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行业涌入汝州的数量并不在少数,但外地人到了汝州,本就没有乡土情结,扎根久居者少,自然都是愿意赚“快钱”,而不是埋头苦干十多年,赚个长远利益。
所以严格地说,汝州各县并不缺太多技术,但并没有说得过去的政策让来到汝州的外来户们扎根。
叶镇将问石楼山能不能开窑,实际上也是因为本地小工数量还是够的。只是石楼山目前也只是在做“快钱”,采石场是有,因为“汝水路”要用到石料,还有汝水沿岸各县的城市建设,也需要用到石料。
但这种基础建设,一年到头其实也没多少,并非是大建。
采石场属于典型的有了上顿不知道有没有下顿。
要是采石场开在“汉安线”沿岸,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叶镇将这光景也要琢磨出路,采石场这买卖,在“汝水路”完工之后,采石量已经锐减,他作为“地头蛇”,想要多搞点油水,也没有太大的机会。
“先别管能不能,这样,十九郎,你透个底。这郏城的窑厂,你能吃多少”
当兵的还是耿直一些,直截了当地问道。
这话一出口,站外面的一群汝州官僚都是竖起了耳朵。
源宝也不介意,这事儿早晚都得知道,而且现在他已经旱涝保丰收,没必要得罪同僚。
于是就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道:“这瓷窑厂呢,小弟没打算掺和。”
“不错,要做成贡品,能不伸手就不伸手。”
一直闭嘴不说话的皇甫县令也是连连点头,拂须赞叹。
白县令横了他一眼:“然后”
“小弟不掺和的原因,不是小弟不眼馋,而是打算引钦定征税司衙门的人过来。这民间散单,就由得钦定征税司衙门的人去折腾。”
“钱谷那条恶狗,还是不要惹的好”
“除了瓷窑厂,这砖窑厂,便是小弟为数不多的去处。”
“砖窑厂能值当个几钱,无甚意思。还是瓷窑妥帖。”
叶镇将摇摇头,“就说石楼山,我一镇上下,总要用到器皿,这采买事宜,还不是写个条陈的事情十九郎,你若是能说通武汉来的人在石楼山开窑,这石楼山的土特产,那就算是咱们一起的,如何”
“石楼山开窑的话,可要入贡”
“这入屁个贡,就做民瓷。就咱们汝州地面,光卖碗碟也是够本了吧”
“那龙兴那边”
“管他们去死咱们汝北的一个锅里吃饭,共进退,如何”
说这话的时候,叶镇将看了看四周十几个汝北三县的官员,尤其是州治所梁县的官员。
沉默了许久的梁县皇甫县令被盯着看了好一会儿,他一直皱着眉头,不过很快道:“此事老夫这里无妨。”
“妥了。”
叶镇将点点头,然后对源十九郎道:“看看武汉人多大胃口,相差不大,咱们就做了这一票。”
第二十七章 谁算计谁
汝州刺史刘玄意要想着大局出发,但对临汝、梁县、郏城三县来说,隔着一条汝水,还是他们汝北人先爽了再说。
一条“汝水路”修了辣么久,这还没见着回头钱呢,何必跟汝南老铁们瞎扯淡。
共同富裕这个事情吧……当然是先富起来的人,把一直没富起来的踩在脚下,才能维持同一个生活水准不是?
三县一镇串联,搞个小灶,对郏城县县令源宝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反正也没有道德洁癖,坑谁不是坑?汝南老铁他又不熟,作为“百里侯”,也没说还帮着别人看崽带孩子啊。
“操之,路是现成的,官道本来就有。就是这路,要是能一口气修到南阳去,那就更好不过。”
“修路不要钱的?”
张德笑眯眯地看着刘玄意。
一看张德这模样,老刘也不端着揣着,直接道:“这不是汝州没钱,朝廷也不甚中意么。这汝州南北贯通的官道,走马走车都还行,可涉水翻山的,就不是个好路。过了鲁阳关,方城山以西那一段,邓州也不甚打理,进南阳还要过淯水的,这桥时不时都是破败不堪,着实伤人。”
“邓州刺史是东阳公?”
