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秀田园_果无》第173章


狐小媚偏着脑袋想了想,老实的道:“其实我也没办法。要不然等这两日卫府招下人完了再说?这两日咱们在城里逛逛,顺便瞧瞧有没有针线坊的分号,若是有,咱们暂时就不用愁了。”
“是啊,大叔,你们也不用太心急,就算暂时没有事儿做,也不用太着急,我手里头还有些银子,而且还有杨九。只不过,这会儿顾上这头,恐怕篱笆去学堂的事就得耽搁了。”
还有狐篱香找婆家也只能等明年再看。
卫三娘默默看眼狐大友。狐大友也是一脸无可奈何,也不知道他们一家搬到卫家是对是错。本来好好的生活,为什么突然之间都变了呢?院子里的气氛突然有些沉闷。
后来的两日,狐小媚几人有空便去大街上去逛,十三也帮着看了看,竟没有发现有针线坊的分号。第三日,杨九来了。
“好消息,我打听到了,东城区那边好像确实有一个针线坊。”
“什么,真的?”狐小媚一脸惊喜。
“是的,不过,听说那掌柜的这两日不在,你若有事,恐怕得再等两日。”杨九道。
“杨公子真是谢谢你了。”狐小媚客气的道,等两日就等两日,只要知道卫县城里有针线坊的分号就成了。
找到针线坊,狐小媚心里一块大石也放下。她把精力放到眼前卫府招下人的事情上。
第四日一大早,一家子就去了东城卫府外。
卫府座落在一条宽阔的街道上,长长的院墙一堵连一堵,几个其它府弟与卫县比临而建。只在外面看就觉得卫县肯定很大,里面屋檐叠叠重重,树影摇曳,满院花草芬香。
光看这大门就修得威峨大气,门外两只石狮子凶狠霸气!驱邪避恶,又显得卫府庄严肃目。
招人的地方就在卫府大门外,卫府在门外的路上设置了临时点,一个管事带着几个下人记录前来应聘的人。
一个写,一个问,还有一个在旁边监督,做事果然严谨。
前去应聘的人也是骆络不绝,排了两排长长的队伍,狐小媚一家子去得不早不晚,恰巧排在了中间,她还瞧见了排在别一队前头的卫青宝,隔得几人的距离,卫青宝同狐小媚打了招呼。
今天只是第一试,只询问几个问题,做下记录即可离开。就算如此简单,也不能代行,必须自己身体力行。
卫三娘也没打算让卫大河和孔去也去应聘,可卫大河和孔氏说:“咱们不能留在家里吃白饭啊。”
于是,只好一家人全都上了,相氏连王小宝也带上了。希望能进府跟着自己又或者得个好运被主人看中,招去当个小童。
狐小媚不好打击她。王小宝识字很少,诗词歌赋亦都一般,也没有其它特殊才华,哪个大户人家会要这样的人做小童?
问题也很简单。除了姓谁名谁,年龄,老家地址,家里几口人等等,最后还问了识不识字和是会作过户籍登记。
狐小媚就瞧见好几人因为没有作过户籍登记,那记录的卫府下人直接让他回去不用再等消息了。幸好她们是有做过户籍登记的。
这有否做过户籍登记,只要到时候卫府的管事到县衙一查便可知。
轮到狐小媚一行人时,那管事很诧异的瞧了她们一眼。如是全家大小老老少少集体想进卫府的还真是不常见呢!
狐小媚只好笑着对他道:“卫家镇遭了泥石流,我们迫不得已背井离乡,只求能够安稳度日。咱们是实诚的庄稼人,只会农务。卫府体恤灾民,才有了这次公开招下人,咱们自是希望能进卫府。”
管事听完她的话并不接话,只嗯了一声,便看向别一支队伍。而那记录的人则多打量了狐小媚两眼,在记录薄上打上一勾,最后拿了一块牌子给她:“既然你们是一家其它人就不用拿了,到时候拿着这牌子过来就行。”。
狐小媚大喜,忙向那人道谢。
狐大友卫三娘等人也十分高兴,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
回到家,几人都猜测着下一次卫府会考什么。狐小媚想着现代招聘的场景,不是问些与农事有关的,便是回答些应急难题,又或者做些小测试。
到这会儿,狐小媚才发现,其实她对农事并不熟悉,只知道什么时节该种什么,但是麦和稻平日的管理她从来就没搭过手,全都是卫三娘,狐大友和狐篱香做的。如果到时候问起这些,她可是一总三不知呢。于是,狐小媚忙拉了卫三娘,让她讲些农忙事情和播种后的事情以及注意事项。
临时抱佛脚也有用,至少对春耕农事过程有了大概了解。
过了一日,大街上公告栏就贴上了告示,大意是说从卫府应试的人,通过的当时全都有发一块牌子,翌日,拿着这块牌子再到卫府外集合便可。
一家人大喜!
