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得卧龙者得天下》第78章


暮蠡ㄔ爸校崭瞻竟艘徊ɡ词菩谛诘耐吠吹牧蹶亍安怀商逋场钡乩猎谏撤⒁紊希袂槟蜒谄1梗澳闼担绻曳懦鲆桓霾恢紊硗龅募傧ⅲ懿俸退锶母龌嵯扔卸鳎俊?br />
“哎,你说什么呢!”我连忙捂住诸葛瞻的耳朵,示意站在数十米外待命的春红把不小心窃听到了国家机密的小朋友带去别处玩,虽然从他一脸懵懂的表情来看,他完全没听懂刘曦在说什么,“你这不知避讳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瞻儿虽然是自己人,但他才五岁,童言无忌你懂不懂,谁知道什么时候她就说漏了嘴呢?”
“五岁怎么了?”刘曦很没有风度地翻了个白眼,瞪我道,“我五岁的时候都拿下人生中第一个全国第一了(指的是她前世参加的幼儿组儿童画比赛),当时记者问我得奖感言,我还能义正辞严地感谢祖国感谢老师来着。你别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精着呢,你生的这个尤其!诸葛亮的种,还是诸葛亮、我、郭嘉三个人联手调/教的,他要是会不知轻重地出去乱说我就把我的姓倒着写!”说也奇怪,刘曦向来不耐烦伺候孩子,但也许是舅甥天性,他偏偏对诸葛瞻疼爱有加,不仅亲自给他启蒙,还威逼利诱郭嘉做他的干爹,让孔明好生无奈。
诸葛一脉家学渊源,族中子弟无论性情、成就如何,身上都带着若有似无的书卷气,举手投足自有一股儒雅风流,孔明如此,诸葛均亦如此。但是瞻儿空挂了个诸葛的姓氏,却半点没遗传到他爹的风度,反而越长越像他那个永远没正形的舅舅,不仅坐没坐样站没站样,还一点儿都不喜欢读书,每天挖空心思想着怎么跟夫子斗智斗勇。
虽然古人三岁进书房的教育观念的确是丧心病狂了点儿,我也不愿拔苗助长,但我儿子在同龄人都已经能把千字文倒背如流的年纪只会惹猫逗狗也真的是太挑战我的底线了。最重要的是,他不是不聪明,他就是单纯地不想读书!
我跑去跟儿子谈谈人生谈谈理想:“瞻儿,你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我想当皇帝!”诸葛瞻这小兔崽子抽着鼻涕就把能把我们全家满门抄斩的伟大理想给交代了,“舅舅说,当了皇帝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以后要每天跟娘亲睡,把爹爹赶去睡书房!”
当皇帝就为了跟妈睡……我默默地抹了一把汗,引导他道:“你已经是个男子汉了,男子汉不能跟娘亲睡,哪怕是皇帝也不行。”再说,就你这学习态度,将来臣子们跟你拽文你都听不懂,“能当上皇帝的人万里挑一,你看你爹和你干爹,他们读了那么多书都没能当上皇帝,能当皇帝的人肯定得比他们更厉害、更努力,对不对?”
诸葛瞻不愧是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很快就跟上了我的思路,反悔道:“呃,那我不要当皇帝了,我当主公吧,像舅舅那样每天不用读书,就吃吃喝喝睡睡,我很喜欢。”
虽然刘曦是高举着平安王的旗帜起家的,但自从局势稳定之后,邵阐提出王爷的名号只能代表刘曦的出生,不能充分体现他平安汉之主的地位,因此建议改称为主公,就像以前刘备虽然是豫州牧,麾下将士却称呼他为主公一样。虽然这种对于称谓的纠结看起来像是没事找事,但不可否认,改了称呼之后的刘曦灵帝亲子的身份不断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在荆襄益积威日深的主事之公。哪怕在日益完善的制度安排下,刘曦即使连廷议都很少参与,看官文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诸葛瞻眼中完全是个只知吃喝玩乐的闲人,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权威。
比如这回,他突发奇想地要用假死引蛇出洞,下臣们虽有疑虑但最终竟无一人出言反对,全都无条件地支持刘曦来演这场戏。
我不免担心道:“开战之后局势必然非常紧张,你的身体吃得消吗?”家国大事重不过刘曦的健康,私心里,我还是希望等刘曦的头疼病被根治之后,再来考虑吞并曹操和孙权的问题。
但刘曦却有不同的考量:“华佗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为我动手术呢,如果十年、二十年不能痊愈,难道我们就坐以待毙,等着孙权和曹操打上门来了吗?连你儿子都知道什么叫先下手为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了呢!”
