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地主》第337章


站在城头上,刘伯英拄剑喘息,他已经无法看见远处的方向,无数的百济叛军和倭军,搅起巨大的烟尘,久迟城外的乡勇的各处屯庄卫堡都冒起黑烟。
他们已经被叛军的潮水包围了。
有的地方爆发了战斗,估计是屯田的乡勇在守卫自己的屯庄和田地,与百济叛军作战。也有些地方根本没有厮杀,或许那些百济乡勇直接就投降了。
此时的久迟城已经被团团包围了,刘伯英就算想突围都不行。
“但愿能来的及向节帅禀报!”
以前刘伯英很瞧不起李逍,认为他一个年轻轻的乡下郎却在百济做节帅,有如儿戏,可此时他却无比的希望李逍能够前来救援他。
想起李逍曾经智取泗沘城,他的心里又升起最后一丝希望。
“都督勿忧,叛军中未见高句丽人旗号衣甲,只要高句丽人未南下,我们还有一线生机。”
现在城外只看到百济叛军和倭人兵马,未见高句丽人,这算是唯一的好消息了。这里离高句丽很近,一旦高句丽人不再顾忌大唐直接出兵南下,那他们就绝无逃生的机会了。
城下。
倭将狭井槟榔眯着眼睛看着久迟城,一座小小的城池,却硬生生的挡住了他们三万多人马的数次进攻。
“福信将军,看来唐人确实是有几下子的。”他称赞唐将,却又语带讥讽,是在嘲笑百济人的无用。
鬼室福信也有些恼怒,一座小小的城池,居然打了这么久没打下。本来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的,他早知道镇守百济北部的刘伯英要出府城巡查。于是一直在等这一天,等刘伯英离开了更坚固的马韩城到了小小的久迟城时,他才率众起事,把刘伯英包围了起来。
原本想着在这里一举歼灭刘伯英,首战大捷,壮百济复的声势,同时也擒杀唐军一员大将,再趁势把北部诸城夺取,这样一来百济就可以匡复北境。
谁能料到,这个刘伯英居然如此能战。
更料不到的是,刘伯英手下的那些百济兵居然还一直帮着他。他一直以为,他们打起复国旗号,那些唐人手下的百济乡勇还不立即倒戈一击?
“狭井将军,我们这些战士都是匆匆召集起来的,过去都不是军人,没有受过多少训练,攻城确实没多少经验。”鬼室福信向狭井槟榔道,“若是我们不立即拿下此城,那么我们想要打唐人一个措手不及的计划就能实行。不能给唐人反应的机会,必须兵贵神速。还请狭井将军出手,帮我们攻下此城。”
狭井槟榔眯眼笑,却不说话。
“狭井将军,若攻下此城,城中金银财物尽皆归你。”
“请我们出手吗?”狭井笑道,“若你们自认无法攻下此城,请我们出手也可以,但是条件得由我来定,攻下此城,城中的金银财宝粮食女子将尽为我军所有,如何?”
鬼室福信心里暗恼倭人的贪婪,但最后还是咬咬牙同意了。
······
熊津、白江堡。
李逍召集军中诸将议事,兵马使刘俊向诸将通报军情。
厅中,李逍麾下,赵持满、薛楚玉、程伯献、刘俊、王方翼、秦雄、柳温皆在,当初在长安大理寺监牢里歃血为盟的九兄弟,除了还在长安的李元芳外,其余八兄弟此刻都聚集在这里。
赵持满是一直跟着李逍身边的,是他的衙前都知兵马使,而刘俊本来是耽罗县令在后方养伤,现今升了熊津都督府下的刺史。另外王方翼几个,之前一直在苏烈和薛仁贵麾下作战,他们走的时候,便应李逍要求把这几人留了下来。
李逍向朝廷表奏他们为刺史,这几人在平灭百济之战都有战功,本来品级也不低,在百济任个刺史当然没问题。
“必须救援刘将军!”