为了第二日去卫府应试,几人兴奋得觉也没睡好,还有紧张的。
翌日,一众人选了一身不好不坏的衣裳穿上,头发也梳整齐后,一起去了东城卫府。
到卫府时已经(八点),府外聚集了不少二次应试的人。人人手里都拿着牌子。众人等到(九点),卫府大门才开,一个管事从里昂首阔步的走了出来。
ps:明天再来检查
第170章 各有去处
狐小媚一行人即懂庄稼,又在县衙做过户籍登记。看上去也是老实本份的人,自然轻松的拿到牌子。回家休息了两日,按照卫府管事事先吩咐的拿到牌子的人全部到卫府集合。
所有人集中在一处,管事拿着之前的记录薄。上面不仅记录了在场每个人姓名,出生地,家庭情况,父母等等,包括自己平日所擅长的。
对着记录薄,管事每念一个人,那人便走出来,有些会问上一个问题,有些只看眼便让那人下去。最后在上百人中,划掉一些人,留下一些人。划掉的人卫府会送上一点东西,然后便让其离开回家。
留下的人大约有四五十人,基本算是被卫府留用了。至于被分配于何处,暂时还没有安排。
狐小媚一行人,除了孔氏和卫大河,其它人,包括狐篱笆和王小宝都被留到卫府。
“……想在狐家村的时候,家里几亩地全是我和你外公两人干的,竟然嫌咱们岁数大?”孔氏愤愤不平的道。
“诶,算了,这外面流民一大把,全是些年轻力壮的,咱们会被嫌弃也是情理之中。”卫大河也很失望,但他想得开。
“没事,外婆,您和外公正好留在家里守家。进了卫府后咱们肯定会住在府里,大户人家规矩多,到时候出来也不方便,十三这院子也要有个人看顾,您们俩老辛苦了一辈子,就当在这里享福。”狐小媚搂着孔氏的胳膊笑着道。
“是啊,外婆,咱们家里五个人难不成还供不起您和外公两人?”狐篱香也道。
“到卫府做工有吃有住,还有月钱。到时候每个月我娘就把银子给您们送出来,您们呢,在家想吃啥就去买……”
谁老了不想有儿女奉养,不愁吃不愁穿的,可是眼下就不是他们享福的时候,补来乍道,得赶快挣点银子存点儿家底。不然。在这卫县大城里可活不下去。手头没有银子,也活不出个人样。
孔氏眉头打结,一脸愁帐。
“……而且。我和针线坊的契还有效,既然针线坊在卫县有分号,这夹衣的事还得想法子和针线坊联系上。如果能继续帮针线坊做夹衣,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最好是能续约。所以,这事还得靠您和外公帮我盯着。”狐小媚道。
昨日她去东城的针线坊看过。里面的伙计一个也不认识,掌柜的本来说好的两日后回卫县,因为有事耽搁了,今日也没回来。
“是啊。娘,您和爹在外住着,有空的时候就去针线坊转转。也好打听打听消息,若是能遇见吴掌柜更好。”卫三娘也道。
孔氏一听这话。倒觉得有几分道理,若是一家大小全进了卫府,那谁来跟针线坊联系。现在她和卫大河住在外面,岂不正好!
这么一想,心头郁闷也少了许多。
接着就接着狐小媚问:“……那吴掌柜长什么模样啊?万一他不在卫县怎么办?或者针线坊不认帐咋办?”
“没事儿,只要针线坊的东家是个有眼界的,也定不会违约……”因为狐小媚做的鸭绒可是经过高温消毒的,这些人定是不懂这个的,虽然只是简单清洗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若遇到皮肤娇贵的主儿,再加上鸭绒清理不干净,有细菌,那可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