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渔家小奶狗》第91章


等她们都出嫁了,家里就只剩下个没成年的陆鑫、一个残废的老头子,这家还算家吗?
所以,眼前日子看似过得还行,那也只是眼前。
如果说以前陆报国还有一点点想法,想把陆春归嫁给一个给得起高彩礼的人家,现在脑子里却是无比清醒。
陆春归这么快就赚到了两百多块钱,总算把他那迷糊的脑子给打醒了:这样的摇钱树,一定要多留家里两年,让她多扶持陆鑫几年。
他知道陆春归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此刻正好已经掉了眼泪,面子也丢了,长辈的威严也没有了,索性就一哭到底,像个妇人似的抹着眼睛叨叨念起来,“日子是过不比以前差,可是,我这个老头子,心里头有愧啊!春归,我对不起你啊!”
陆报国自知年纪大又残废,挣不了钱,以后养不了陆鑫,今后陆鑫怎么样,就全靠陆春归了。
陆春归也未必吃这他这一套,但他知道来硬的肯定是不行的,看看陆二婶就知道了,陆二婶一心想把她当阿妈的架子给端起来,可她哪里得到春归一张好脸色了?
春归连一个眼神都懒得给她。
他是不可能像陆二婶一样傻的,陆春归这么有本事,他就在她面前没面子,那又怎么了?只要哭得她愿意扶持陆鑫,哪怕以后出嫁了,心里也惦记着娘家,他就算是赢了!
陆春归这么会赚钱,以后就算嫁了,夫家肯定也约束不住她,帮不帮扶娘家,还不是她想不想帮的事儿!
陆报国心里存着这样的远大理想,哭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一边哭一边念叨,那架势,比起陆海康出葬的那天,哭得还厉害。
陆春归有些懵了,她没想到自己要还债,居然还有这么一出。
这个老头子,哭哭就算了,哪有这样哭个不停的?
干巴巴劝了两句,也不知道再说什么好,索性住嘴不说了,抬眼看向陆二婶。
陆报国三句不离海康,真是痛心彻肺,虽然有想演戏博同情的打算,但哭的确实是真心实意,滴滴悲伤。
可陆二婶却只是眉眼难看,一副想哭不哭的表情。
她倒是想哭啊,一个老头子都哭了,她这个当媳妇的能不哭么?
可陆海康在世时,她原本就不喜他,现在时间久了事情也淡了,她又一心要改嫁,这会儿叫她哭,她偏偏就是挤不下眼泪来。
尤其陆春归那么抬眼看过来,轻飘飘的目光,那神情似乎在说:你一心改嫁,你就是哭死了,我也不信你是真伤心难过。
其实陆春归这会儿完全没有这么复杂的想法,这都是陆二婶心虚,就自己脑补出来的。
“阿公,你别掉眼泪了,一会儿还得你给我看这下名单,告诉我都是谁呢,你哭成这样,我找谁去啊?”陆春归抚额。
陆老头这是看到她能还债了,欢喜过度,喜极而泣、有感而发吗?
陆报国听出了陆春归语气里的一丝不耐,心里想着演戏演成这样,也差不多了。
日久见人心,以后他花点心思在陆春归身上就是了,便又抹了下鼻子,眼睛红红地说道,“春归呀,是我对不起你呀!以前想把你嫁给陈大海,是想让你阿爸走的得体面些;现在想想,幸亏没做错事,你要是嫁给了陈大海,就跟卖身差不多,那你阿色又怎么可能走得体面呢?”
“好了,都过去了,也不用说这些了,阿公以后别再逼我嫁人就成。我要嫁的人,得我自己选。”
“好好好,都听你的,我们家春归自己选夫婿,一定能选个日子过得和和顺顺的。”陆报国道,“你拿那单子给我看看吧,今天你能还债,是好事情,我这是太高兴了!太高兴了!”
陆报国心头松了口气,陆春归不像是责怪他的样子,只要能把逼嫁这一事给说开,解开陆春归的心结,以后春归肯定是会看顾着陆家的。
陆春喜和陆春燕被陆鑫叫回来,在路上已经知道了要还债的事,既是意外又是高兴,没想到回到家,却看见陆报国眼睛红红,鼻子还塞住了,像是哭过的样子,不禁十分纳闷。
不过他们可没有陆春归那样的胆子,心里头纳闷,却不敢问,只站在一旁,等着陆春归吩咐。
陆春归正跟陆报国确认着名单上的人,一个个地对着大名和日常的称呼。
“王大狗,就是村头三丫她阿公?村头那个脑子有点傻的三丫?没想到啊,他当时给了五块呢。”陆春归一边说,一边在王大狗三个字旁边,写上了“王三丫阿公”几个字。
陆二婶奇道,“要不要让春喜写啊,你会写那么多字吗?”
