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639》第336章


“众卿想到什么,畅所欲言,不须忌讳,都说说罢。”
李自成挥了挥手。
“皇上!”
刘宗敏拱手道:“根据探来的消息,李信攻打广州,完全是以火炮开路,强攻越秀山,致使守军哗变,缚高杰与刘泽清出降,李信斩高杰,释放刘泽清,当夜,郑芝龙不战而逃,桂王得知消息后,吐血而亡,其子朱由榔开门出降。
以往我们与明军,乃至于鞑子作战,双方先是火器对射,再互射弓箭,最后才短兵相接,一决胜负,而李信纯粹依仗火器决胜,他日遇到,不可不防,再纵观此战,李信至广州城下,围城达月余之久,一待布署完善,即发动雷霆一击,此战,令人深思。”
“是啊!”
李过感慨道:“听说李信一战,打掉了一千多万两银子,当真是好大的手笔啊,他这几年,大办官产,获利丰厚,在江南没少捞到钱财,但更可虑的是,他把他的军队扩充为了十二军,每军满编两万四千三百人,还不连他的水军,可见广州战后,他已有了一统天下之志!”
李自成的军队,动辄也是几十万之众,但所有人都清楚,顺军的数十万和李信的数十万是不能比的,李信从来不裹挟老百姓,每一个兵,都是精兵,战斗力极其可怖,当然,耗费的军饷也让人膛目结舌,换了谁也养不起李信的兵,也就是李信捞钱有方,才能如此奢侈。
去年李信给官员加薪,派发年终奖,据有心人估计,足足多支出四百多万两银子!
反观关中,几乎被李自成打的两场战争搜刮一空,老百姓赤贫,富户纷纷破产,别说加饷,能正常发薪俸就不错了。
“哎~~”
牛金星叹了口气,拱手道:“皇上,李信广州战后,必休养一段时日,我大顺应抓紧时间,群策群力,找出破解李信战法之策,同时张可望身亡,献忠必不罢休,不过他内忧外困,或会遣使来见皇上,臣请皇上暂时放下芥蒂,与献忠共同抗拒李信来兵。”
第三八七章 新武器
牛金星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就当时的战争条件而言,很难构筑坚固的工事抵挡火炮轰击,但李自成也清楚,此时实在不宜苛责牛金星,只是默默点了点头。
“皇上,大喜!”
这时,刘体纯在殿外唤道。
“哦?喜从何来?进来说!”
李自成讶道。
自高一功投奔李信之后,李自成命刘体纯接手情报细作工作,刘体纯本就是高一功的副手,上手非常快,他的哥哥刘体仁追随李自成,死在了战场上,他则从十二三岁开始,跟在李自成身边,李自成拿他当亲弟看待,算是自己人,绝对信任。
刘体纯也对李自成无比忠心,接任之后,大刀阔斧,革弊图新,作风与高一功完全不同,高一功是消极怠事,而刘体纯大胆激进,探得了许多重要情报,颇得李自成赞赏。
刘体纯大步入殿,施礼道:“禀皇上,臣已经弄到了李信燧发枪的制法,从此之后,咱们军中也可以大量生产燧发枪啦!”
顿时,殿内炸开了锅,这可是天大利好啊!
顺军受限于装备,仍以弓箭、长矛和大刀为主,李信卖给他的一万一千条燧发枪只装备了几支核心部队,在战争中损耗较大,目前只剩下五千多枝了。
李自成曾令工匠仿制,但难点在于枪管的制造,效率低下,不得不放弃。
所有人均是把渴望的目光投向了刘体纯。
刘体纯向后招手:“抬进来!”
两名顺军士兵抬着一具砂棒进来,砂棒置于木架上,有手柄可以转动。
刘体纯一指砂棒,便道:“皇上,荡寇军中,是把枪管套上砂棒,只须转动数十圈,就可把枪管内壁打磨的平滑如镜,而砂管的配方,臣已经拿到,皇上请看!”
