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大德云》第140章


“那行!”
没等张九龄回话,咱们楠爷就乐呵呵地应答着,道:“回头等我伤好了,我再好好谢谢你啊!”
徐晓雨笑着,不应答。
“谢什么啊?”
一股子贱嗖嗖的语气从楼梯口儿传来,张九龄抬眼去看就见张鹤伦拉着二爷上楼来了。
自打王九龙住进了清宵阁,这里可是越来越热闹了,三天两头就有人来看他,正好还能顺嘴和秦霄贤说说话,省得两处跑。
“师哥快来!”王九龙拍了拍跟前的椅子向他俩招手。
二爷的腿脚看着还是有些不利索,走得慢了些,看见他这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也就放心了。
“你好点儿没啊!”二爷一撩袍子坐下,酸酸地嘲笑他:“吃不吃鹿肉了还?”
“哎呀…”王九龙把腿上的薄毯拉上,盖上了脑袋,哭喊着:“您就别笑我了!”
真是差点儿就把小命给吃没了。
“真是吃鹿肉给吃的啊?”张鹤伦笑了起来,嘬嘴发出“啧”的声音嘲讽着。
几人都笑了起来,原本因为伤病都有些憋闷,这一下子大家都乐了起来。
“诶你这鹿肉是哪来的啊?”张鹤伦喝了口茶,随口问起;调侃道:“你这面子这么大了,什么时候也让我吃吃。”
“哪儿啊!”王九龙直起了身子,笑道:“打猎来的呗,还别说,那肉可好吃了!”
二爷一下听进了心里,皱眉道:“这会儿不春不秋的,上哪打的?”
盛京又不是穷乡僻壤,寸土寸金的地儿,除了皇室园林,已经很少见那些畜牧了。打猎最好得时候就是秋猎,春猎一般都是祭奠,谢天赏食。
如今是六月,这哪儿来的啊?
“听说前些日子,西北来了几位小臣,或许是为了招待客人才开了猎林打鹿吧。”
徐晓雨收拾着药碗,笑着随口插了句嘴。
“还真是。”张鹤伦笑着,端起桌上的点心,翘起二郎腿就悠哉悠哉地吃起来;道:“你小子,皇室猎林都有熟人啊!吃好吃的,也不知道给哥哥留一口!”
两人正说笑着,张九龄也跟着一块儿吵闹起来,清宵阁一下变得热闹。
二爷打量起徐晓雨,笑得十分亲和,问道:“姑娘也是天津人?”
从军营里出来的人人他自然知道,只是当年他在天津的时候还没有这姑娘,以至于一直也没见到面,这回听说军医的女徒弟跟着来了,他这才想起来。
“是。”徐晓雨点点头,从容冷静。
二爷弹弹衣摆,笑道:“大楠就辛苦你多费心了,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开口。”
“您客气了。”徐晓雨行了礼,端着药碗下了楼去。
第一百五十一章 眠者可闻之
日落月升,花开花落;六月雨后,中旬盛晴炎热。这一晃,清欢来书院也快有一个月了。
清欢只是寻常人家的女儿,伶俐归伶俐,到底没读过几本书也没有先生教导,有时也爱胡思乱想。
用咱们周九良周爷的话来说啊,那可不就是一天天正事儿,全琢磨那些没用的了。
原本进了书院,清欢心里头还是高兴的,头两天儿晚上睡觉抱在被子里都能笑出声儿来。
住得久了,这心里就越发慌起来;清宵阁没有要紧事,她绝不能踏进半步。楠爷受了伤,秦爷就陪着留在清宵阁里,没有心思想去吃酒听曲了,连带着也不见她。
原本也不觉得有什么,整个德云书院也挑不出几个女的,清欢觉着只管听话就好,不让爷烦她就成;可打从楠爷回来之后,她这心里就越是没谱儿了!
同样是外来的,怎么那个徐晓雨就能进清宵阁,怎么就能和少爷们谈笑风生?
