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孟婆汤》第45章


“娘,咱不要这门亲事了吧,您又不是不知道,女儿哪能把人家娶进家门呢,这不是骗婚吗”。
“快住口,少胡思乱想,我们家就你一个儿,不娶亲怎么传宗接代,你让我和你爹有什么颜面活在世上。”
白氏看着有些反常的段木,这个小女儿从小就听话,现如今考了个童生,以后断然不能冒险去考秀才了,要是被发现了不仅有罪,她和老头子也没脸见人了,现在好不容易攀上这门亲事,先不说嫁妆丰厚,光是娶了县令大小姐就挣回多少面子,送到手里的好事哪有丢出去的道理。
“娘!女儿怎么让人家传宗接代,再说万一被发现了就不是骗婚这么简单了,那是县令家的女儿,倒是候收拾我们跟碾死蚂蚁一样,咱还是别冒险了。”
段木看向自己的娘亲,她相信人都是有良知的,只要让娘知道错了改掉就好。时间还长,她可以慢慢引导,而自己也可以试着去原谅,试着原谅娘亲前世的行为。
“放心,娘有法子让她闭嘴,你别想东想西的了,赶紧起来去你二叔家,信武昨天来邀你一道去卖山货。”
说完白氏就转身走了出去,老头子这个冬天猎了不少山货,拿到集市上能卖几百文,等会还要煮两个鸡蛋给信武带上,别让孩子在路上饿着了。
闻言,段木咬了咬下嘴唇,直到那里隐隐有血丝溢出,嘴里有了咸腥味才微微张开嘴。她二叔段恩河有两个儿子,老大段信武,老二段信文。
前世就是她的好堂哥段信武害了青枝,她早就知道这个畜生不老实,往年在集市上行为也多有不检,自己总想着娘亲每日在家,他应该没有那么大的胆,殊不知……殊不知娘亲竟是帮凶。
匆忙吃完早饭,待看到院门前的人时,段木的眼里划过一丝恨意,看着娘亲对段信武千叮咛万嘱托的样子,还有毫不避讳的两个鸡蛋,她心里掀起阵阵无力。
自己是亲女儿,逢年过节才有机会吃得上鸡蛋,可段信武是谁,不过一个侄儿,待遇竟然比她还好。
段木偏过头率先走在前面,不再看那状若母子的两个人,她从前怎么没瞧出来,娘亲待那个畜生比待自己和两个姐姐还要好,而爹爹也从来不说什么,就因为她们姐妹是女儿身吗,可他们是她们的亲爹亲娘啊。
白氏看了眼不作声就走了的女儿,心里的遗憾有多了几分,可恨她没福气,生了三胎都是女儿,这怕人说他们绝户才谎称老三是个儿子,假的还是假的,永远也不会成真,他们老两口今后还是要靠两个侄儿来守灵堂。
※※※※※※※※※※※※※※※※※※※※
今天收到好多站短,让改文
心好痛,明明没有描写脖子以下,说多了都是泪,明天坚持更新,晚安~
第43章 第四碗汤
02:
脚下疾走; 段木没有丝毫要等一下段信武的打算; 因为她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绪; 可有些事情不是躲一下就能过去的。
今天是腊月初二,槐树村的村口照例停了一辆牛车,虽然去县城步行一个时辰就能抵达; 但像段木这般背了山货的就离不开牛车了。
“段木、信武,老头子就等你们两个了,快上车”,赶车的老伯姓宋,是村长宋百贯的三叔; 在外面走商几十年; 前年突然孤身一人回来,可村里早就没了他的田地; 所以宋百贯就以方便村里人行货为由买了辆牛车,这驾车人自然就是他三叔了。
当然宋三叔不是义务劳动; 做牛车去一趟县里每人两文钱,拉货的还要另算钱,这一天下来挣得钱就能填饱肚子了。老话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今天他本来不想出门的,不过想起去年里都是在这几日卖山货的村里人,也为了让自己也过个好年; 他这才早早的到村口等着。
“三叔吃早饭没; 等多久了?”段木客套的打个招呼; 然后把准备好的两文钱放进绑在车扶手的铜碗里; 然后就坐到前面的位置,不欲理身后的段信武。
宋三叔利落的伸手往碗里一抓,两个铜钱就收入了袖中,他看了眼有点不同寻常的堂兄弟,微微摇了摇头就扬起了牛鞭。
“信武小子快上来坐好,进城要赶早哟。”
随着宋三叔的吆喝声起,段信武也坐上了牛车,爹爹在县里做工,每个月都要接送几次,是以他不用付钱,等到月底这老头自会去家里结算。