第81章 凉薄
陆二婶知道陆春归在跟着春喜读书识字; 但毕竟也没有学了几天,想来也不会认多少字; 但看陆春归那副模样,好似没有她不认识的字一样,陆二婶就是看不得她那神气的样子。
还债就还债; 有啥了不起的; 搞得好像没有她不会的一样,除了会赚点小钱,她陆春归会个啥!
最起码的孝敬长辈都不懂啊!
一想起陆春归这么会赚钱,却不曾孝敬她一点; 陆二婶就有一肚子的抱怨。
可陆春归压根就像没有听到似的,倒是陆春喜回应了一句; “春归学东西很快的,现在认识很多字了呢。”
陆二婶没话说了。
陆报国也很惊讶,没想到陆春归还是个读书的料。就可惜年龄已经大了; 都差不多嫁人的年纪了,这会儿才去读书上学也不合适; 最多也就是多认识几个字罢了; 还是得靠做油条虾饼这些才是正经。
不过这会儿的重点是核对名单然后还债,所以陆报国也没说别的话; 就跟着陆春归一条条地核对下去。
陆春归把名字给念出来; 名单上登记的都是大名; 陆春归自然不知道谁是谁; 还得陆报国来一个个说是哪家哪家的。
村里头的人不多; 陆春归在村里卖了这些时日的油条,已把村里大部分人的面孔都记住了,陆报国一说,她基本上都知道。
就这么一条条理下来,把大名跟人脸都对上号后,陆春归又有了新的问题,就是这些人,有些是住在外村的,今天肯定是没法去还钱的。
只能先把本村和外村的分类开来,那些住外村的,又问清楚了所在的村落或住址。
整理下来,陆春归发现,陆家可真没有一个有钱的亲戚,全都是住在村里的,不是这个村,就是那个村,最多也就是住在镇上,还没有哪个是住在县城的。
与陆家有人情往来的人,不是农民,就是渔民。
陆春归整理完这些,花了半个多小时,也借着这个机会,理清了家里的亲戚。
不过……
陆春归皱起眉头,“不对啊!”
陆报国:“有什么不对?”
“这不对啊!这真是奇了怪了!阿公,这名单上没有我们家的走得近的亲戚啊?”
啊?
陆报国有些懵,“春归你是什么意思,说清楚点?这借钱给你的,不都是亲戚吗?不是亲戚谁给你借钱?”
陆春归摇了摇头,“我看了下,这上头没有咱们姑姑的名字啊。月姑没有也就算了,她住得远,不住岛上,不通消息。可是田姑,这里可没有她的名字啊!”
“这……都是一家人,你又不是不清楚田姑家困难,她哪里有钱借给你啊?”
陆春归笑了笑,“是啊,这钱是借给我的,她当然可以不借。那这么多给我家借钱的街坊邻居,日子肯定都过得比田姑好,不仅是好一点点,肯定是好得多,要不然好端端地怎么会借钱给外人呢?田姑别说借钱,连自己亲哥死了,也随不起份子钱了。阿公,你可得让田姑有空多去干活争钱,别整天没事干就老往我们家这边跑!”
陆春归现在三天两头出海,或是去县城卖鱼。那陆海田知道她常不在家,但总是到村里头来找机会。
要是遇到陆春归在家,她就说是回来娘家看看;要是陆春归不在家,她走的时候,便总要揣几个鸡蛋、几条鲜鱼回去。
这事儿陆春燕有几次愤愤地告诉陆春归了,她们自然是不欢迎这个姑姑总是来家里打秋风的,要知道那些鸡蛋和鲜鱼可都是陆春归弄回家里来的。
姐妹几个现在都要做虾饼炸油条,这些活儿虽然看着是给陆春归打帮手,可给陆春归当帮手总有点好处儿,陆春归吃的方面从来不亏待她们,现在的伙食,比阿爸在的时候还要好。
从小到大,她们挑柴挑水打猪草,干的活儿又苦又累来还得风吹日晒下,日子也没有现在过得滋润。
所以这些鸡蛋啊鲜鱼啊,说是陆春归买回家的,可这其中也有她们的汗水,这个田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