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渔家小奶狗》第90章


这利润之所以难估算,就难在陆报国不会做油条虾饼,也没有旁观做的过程,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原材料以及油和鸡蛋的用量。
不能估算成本,也就不能估算利润了。
因此陆报国私底下盘算着,陆春归这孩子,手头大概也有三四十块钱了,撑死了五十块。
虽然她做小生意赚了些,但她一个人供着家里的开销啊,现在全家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劳动力,陆海康走了,没人出海打鱼了;他陆报国是一个瘸子,就是一个吃闲饭的;陆二婶借口要带孩子,现在又借口学做油条,整天赖在家里不事生产。
一家老小全是陆春归在供,伙食标准比以前还好,经常能吃到鸡蛋和鱼,这些可都是钱买来的,辛苦赚下来的钱估计也没存下多少,是以陆报国根本就没想到陆春归已经有能力还债了,突然听到她说要还债,自然是十分震惊。
第80章 陆老头哭了
陆报国不敢相信地问; “春归; 你说的还债,是我想的那个还债吗?”
这问题陆二婶已经问过了; 可陆报国还是忍不住重复问了一句。
因为如果他不问,陆春归还不一定回答陆二婶的问话呢。
陆春归抬眼一笑; “是啊!这欠着别人钱; 总是不舒服的; 早还早好!正好您在家呢; 你帮我看看; 名单上的这些人; 都是谁啊。我可是不太认识; 平常都只叫阿伯阿婶了; 可不知道人家全名是啥。”
她真的是要还债!
陆报国有点难以消化这个消息,对陆春归后面说的那些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只听进了一句“早还早好。”
大概是想着挣到一点,就先还掉一点吧?
对; 一定是这样,海康走了才多走,春归是海康走后才开始卖油条的; 这满打满算还没到两个月; 怎么可能挣到这么多钱还债呢?平时还要养家!
陆报国这么一想,心里就平静了一些; 觉得这样才是正常的; 可不免又稍稍有些失望; 要是陆春归真的赚了两百块钱,那该有多好啊!
陆报国不无遗憾,当即问道,“那这次你打算还多少呢?这些鱼呢,是给那些一时还不上的人的?春归,你可真会来事儿,这样,那些没拿到钱的人也不会怪你,还你夸你懂事!”
“这哪能呢,当然是一起还了。一共是248块钱的欠款。至于这些鱼么,当然算是利息了。虽然人家没跟我提利息,但别人帮了我们家,我也得有个回报,几条鱼就当做是谢意了,又不值当什么钱。”陆春归淡淡地回答。
陆报国和陆二婶两人对视,都是又惊又喜,然而这惊喜的成分却不尽相同,陆二婶的惊喜中带着嫉恨与后悔,当初要是不跟陆春归签那个协议,这些钱就可以归陆家所有了。
钱归陆家,肯定要有个具体的人来管钱,以前一直都是她在当着家,自然也是她接着管最合适。
而陆报国的惊喜里,则是喜悦更多一些,后悔也有,后悔的却是以前没有好好对春归。
以前是亏待了春归这丫头,平时没怎么关心她也就不说了,最伤这丫头心的,大概就是在海康走后想把她嫁给陈大海。
那时候也是脑子进了水了,嫁给谁都好,怎么能嫁给陈大海那么个玩意,就为了他的那188块彩礼来厚葬海康。
发生了这样的事,陆春归还这样照管着家里,撑着家里的开销。
春归这个丫头,是有个良心的。要是他当初没有这么做,春归肯定照料家里的心力更多。春归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挣到了两百多块钱,那以后挣的钱只会越来越多,以后陆鑫肯定也能得到她更多的扶持。
陆报国心里后悔极了,可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陆春归可没有功夫管这两人在想什么,她只看了他们震惊的表情一眼,这也是在她意料之中。她那些钱的来路,又不仅仅是油条虾饼摊子,还有沈青岩在帮着她赚钱呢。
可这些外快,除了沈青岩,别人都不知道啊,知道她这么快就赚到了两百块钱,难免会震惊。
如果他们知道她现在已经有了一千多块钱,那是不是连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她本想把赚到钱的事瞒得久一点,再久一点,可惜就快要开学了,不得不露财了。
总不能还欠着别人的债,她就心安理得地去上学读书?要知道村里很多户人家的孩子都没有学上呢。
陆春归已经打听过了,小学一年级的学费虽然就十几二十块钱,可这一家往往有几个孩子,一家孩子都上学就得花上百块。
不患寡而患不均,家里几个孩子,全都供上学供不起;只供一人的话,凭什么只供这个,不供那个?