他眼神四下乱飘,然后状似无意的看了眼段木,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这个堂弟,一大早的不吭一声就算了,摆出一张臭脸给谁看。
段信武赌气的扭过头,不多会他的嘴角又勾了起来,自己好些日子没进城了,也不知道那婆娘在不在家,到时候也能快活一下。
半个多时辰后,牛车停在了汴河县外,段木与段信武背着各自的山货进了城,转过几个弯,走到一处桥下,可见三三两两的农人分散在路两边,地上或是木板上堆满了五花八门的商品,偶尔有人经过便惊起一阵吆喝声。
找到一处空位后,段木看着曾经熟悉的街道,从前不曾认真的看过,而今入目处却满是心酸。
将东西摆放好,她还没来得及蹲下身,一旁不安分的人就急不可耐开了口。
段信武想起前一回在胡同里搭上的那个女人,心里忍不住一阵火起,他把东西草草放地上就站起身,然后看向一直呆呆愣愣的堂弟:“好兄弟,我还有别的事要做,这里就都交给你了。”说完也不管段木答应与否,掸了掸身上的灰尘就走了。
段木看着那急匆匆的身影,脑海里开始回忆当年的事,那时候很多事还没有发生,她与这个好堂哥关系也过得去,偶尔的这个人也会吹嘘自己在县城里的风流事。
想到这,她眉毛皱了皱有了些猜测,倘若真的招惹了他人妇,若是被人撞破,这个好堂哥会不会被送进大牢。心里有了计较,脚下不免有些急切,可是这一地的山货可怎么办。
正无奈着准备放弃自己的想法时,段木抬头看到停在面前的人时,顿时喜形于色:“青枝你来的正好,快帮我看顾一下,我去去就来”。
片刻后,顾青枝与自己的侍女站在一堆山货前面面相觑,与周围的人显得格格不入。她原是出来挑几件首饰,远远的看到一个人像是段木,想起昨日那封不清不楚的信,这才一路跟了过来,话还没说一句就成了这般光景。
再者说,她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完全还没有熟悉到这种地步,看那人叫她名字叫得熟悉又顺口,难不是私下也与自己一般心有所念而致,即如此那封书信又是怎么回事。
忙于尾随段信武的段木一门心思都在接下来的谋划上,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方才的态度会惹人误会,那一瞬间怕是连她自己也忘了所谓礼节所谓避嫌,仿佛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眼前人是自己相伴多年的妻,一声“青枝”叫的亲昵又缱绻。
看着前面的人走进胡同,然后拐进一户人家,段木在原地停了会后才翻墙进去,舔了舔手指戳破纸糊的窗户,还没有凑眼看就听到了里面不堪入目的声音。她顿了顿,在院子里扯了件晾晒着的衣服,撕了一块蒙在脸上,然后直接打开门栓走了出去。
隔壁人家左边的院门大锁,右边的半开着门,段木不假思索的走向开着门的那户人家,确认院子里没有人后就走了进去,房间里隐隐有说话声传来,她小心观察了几眼便朝着厨房走去,轻手轻脚的找到半袋米,背着走出院门后才松了口气。
半刻钟后,她折返回来,然后对着半开的院门使劲踹上一脚,只听“咣当”一声响,房间里的人没了声音,不一会一个妇人的声音传来。
“当家的遭贼了,家里的米面都没了,快报官啊。”不一会就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朝着县衙的方向跑了去。
段木站在拐角处皱了皱眉,直到一个汉子带着一个少年扛着锄头从院子里出来,顺着地上撒了一路的大米走到隔壁,那二人看着大开的门,一眼就望尽的院子,大米的痕迹蜿蜒着去了厨房的方向。
他们对视一眼,没说话就走了进去,厨房里果然放着自家的米袋,这时房间里隐约传出些不和谐的、破碎的声音。
不一会,女人的哭嚎声、衙役的呼喝声接连响起,周围有人开始聚集,段木皱了许久的眉毛才舒展开,她转过身脚步轻快、嘴角轻笑着悄悄离去,眼神里是深藏功与名的满足、是大仇得报的喜悦。
“天杀的,老王家的婆娘要浸猪笼哦,老王才出门几个月呀……,这贼人偷了我家几袋米面,前几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