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第1442章


“话是这么说,可这小工总归是要的吧。就汝州这地界,征发民夫之后,别的县懂甚么管理?小侄也是专门在沧州上过几节管理课的。”
“嘿……”
这年头出来混,当个贪官也不容易啊,要与时俱进,不然就很容易被清官淘汰。
贪官在努力,清官也在努力啊。清官又不是除了装逼啥也不干,清官也有业务小能手啊。
那么作为贪官,你要是不比清官更努力,业务能力更强,怎么脱颖而出呢?
所以说,做官要努力,做清官更要努力,做贪官……要把努力当做常态,当做习惯。
“老叔放心,这窑厂只要盖起来,销路不是问题。小侄亲自带人,往京城走一遭,不怕这郏城县的‘特产’上不了贡。”
“不需要老夫帮忙?”
“老叔都这般支持了,这点小事,岂敢再去劳烦?小侄来汝州赴任的时候,那也是有宫中内侍送上十里地的。”
“嗯?”
张德有些好奇,“中外勾结,可不是甚么好事。”
“不不不,老叔放心,绝非是中外勾结。这等自灭满门的事情,小侄哪里敢做?这不是从河北过来的时候,路政司新开的工程,举凡工地,都有太监、少监。小侄来的识货‘汝水路’是有设有太监的。”
“是宫中差遣?!”
忽然抓到点东西,老张手中的酒杯刚要凑到嘴边,又悬在了空中。
“这个小侄就不知道了,宫中内侍也不曾说过,照理说,应该是临时差遣吧。”
源十九郎不以为意,这种事情,对他来说不重要。
不过张德却明白过来,难怪那帮阴阳人死太监会跟薛大鼎联手。
第二十六章 汝北小灶
在汝州刺史刘玄意抵达郏城县的时候,张德已经吃饱喝足休息了一通。若非有人告诉他刘玄意到了,他原本打算继续赶路。
不过既然“地头蛇”到了,自然是要见一面的。
“操之,经年未见,还是这般雄伟。”
张德比刘玄意高一个头,身材又极为壮硕,两人站在一起,刘玄意说话都觉得累。
其实论年龄,刘玄意差不多大了张德一轮,但老张喊他一声“玄意兄”,半点问题没有。
谁叫张德睡了李渊的一个闺女呢。
刘玄意的老子刘政会,是当年太原鹰扬府司马,怎么发的家,一眼便知。
再一个,孙伏伽还跟刘玄意的祖父学过几天律令,当时刘玄意祖父刘坦是前隋的前大理寺卿活的。
后来刘坦去世的时候,孙师兄就屁颠屁颠跑去展现非常惊人的公文水平,再后来,就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玄意兄,原本我就打算动身前往梁县,又何必劳烦玄意兄来郏城走一遭。”
“劳烦个甚么,你当老夫愿意骑马颠上恁多路么。”
刘玄意一看张德这尿性,就知道这厮打算跑,进郏城县之前,就有小弟告诉他,他娘的郏城县领源宝居然捷足先登,从张德那里拉了赞助,好大一笔投资 一听说这个,刘玄意就知道,这张德撒了一把狗食儿,就没打算在汝州继续多呆几天。
所以客套话也没有了,更不要说摆宴寒暄。人张德吃都吃完了,摆宴干什么 “操之,不能厚此薄彼啊。这郏城县是朋友,这梁县就不是了”
说着,刘玄意手指在两人之间来回比划,“老夫家里二哥,不也在武汉读书么你是他先生,怎地连点照顾都没有”
“啧。”
老张砸了一下嘴,刘玄意的次子刘循在武汉是有当差的,读个屁的书。刘循挂职不少,早先还挂在江夏王府,后来转到沔州统军府,后来是沔州折冲府。
“好了玄意兄,直说吧,甚么个价”
“嘿嘿,操之,咱们坐下说,慢慢谈、慢慢谈”
这光景郏城县县令源十九郎已经过来问过好,长官刘玄意能谈出个什么花儿来,跟他没关系。
不过除了他这个县令,临汝县令和梁县县令也都跟了过来,还有石楼山镇将。汝北头面人物,都算是到了场。
“源老弟,你这是吃独食吧,你不老实。”
“白兄,非是小弟吃独食,这谁能想到自家长辈途径汝州,路过郏城县这寒暄了一番,谁知道长辈很是关怀,如之奈何啊。”
源宝一副“受之有愧”的模样,让临汝县的白县令嘴角直抽。
