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曦[快穿]》第326章


他如今是汉室的太尉,对军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淮南王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行事有度,抚慰百姓,流誉天下”王温舒讥讽地笑了一声,“依附淮南王之门客,苏非、李尚、左吴、陈由、雷被、之流,不下数千。此时淮南王反,恐随之举事的游侠门客绝不会少。”
在王温舒看来,这些游手好闲的游侠方士,就应该尽数杀绝了,一下杜绝了多少祸端。
他瞥了一眼刘彻的神色,冷笑了一声,“长安城中诸位列侯,宗室子弟,世家贵戚,只怕也安分不到哪里去。”
在这种千钧一发的时候,他们驻守长安城的军队不仅不能全部支援函谷关武关,还必须留着相当一部分,防着长安城的这些人。
苏碧曦目中露出难以掩饰的忧色,看着站在一旁,不发一语的刘彻。
刘彻当初在衡量给卫青的兵力时,就预料过淮南王会趁此机会造反的可能,也因此对于朝鲜跟百越,都不愿意,也不能在此时大动干戈。
他们之所以此时取消路引,除了因为各种农作物产量的充足,农民不用再被固定在土地上,促进日益繁盛的行商以外,就是为了让所有图谋不轨的诸侯王,宗室世家,迫不及待地跳出来。
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一并将那些依附在汉室身上的毒瘤铲除,不说干干净净,至少能够让汉室能够从此十几年心无旁骛地反击匈奴。
世事难料。
尽管苏碧曦再三提醒刘彻,要防备刘寄刘舜,刘彻如何也没有想到过,刘寄会在这个时候,倒戈相向,在背后狠狠捅了他一刀。
谁也不知道,匈奴此番究竟会不会就此大举南下,挥戈向汉,直接踏平长安。刘彻冒不起这个险,也不敢这么做。
他也不敢放任黄河冬汛不顾。
而公孙弘本就为濮阳太守,如今又是汉室丞相,是前去处置黄河冬汛最合适的人选。
这个在平时并无错处的安排,到了现下,就成了汉室头上悬而未决的一把利刃。
议了没有多久,刘彻就定了周建德前去函谷关,酂侯萧胜驰援武关。二人各带走两万兵马,从宣室殿出去就马不停蹄地整兵出发。
苏碧曦跟刘彻回到宣室殿后殿,便不迭声地吩咐起来,“芷晴,去把我常备着的药包找过来。阿豆,将我给陛下做的常服收拾出来……”
“你找这些做什么?”刘彻跟苏碧曦一同进来,还没有扶她坐下,便听见苏碧曦一手扶着腰,指使着一众人张罗了开来。
苏碧曦转过身来,跟刘彻走到了起居室,一脸奇怪地瞧着他,“你要去寻公孙丞相,我做妻子的,不应该给你收拾行囊吗?”
“君儿……”刘彻心中一震,怔愣地看着眼前笑颜如花的苏碧曦。
“我们谁都没想到虎符会失窃,简直就像如姬当年所做一般。”苏碧曦神色黯淡地提起这个意外。
王太后在汉宫日久,王氏田氏在汉宫的实力,即便他们已经尽力排查,却仍然留下了漏网之鱼。
虎符失窃,刘彻手里的底牌是否还能用,就成了最大的困局。
别说丞相公孙弘前不久才被刘彻责罚过,丞相的诸多权势都被其他三公九卿分化,就是一个跟天子关系极好的丞相,也不敢在没有虎符的情形下,擅自调动手中的驻军回长安。
除此之外,离长安城最近的一处咸阳军,没有虎符,仅仅有圣旨也是无法驱使的。
刘彻作为天子,没有身先士卒的身手,没有具体领兵打仗的将才,将驻守函谷关武关的援军安排妥当后,最好的下一步棋,就是亲自前去公孙弘跟咸阳,驱动二地驻军。
苏碧曦不是没想过,可以拍暗探传旨,然后就地绞杀了不服从旨意的将领。
这么做,首先未必能够调动两支军队,其次会造成两军心中莫大的怨气,未必会服从前去接收军队的将军。
公孙弘更是汉室丞相,拜平津侯,绝不是想杀就可以杀的人物。
更重要的是,两军交战之前,绞杀主帅的不是敌军,而是汉室的天子。一旦这个先例一开,无数后人就会争先恐后地竞相效仿。汉室的威信,刘彻的威严,将消失地一干二净。
“你月份大了,随时可能临盆……”刘彻将苏碧曦揽进怀里,一遍遍去描摹她已经刻进他心底的容颜,在她脸颊上印下一串串不舍的亲吻,而后低头将脸贴在苏碧曦凸出的腹部,“皇儿,待阿翁回来后再出世可好?”
