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为本[农]》第136章


“我目前主要想培育的是黄豆,但就宫里这点田地,束手束脚地折腾不开。打下长安府时,不是得了好几个无主皇庄吗,借我一个用一用可好?”
大豆作为后世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很重要的,对这时代的百姓来说,也不去讨论种出经济效益了,主要还是为了榨油,让百姓们吃得上油,所以姜秾打算研究杂交大豆——主要是大豆类中的黄豆。
早在穿越之初,姜秾就想着通过大豆和小麦接茬复种的方式,让百姓的粮食增产。但苦于肥力问题和人力问题,就暂时搁置了。
如今她觉得可以再试试,肥力问题有绿肥和火粪,若还是不行那等得空后,她就去研究一番化肥,肥力方面的问题应该能解决。至于人力问题,当时姜家家只有姜双五和周翠娘两个劳动力,接茬复种会很辛苦,但现在放到’炎军‘所占的几近三分之一的中原地盘之上——以后或许就是整个中原了,问题就变小了。她给出选择余地,百姓们有余力肯吃苦的就种,没有余力吃不了累的那不种就是了。
可惜的是,如今玉米和土豆、土豆和红薯还没传入——也许传入了只是没被广泛发现,否则她就直接去研究这些了,就让百姓填饱肚子方面来说,土豆、玉米和红薯能更快达到这个目标。毕竟在她所在的历史中,高产的红薯可是造出来一个盛世的,康乾盛世的另一种说法就是’红薯盛世‘。
夏简戟还能说什么?当然只能同意啊:“好,城北紧挨着就有一个无主皇庄,我会让农部尚书配合于你。那个皇庄里面有个尚算不错的别院,田地也有四五百亩,秾妹你想种什么就随便种!”
挥手就是一个带别院的小皇庄,也没多有气势呢……
但姜秾是很高兴的,“嗯,从坤宁宫出发穿过御花园,经过神武门广场后从神武门出了皇宫,再走一会儿就是皇庄?”
“不,出了神武门后出城去才是。”
“那也还蛮近的,很方便。”姜秾已经在心中规划出行路线了。
那当然了,不近点,怎能让你当天来回呢?就算真耽搁了,也还有个别院可住呢,有空闲了他也能陪着一起住那皇庄的别院。
“是还蛮近的,坐车单程也就两三刻钟的路程。”
……
自从搬进皇宫,两人成为真正的夫妻之后,夏简戟就夜夜都宿在姜秾的寝殿,当然在姜秾从科学的角度,给出每七日三至五次为宜的规定后,他们倒也不算夜夜笙歌(其实差得也不远了),但耐不住夏简戟年轻力壮、精力旺盛,每每都要痴缠着打破规定,闹得姜秾很是劳累。
就像今夜,从慈宁宫回来,洗漱完毕躺上床之后,夏简戟的手脚就不安分起来……
前天晚上要准备第二日的称王大典,昨天晚上两人又都累到了,这人晚上只是安分的睡觉,但今晚就不安分了。
“每七日三至五次,大大前天就已经满五次了,今明两天就继续安分的歇上一歇。”
“从哪天起记的七日?为夫忘了,那就从今天重新记日子罢!”
“你上次也是这么说的。”
“以次数来计远远不够,以夜计数还差不多。”至于每夜多少次,这就不知道了。
“……”看在他今天借她一个皇庄来用的事情上,她今天就不计较了。
……
现在是三九寒冬里,皇庄只能先收拾好了预备着,等到明天开春之后,才开始播种黄豆。
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年节要过呢,这是夏简戟称王姜秾封后之后的第一个年节。
第98章 
除夕守岁; 皇宫里本该举办家宴以示庆贺,不过如今宫中主人就三个; 家宴上未免会冷清了些。
这又是夏简戟称王后的第一个年节; 意义格外不同于寻常年节; 如果在除夕夜宴请群臣,酬谢他们一直以来的追随和忠心; 那是很好的。
夏简戟与葛蕤他们商量过后; 一致认为可以将正月一日元旦时赐宴王公大臣这事挪一挪,换成在除夕夜宴请群臣,取意‘君臣一家’热热闹闹的吃一顿团圆‘家宴’。
于是,就此决定了除夕宴请群臣。既然是君臣一家的家宴; 自然也就允许朝臣们带上一两个妻儿家眷; 不过参宴人数增多; 也给准备宴会这事加大了难度。
因为夏简戟称王时日尚短,加上宫里主子很少,东六宫和西六宫等宫内大多宫殿都是关着的,只有一些宫女太监定时去打扫; 他们又不愿损伤民力、大范围征选民女男丁以充实宫廷仆役,所以目前为之; 内府诸司都只是搭起了框架,人员远远没有填充满。
内府诸司之中; 掌皇帝及宫廷膳食及筵宴等事的尚膳监,已算是人员相对较多的了,不过; 要准备一场除夕君臣家宴,也不是件简单事儿,一个个都团团转的忙碌了起来!
