妈知道你能干,主意大,眼界宽,可你也不能由着性子瞎胡闹呀,眼下这饥荒年,大伙都出去做工讨生活,虽说咱家不缺钱,不需要背井离乡,但你也得掂量着来呀,家里房子不盖,说让我们住花棚,住花棚能是长久之计吗,你有租几百亩地闲置着让它长草的钱,咋就不能先把家里拾掇好呢?”
花枝能理解妈妈的担忧,多的她也没法解释,只能避重就轻地说:“妈你啥时候见我做过错误的决定,我又不疯又不傻,我能做让自己吃亏的事吗?”
刘玉兰说:“你以前是不傻,可自从发水之后,我感觉你脑子就像进了水,做的事都荒唐的不得了。”
花枝笑起来:“你是我亲妈吗,居然说我脑子进水?”
刘玉兰说:“不光我说,大家都说,只是人家不当你面说。”
花枝笑道:“谁爱说谁说,你只要记住一句话就成,你闺女我不是那吃亏的主!”
刘玉兰白说了一回,见她态度坚决,也无可奈何。
过了几天,许久没消息的蔡宝根和张红卫突然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也开始重建花棚了。
他们
不但重建花棚,听说花枝买了货车到处去收君子兰,便也跟着买了一辆到处去收君子兰。
听说花枝去找魏书记要好处,他们也去找魏书记要好处。
听说花枝找村里人租地,他们也去找村里人租地。
花枝的地荒着啥也不种,他们也荒着啥也不种。
总而言之就是花枝怎么干,他们就怎么干,虽然钱没花枝多,规模也比花枝小了好几倍,却紧紧跟随着花枝的脚步,一步都不落下。
这么厚颜无耻的人,可把大伙给气坏了,纷纷商量着要去找蔡宝根算帐,把他死打一顿。
花枝听说后,主动去拜访了蔡宝根,问他:“你知道我要干啥吗你就处处跟我学?”
蔡宝根倒诚实,直截了当地说:“我不知道你要干啥,但我知道跟着你准没错。”
“……”花枝无语,却不得不承认他是个聪明的投机者。
一开始,村里那么多人都跟着她养花,大水一过全部偃旗息鼓,只有他蔡宝根还敢继续跟风。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蔡宝根是充分相信她的能力的。
花枝想想又觉得好笑,原来最了解她的人竟然是她的对手。
“你要跟就跟吧,是赔是赚就得看你的运气了。”花枝说。
蔡宝根说:“只要你赚,我就能赚。”
花枝挑眉:“那可不一定哦!”
***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秋天一过,转眼便是寒冬。
安平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终于赶在大雪来临之前让绝大多数灾民都有了住处。
虽然只是简单的棚户房,但总比不又担寒的帐篷要强得多。
村里也有好多家都盖了新房,花枝家的房子却始终没盖。
重新搭建的十几个花棚被她单独空出两个,中间间隔开,给那帮哥们儿以及他们的家人居住,她自己也带着全家人搬进来住,真正做到了和大伙同甘共苦。
鱼塘那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