“正是。”
东阳公陈君宾,是南陈鄱阳王陈伯山的儿子,跟张德也是有交情的。基本上南朝宗室眼下跟张德都是有交情,实力使然。
别说是陈君宾,就是孙吴后裔,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江东孙氏”,也是托了张氏的关系,再和会稽钱氏搭上了线。
如今孙氏,就是跟钱谷厮混,算是钦定征税司衙门中的一个小山头。
而且“江东孙氏”还攀扯上了孙伏伽,有点“弘农杨氏”和杨坚之间那点猫腻的意思,只是孙伏伽比较无所谓。
孙师兄对出身不怎么在乎,他对将来更感兴趣。
“陈东阳照理说不至于啊,施政治理从来都是有口皆碑,早先为邢州刺史时,颇得二圣赞赏。怎么到了邓州,反而搞这等把戏?”
“非是陈公如何,实在是南阳地界修路都是往南修的,这往北的路,都是坐看着破败下去。”
“往南修,噢……”
张德连连点头,邓州治所不在南阳,而是在穰县。往南走官道,卯足了劲赶路,一天几个来回不成问题。
而且穰县张德去过,顺路还去过新野县,几个县都有一个特点,往襄州的路,那是真他娘的修得好。
从穰县到襄阳,就是一条大直道,骑马根本不用担心有什么障碍,可以说是一路畅通。
直道往东五十里就是淯水,往西一百里则是汉水。交通极为便利,环境也相当好,沿途都是优质良田。
虽说地理上的确有割裂,邓州北面是伏牛山和方城山,入京就是走鲁阳关。但南北官道的对比极为强烈,这就绝对不仅仅是地理环境能够解释的。
人为因素显而易见。
“玄意兄,老夫若是回转武汉,这修路的事情,倒是可以规划。不过,钱不能湖北一家出。”
“这是自然。”
刘玄意见张德“闻弦知雅意”,就知道这事儿有得谈。
整个汝州最不缺的就是粮食,而武汉粮食从来都是多多益善,有多少粮食砸进去,两百万人一张嘴,什么都能吃的干干净净。
只是想要把汝州的粮食运到武汉去,也从来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贞观二十五年的漕运固然发达,但想要占用通渠使用时间,没点关系可不行。
可想要打点关系,刘玄意最近手头有点紧。
“老夫有个想法,这汝州的矿产,拿来修路充抵,可好?”
“怎么个充抵法?”
“汝北通往南阳这一段,沿途矿山,武汉优先开采,如何?”
“这算个甚么充抵,还不如前往登莱,横竖就是两条板轨的事情,直接通到港口码头。船运何等便当,哪里要恁多的麻烦。”
“矿洞开挖,这‘田骨’价钱好说。”
“玄意兄,我不做生意的。此事,都是武汉商人自己的事情。”
“那操之给个章程?”
“行。”
张德点点头,“不若就先开个会,坐下来慢慢谈。老夫也不急于一时,就在这汝州多待上几天。”
“当真?”
“当真。玄意兄都开口到这般地步,我还能不给这个方便?”
“好!那就多谢!”
空对空的事情,说再多都是废话。张德这个大金主自己不下场,那就只能汝州的“福利”给得到位不到位,到位了,武汉大中小商社,自然会有冒险家出来冒险。
至于说是被汝州坑了杀了吃了,还是说自己捡漏捡了一条大鱼,赚个盆满钵满,都是各自的本事、眼力。
不过两家大佬既然都出了面,这个官方保证还是有的。就算刘玄意走人,不再汝州干了,这汝州地面上的吏员,也不可能说刘玄意走了就开始带着新上任的汝州刺史到处杀猪。
打狗看主人,杀猪也是如此。
老张跟郑玄意定了调子之后,武汉访问团的第一次全面“招商引资”座谈会,居然是在临近京城的汝州开办。
事情传出去之后,一路上那些招待过武汉访问团的州县,都是悔不当初捶胸顿足。
早知道汝州人这么不讲究,他们一开始矜持个毛啊。
要知道武汉商团再怎么有钱,这钱也是有定数的。这里投资多了,那里就会少。汝州人吃了头汤,这要是嘴巴牙齿再狠一点,怕不是半点渣滓都不会剩下。
声势不过几天光景就造了出去,老张在汝州逗留几天,就有几天的热闹和消息。
听说张德人在汝州陪着刘玄意赏菊的时候,京城有些人来了精神,其中就有康德的徒子徒孙们。
“大人?
