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曦[快穿]》第314章


只要汉室一旦缓过劲来,朝鲜第一个就要遭殃。朝鲜这个弹丸小国,对于汉室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从天下间抹掉。董金恒根本不明白,卫右渠是哪里来的这么猖狂,做出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事情。
这份猖狂,他骂卫右渠一声愚蠢,都嫌累得慌。
只是卫琦也同时,在同一个地方发作,莫非是卫琦的手已经伸到了他们这边,在他们身边安排了探子,探听到了这个消息。
他们极要紧的身边有卫琦的探子,这件事只要一想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
董金恒跟宜淳君对视一眼,本就胆子极小的宜淳君脸色煞白,“董大人,燕王也在这一天……”
他可不像董金恒,有一身好功夫。
若是有什么硬仗,第一个死的就是他。若是连命都没了,拿个屁去复国,复了国又有何用!
世事往往是,你越怕什么,什么就会来。
就在这一刻,周边突地响起了破空之声,蒙着面的刺客向着岸上芦棚一面冲了过来。
董金恒虽然在身边布置了后手,可是在汹涌而来的歹人面前,竟然显得毫无用武之地一般。
这些刺客的招数,布局,就像是战场上的战阵一样向前推进。所有人都是训练有素,能够随时随着周围局势的变化变换阵型。
没有一个人有一丝畏战之心。
这些哪里是刺客,分明是士兵!
朝鲜何曾有这么得力,数量又极多的士兵!这些足够以一敌十的精锐,要是朝鲜任何一方势力的人有,哪里还需要用这些阴私手段,直接硬碰硬,打一场就足够了。
这不是朝鲜的军队,这是汉室的军队。
汉室此次跟着使团来的,是万户侯张次公将军。而张次公,是已经初露锋芒的将军卫青麾下。
卫青是近百年以来,第一个战胜匈奴的人!
他以为汉室要扶持箕子朝鲜复国,却没想到在卫右渠跟卫端都可能身故的时候,汉室连箕子朝鲜也要一并铲除了。
汉室这头猛虎,终于不再容忍朝鲜这个弹丸之地,要彻底收服朝鲜了。如果是这样,他们还有什么活路!
……
就在这一切发生的时候,燕王卫琦正在汉室使团的芦棚里。
就算发生了天大的事,作为王上嫡次子的卫琦正在拜访汉室使臣,畅谈汉室风光,有什么比这更光明正大的理由呢?
卫琦本身就不是一个爱凑热闹的人,这时候出去躲清静,又是跟他合得来的张次公跟辛元,就是卫右渠也说不出什么来。
张次公是个闲不住的,早前便出去散散了,此时此地,只有卫琦跟辛元留在这里。
“君侯一人在外,辛大人就不担忧吗?”卫琦看着远处冒起了黑烟的王船,浑不在意地跟辛元说这话。
现下王船上不仅有强弓,有人凿船,还有人放火。
如此千钧一发,九死一生的境况,父王跟王兄只怕只有跳水一条活路了。
一旦跳了水,不说他们的水性都不是那么好。一旦有人在船上放箭,水里的人几乎就是必死。
不知道那两个从未把他放在心上的父亲跟长兄,此时是不是已经去见了天神。
辛元并不怎么担心张次公,一个正在带着兵打仗的将军,保护不了自己,他担心也没什么用。
卫青跟张次公练了这么久的兵,连朝鲜人都打不了,日后还如何跟匈奴打?
