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将军不好撩》第31章


侯苒转头看了眼又在喝冷茶的那人,微微安下心,倒是有件事想问问他的。
“大哥哥,你是不是……不喜欢我进宫?”
侯誉风饮尽最后一口茶,搁下茶杯:“是。”
后又自言自语般低声道:“宫中多少阴险之人,明争暗斗,偏你还觉得好玩。”
什么?
……她何时说过好玩了?
侯苒倒回去想了会儿,禁不住心里翻个白眼——该不会是今晨出门前他随口一问而她也随口一答的……那句吧?
既然不是真心话,她便只当没听见,自然也不说往后还会不会进宫。
谁晓得有个万一会如何呢,正如她行医时从不对伤患病者许诺定能治好,事事皆存在变数,何必给自己立下口头标,来日却撞个头破血流?
“回去吧。”
事已谈妥,看外头天色渐暗了,侯誉风从宽榻上站起身,顺手牵过另一边也跳下地的小姑娘,抬步往外走。
“嗯!”
******
侯苒并非喜欢生闷气的人,把事情说开就算揭过去了,也不会再与惹自己不高兴的人计较,每日该如何过依旧如何过,偶尔随侯誉风出趟门散散心,或是待在国公府里无所事事,好不悠哉。
期间荣安郡主倒是来找过她,但碍着国公府现在多了个即将成年的侯世子,她又是待嫁的年纪,不方便来得太频,而且来了也大多在花园或内院走动,无法随意。
不过倒也巧,就这短短两月来的数次里,居然两三回都恰好碰上了谢明瑄登府造访,虽然每回他都有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但侯苒看着总觉得不简单……真有什么要紧事,谢公子还能特地途经花园与郡主殿下“偶遇”一场,顺带闲聊几句?
不过她乐见其成,谢公子何时看上荣安郡主的并不重要,如何让两人感情升温方为关键,于是时常也帮上一把。要是谢公子比她先来,那就不急着过去了,给两人单独相处的机会,若碰巧在旁,那就装作不经意说些意有所指的话,反正她是小孩子不怕羞,童言无忌。
谢明瑄很淡定,只是笑意勾人地望着郡主殿下,倒是宋宝瑜脸皮薄,稍一调侃就自个儿脸红了,低着头微微瞪她,但瞧着也并不讨厌,想来对谢公子也存了几分心思的。
总之一来二往的,这国公府都快成他们俩的幽会圣地了,侯苒每每躲在远处吃瓜看戏,心想用不着等荣安郡主明年及笄,谢公子都要上门提亲了吧。
春寒不知不觉间已消逝无影,日头渐盛,盛夏的风送来了阵阵扰人热意,叫进出忙活的下人们汗湿了一身粗布衣裳,也叫那一路小跑出府门的小姑娘热出了满额头的汗。
“真是的……急什么呢,慢慢走便是了,万一摔着怎么办?”
马车内,荣安郡主拈着手帕给小妹妹擦汗,旁边的景王妃边摇扇边呵呵笑道,瞧着心情甚佳,连眼角都笑出了细微的纹路。
“苒苒怕王妃娘娘久等,所以才……”
不错,今儿她又随景王妃母女进宫了。
自打上一回见面已过了两月,宫里又是祭节又是举办各种宴席,严查进出宫的人,因此景王妃也只是轻车简从去探望一下妹妹,等这下终于忙过了春,她才好带上两个小辈同行。
“等一会儿不碍事的,这么大热天,你顶着日头跑来跑去,可当心要中暑呢。”
马车正平稳前行,跪在边上伺候的婢女倒了杯茶,小心翼翼端到侯苒面前,侯苒接过来抿了一口,微凉,只润润喉便递回去了,没多喝。
景王妃却不知她习惯,以为小姑娘是矜持而已,借此又说了自家女儿几句,本来宋宝瑜都听习惯了,撇撇嘴并不在意的,岂料景王妃最后还来了一句:“你这样啊,就不怕人家谢公子不喜欢?”
“……娘!”真不愧是自家亲娘,说话老扎心了,险些没把宋宝瑜羞成一张大红脸,“谢公子喜欢什么便是什么,我才不管呢。”
“怎么不管了?”景王妃摇摇头,以过来人的口吻道,“娘与你说,这要是喜欢一个人,就该把他管得死死的,不能放手。你呀,要是连自己这点儿小性子都管不好,日后还怎么管得住他?”