一旁石楼山叶镇将一副儒生模样,头冠拾掇的干干净净,要不是腰间的横刀出卖了身份,还真是有点京中士子的气度。这光景站在那里听到源十九郎装逼,叶镇将笑了笑,对源宝说道:“十九郎藏得挺深啊,有这门路,何不早说这几年咱们可没少受龙兴县那帮杂碎的窝囊气”
埋怨的模样,让源宝也是尴尬,挤出个笑容道:“此间小事,岂敢劳烦家中长辈若是被知晓了,怕是还要责怪小弟是个无能之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行了,拽个甚么文。”
白县令打断了源宝的话,直接问道,“谈成了多大的买卖”
“哼”
这市侩之语,简直玷污了梁县县令的耳朵,他根脚要高一些,虽说治所就在州刺史府跟前,可汝州刺史刘玄意也没有专门拿捏过他。
“尔等如今模样,同市井之徒何异”
“行啦皇甫兄,这都是火烧眉毛的辰光,还摆甚么架子。今天要是使君谈不拢,咱们就看着张梁丰过广成泽吧。就你皇甫家高贵你看这些个武汉子到了伊水,信不信颍阳、伊阙那些个高门跟苍蝇一样一拥而上”
皇甫氏也是老牌世族,但白县令也不怕他,洛阳白氏怎么地也是当代豪门。论底蕴也不输给谁,这光景,比实力还要更强一些。
别看梁县皇甫县令摆谱,实际上皇甫氏也没少捞钱,至少在丝路上,皇甫氏也是一流的商帮。
白手套不知道有多少,看着干净罢了,其实没区别。
别人不知道根脚,白县令作为洛阳白氏子弟,怎么可能不知道 “哼”
听到白县令的话,皇甫县令没有争辩,轻哼了一声,眼观鼻鼻观心,一副入定的模样。
“十九郎,说说看,落袋的有多少”
双手交叠在身前,站定在一株菊花旁的叶镇将问道。
“主要是窑厂。”
“窑厂甚么窑砖窑、陶窑”
“砖窑、瓷窑。”
说出口的时候,源宝难免控制不住得意的心情,嘴角一弯,“待本月十四,就能详谈。”
“瓷窑”
叶镇将声音都提高了不少,大约是自知声音有点大,又立刻压低了调门,“十九郎,你有销路”
“也不瞒诸位,坊市里那点散件,自然也是要做的。不过,已经相约做几件精品瓷出来,到时候上报土贡。”
“入贡”
都是行家,一听源十九郎的话,就知道他的操作是什么。别说叶镇将,就是梁县皇甫县令也是微微一愣,拂须沉思,显然这操作是最稳而且成功率极高的。
这几年瓷器行销,但精品瓷器还有高档瓷器,依然还是有价无市。能够做上等瓷器的地方太少,东关窑厂连京城权贵圈都满足不了,何况天下雄州那么多。
“石楼山能开窑么。”
叶镇将虽然也激动,但提问的时候还是很冷静。
“石楼山采石、烧石灰还行,这开窑不能吧”
临汝县白县令有些怀疑,石楼山在梁县东北,离得不远,以前有过烧陶的事业,但很早就破败了。
制器的历史倒是悠久,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和王莽打了昆阳之战后,制器业务就废了好几百年。
昆阳之战在哪儿打的呢其中一片战场,就在汝水以北的郏城和梁县之间。
后来汝州长期就是产粮区,诸多高附加值的产业,都没有再复兴过。
而且南北朝几次对峙,动不动就干到洛阳附近,汝州的手工业基本就没有稳定过。真正进入恢复期,还是隋文帝上台之后的事情。
只是也没赶上好时候,隋末大战,一帮军阀先后在洛阳地区盘踞。汝州最终只能以粮仓和兵员基地的身份而存在,好不容易熬到王世充嗝屁,偏偏唐朝一开始定都就是长安,洛阳附近,还是老大世族们说了算。
可以说一直没有太好的机会。
等到李皇帝迁都了,可李皇帝迁都,和历朝历代都不一样,那是实力彻底压倒了山东世族。
然后十几年时间,“环京城无人区”就这么诞生了。直隶近畿就出现了中心和边缘地区人口稠密,过度地区人口稀少的局面。
百工行业涌入汝州的数量并不在少数,但外地人到了汝州,本就没有乡土情结,扎根久居者少,自然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