说着,从怀里取出一张纸,呈了上去。
有太监接过,摊在李自成案前,李自成细细看着,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二虎啊二虎,你为朕立了大功啊,朕任你掌细作刺探之事果然没错,哈哈哈哈,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
刘体纯小名二虎,李自成连小名都叫出来了,可见内心的振奋。
刘体仁道:“李信成立兵器局,专门从事兵器生产,看管极严,等闲人物不得靠近,不过百密总有一疏,他在北京南京等大城池的兵器局防守严密,可他起兵之初,在高邮设有兵器局,后随着他的地盘越来越大,高邮的地位下降,兵器局出产火器越来越少,管理也不如南京北京那般严格。
或许是念旧,李信并未裁撤高邮兵器局,这让弟兄们找到了机会……”
高邮兵器局几乎不生产武器,但人员还在,管理有所松懈,顺军探子了解到,兵器局一名叫陈三的工人,因赌博欠下巨债,于是几经试探沟通,以一万两银子的代价,从陈三手里买了根砂棒,还有制做砂棒的配方,经过仿制,刘体仁生产出了与荡寇军枪管质量几乎不相上下的枪管。
“他娘的,这么简单的玩意儿,当初那姓李的可是生生从咱们手里勒索了一百万两银子啊!”
“无妨,咱们再卖给张献忠,一百两银子一条,卖他两万条枪!”
“哈哈,咱们大顺几十万人马,人手一条枪,看那李信敢不敢来!”
刹那间,殿内的气氛陡然热烈,人人都表达出了乐观的情绪,毕竟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李信除了默许红娘子杀郝摇旗,对待顺军将士还是很宽厚的,但问题是,并不是每一个都是高一功,李双喜和张鼐,顺军中的很多人和李信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指望投降后会受到重用。
而大顺哪怕再穷困,在山陕地界上,他们就是王,老百姓穷苦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
米尼枪与燧发枪在结构上没多大区别,都是前装枪械,装弹却方便很多,因为铅弹柔软,受热会膨胀,不必如燧发枪那样弹体直径略大于枪管直径,必须用锤子把子弹敲入枪管。
米尼枪的子弹可以做小一些,很轻易的一捅到底。
一名熟练的士兵,打燧发枪一分钟不会超过两发,而米尼枪手,经过严格训练之后,可以达到每分钟三到四发,射程和效率都有了极大提高。
因米尼枪使用铅弹,为了快速膨胀弹头以闭锁枪膛,发射药只能使用快燃火药,燧发枪则使用慢燃火药,以便弹头在枪膛内得到长时间的均匀加速,提高出膛的初速度。
快燃火药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增加粉末药,减少颗粒药的比例,具体占比李信也没数,毕竟在他前世,已经不使用黑火药了,只能不停的调试,找出最佳比例。
同时,燧发枪是燧石击发,米尼枪是铜火帽击发,这方面的难度不是太大,真正难的是枪管,除了刻画膛线必须一次成型,没法使用砂棒打磨,还因快燃火药的膛压大,对枪管质量的要求更高。
这方面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也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大量的重复性试验,寻求最佳方案。
李信把任务交待下去之后,定了两个月的期限,任由兵器局自己捣鼓,他真正参与的,还是开花弹的研制。
开花弹不是新鲜玩意儿,明朝已经研制出来,甚至缴获的明军弹药中,就有开花弹,不过李信愣是没敢用,它的引信是一根中空的芦管,内置药捻,装填前根据射击目标的距离裁剪相应长度,开炮时先从炮口点燃炮弹上的引信,再进行发射。
显然,这样的发射方法是非常危险的,点燃发射药产生的火焰会从炮弹与炮管的间隙窜到炮弹前方,引燃暴露出来的药捻,导致提前爆炸甚至炸膛。
李信要做的开花弹,源自于十八世纪后期,也就是一百五十年后出现的改变整个战场生态的两项发明,即木质锥形信管和木质弹托技术。
目前荡寇军中已有了触发引信,如水雷,和延迟引信,如手榴弹,可这两种引信因材料和技术问题,都承受不了炮膛里的高温高压,在短时间内没法改进,因此木质锥形信管是个不错的选择。
信管内部填装慢燃火药,外部标有刻度,估算发射距离,再对照手册查找参数,调整引爆时间,最后塞进炮弹的引信孔。
其原理是滑膛前装火炮的内径略大于炮弹直径,发射药爆炸时一部分火焰会渗透到炮弹前方,点燃前端引信,按预定时间引爆弹内炸药。
木质弹托更简单,但重要性更大。
早期的开花弹,因铸造工艺粗糙,难以承受长管加农炮的高膛压,只能使用于短身径的榴弹炮,影响射程,如臼炮,射程非常有限。
但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