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娇娘》第99章


这个论调最终也没得到证实,只是每每小陈氏看向沈春明的目光都透着同情,得多倒霉啊,这辈子才投在何氏的肚子里。
不过也因为如此,心疼沈春明的人多,王氏为最,只要何氏抱着孩子去,她就停下手里的活,把孩子接过来,何氏乐得有人帮她看孩子,自己甩了手去串门。
秋冬是庄家户稍稍清闲的时候,人一闲下来就会多想,沈老头见天的愁沈老二过冬的棉衣带没带够,去的地方是不是苦寒之地,仗打没打起来……
连个能打听的地都没有。
他就时不时去村南头找阿午爷,或者把阿午爷请家里来,问些打仗的事,仿佛多知道一些心里就能踏实一点。
转眼,沈春明百露,依照何氏的意思,就不请人了,家里热闹热闹就行,也递了信给娘家,说了日子请他们也来。
那天恰好赶上初雪,路上不好走,何氏娘家父母,大哥大嫂,二弟三弟过来时已经快晌午了,进屋带了一阵寒气。
沈婆子抱着孩子侧了侧身,避过风头,回头打招呼:“亲家来了,路上不好走吧。”
何氏娘目光闪了闪,用手扑打身上的灰,嗨嗨笑着:“姥娘拍拍干净再抱我家小外孙。”
何氏看了沈婆子一眼,笑着说:“娘,哪就那么娇贵了,咱家的孩子,皮实着呢。”
何氏娘这才笑开了,把带的东西放到炕桌上,有红糖,果子,鸡蛋,小袄子,小袄裤,还有一小袋子白面,然后伸手去接孩子。
沈婆子空出手,便说:“亲家,亲家舅舅先歇会,一会上前头吃饭。”
何氏娘让开身,“你忙去,不用招呼我们,一家人,客气啥。”
沈婆子到了前头,王氏已经擀好了面,正等水开了下,她瞧了一眼,“咋还没切菜啊,那头人都已经来了。”
王氏掀开隔壁灶盖,“花儿想出的点子,说不吃菜面,用这个酱伴着吃。”
沈婆子皱了眉头,喜日子也不好发火,陈氏瞧了,帮着说:“娘,换个吃法也挺好的,我尝了,味不错。”
她说不错有啥用啊,得客人说不错才行。
沈婆子抿着嘴,仔细的看酱,黑乎乎的跟家里的大酱有啥区别?就给何氏娘家吃这个,何氏能乐意才怪!
这时水已经开了,院子外也传来了人声,沈婆子烦躁的摆摆手:“就这么吃吧,肉烧了吗?”
王氏忙说:“烧好了烧好了,已经端上桌了。”
沈婆子出了厨房把人迎进来,何氏娘上次来只在外面瞧了瞧,这会儿进了屋,一双眼直瞪瞪的盯着宽敞明亮的堂屋瞧,眼里是遮不住的羡慕,“亲家大姐,你这屋子盖的可真不赖。”
沈婆子心头跳了跳,笑着说:“是不赖,就是还欠着债呢,想到欠钱觉都睡不瓷实。”
何氏娘听得出对方的意思,心里头不大高兴,她就是夸夸,又没开口借钱占好处,急着往外推是啥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评论长得很快嘛。。。530了。。。。我感受到了你们想要加更的热切心情。。。。来吧,用评论砸死我吧。。。
感谢:
读者“匪我思存”,灌溉营养液 +1 2017…03…07 14:04:02
读者“没有雨的雨天”,灌溉营养液 +1 2017…03…07 11:19:45
读者“书迷”,灌溉营养液 +10 2017…03…03 07:32:21
读者“狐影”,灌溉营养液 +1 2017…03…02 14:02:40
虽然营养液我没用上,但是,爱你们不解释!
小树苗扔了1个手榴弹 投掷时间:2017…03…06 21:07:13
顾了之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7…03…07 21:39:01
木木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7…03…08 09:08:31
让宝宝们破费了,二年无以为报,约个炮吧。。。。
第92章 
因为人多, 男女分席,面下好了,大家入席吃饭。何氏等了半天, 见桌上不再添菜, 就一道红烧肉和一道蒸茄子, 一大盆清汤面, 一盆黑乎乎的大酱,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她娘难得上门, 就给她娘和兄弟吃这个?
王氏隐隐也有些懊悔,不该听小闺女的,功夫没少花,还捞不着好。
沈华却不管这些,难得做面条吃, 不得弄好吃点。她自己动筷子叉面,用汤勺淋了浇头, 拌一拌,先送到秦嬷嬷跟前,“秦阿奶先吃。”酱熬好后她尝了,绝对好吃!