生孩子对于女郎来说,就是走一遍鬼门关。
苏碧曦怀着孩子这几个月,没有过过一天的安生日子。
“皇儿乖,再等等……再等等……”刘彻一遍又一遍地在苏碧曦腹部重复这一的话,苏碧曦都被他逗笑了。
倏地,刘彻感觉到自己贴着苏碧曦腹部的脸,被苏碧曦腹中的孩子踢了一把,他惊喜地抬头看着苏碧曦,“君儿,皇儿答应我了,他会等到我回来再降世。”
“我也答应你,会守好长安城,跟孩子一起等着你回来。”苏碧曦将自己埋进刘彻怀里,低低地开口。
刘彻此行危机重重,却是最好的选择。留在长安城的她,并不十分安稳的未央宫,随时可能发难的诸世家宗室,还有腹中临盆在即的孩子。
可是刘彻若不亲自前去,那么以函谷关武关二地的驻军,即便加上他们的后手,在卫青带走了数十万汉军之后,是根本无法平定淮南王跟胶东王的叛乱的。
刘彻走到内室的暗格里,取出一个乌木盒子,将里面的东西放到苏碧曦手里,苏碧曦惊诧至极,抓着刘彻的袖摆问他,“你要把玺绶留给我?”
“我可以把我的命给你,何况只是玺绶?”刘彻回答得毫不迟疑,“你是后宫妇人,百官宗室恐不会那么轻易地听命。若有万一,你拿着玺绶,护着自己,离开长安。”
第347章 
“太后……”苏碧曦看了刘彻一眼,有些迟疑地问道,“生死危难之时……”
王太后再向着自己母族,再如何为了田汀值胶沃值夭剑偃绾稳昧醭剐暮幢暇故橇醭沟纳砟盖住A醭狗讲耪饩浠埃置魇遣淮蛩闳盟毡剃乩椿ぷ磐跆蟆?br /> 但无论苏碧曦如何跟王太后不睦,王太后是刘彻的母亲,也就是她的母亲。在这样的关头,她是不能丢下王太后不管的。
伦理,孝道,还是国法,家法,都注定她必须要护着王太后。她若弃王太后于不顾,刘彻只怕第一个就会心寒。
这是为人子者的本分。
“阿母那里,我已经有了安排。”刘彻知道苏碧曦未尽之语,也明白她的担忧。
太后跟君儿不睦已久,让君儿护着太后,只怕太后不仅不肯,还会坏事。君儿现下自己身子重,连护着自己都是极为艰难。
如果刘彻是刘安跟刘寄,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除去自己跟君儿。
除去自己,汉室天子驾崩,他们身为刘氏皇族,都能够继承皇位。成王败寇,到了那个时候,不会有人再有那个胆子来替他们曾经谋逆。
除去君儿,就是除了刘彻在世上唯一的亲生皇子,汉室皇位最正统的继承人,他们就能名正言顺地共议皇位。
至于太后,一介年迈的妇人,他们将她荣养了也就罢了,反倒更能体现他们的孝道跟仁义。
他将苏碧曦拢在自己心口,手覆在她孕育两人血脉的小腹上,“我此行必不太平,你怀着孩子,从来就是众矢之的,又即将要临盆,只怕更加凶险。我又不能带着你同去……”
在刘彻心里,只有把苏碧曦放在他身边,时刻放在他视线所及之处,才是他唯一能够安心的地方。
只要他看不见她,心里就会有难以言喻的恐慌,挥之不去。
可如今,苏碧曦腹中胎儿已经这么大的月份,随时可能临盆,是绝对不能跟着他一路急行军,到处奔波的。
他此行前去调遣咸阳驻军还罢了,公孙弘是否会接旨,他心中虽然有把握,却并非有万全的信心。
“你害怕丞相……会一同谋逆吗?”苏碧曦出声有些不稳,眉间有深切的自责,眼眸不自觉地流出了泪水,“都是我的错,我一力反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根子上得罪了儒生们,董仲舒跟丞相,只怕恨不得将我千刀万剐。”
苏碧曦知道,她一直是一个天真的人。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里,自刘彻开始,华夏民族开始尊崇儒学,罢黜百家。且不说儒家并非完美无缺的学说,就说后世对于儒家的种种曲解,对于儒家为肱骨的封建礼教的诸多灭绝人伦的暴行,整个华夏民族思想几千年的废弛导致的百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