毕竟这除夕夜宴,可是他们在王上和王后面前办的第一桩正经事,平日里因为宫中主子少且又不爱折腾,所以哪怕他们尚膳监人少,也还是算很闲的,难得这次机会来了,他们可要好好表现!
办好了差事,在大太监甚至是王上和王后那里留下个好印象了,日后升迁或者得到重用,才算是有可能了。王上身边还没有特别重用的宦官,王后身边也只有一个大宫女郑茗,好位子可多着呢,可得趁早出头了去占上!
为了除夕君臣家宴,宫里下人们都忙碌起来,姜秾这个后宫之主自然也没可能闲着,时不时就有太监和宫女前来让她拿主意,操办一场宴会,有许多如用什么茶酒、瓜果、菜色和杯盘等等的琐碎事情,都要她最后拿主意。
这不是在为难她姜秾!?她就连每日去御花园查看庄稼的时间,都被准备宴会的琐事给压缩殆尽,真是烦的她头都麻了!
沈甜作为王后姜秾的闺中手帕交,又是张武壮的夫人,不同于寻常命妇,姜秾早已给了她无召亦可随时递帖进宫的权利,夏简戟在这事上也没有出言阻拦——默默的默认了。
到年尾了,沈甜在操心准备年货之余,想到她家大佬竟要准备除夕夜宴,就也进宫来看一看能不能帮上忙。
“……茶酒和瓜果还罢了,有的挑几样上去就是了,顶多再给宴上的女眷和小孩备上果干加蔗糖泡的果糖水。杯盘餐具这些,从送上来的样品中,看眼缘随便指一套喜庆的也就行了。”姜秾难得抱怨道。
“难的是夜宴菜色,什么冷菜热菜、清蒸烧烤、浓汤清汤的,每一类都要挑选多少不一好几道才行,每次尚膳监让御膳房做了一桌子菜来让我挑选,我都要尝一尝试菜,试吃得我连正餐都吃不下了。”
能让一向少言的大佬抱怨到这个地步,可见是真的很烦了!大佬有烦恼,沈甜怎能忍心不为她排忧解难?
沈甜:“我听说啊,皇宫筵宴时,菜色都是提前备好的,味道肯定比不上新鲜出锅的,而且等端到宴桌上时菜都已经凉了,大臣们基本都不会伸筷子的。秾姐你在这劳心劳力准备的夜宴菜肴,最后怕是都要原样收回来扔了。”
因为身边有宫女在,沈甜就没说在中都是这样写的。
“果真如此?”姜秾问了一旁尚膳监的掌印太监。她费心费力的,最后参宴的朝臣们或许都不会夹一筷子吃进嘴里的?
尚膳监的掌印太监高德香,是在大昭朝时就在这宫里
的太监,但以前他也没做到掌印太监这么高的位子——否则也不会在升和帝回故都时被留在长安皇宫里,但无疑他还算是聪明机灵的,不然也不会被点为尚膳监的掌印太监。
“小的以前也听前朝大太监们说过,像是大宴时要预备的菜肴太多,大厨们忙不过来,那些凉菜、蒸菜和烤牛羊之类,确是提前一天或两三天就开始预备了,端上宴桌时凉了、味道没刚出锅时好,那也正常。
况且,前朝大人们讲究仪态,在宫里吃席时一般都会少食少喝,免了离席更衣。因此一场大宴过后,撤下的瓜果菜肴确实不少。”
高德香的话好些都说的含糊,遮掩美饰过后,结论依旧与沈甜说的一样。好吧,宫中大宴上的菜肴都是摆着好看的,真正吃掉的没有多少。
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姜秾一直都看不惯,自住进皇宫之后,她、夏简戟和夏婶三人平日用膳时,都是叫的很简单的菜色,大多时候也都是吃完了的,什么‘一道菜不能夹第二筷子怕别人摸清喜好’的习俗 ,他们都当是扯淡了。
“虽有些大臣们讲究仪态,宴上时少吃少喝或不吃不喝,却也有豪放洒脱、想要吃喝的,因此这夜宴上的菜肴,可不能只摆着好看,还要能吃好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