秦嬷嬷一直听说成才家的小闺女性子乖巧, 还聪慧的紧, 六岁就识字,今儿瞧着,果真懂礼数,她欢喜的接过, 夸道:“哎呦, 我的小乖乖,你也是我接来的, 一出来我还说,这闺女皮肤白,将来是个美人胚子。”
王氏摸了摸沈华的头,笑道:“秦婶子还记得这个,小时候跟个皮猴子似得,也就这两年大了,才乖巧些。”
“哪有娃小时候不淘的,我瞧着就很好。”秦嬷嬷又夸了两句。
沈婆子招呼众人吃饭,说一会面要糊了。
何氏见她娘看她,勉强笑了笑,撑起面子说:“娘试试这种吃法,也好吃的。”说着站起身学着沈华的样子拌了一碗面送到他娘面前,心里想着,大嫂做酱菜有一手,这个拌酱真好吃也说不定。
何氏娘和何氏想到一块去了,之前就听闺女说成才媳妇得了一个酱菜方子,能卖钱!她压下心头不快,给闺女面子,笑着夹起一筷子面往嘴里送,边吃边说:“这样的吃法我还是头一回,说明日子过得好,过得好才在吃食上头变花样……别说,味儿还真不赖,这酱是花了心思了。”
得到肯定,王氏松了一口气,暗暗打量了婆婆的脸色,笑着说:“可不是花了心思吗,就想着今儿婶子来,吃点新鲜的,一早就起来熬酱,味全入进去了。”
沈婆子佯怒的说王氏:“让你作怪,还不如好好弄几个菜,让亲家婶子笑话了吧。”
这一会的功夫,隔壁桌何氏的几个兄弟已经吃了一碗,听见这边的动静,均忍不住夸道:“沈大娘,这可比菜好吃,连肉都没有面条香,大娘给说说这酱咋熬的,咱回去也这么弄。”
“一年难得吃回把回面条,是该动动心思,弄好吃些。大哥,咱家就没有这么精巧的人,天天吃来吃去都一个花样。”
何氏娘抬头骂道:“吃的都堵不住你俩的嘴!觉着好吃,让你们媳妇来学。”
何氏大哥媳妇儿凑趣说:“成才嫂子快教教我,不然我是回不去了,要被嫌弃死了。”
王氏笑着说:“成啊,一会我教教你。”
饭后大家把给孩子的礼全都拿出来,沈成梅送了一套老虎鞋帽,大小正合适,小娃子戴着可招人稀罕,何氏把小姑子狠夸了一顿。
王氏送的是一个细银镯子,虽然小,也值两百个钱,她还留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等老四的孩子百天送。
陈氏没买东西,用红纸封了五十文钱,小陈氏也是如此,她刚出月子,没来得及筹备礼,妯娌两个一合计,就约了直接给钱。
剩下的就是何氏兄弟带来的礼,没一样比得过王氏的银镯子,何氏娘觉得自个被下了面子,强笑着说沈家光景越来越好了。
沈婆子抱着孩子笑,让何氏陪着说话,她帮着带孩子。何氏就带着娘和兄弟回了后头,何氏嫂子没跟去,说要留下来学熬面酱。
面酱好吃自然是因为里面的料足,有肉有虾的,能不好吃吗?沈华倒不怕她学了去,这个酱只适合偶尔做做,庄户人家平常是舍不得这么吃的。
雪下到下午的时候路上已经有积雪,何氏娘怕路上不好走,只待了一会就回去了。下午小春明在沈华屋里玩,王氏把炕烧的热热的,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受了风,有些拉肚子,一下午沈华进进出出的端水倒水给他洗屁股,估计忽冷忽热,到了夜里便烧了起来。
王氏忙给她煮姜茶喝,外头刮风下雪的,去请胡大夫也不合适,沈华倒是配合,一碗碗的喝下去,希望能发汗。
可能是寒凉受足了,她不但没出汗,反倒觉得身上越来越烫,昏昏沉沉的只想睡觉。
春溪被她吓坏了,一下子想到大年时花儿病的快死的样子,急的直掉眼泪,想到大武生病时花儿弄的方子,也不管对不对症,偷摸的跑到王氏屋里,裹了一件她的大袄子,在钱罐里摸了银子,连夜往镇上去了。
春山和春河也被惊动起来,王氏赶春山去睡觉,明儿还要读书,春河却死活不肯走,这段时间他天天跟着二姐,二姐虽然不乐意陪他玩,但是弄了很多好玩的东西给他。
王氏扭不过他,只好让他睡在沈华边上。
沈华喉咙疼的厉害,费劲的推了推春河,皱着眉说,“别挨着我,再把病气过给你。”
春河觉得委屈,泪汪汪的说:“我比你壮,我都不生病。”
说起这个还真是,家里四个孩子,就小闺女多病多灾的,王氏摸了摸沈华的头,依旧烫手,她不停的拧了布巾子贴在沈华的脑门上,生怕温度烧高了,把孩子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