所以好多父母的选择是,都不供;或是每个只供到一二年级,每个都只读一两年书,多少能写自己的名字,出门不会走错厕所,也就可以了。
像陆家这样,把陆春喜一直供到读初中,而其他妹妹一直没有学上的,比较少见,也可见陆海康在世时,对这个大女儿的喜爱程度了。
现在是眼看快开学了,陆春归既然有要读书的打算,那就不得不先还债了。
借钱的时候,说好了是两年内还;没想到这才两个月不到,就还上了,想必大家伙都会很惊讶吧。
陆春归有一种老虎扮猪的愉快,也有种终于可以还债了的如释重负,低头看着手里的小本子。
这是当初葬礼上,凑钱给她把丧事给办了的名单,钱有多有少,多的十块,少的一块,名字有一长串,陆春归看着,认识的没有几个。
不过,当时来吊唁的大部分都是村里人,陆春归如今都是认识的,只是面孔跟小本子上正儿八经的大名对不上号而已。
字都是沈青岩写的,一笔一划,刚劲有力,写得挺漂亮。
陆春归眼前掠过沈青岩的面孔,还有那双像小狗一样水汪汪的眼睛。
她初来之时,乍然见到沈青岩,莫名的觉得他与前世的亡夫有些神似;如今相处日久,慢慢地,那股神似的感觉就消失了。
现在沈青岩对她简直是言听计从,尤其是他那副神情,显然在告诉她,他是以听她的话为乐的,并没有一丝的勉强。
每回听她的话办完了事,沈青岩就会用他那既深邃、又水润的眼珠子不错眼地看着她,一副听话的小狗等着主人奖赏的神情。
陆春归当然会由衷地夸一下,于是沈青岩的神情就更愉悦了。
这个听话的乖宝宝。
陆春归嘴角不由得荡出了笑意,却在此时听到了揩鼻涕的声音。
陆鑫回来了?
她抬头一看,没看见陆鑫,却看见陆报国老泪纵横。
陆报国想起走了的陆海康,白发人送黑发人,到底还是忍不住,酸了鼻子,掉了眼泪。
“阿公,你怎么啦?”
陆报国抹了抹鼻子,“唉,也没有怎么,就是想着,你阿爸要是看到你这样能干,不知道有多高兴。”
言下还有遗憾,要是陆春归早早就这么能干,也许陆海康就不用去出海打鱼。
不出海,就不会出事了。谁能想到突然起了台风,掀翻了船,陆海康是村里出名的游泳健将又怎么样,几米高的大浪打下来,拍都能把人给拍晕。
不过这些念头只能是一闪而过。这些事情,谁又能料到呢?如果陆海康不去世,恐怕也不会让女儿去摆摊子卖油条。
顶梁柱还在,哪里轮得到十几岁的女儿出去养家的,这不是让全村人笑话吗?
海康不是那样的人。
陆报国越想,越是伤感,这都是命啊,又开始抹鼻子,“命里你阿爸没能享你这个福,也不能看到你有出息。”
陆春归鼻子也有些发酸,她上辈子是活到了五十多六十岁的老太太,虽然没有亲身经历,可却能感受到老人此刻的切肤之痛。
陆报国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出海后就没有音信;没音信的,虽然觉得八成也是死了,但既然见不到尸体,那就有个盼头和念想。
小儿子就是陆海康。
陆春归劝道,“阿公,你也别难过了。家里不是好好的吗?有吃有喝的,日子过得不比以前差。”
陆报国叹了口气,春归再聪明也只是个孩子,只看到表象,却没有看到远景。
陆海康就是家里的主心骨,主心骨倒了,人心就散了。
陆二婶一心想改嫁,现在不是旧社会了,她要改嫁,陆报国可拦不住她;她改嫁了,家里几个女儿迟早也都要出嫁,尤其像春归这样打眼的,相貌又好、又会赚钱,多少人家想把她娶回去啊!
等她们都出嫁了,家里就只剩下个没成年的陆鑫、一个残废的老头子,这家还算家吗?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