清欢怕了,慌了,也妒了。
每日住在清宵阁旁的闲院儿,看着徐晓雨进进出出的,就像回家似得。清欢在吟风楼呆了那么多年,最是会看人眼色;那几位待人都是和善,可这眉眼里的那股味道就不对,和那徐晓雨聊起天儿的时候就是那人家当朋友一般的语气。
闲来无事只能出去走走解闷儿,这前后山都让她转悠遍了。
今儿回到北苑时见屋门打开着,清欢一愣随即提裙快步进了屋。
徐晓雨正站在桌案前,盯着她挂在墙上的琵琶,目不转睛。
“你来干什么?”清欢道。
或许大多女人都是一样的,对于一些胜过自身的敌人总有一种莫名的不理智。
明明知道这语气让人听了,人家都得说她没教养,保不齐还会夸徐晓雨知书达礼还不予计较。
心里头不舒服哪里是能轻易憋得住的。
“眼看七堂的桐花就快要长果子了,花盛就这最后几日。”徐晓雨毫不在意这份儿敌意,笑得十分柔和:“桐花性微寒,入药有散湿除痹、开郁解燥的效用。”
“正好天儿热,少爷们都喝了,我也给姑娘送一碗来。”
清欢抿抿唇,有些别别扭扭的。
余光一侧,看见了桌案上的一碗药汤。
嘟囔道:“就你有心了…”
生怕少爷们不知道你这一身好本事呐!
“也不是。”徐晓雨眼睫闪了闪,有些羞涩又带着些欢喜。
“师哥他喜欢桐花,我原本收了些给他做香囊,发现前两日的雨把好些花都打烂了,剩下的只能入药。”
徐晓雨不是德云书院的人,自然也没有拜大先生为师;她口中的师哥自然就只有那个胜南武馆里的少年了。
“你…”
清欢绞着帕子,一股气儿就上头了,恨不得骂徐晓雨两句臭不要脸!可转头想想,她自个儿也只是个想讨爷欢心的侍女罢了,有什么身份能说人家?
正气恼着,清欢一跺脚,没好气道:“没事您就忙去吧,清欢不送了!”
“那…那我就先走了。”
徐晓雨看了她一眼,只看见了背影,那肩头微有颤动,看样子像是生气;那她也就不在这儿招人烦了。
清欢坐在桌前看着这一碗药汤烦得很,抬手就翻倒在地,清脆碎裂,药味弥漫。
桐花,桐花,怎么就没想到呢!
这时候除了气恼更多的还是埋怨,怨自个儿怎么就这么蠢,连这点也没想到。
要知道,她就在下雨前把七堂院里的桐花都收起来给爷做一个香囊多好;这下,雨过了,花落了,人家聪明地煮了一锅汤送去了。
唉。
这桐花怎么不晚两天开呢,赶上六月雨,一夜就打落了不少;七堂院里就这么一棵桐花树,这花落了,就没了。
桐花树…
脑中灵光一闪,清欢忽地想起了什么,眉眼涌起欢喜径直起身向外跑去。
人就是这样,越是得不到的越是费尽心思去讨好;想想虽然可怜但也算有幸,人活一世能有个自个儿喜欢的,不容易。
有些人更可怜,想讨好的时候,身边空无一人。
清欢在屋里放下针线的时候已经不能说夜深了,东方夜幕天际处已经有了些灰白,再等上一两个时辰,这天儿都要亮了。
她站起身揉了揉脖子,虽然疲累但满心欢喜。
听了徐晓雨的话,午饭都没吃就跑去摘桐花了;这些日子以来,难得有这么一回让她觉得自个儿比过了徐晓雨。
七堂院里的是近十年的老桐树,桐花也确实经不住风吹雨打的;但有一处的桐花可是刚刚结了花苞儿,这应该是头一春的花,闻着就香甜。
要不是比徐晓雨早来了些天,她还真不一定能知道。
下午一回来,先是把桐花烘干,又炒又晒的忙了好几个时辰才算完。
平日里也做绣活儿,绣筐里多得是花样儿;桐花烘干了,再从绣筐里挑一个好看的出来,三两下就做成了香囊。
清欢笑得正甜,把香囊捧在手心,满心欢喜难自制的感觉,就盼着天亮去送了。
起身往剪窗处走,打算关了窗就熄灯歇去;人在窗前一定,院子外头的秋千架似乎有人。
七堂都是少爷们住,每日都有早课一向早早睡着的,怎么还有人这么晚了在外头。
心下好奇,脚下好动。
清欢披了件外衣就走了出去。
这秋千就在清宵阁前,其他少爷的屋也都围了个圈,没事儿就坐这喝两口,也不知何时搭了个秋千架,以绳做网,以网连架。
秦霄贤躺在上头,一身黑袍衣摆垂坠,仰头望月,掌中酒浓。
也不知道了多少,清欢靠近时只闻到一身酒气扑鼻。
“爷?”
清欢走到他身边,看不出他是否清醒,只能试探地开口着。
“爷,您怎么还没歇着啊。”
“嗯。”
他应了一声,眼皮子搭拉着像是困了又像是醉了,总之就不像醒着。
“我扶您回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