“君侯不过是出去随意走走,不去王船,没什么可着紧的”辛元随意地答着,“想必此刻王船上定然是炼狱,殿下的至亲皆在上面……”
卫琦有这份心思担心张次公,不如想想自己的亲生父母,嫡亲兄长都在险境,他跟没事人一般待在这里,有何立场来问旁人。
卫琦显然懂得辛元话里的意思,眼睛眯起,眸子里闪过阴霾,“母后一生都盼着长兄登位,所有心血都在长兄身上,想必会很乐意去陪着长兄。”
汪王后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大家族女子。
她一辈子并不十分看重丈夫卫右渠,也对于争宠没有丝毫心思,唯有在乎自己最重要的嫡长子。
她怀卫琦的时候,卫端正在学走路说话。汪王后即便身子很重了,也每日都抱着卫端,教他说话走路。卫琦一出生,汪王后根本没照顾过卫琦几日,便继续去照料卫端了。
卫琦从小,既没有多少机会看见父王卫右渠,也没被汪王后多疼爱过。
他少时发水痘,半夜叫着阿母醒来,整个房子里一个人也没有。他被王上王后冷待,便连晚上守夜的人都慢待他。
就连他日后去沙场,也是因为长兄需要武将的人脉。他娶王妃,也是为了拉拢王兄需要的势力。
就是这样,他的父亲长兄都不放心他。
他们不给他活路,他就自己挣一条活路。
“我该去王船救驾了。辛大人,告辞。”卫琦眼中划过一丝戾气,扶了一把腰上的佩剑,大踏步地朝着王船而去。
穿着玄色窄袖的郎君,面容俊朗疏阔,才二十出头的年纪,有着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凌厉,有多年来被打压的怨气,有不甘于坐以待毙的气性,终于要在这一日做出一个了断。
可惜了。
“吩咐下去,杀了卫琦”辛元微微叹息一声,旁边的校尉郭昌迟疑地答应了一声,有些犹豫地问了一句,“大人,朝鲜王跟太子皆死,若是再杀了燕王,而且之前小番君南宫等率近三十万人表示有归降汉室之意,朝鲜恐怕就要大乱。”
他们都是武将,对于同是武将出身,又身手不错,颇有军功的卫琦难免有一丝惺惺相惜。
辛元很明白郭昌的迟疑,他看着远处燃起了熊熊烈火的王船,跟烧杀声不断的王城江岸边,语声低低地道,“这是陛下的吩咐,卫琦必死。”
郭昌一听见陛下,立时便不再言语,立时转身出去传话了。
辛元拿起自己放在案几上的折扇,径自朝着使团的马车方向走去,脑子里回想着临出使朝鲜前,皇后跟陛下,吩咐他跟张次公的话。
“卫氏朝鲜,卫右渠自大猖狂,眼界极小,胆小怕死;王太子卫端虽然能干,但是不能容人,心胸狭隘,猜忌心极重;燕郡王卫琦,是卫右渠那么多儿子里,唯一立得起来,且有勇有谋的一个。卫右渠其他的儿子,都是一群懦弱无能,沉迷酒色的东西。若我是卫右渠,必然会将太子慢慢废了,扶立卫琦。只是可惜……”
卫右渠可不是一个聪明人。
“箕子朝鲜早已不足为虑,根本无力攻入王俭城,只能龟缩在马韩一地。子让,朝鲜不同于匈奴。我们跟匈奴,只能打得他们服气了,他们才会迁徙到远离汉室的地界。而朝鲜,自古以来就是汉室的藩属,朝鲜有那么多的汉人,日后会是汉室的郡县。只有除了所有能够掌控朝鲜局面,让朝鲜强盛的人,让朝鲜就此天下大乱,再无宁日,尸横遍野。等到我们收拾完匈奴之后,汉室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收服朝鲜,朝鲜人还会感恩戴德,视汉室为恩人一般,迫不及待得归降。”
第333章 
四月尽了,牡丹凋谢,百花即将事了,花落后,却是芍药之时。
将芍药插在素白的瓷瓶里,待花褪了,叶子枯萎,才算是春日真正去了。
苏碧曦将芷晴挑来的诸多芍药细细挑了,拿着剪子剪去过长的花枝跟枯叶,挑了几个高矮长短不一的瓷瓶装了,瞧着这红紫芳菲的芍药花,指了两瓶红色的,“将这两瓶拿去前殿陛下那里,每日换水,好好看顾。”
“女郎亲自挑的花,黄总管哪里敢不好好照看?”芷晴笑着应了,跟阿豆各自捧着一个瓷瓶,往前殿去了。
两人沿着廊庑走了没几步,就瞧见穿着常服的刘彻从一侧海棠花枝处走了过来,忙跪地行礼,“陛下。”
刘彻摆了摆手,“这是殿下挑的花?”
“回陛下,是殿下亲自修剪了花枝,吩咐我们将花送到前殿处。”芷晴欠身答道。
此时已经快午时,正是苏碧曦用午膳的时辰,刘彻此时回后殿就是为了盯着她用膳。苏碧曦一般临近午时才起身,近来更是懒散了许多。
刘彻走到后殿门口,就见太阳正大正烈的时候,一个英朗的少年郎正蹲在花坛里拔草。少年郎明显没有做过这些事,把身上的衣裳弄得都是泥土,脸上也脏兮兮的,跟只花猫一样。
正是被苏碧曦带到身边,收为义子的霍去病。
刘彻自见到这个英姿勃发的少年郎,心里就十分喜欢,平日里也乐得提点这个勤奋刻苦,天资聪颖的少年郎。此刻见他不站班,却在宣室殿的花坛里捣鼓,心中相当好奇,刘彻便走到了霍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