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得卧龙者得天下》第79章


,不打吧,又得背负上忍辱苟且的恶名,如此看来,嫂子可真是个懂得体贴兄长的妹妹!”
“呸!”孙尚香入我平安汉五年,两次动刀见血,脾气也是非一般的烈性。寻常人家的闺秀连说话都不敢大声,她却能完全没有贵女包袱地昂着头往我脸上吐唾沫星子:“我如何比得上公主体贴兄长!平安王颠沛十余载,苦心竭虑打下半壁江山,谁知一朝西去,竟然全被视若珍宝的胞妹拱手送了外姓,汉室疆土,从此天下只知诸葛不识刘!”
出嫁从夫,这一世的我虽然贵为公主,但既然已经出嫁,便不能再算刘家的人,入的是诸葛家的族谱,将来死后葬的也是诸葛家的宗祠,与皇家再无关系。虽然刘曦“死后”平安汉名义上以我为首,但在世人眼中荆襄益这块大肥肉实际上已经落入诸葛氏的口中,毕竟我的儿子姓的是诸葛,哪怕孔明愿意隐忍,克制住对权利的渴望全心全意做一个站在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待我百年之后江山仍然会交到诸葛瞻的手中。孙尚香此言,就是讽刺我愚昧窃国,让刘曦十数年辛苦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这样重的罪名,我可不敢背:“嫂子想必是糊涂了,江山是二皇兄的江山,三皇兄只是看不过曹操弄权,替二皇兄暂管一下荆襄益罢了。如今他驾鹤西去,未竞的事业由我继承,盛阳亦不会违背兄长的意志,少不得弹尽竭虑苦心经营,替二皇兄看好这片疆土。我倒要问问嫂子,身为三皇兄的未亡人,丈夫尸骨未寒便起兵造反,还蓄意曲解诬陷我的意图,到底是何居心?”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孙尚香半点没有阶下囚的自觉,即使形容狼狈,依然傲气不改,“要杀便杀,哪来如此多废话!”
她一心求死,我却还得留着她的性命给刘孙联盟粉饰太平,所以只是让陈岳将她带下去软禁起来,依然好吃好喝地供着,但参与政变的其他军士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他们没有孙尚香的免死金牌,因此全部因谋反罪处死,孙尚香的那些侍女们也因为“照顾主子不周”而杖毙,引得平安王府中人心惶惶。
对我来说,此事到此就已经结束了,除了暂时不能动的孙尚香,其他人都为他们的愚蠢行为付出了血的代价。可是我没有想到,孙尚香在房中鬼哭狼嚎寻死觅活的时候,孔明会冒着大雨在刘曦“停灵”的殿门前长跪不起。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主公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换了时间、地点、人物,耳熟能详的《出师表》从孔明口中缓缓吟出,令我心生时空错乱的恍惚。不同于历史上的《出师表》中对刘禅的勉力劝诫,这一世的孔明在大肆夸奖了一番刘曦的功绩后口风一转,着重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决心,“臣此生以讨贼兴复为盼,绝无二心,忠诚之心可鉴日月,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你这又是何苦!”平白无故的,他连把伞都不打就在雨中跪了一个多时辰,心疼地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孙尚香居心不良,信口雌黄,你理她做什么?”莫说刘曦根本不会把孙尚香的挑拨之言当回事,哪怕他心里真的因此埋下了疙瘩,你这么跪着也无济于事啊,此时此刻他正“死”着呢,即使有心原谅,也不能不管不顾地诈尸命你起来啊!
