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恋]与宋先生》第4章


对于我的否认,宋老师显然不太相信,他眼中的担忧不减反增,语气也更加温柔诚恳,斟酌着措辞向我解释,他为我做的任何事都不是为了我的回报,只因为我是个有天赋的孩子,而且他很喜欢我,只要我喜欢学习,他愿意一直为我提供帮助,名次并不是必要的条件。
宋老师会这样对我承诺,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以为他给我帮助,至少会对我的名次有所期待,没想到他竟是一无所求。
后来想想,或许我听到宋老师这样承诺以后,应该表现得激动一些,比如感动地扑到他怀里,流下感激的泪水等等,但我大约天生不擅长走煽情路线,也缺乏影后的潜质,当时我的反应仅仅是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宋老师很久,然后,像他对我那样耐心地对他解释,我之所以快马加鞭地学习,真的不是迫于什么压力。
为了让他放心,我还特别使用了举例说明,比如我和别人不同,其他同学回到家以后可以看电视,但我没有电视,与其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坐着,不如学习,再比如其他同学回到家以后,可以缠着爸爸妈妈带他出去玩,或者给他做好吃的,但我没有家长可以商量,与其一个人在屋子里坐着,不如学习……后来我停止了举例,因为我在宋老师的眼神里看到了心疼。
我不喜欢宋老师的眼睛,他的眼睛有种魔力,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击中你心里最柔弱的地方,让你的世界整个安静下来,让你自以为的无所谓无所遁形。
后来我们就那样静默地对坐着,最后还是宋老师先开口打破沉默。他解开了风衣,对我说:“时间不早了,我们睡吧,我给你讲故事。”
那个晚上,我们并排躺在床上,他用英语给我讲格林童话,具体内容我没记清,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低沉温柔的声音上,和我脖子下面枕着的手臂上。
那是个奇怪的晚上,宋老师的承诺没有刻进我的脑海里,隔着衬衫的体温却源源不断地渡进了我心里,让我在和他分开之后,第一次因为想念,而想念一个人。
4那一年名满昆城(3)
后来我顺利地通过了学校的测试,直接跳读四年级。对此二年级的校友表示十分高兴,因为只能争第二的痛苦终于可以由四年级的学长们去承受了。
对于我,跳级以后并没有什么变化,名次还是原来那个数字,只是赞助我邮票和信封的热心人士,由原来的一个变成了很多。周围的同学,也从两小无猜,变得互相之间有些暧昧。
不过那时的高年级学长远没有现在的小朋友开放,在那个播到床戏只余关灯拉被的纯真年代,所有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悄悄滋长的爱苗,转化为实际行动也就是课堂上的小纸条罢了。
出人意料的是,整个小学阶段都不曾收到纸条的我,在毕业前一天,竟然收到厚厚一摞的浅色信封,里面还有不少是我在二年级时的同班同学写的。
我对着这些信坐了很久,也没考虑好是拆是扔,最后,还是宋老师来接我时,帮我逐一拆阅的。用他的话说,爱情是美好的,而少年的爱意是天蓝色的,我可以选择不接受,却不能不理会,因为当过了那个特定的年纪,就再也读不出那样纯净的心意了。
宋老师拿着信,用他那丝绒般细腻的嗓音为我一一念出信中的情愫,开始我还记得他所念出的内容,到最后,我竟不知宋老师都读了些什么,只记得他低醇的嗓音,和他温柔垂目的侧脸。
那些信最终都被宋老师打包带走,因为我不打算保留它们。离开之前,我在自己住了三年的小房间门前静静站了半个小时,算是对它的告别,然后便拎起行李,跟随宋老师坐上了开往省城的汽车。
和入小学时一样,入读中学的手续也是宋老师代我办理的,由于我是学校早已看中的学生,各项手续办理起来都很顺利。我被划入了师资配备最好的实验班,正式开始了我的中学生涯。
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有很大不同,新的环境,新的同学,还有新的学习与生活规律,都让我适应了很长一段时间。大约过了两个月,我才慢慢习惯了在省城的学习生活,交了一些新朋友,与室友们也磨合得比较融洽。
