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官夫人不好当》第53章


李言蹊已经走进,眉头微皱,看着一身月白袍的她,道:“你怎么穿成这样?”
方姚低声道:“我怕我穿女装行走在这里不方便,惹人耳目嘛。”
“好吧好吧,快跟我过来吧,崔老尚书在等你呢。”
“崔尚书?他要见我,为什么?”
“老尚书听闻我家有奇女子,又能破案,又能考科举,所以想要看看喽。”他调笑着引着她往礼部衙门走,方姚低头跟在他身后,一路上跟着他走进了礼部老尚书的办公房。
“大人,家内来了。”方姚越步上前,拜倒行礼,“方姚拜见尚书大人。”
“快起来快起来。”老尚书虚扶了一把,请他们俩落座,目光在方姚身上上下打量,“嗯,早就听过方家女儿的名字,只是你父亲那人行事低调,以致无缘得见。果真是承了你父母的形容,是个出彩人物。”
“多谢尚书大人夸奖。”
“听言蹊说,你是想考科举。”老尚书十分和蔼慈祥,爱惜之情直接写在脸上,“不得了,有志气。一般世家女子都不愿意吃这份苦,除了刘家那个芄兰,也就只有你了。这几天在这里好好看看,多学多看定能考上。。”
“多谢老大人吉言,阿姚一定会努力的。至于成与不成,阿姚实在是没有把握。”方姚深知话不能说太满的道理,些微小事倒可以信誓旦旦的保证,科举这种没把握的事情她可不敢说一定能考上。
崔尚书笑着摆摆手,“听说你小时候上幼学时成绩就不错,抓紧补习一番一定能考上的。”崔尚书突然神秘的低了低身子,想要告诉她什么秘密一样,“科举是礼部办的嘛。”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睿王(狷狂邪魅脸):我要纳方姚为妾!
作者:女主不当妾。
睿王:可我已经有王妃了。
作者:女主本来就是男主的呀,你就是个搅屎棍。跟你有毛关系?
睿王(冷冷一笑):谁让你写给男主的。你得赔我一个。
作者,卒。
全书完。
———分界线———
睿王很逗比?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扑捉到了一只大戏精,另外几只小戏精快快出来。
第48章 四十八章
一直面带微笑看着相谈甚欢的两人的李言蹊突然面部发僵,崔尚书这个人学识渊博,通古薄今,就是有时候爱开一点没有轻重的玩笑。。。 。。。
“大人,您说什么呢?”李言蹊悄声提醒,这话可都被他听到了。
崔尚书讪讪的笑了笑,打着哈哈。方姚自然没有将这话当真,只是对于崔尚书如此直白的话语不免心惊。
“老尚书真是风趣,阿姚得了尚书大人鼓励,一定会努力争取的。”
“大人,我带她去四处看一看,您先处理着手边的事。”李言蹊怕崔尚书再说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话来,赶紧带着方姚逃之夭夭。
方姚觉得崔尚书甚是可爱,对李言蹊道:“老尚书平时就是这样吗,真是有趣的紧。”
“你不要当真,就算你是家属,礼部也不可能给你开方便之门的。可不要把心思动在这上面。

方姚白了李言蹊一眼,自己怎么会将这话当真,“我才不指望你给我走后门呢,我自己考就是了。不过崔老好像很看重你啊,”
“崔老人和善,对谁都好。”他模棱两可的回答,但眼底那丝得意与欣喜难以遮掩。
转眼到了他办公的地方,他是饲祭清吏司的主事人,在东院一间大房之中办公,两个主事也在里面,相当于现代的秘书。
见到李言蹊领着夫人过来,两个年轻人早早迎出,长揖到地,“卑职见过李夫人。”
“二位大人不必多礼,小女子在此见过二位了。”方姚福了一福,两人赶紧口称“不敢当”,将她迎了进去。
方姚悄悄看了李言蹊一眼,原来他将自己要来礼部参观的消息告诉了礼部所有人。这样光明正大的把她带进了礼部。
“谢谢你。”她在他耳边轻轻说了一声。
在礼部待了整整一天,中元节祭礼前夕,饲祭清吏司里人人忙的脚不沾地,方姚也随着他们清点查对了祭祀用的法器香烛,亲身实践了一把。
这一日随着他们忙到傍晚方归,回到家,方姚大大的伸了个懒腰,在他怀里靠着。
“好累啊,你们平时每日都是这样吗?”