在我看来,孔明此举除了折腾他自己的身体以外,只有吓坏诸葛瞻一个用途。从来没见过爸爸如此狼狈的诸葛瞻被惊呆了,死死拽住孔明的衣角哭得惊天动地:“爹爹你站起来,我们进屋吧,你为什么要跪在外面,跪着膝盖很痛的,爹爹我们一起进屋吧……”
他才五岁,正处于半懂不懂的年纪。这几天因为相信了刘曦的死讯情绪本就很不稳定,断断续续哭了好几场,脸上的泪珠儿还没干呢就看到跪成了个雨人的孔明,一下子就控制不住哭了出来。
“你看你,没事找事,吓坏了孩子。”我好容易哄好了诸葛瞻,又捱算着时辰等到子夜,方才见孔明拖着疲惫的身子进屋,身上的衣裤轻轻一搅,挤出的水都够洗个冷水澡的了,“身正不怕影子斜,你理孙尚香干什么。”
十余载相识,六年多的夫妻,虽然很多时候仍旧不能完全理解他的思维,但我多少也摸到了点门道。古人将名节看地比命都重,不忠不孝是诛心的罪名,谁沾谁死。因此,我可以将孙尚香的言论当作耳旁风,孔明却不能。他需要摆出一个姿态,摆事实讲道理地告诉世人,孙尚香的话毫无根据,以免别人将他的“不屑辩解”误解为做贼心虚的默认。
“事实胜于雄辩固然有理,但既然一跪可免去无谓猜疑,又何乐而不为?”孔明接过我事先备好的姜汤,一饮而尽,“孙夫人之言并非空穴来风,在世人眼中,倘若主公横遭不测,我诸葛氏的确有□□之嫌。虽然你心知我并无此打算,可主公未必心无疑虑。但凡上位者,对妄想谋夺其权势之人均不能容忍。”竟是让我提防着刘曦。
我不由愣住。
孔明故意视而不见,继续道:“你虽与主公亲厚,却不可有恃无恐。古人言伴君如伴虎,不忘情义,亦谨记尊卑之别,方乃长久相处之道。”
……可他是我两世的亲人,我在她面前恪守尊卑之道会被他劈死吧?孔明不知我们的过去,故而才有如此告诫。
他再聪明,也无法理解穿越者历经两世的姐妹亲情。我正待解释,突然从外间传来了略略显焦急的敲门声。
“公主,不好了!”顾忌到在耳房熟睡的诸葛瞻,夏绿神情虽然不安,却刻意压低了音量,“曹贼集结了五十万大军,已经向着籍城开战了!”
曹刘大战,终于拉开了帷幕。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云中鱼的火箭炮!么么哒~
第79章 小儿
乱世出英杰,三国能人辈出,群英荟萃,但若问刘曦最忌惮的是谁,答案非曹操莫属。他外征匈奴、乌桓,内修书法、诗赋,雄才大略,机变多谋,被陈寿评价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作为两千年后的后来者,刘曦和我都是自小听着曹操的事迹长大的,莫说如今他带着五十万大军亲征,哪怕他单枪匹马冲杀而来,就凭着他在历史上的如雷贯耳之名,我们也不敢掉以轻心。
所以,即使对大战早有准备,平安汉依然如临大敌。不过,不同于战前的风声鹤唳,战斗真正打响之后反而有种尘埃落定之感,至少从我的角度来看,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嫌疑。
距离削弱实感,虽然我每天都能看到来自前线的伤亡报告,但当生命幻化成数字落于纸间的时候,总有种战争其实离我很远的错觉。
刘曦在前线与曹操斗智斗勇,我留守大本营吃睡遛狗,边境战火纷飞,汉中依然风和日丽。我看不到那些支离破碎的尸体,听不到那些失去至亲的哭泣,摆在我眼前的,只有几个冷冰冰的数字,死四万人和死五万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只能从孔明言简意赅的家信以及刘曦报喜不报忧的捷报中臆测千里之外的腥风血雨。
起初我并不甘于躲在后方独享清闲。这几年来我一直跟在刘曦和孔明身边学习处理政务,自认有了进步,正是最愿意用实践检验成果的时候。但是刘曦却一口驳回了我同去前线的请求,理由十分冠冕堂皇:“后方也是很重要的,我可不想曹操的地盘还没抢到,自己的老窝就被孙权或者士燮给踹了。”他带走了郭嘉、孔明两个智囊,只留下庞统给我,将守好荆襄益作为我的结业考试内容。
形势面前大局为重,我那点小遗憾在家国大事面前不值一提,可刘曦一边义正辞严地教育我要顾全大局,一边却将诸葛瞻拐骗去了前线,还装模作样地给了他一个“天纵将军”的官职,任免布告遍发全国,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放眼上下五千年,中国就没见过才五岁的将军,哪怕只是为了逗小孩子玩,这也太儿戏了。
可想而知我看到布告的时候是多么地怒火中烧,但刘曦极其有先见之明地带军狂奔数百里,哪怕我派了人骑快马日夜兼程也没能赶上。
“等他回来,我一定要打他满地找牙!”我发泄似地将他骂了千万遍,无奈鞭长莫及,骂完之后仍旧只能乖乖在汉中对瞻儿牵肠挂肚。他才五岁啊!放在现代连小学都没上呢,就被刘曦这个神经病带去战场看断臂残肢,也不知道会不会留下心理阴影。
“公主明鉴!为夫先前并不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