小说推荐
- 唐朝打工女
- 作者:素衣凝香第一章 穿越原来是这样的周围似是升起了一片蒙蒙的薄雾,若有似无,散发着淡蓝色的光晕,很是漂亮。我慢慢的走在这片雾里,感觉浑身都是轻飘飘的,仿佛在空气中飞行一般的自在,这是在做梦吗?突然,前方有一个隐约的人影出现,我加快了脚步,向那个人影走去。越来越近了,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容貌,只觉得
- 最新章:第150章
- 工科生表白指南
- 作者:11点要睡觉觉简介秦湛第一次表白,顾辛夷把情书掉进了水里;秦湛第二次表白,顾辛夷不小心栽倒了坑底;秦湛第三次表白,顾辛夷的电脑送去了修理…在经历十次莫名其妙的表白失败后顾辛夷却大着胆子把秦湛堵在了走廊里。这里是小剧场和秦湛在一起后,顾辛夷发现这个众人眼中的“二十一世纪泡利”貌似藏了个了不得的秘
- 最新章:第143章
- 古代最强工科生
- 文案:祁一白穿越前,别人的对话是这样的—我家王爷坐的马车镶了好多鸽子蛋大的珍珠呢!你们太傅那镶金的马车显得俗气了 祁一白穿越后,变成这样—什么,你家王爷上朝终于骑上小电瓶了?我家太傅可是已经开上小四轮了,全国只有五辆!还是限量版的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理科男穿到古代种田搞科技,最后不小心引领时代潮流的
- 最新章:第122章
- 唐朝好医生
- 《唐朝好医生》作者:望平安正文第一章 快速解酒法初春时节,江南水乡,夕阳已落,华灯初上。小城里有处小酒店,位置偏僻,门面也不大,店名却甚是雅致,名为唐时明月,店里正中摆着个一人多高的大酒瓮,据店主自己说,这大酒瓮是唐朝古物,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大酒瓮里装满了自酿美酒,酒味甘醇独具特色,是小店的不倒招
- 最新章:第1111章
- 乡村妇科诊所男医生的工作日志
- 乡村妇科诊所男医生的工作日志-第01章 我叫刘一航。今年20岁,身高175,体重130,非常普通的东方脸孔不帅也不难看,喜欢理个小平头,人看起来倒还挺精神的 我刚刚从技校毕业,学的是护理专业,正常来说应该可以成为一个男护士,但是我想自己在家开个诊所,治疗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的我还应付的过来。因为我老爸
- 最新章:第28章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作者:淮南老雁[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淮南老雁 著/书籍介绍:从厂办校下岗的落魄历史教师李颂,喝醉酒后穿越成为因中风只有几个月寿命的唐顺宗李诵。还好因为害怕打坏了东西要赔偿,一激动恢复了部分身体机能。为了能给自己找一个喝醉酒穿越回去的机会,李颂决定暂时当一下大唐顺宗。可是要想
- 最新章:第339章
- 重生唐朝当皇帝
- 《重生唐朝当皇帝》作者:今年特种兵狙击手杨成无意间重生到大唐天宝年间,大唐的劲敌吐蕃,动乱的西域,狂热的大食人,不安分的南邵,野心的渤海人,取代突厥的回纥人,祸乱沿海的倭寇,蓄谋已久的安禄山,正要将大唐锦绣河山搅得一塌糊涂,谁知出来了一个煞星杨成,一把长槊,一把弓,马踏天下,重生大唐。第1章陇右戍堡
- 最新章:第524章
- 在唐朝的宠妃生活
- 作者:情书、第1章 壹日中灼热,在唐都长安,太子府。孙茗自床榻幽幽转醒,早有两旁侍婢持盆端水,侍立在一边,等待传唤。花枝花蕊二婢是孙茗从娘家带来的,从小近身服侍,自然更亲密些,所以也唯有此二人得以跪坐床榻边等。见孙茗自己揭了被子,露了一截玉臂,就一人为孙茗执床帏,一人举了薄衫为她遮掩。二婢将孙茗扶起
- 最新章:第151章
- 重生之回到唐朝当王爷
- 简介:被人瞧不起的废物王爷,重生之后一切都变了,吊打各种不服。能动手尽量不吵吵,能整死尽量不留活口。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支持!这是一本偏现代的古文,好多人都以为古代就是应该古板、思想迂腐,其实古人也是很潮流、很时髦的,包子不过是以自己观点写出了对唐朝开放环境下的个人看法,中间会有古文和现代词汇穿插,毕
- 最新章:第68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