这期间我与宋老师之间的通信比以往都要频繁,宋老师在信中始终如一的耐心和关爱,是我适应新生活的过程中最大的能量来源。有很多次他打算过来看我,最终都因工作忙碌未能成行,我有时想起他,反应也变得有些奇怪,常常对着他写给我的信发呆很久。
我不清楚自己是怎么了,收到宋老师的来信,会特别开心,收不到宋老师的消息,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像是缺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为此我只好不停地学习,以填补难熬的时间缝隙。
几个月的时间就在适应与想念的过程中,慢慢流走,很快就到了期末考试前期。班里的每个孩子,在小学时期都是各自学校的佼佼者,面对中学阶段的第一次大考,都表现得跃跃欲试,渴望证明自己。但我最盼望的却不是考试,而是宋老师的来信。
考试前几天的午餐时间,一封信出现在我的桌上,不过不是来自宋老师,而是来自我的班长钟文宇。他将信甩到我的桌上就离开了,动静大得全班同学都向我们看过来。
从钟文宇眉眼之间的挑衅来推断,他这枚少年对我的心意绝对不是纯洁美好的天蓝色。我出于好奇,吃过饭就将信打开了,信里的心意果然不是天蓝色的,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它,我推荐“一片杀气”。
一直到收到这封信,我都不知道自己一直低估了自己的名气。自从连跳两级起,我就已成了省内各方学霸密切关注的对象之一,跳级后连续三年大考第一,则更加刺激了各路学霸的脑部神经。
特别是省城的学霸们,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学校之外都有共同的圈子,彼此之间多有联络,听说我被全省最好的附中选中招入,早就互通心声,打定主意要将我这个小地方来的伪神话拉下马。钟文宇,就是这项计划的带头人之一。
他用上佳的文笔,代表十名顶尖的同级学霸,向我下了一封成见十足的挑战书,信中他的字就如他的人一样,瘦削、好看,处处锋芒,措辞也和他的性格一脉相承,大气又张狂,誓言在期末考试中破我大考未曾第二的“金身”。
在小学,毫无悬念地第一了太久,我常常倍感寂寞,面对考试也不再有最初的热忱,这封联名挑战书虽然敌意十足,却如一管强力鸡血,大大激发了我对考试沉寂已久的热血,让我重新感觉有事可忙。
而有事可忙,我就不必总是烦心自己对宋老师莫名的的想念,所以不管结果会如何,我都欣然接受了挑战。我一刻不停地紧张复习着,终于能暂时将对宋老师的思念放在一边。
考试结束那天,高强度的复习也随之结束,同寝室友也纷纷回家去住,我回到寝室,看着一张张空荡荡的床铺,忽然有种无力感,干脆翻出宋老师写给我的全部的信,爬到床上一封一封地读。
让我无奈的是,读信再也不能缓解我对宋老师的想念,我的情绪第一次出现不知名的烦躁。这种烦躁的情绪在家长会的前一天达到了顶点,我甚至不能像往常一样很好地控制住情绪,钟文宇感受到我的情绪波动,与同学谈笑间笑得特别意气风发。他大约是以为我如此反常,是在为成绩忧心。
最终成绩在家长会当天上午才出来,我考了一个破校史纪录的分数,钟文宇和一帮等着看我出丑的人的脸色,黑得比锅底还要难看,而我,如果有一面镜子让我照一照,我觉得我的脸色也不会太好。因为宋老师虽然来了,却不是一个人,跟在他身边来的,还有一个年轻温婉的女子。
他们并肩而来,好像一对璧人。我感觉自己像吞了一块生铁,胸口闷得难受,一直到那女子走到我面前站定,我整个人都是僵硬的,挤不出一点笑容来,但她却表现地毫不介意,很热情地微笑地看着我,自我介绍她叫陈蓉,我可以叫她蓉蓉姐。
宋老师依然如以往一样,拍拍我的肩就为我去开家长会了,没有与我过多地交流。这本是我们之间相处的常态,可多了一个陈蓉却让我忽然觉得,宋老师对我较以往有些淡漠。
我对陈蓉有一种直觉上的抵触,一直到她将我拉到操场边的长椅上聊天,我也没有开口,对她的回应,也只有简洁的“嗯”,直到她的话题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