他知道这些还不是你教的,不然他一个连说话都漏风的无齿小儿能懂什么?
不过刘曦固执己见,决定的事情向来都执行地十分坚定,极少变更:“你具体打算怎么做?”
刘曦咧嘴一笑,从案上的书卷中抽出一叠极不起眼的书信道:“我已经做了详细的计划,你今天带回去给诸葛亮看看,让他明日一早来我府中议事。”
看来,孔明要更忙了。
我接过书卷,心中盘算着晚间吩咐厨娘给他做点好吃的补补,深深地叹了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云中鱼的连续三颗地雷,感谢大家对我更新速度的容忍,抱~
第78章 政变
“铛……铛……铛……”
经过周密的计划,深夜的丧钟响彻汉中,惊醒了潜伏在黑暗中的魑魅魍魉。曹操多疑,孙权果决,我原本以为刘曦死亡的消息放出后最先有所动作的会是东吴,谁知江东未动,内乱先起。
领着平安汉数千精兵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未来国母”孙尚香。
“倒是没想到她能策反如此多的兵士为她卖命。”因为自知理亏,在婚姻关系上无法给予孙尚香更多的刘曦对这个妻子一直相当宽容,哪怕对她“身在平安,心系东吴”的小九九心知肚明,在她没有对平安汉造成实际伤害之前仍然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这并不代表刘曦是个好糊弄的傻瓜。
哪怕没有亲见,孙尚香初入襄阳时与严畯合力玩的那一手突袭还是给刘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自成亲以来孙尚香一直循规蹈矩,也无法改变她是一朵带刺的玫瑰的事实。虽然孙尚香带入平安汉的“陪嫁”士兵都被孔明客客气气地遣返回了江东,严畯如今也在鸟不拉屎的梻水之滨苦哈哈地修订他的《潮水论》,但孙尚香身边的那几十个侍女全都是能文能武的女汉子,又正处婚龄,在孙尚香有意无意的牵线搭桥下,已经有不少效仿主子嫁入平安汉的儿郎,成就了“孙刘联姻”。
自古枕旁风最撩人,运作得当自有妙用,此次孙尚香能够积聚力量率兵政变,就是得益于其心腹侍女竹笙所嫁的一名小有权势的将官。不过,以孙尚香的能力,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我以为经历了上次的教训,她已经学乖了,没想到还是那么天真。”孙尚香的手段在刘曦眼中幼稚地如同过家家一般,虽然初始时因为她真的敢将政变付诸实施而大吃一惊,但镇定下来后轻而易举地就终结了孙尚香的痴心妄想,“孙权那么老谋深算一个人,怎么会养出个这么没脑子的妹妹。她根本连王府里有多少兵士都没弄明白吧?哪怕我真的死了,她随便拉出几千号人来就想玩政变□□?她咋不上天呢?”
虽然出生在江东霸主之家,而且喜好舞枪弄剑,在这崇尚女性柔美的三国算是特立独行,但孙尚香本质上仍旧是个被娇养在深闺的千金小姐。她读过兵法却并不精通,心怀帮助兄长的志向却没有相应的实力。她是孙坚的遗腹子,孙策死时年仅八岁,对于庙堂之事尚在懵懂,孙权掌权后也从未给她机会插手政事,对于逼宫、□□等政治手段的了解仅限于史书,纸上谈兵注定难成大事。正如刘曦所说,她连王府中的巡卫布局都没有摸清就擅自用兵,简直天真地可笑。
政变□□等同谋反,古往今来谋反都是杀头的重罪,王子庶民均不能幸免。孙尚香虽然蠢但还算有气节,自觉死罪难逃也不求饶,干干脆脆地拿起手中长剑就往自己脖子上抹,幸而被眼疾手快的陈岳拦下。
“嫂子倒是真不惜命,手起刀落说死就死了,只是不知远在江东的吴夫人听到女儿的死讯,心中作何感想。”由于刘曦诈死不方便出面,料理政变后续事宜的重担就压在了我这个皇妹身上,我垂眼瞧着已经沦为阶下囚的孙尚香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模样,忍不住冷笑道,“你死了自然是一了百了,却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孙将军收拾——平安汉‘害死’了他心爱的幼妹,打吧,免不了劳民伤财,还不一定能打赢,不打吧,又得背负上忍辱苟且的恶名,如此看来,嫂子可真是个懂得体贴兄长的妹妹!”
“呸!”孙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