“……”
“还有啊,你……”
第30章 
景王妃为人直率大方; 说话办事向来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但对自家女儿却仍是难免要多操心; 既然提到便顺口开始说教了; 事无巨细,语重心长; 到底是为自己好的亲娘,荣安郡主再不满也只能乖乖听话。
侯苒自觉事不关己; 于是规规矩矩坐在小桌旁边; 边饮茶边专心致志地……走神。
不说贤妃娘娘; 这两个月来她也未曾见过太子殿下,一来太子在宫中不能随意出来,二来侯誉风那天说了让她莫要与太子来往; 便是有什么能见到太子的场合,想必侯誉风也不会带她去。
不过,她知道侯誉风自己定是见过的。
承袭国公位之前无须上朝,但宣帝与侯百川有过命的交情; 待侯誉风也当是半个侄子了,时不时便召入宫去闲话家常,约莫留一两个时辰; 并不多,想来日理万机的皇上也空不出太多闲暇。
进了宫,自然就有碰面的机会,至于是太子殿下有意制造抑或是真的偶然; 侯苒不清楚,但只消看见侯誉风顶着张冷冰冰的臭脸回府,那日必然是见过太子殿下了。
“无论是谁,总会有看错人的时候。但,没有下回了。”
……
他亲口说的这句话,不自觉又浮上了她的心头。
在前世的记忆里,永安三年秋,北境受侵,侯大将军奉皇命前往漠北平乱,血战三月终得胜,不料侯大将军领兵追击敌方残党时,意外坠崖,不幸伤重而亡。元帝闻此噩耗,悲痛万分,追封其为镇北王,予以厚葬。
元帝名讳涣,若无意外,便是如今的太子殿下。
侯苒记得清楚,自己穿到这具身体后,曾收留了一位病入膏肓、成日在梦中胡言乱语说自己下毒谋害了大将军的老太医,不久又偶然救了伤重昏迷的侯誉风,再后来,被几个眉心有相同刺青的黑衣人一剑灭口。
照此推测,侯誉风应该也死在了这些人手里,并且出于某种原因,他的死被伪装成意外坠崖的假象,贴皇榜公之于众,能做得到这些事的人绝不会多,倘若是元帝所为……
不,或者换个说法——
最容易也最有能力促成此事的人,除他以外,别无二选。
那么,如今的问题是,侯誉风知不知晓当年自己为何人所杀?
若他死前与她一样见到了黑衣人的模样,很可能认出他们眉心上如出一撤的奇怪刺青,是某种特殊身份的象征,自然也就明白是何人对自己下的毒手。
可……他当时双目失明,已然瞎了。
即便在她死后,那些人闯入屋内与他说过话,他凭此认出了他们的身份,但后来也同样难逃厄运。
寻常人死后,饮孟婆汤,渡奈何桥,忘却前尘,投胎转世,即便有幸再世为人,也不会记得上辈子发生过的事了。
更何况,除了她这种半路重生的怪胎,其他人应该都是顺着原本的历史轨迹而存在的,此时才十四岁的侯誉风,怎么可能预知到十数年后发生的事?
“……但,没有下回了。”
下回?
也就是说,在他现有的经历中,已经有过一回了。
侯苒微微愣住,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莫非……侯誉风也是重生的?
倘若如此,那他定会保留生前的记忆,很可能也记得前来刺杀自己的人是谁,或者说,认出他们是太子殿下派来的人,所以,才会有“下回”这一说?
侯苒陷入沉思,不经意间,思绪中又牵扯到了另一件陈年旧事。
据侯老夫人所言,侯誉风自小在隐剑山庄随师父墨无为习武,三年前学成回京的路上途经正遭遇饥荒的蔺城,百姓拖家带口地四散逃难,几乎成了一座空城,而她则被丢在城门边的驿站,被落脚歇息的他发现了,于是好心将她一并带回了府。
当时她听过便罢,因为在这具身体原本的记忆里,收养她的老猎户也曾对她讲起,自己是在蔺城无意捡到她的,看襁褓里的小娃娃饿得快死了,于心不忍,正巧他也没有家室,便带回山上当闺女养着,死后也有人送终,只是这一世不同,被侯誉风提前一步找到了她而已。
可如今想来,事情似乎并不是巧合。
据她所知,从隐剑山庄回京城最近的路并不经蔺城,而他却特地绕了远路,是另有要事,还是……为了来蔺城找她?
侯苒记得,在他前世伤重的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