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桥》第44章


大伯母道:“不要紧,先跟着我们住着,等成家了自然就好了。”
他们这些长辈,很不愿意看到顾岳像他父亲当年那样偷偷跑掉,耽搁了家里给他说亲的姑娘,还闹得两家人好几年都拉不下面子不好来往。再说了,他们也不指望家里子弟去攀什么高枝,不如娶个同乡的姑娘,知根知底,哪怕自家男人在外面打个十年八年仗,也能稳稳当当地替他守住这份家业传承下去。
所以,顾岳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大家点头称赞完了,转身照样盘算着应该替他相看哪家姑娘,大伯母和大姑姑更是不以为意地当面催促。
从昆明城逃出来、孤身辗转数千里回到湘南之后,又经过了招安张斗魁、护送程旅长一行从长沙回到衡州以及解决省城赵大帅派来的刺客等等大事之后,顾岳满心以为自己已经算是独当一面的一家之主了,但是现在,他发觉自己在大伯母和大姑姑面前,照样还是只能被她们按在地上揉搓,比大伯父家里那几个堂侄堂侄女也没强到哪里去。
好容易等大伯母和大姑姑想起还有一堆家务活没忙完、停下唠叨,叮嘱几句便出去忙活去了,顾岳忍不住长吁了一口气,重新抬头挺胸地站直了,李长庚和顾豪岳也是同样长吁了口气,大家互相看看,都觉得很不好意思――大伯母和大姑姑数落顾岳时可没忘记将他们两个也捎带进去。
中间有人过来找大伯父,大伯父出去好一会,等到大伯母和大姑姑唠叨完了忙家务去了才进来,四下里又看过一圈,觉得暂时没有什么可收拾的了,出去之前又对顾岳说道:“六丙传话出来说,今年冬天会特别冷,要赶紧趁着这几天多砍柴。村里满十六岁的男丁都要轮流进大明山砍柴去,你等会跟豪岳和长庚学学怎么吹竹哨、听竹哨。”
顾岳不太明白为什么上次跟着进山祭祖扫墓不需要学这个,这一次却要学了,不过还是答应下来。于是下午就一直在学习辨认不同的竹哨声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李长庚和顾豪岳以竹哨对答来给他示范,又学了几种简单的竹哨吹法,比如说发现带枪土匪一人时怎么吹,两人时怎么吹,离得远近不同时又有不同吹法――山高林密,一个人嗓门再大,也总不如这竹哨声传讯方便。
顾岳房里有枪有子弹,大伯父为此又专门给顾岳的房门加了一把铜锁,叫他记得出门时一定锁门,免得哪家小子不懂事,翻出枪来,万一走火,麻烦就大了。
明天要早起,晚上早早便吃过饭,练了晚功之后立刻洗漱歇息。
借着窗纸外透进来的微微月光,顾岳躺到床上时,不觉望了望房梁。当然看不见那个小小铜盒。出了一会神,顾岳忽然翻身起来,借着床架和墙壁的夹角,攀上房梁,将铜盒拿了下来,然后将自己的学生证也锁了进去,再重新抛到房梁上。
像大伯父一样放得稳稳当当。
顾岳满意地放下纱帐,倒头睡下。
第29章 桃之夭夭(二)
二、
每年中元节过后,农事不忙,天气晴好,八桥镇最靠近大明山的几个村子,常在这段日子相约进山砍柴,至于离得远的村子,不敢在山里过夜,大多是买柴来烧。李家桥还有自己的炭窑,也要趁着这段日子多砍柴来烧木炭。
因着六丙瞎子传出话来说今年冬天特别冷,大家都觉得今年应该准备更多木柴更多木炭才好过冬,所以李家桥这次比往年多加了一个什进山。
这一次进山,照例带了刀枪药物看家狗,编了队,放了前哨后卫,走的是上回祭祖扫墓的那条路,其他几个村子的人,同样跟在李家桥人后边。李长庚这次和顾岳编在一个什里,什长还是李家高升叔爷,不过其他人都换了。
一口气走到三道岭,缓坡上有片小小平地,除了往墓地的路之外,另有三条小路分出去蜿蜒伸向四周的山头,李家桥的队伍就停在平地上休息。李长庚一边喝水一边对顾岳说道:“到这里就要分队了。要还是一个大队拉到同一个山上,整片山头都能砍秃去。”
顾岳打量着四面的山林,这么大的范围,警戒的难度比上次扫墓祭祖时可要大得多。