李言蹊替她轻轻捶着背,末了又给她捏捏肩。
“只是祭礼在即才过于忙碌,平日里不是这般紧张的。今日干了一天的活可有什么感想?”
方姚长长舒了一口气,“还不就是累,虽然我没有亲自动手搬东西,但是清点那些礼器也是够累人的。”
“你今日见的不过是九牛之一毛罢了,等后日你再去看看,大行皇贵太妃的祭礼更加难以部署,届时你就知道做官的难处,不会一时冲动了。”
“大行皇贵太妃。。。 。。。”方姚只是思索着他的话,没有将他后半句放在心上,许久才反应过来不对味儿,“什么叫一时冲动啊?难不成你认为我想要考科举只是脑袋一热,随口说说的吗?”
李言蹊没有说话,只是带她到了餐桌前吃饭。
“你瞧着吧,我一定考个状元回来给你看看。”她信誓旦旦的保证,在家里,她可以肆无忌惮的随口说笑。
对方笑笑,虽则柔情却是不太相信的,但还是说道:“家内如此雄心壮志,那就且看结果如何了。若是你真考了状元,为夫等你夸官之时,愿意为你做牵马的小卒。”
夸官即为皇帝钦点的新科头三甲身着红袍,骑在高头大马上在京城之中的御街招摇而过,还有吏部与礼部的官员手捧圣旨鸣锣,风光无限。
方姚一听来了劲头,让李言蹊去做一个牵马的小卒,那场景想想就好玩儿,话说回来,他是有多么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才会立下这样的重誓。
“一言为定,等我夸官之日,你可万万不能食言。”
李言蹊为她夹了些菜肴,毫不在意的应了挑战,“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没有夸官的资格,指望着沾一沾家内的光,接收万民朝贺呢。”
方姚知他是玩笑话,但心里压力又大了几分,李言蹊学识渊博,当初只考了前八名。刘芄兰考试的时候也是只考了前三十。算起来,她认识的人里面居然只有一个齐苇杭是得到过夸官的荣誉的。
压力山大,但是大话都在他面前说了,岂能轻易认输。当即信心十足的对他道:“满足你的愿望,等着我提拔你吧。”
对方温柔的看着她,不置可否。饭后李言蹊又替她整理了考试内容的复习步骤方歇。
第二日中元节,方姚自不能跟着主持祭礼,于是自己根据李言蹊绘制的时间表背了七首古诗,临了一百五十个字,看了两个时辰史书。
第三日去礼部继续观瞻礼部的工作,这一日她没有再着男装,只是挑了件素雅不惹人注意的衣服。
饲祭清吏司下一个任务就是主办大行成宇皇贵太妃的祭礼,因着是皇帝特旨特办的,因而礼部格外重视。
方姚对于礼部的职责虽然了解,但是对于一些事情的敏感度显然不够,其实早在接到圣旨时她就应该想到大行皇贵太妃身份的问题,只是当时的注意力全在李言蹊身上,就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
在礼部待了一上午,方姚才想通其中的关节,话说这成宇皇贵太妃是太子的生母,因为去世的早,太子自小养在太后膝下,位同嫡子。
但是无论怎么说,养母毕竟不是生母,太子登基为帝之后本应奉成宇皇贵太妃为故圣母皇太后,这是理所应当。然而先帝在大婚时曾经立下过重誓,此生无论生死,他只认太后一人为妻。
这就是说哪怕太子登基为帝,也不能追封自己的母亲为太后。
这事让皇帝和各司礼官十分为难,按照常理追封,那先帝说的话岂非被推翻?若是不追封,那现任皇帝的母亲岂不是名不正言不顺?
最后还是太后松口,支持皇帝追封其生母为圣母皇太后,皇帝感动之余想起太后对他的谆谆教诲,决定尊重先帝的誓愿,只将母亲尊为皇贵太妃,但在其谥号前加上“大行”这个皇帝和皇后才能用的说法,这事情才算了了。
等到了礼部接了差事,就又犯难了。
这祭礼是按照圣母皇太后的规格来办还是按照皇贵太妃的规格办,让人拿不定主意。
饲祭清吏司的人分为两派,一派坚持按照皇贵太妃的规格准备祭礼,理由是其最终的封号就是“皇贵太妃”。若是用了高规格的礼仪那就是越距。
另一派则坚称成宇皇贵太妃是皇帝的生母,她的身份足以享受皇太后的仪仗。
两派各有其理,争执不休,本来只是在饲祭司内部商议的,后来精膳清吏司的人也为了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