李逍开口,先定了个基调。
“救肯定要救的,只是怕是远水难解近火。”王方翼说道,从白江口到久迟城,直线距离三百里,但实际距离超过五百里。
救急如救火,五百里路却是个大麻烦。
还有一个大麻烦则是现在百济人打起了复国旗号,只怕各地叛乱将风起云涌,这个时候长距离救援刘伯英,这一路上只怕都难顺利行军。
“陆上行军只怕不会太平,估计会遇到很多叛军袭扰拦截。”赵持满也提出意见。
李逍打开一副百济地图。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有些大胆。”
“节帅尽管说,大家再商议一下。”秦雄老大哥道。
李逍指着地图,“诸位请看,我们现在位置在白江口,这里是海边。而久迟城在我们北面,相距有五百里路程。如果我们陆路赶去增援,只怕需要很长时间,还要面临沿路叛军的袭扰。但是如果我们走海路呢?”
“海路?”
刘俊眼前一亮,他目光望向地图,“对啊,久迟城离海边也不远,估计不到百里。”
在陆上行军,会受到袭扰。
但海上呢?
以现在唐军的海上行驶和作战能力,百济人肯定是无法形成威胁的。
另一方面,海上虽然要绕点路,看似距离更长,但实际海上速度更快。从白江口乘船赶往久迟城附近港口,顶多也就是几个时辰的路程而已。
到了港口就只剩下不到百里陆路,有半天就能杀到城下。
最为关键之处还在于,若是他们从海上过去,必然会大大出乎百济人的预料,到时从百济叛军的背后杀出,岂不是反杀他们一个出其不意。
“好,这招好!”
“海上救援,一天时间足够了。”
“相信刘伯芳一天时间只能撑住吧。”
诸将都大笑着说道。
原本必死的局,现在一着就解了。
“那就这样定了,立即调兵上船,马上出发。”
赵持满道,“救援久迟城,兵在精不在多。兵了反而速度快不了,让我带三千人前往就行,节帅你返回泗沘城坐镇,以防叛乱。”
第394章 狂倭
刘伯英挥刀将一个提着短刀的倭寇砍下脑袋,“蠢货!”他嘴里不屑的吐出两个字,那个倭人似乎还带着不可置信,他的短刀明明已经捅在了那唐将的身上,可却没有想象中的刀刃入体,也没有鲜血直喷。
他那把家传的倭刀根本就刺不穿唐人身上的甲衣。
“那是什么甲衣,怎么那么坚固。”临死之前,他心里带着个疑问。
可惜回答他的是刘伯英的不屑,他一脚将那无头的倭寇尸体踹下了城。
又砍死了一个,可惜身体疲惫不堪了,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哇呀呀!”
又一个提着刀的倭人跳上城头,冲着他就冲了过来。
“狗日的倭贼,来吧!”
刘伯英大吼一声,双手握起自己那把久经征战的横刀,猛的就是一记力劈华山。浸染鲜血的横刀直劈下去,倭人连忙举刀来挡。
铛啷一声。
倭人的刀应声而断,砍断倭人的刀后,刘伯英的横刀去势不减,当头劈在倭人的脑袋上,他那天灵盖碎了。
“又一个。”
刘伯英吐出一口口水,声音已经有些无力。
左右四顾,身边的守城者已经越来越少了。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告诉他们,砍死一个攻城者,我赏他田地二十亩!”他对着身后那个百济通译大声的吼道。
事到如今,也只能指望那些被强征上城头协守的城中百济人了。
久迟城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
他带来的一千人马,此时经过一天的鏖战,已经死伤惨重,战损超过了一半。
百济复**几次进攻无果后,换成了倭人攻城。这些倭人十分凶悍不怕死,幸好倭人的武器装备一般,他们大多没披甲,武器也以刀或枪为主。
刘伯英的手下,却大都装备着来自中原大唐的军械,军官们都有甲,士兵虽无铁甲可也会有些皮甲。至于刀,横刀那是基本配制,大唐的横刀比起倭刀来更加锋利。
不止一次,唐军士兵的刀与倭人的刀砍在一起时,直接就砍断了倭刀。
刘伯英身为主将,更是不止一次的被倭人突到身前,身上被砍了十七八刀,但全凭这明光铠的坚固,让他不至于重伤。
“要是有三千大唐老府兵在此,老子今天定杀他们个落花流水,哪会如此狼狈。”一边喘着气,刘伯英一边恨恨的想道。
手下的百济乡勇终究还是没有怎么训练过,装备也还差,虽有重赏激励,可战斗力还是太差了一些。
“将军,倭人太凶悍了,这样下去,兄弟们要拼光的。要不,咱们让百济乡勇在这里守着,我们从后面突围吧?”一名浑身带血的唐人校尉过来说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