休息小半个时辰,吃了干粮喝了水,养足精神体力之后,放了一个什在这片小平地上搭营挖灶、烧水煮茶,随时应急――顾岳猜测这个什应该是预备队,砍柴也很耗体力,所以绝不能将所有人的体力都耗干净;三个什分别从那三条小路出发去砍柴,余下一个什分成三队给这三个砍柴的什做警戒,多出的一个跟着离宿营地最远的那个什走。跟在后面的其他村子的人,早有默契,也分成三队,跟着出发。
这一次轮到顾岳这个什警戒。他是新手,李家高升叔爷特意将他放到和自己一组,指点他哪些地方地势高旷视野开阔好设岗哨,哪些地方容易行走攀爬、要特别留意土匪出没,哪些地方又是悬崖峭壁、可以稍稍放松一些。
顾岳一边听一边和自己记得的军情学地形学课程对照,觉得很有意思。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似乎李高升这样的乡民根本称不上英雄吧,不过很多东西,还真是殊途同归。
同一组的另一个同伴,警戒过好几回了,算是颇有些经验,因此对高升叔爷的提点,不那么上心,倒是满脸艳羡地盯着顾岳掖在皮带里的□□和子弹匣,很遗憾地只能摸两把□□过过瘾,没法像另一个什的警卫那样插在腰带里显摆显摆――这次领队的是顾家一个韶字辈的族伯,知道顾岳手里有把□□后,便和他商量了,不轮到顾岳警戒的时候,就借枪给负责警戒顾岳这边山头的警卫用用。
大概是因为张斗魁刚刚被收编不久,大明山这块风水宝地暂时还空着,没有大股新匪生出来,零星散匪又不敢招惹这戒备森严的大队人马,因此直至太阳西下时,都还是风平浪静。即便如此,李家桥的警戒还是半点也不敢放松。三个山头的人马收回来,挑着柴下山,守宿营地的那个什断后,原来担任警戒的那个什仍然是前哨和护翼。
天黑时分,顾岳一行人回到了李家桥,木柴暂时放在大晒谷场上头的仓库里,跟着他们进山的三个村,也各挑了三担柴放进来,算是一点搭顺风车的心意。李家桥愿意庇护一同进山的村子,这是情份,不是本份,所以得了便宜的村子,也要表示自己识得这情份。
砍柴一连砍了五天,五个什轮流警戒和守宿营地――顾岳这时也大概明白,这一回为什么自己要学吹竹哨和听竹哨,上次进山扫墓时是专人警戒,这一次却是轮流警戒。
顾岳轮到了一天警戒一天守宿营地,然后断续砍了三天柴,他用柴刀很顺手,就是挑重担还不太习惯,每天晚上回来都得让顾豪岳用药酒给他把肩头淤血揉开,不过比起夏忙时候的情形已经好多了,想来到收晚稻时会更习惯挑重担。
最后一天砍柴时,顾岳这个什有个何姓的表叔――这人与何思慎是隔房的堂兄弟,满脸络腮胡子,李长庚这一辈从小就叫他一声“胡子表叔”――何表叔一个不留神,碰到了一棵野漆树,树枝树叶拂在他脸上手上,何表叔曾经吃过漆树的苦头,脸上手上还没开始红肿起疹,就感觉痒起来了,苦着脸说今晚得赶紧找老何郎中拿药去。
李长庚一想顾岳头回进山砍柴,还不知道他怕不怕漆毒、碰过漆树没有,这漆毒有人中了不到两个时辰就发出来,也有人好几天才发出来,一听何表叔这么说,立刻紧张起来,赶紧道今晚他和顾岳也一道去找何郎中拿药,又亡羊补牢地教顾岳认清这漆树模样。他们家和大伯父一家人都不怕漆毒,所以上山前根本没想起来要教顾岳别碰漆树。
顾岳觉得没必要,等漆毒发出来了再去拿药也不迟,这漆毒说起来就是红肿起疹发痒,和毛虫刺蜇人差不多,不算什么大毛病。何表叔“呵”了一声:“仰岳啊,别怪老叔我没提醒你,真要等到漆毒发出来了,那个痒法,嘿,那是一刻也等不得啊,多的是人痒得满地打滚挠得全身是疤!老何郎中的药店可是在八桥镇上!”
从李家桥到八桥镇,脚程再快也得个把时辰。再要加上制药熬药的时间,就更说不准了。
何表叔说得严重,顾岳也不敢掉以轻心,他怕自己真要痒得在地上打滚就太难看了。
这一日他们回到李家桥稍早一些,天还没完全黑下来,匆匆吃过晚饭,在清江河里冲洗一番,顾岳就与何表叔一道趁着星光往八桥镇去了。李长庚要跟着来,被顾岳挡了回去,他走过两趟,认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