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武公传奇》第42章


帕伺滩贩押屯ü匚牡S谑牵椅涔镅蚣莺祝锻逖舳ァ?br />
忠武公拿着太白荐仕公司的介绍信。介绍信上他的身份是大晋太白荐仕公司“四季论坛”首席大博士兼总经理特别助理。一路上畅通无阻箪食壶浆,使他深切地感受到太白荐仕公司虽然只是一个企业,但名望之高绝不亚于三省六部。以前我总是不理解,为什么许多官员见到总经理或董事长比见到亲爹亲娘还亲热,现在算是略有领悟。董事长和总经理就是粗,原来这也是自古以来的规矩,算不上祖制但绝对堪称陈制,官员们自觉守制自然也是无可厚非的。
到得洛阳,忠武公自然是轻车熟路,只是一想起五十年前离开洛阳的那个白发三千丈的龙钟老者,心中不免涌起一阵悲凉。到得安乐公府邸,但见一进三重,很是气派,有专门的警卫班,还有专职秘书,想必大晋对安乐公确实不薄。后主一见忠武公,相拥无言,禁不住热泪盈眶,把忠武公引进安乐公府邸,一面着人通知故旧,同时也派出专使禀报晋武皇帝司马炎。忠武公与后主畅叙离别之情自不待言。
立晋之初,武帝司马炎自然是日理万机。但是,百忙之中他还是利用晚上的时间摆下御宴宴请了忠武公。那天晚上忠武公在安乐公和几个蜀汉旧臣的陪同下,又一次走进了德阳殿,只是现在已更名为显阳殿。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走进德阳殿也是一个晚上。那一夜,德阳殿上也是灯火通明;那一夜,德阳殿内也是帷幔飘飘。那一夜,他在键哥的陪同下,怀着就要见到秀哥的激动心情款步而入。转眼之间,都快二百五十年了。但是旧情旧景却是历历在目。多少回,德阳殿上他与秀哥促膝而谈;多少回,德阳殿上他与秀哥执子而弈;多少回,德阳殿上他与秀哥对坐而饮……那是怎样的一段幸福时光啊。他还想起了德阳殿上的凄风苦雨和刀光剑影,仿佛听到符玺郎祖弼那义正词严的叱责还在殿宇间回荡,灯影里依稀还有献帝那忧怨的目光。他还清楚地记得他自己佝偻着站在德阳殿上,双目如炬,怒视那帮附势小人,就像一头被困的老牛面对一群呲牙咧嘴的豺狼。而他的长长的白发却绵延在德阳殿外的校场上,上面粘满了鸡屎鸭屎猪屎和草屑,绿头的苍蝇成群结队地在他的白发上舞蹈。……想到这些,泪水又一次洇湿了忠武公的眼眶。
好在年轻时的武帝还算得上一个谦谦君子,远远地就伸出双手扶起安乐公和忠武公。宴席之间,更是嘘寒问暖,还频频给安乐公和忠武公夹菜。
之后的一天,晋武帝又专门召见了忠武公。两人在显阳殿上有一次长时间密谈。关于这次几乎就是“一言堂”的密谈的内容,因为晋武帝屏退了所有的人,所以正史野史均无记载。下面的谈话记录是根据一千七百多年后忠武公的回忆整理而成的。
晋武帝说,自夏立国以来,凡二千三百年矣,然而,中原大地上何曾有过片刻的安宁?桀残纣暴,奴役百姓。群雄竞逐,涂炭生灵。特别是有周以来,你方唱罢我又登场。刀枪上拼出五霸,烧杀中成就七雄。哪个还管百姓的死活?幸有高祖斩白蛇除秦暴,救民于水火。但是,人民不幸,孽障丛生。前有莽贼篡汉,毁文景盛世。后有董逆作乱,废光武中兴。庶子小丕,凌辱献帝,败坏祖制,扰乱纲常。百姓食难裹腹,衣不蔽体,思得明君。朕何德何能,受命危难?
忠武公沉默不语。
晋武帝说,天恤万民,降大任于吾祖。吾祖呕心沥血传于吾父,吾父鞠躬尽瘁传于我。朕不敢有片刻懈怠。地恤万民,风调雨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恤万民,安乐公率先垂范,合国而治。陈留王效尧舜德举,应天顺民。如此重任在肩,朕无时无刻不惶惶然而不可终日也。
忠武公沉默不语。
晋武帝说,朕闻先辈十五岁参加革命,深入虎穴,临危不惧,为革命倾尽家财,是革命的红小鬼。而立之年,宣抚西域,不费一兵一卒而使三十六国臣服大汉,功不可没。寄身林壑,治理武陵,南和苗蛮,为国分忧,义不容辞。不事曹魏,不为二臣,节也。不畏艰难,远奔蜀汉,德也。尤其是在蜀汉东征失败,北伐不利,丞相殉职,国如垒卵之时,公不畏牺牲秉真直言,上《偃师表》,义也。公不计名利,默默奉献,辅后主三十载,还蜀地百姓富庶安乐,国之砥柱也!
忠武公沉默不语。
晋武帝说,朕深知先辈以辅佐光武先帝复立汉室,实现中兴,造福于民为荣。且鄙薄二百多年来治国者无不景仰却又不能超越。但是,朕窃以为黄河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如此,何以秦皇之后有高祖,高祖之后有光武?朕窃以为大汉不是刘家天下,大晋也不是司马的私器。百姓才是国家的主人。无论是谁,有德有能皆可治国,只有以民为本才能国运昌盛。先生高寿二百六十余岁,人中之瑞也。前后历三朝而十六帝,国之宝器也。朕非为司马求贤,是为国为民求贤也。先辈岂有不应之理哉?
忠武公沉默不语。
晋武帝说,朕应天命顺民意而立晋。一时一刻不敢怠惰。现有治国四策说与先辈,还请先生指点迷津。一曰:敦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朕窃以为土地改革乃是敦本第一要务。建武末年,先辈在光武先帝“度田”失败的情况下,推行“十亩抽二”的土地改革政策,为巩固大汉江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前“屯田制”已经废除,战事渐息。一边是流民和退伍士兵无地可种,另一边是豪强地主大面积占地,致使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朕再三思索,想将先辈“十亩抽二”的土地改革向纵深推进,严格限制占地数量,积极鼓励无地者垦荒占有,切实缓解当前社会的突出矛盾。先辈以为如何?
忠武公沉默不语。
晋武帝说,二曰:息兵。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不仅无情地剥脱百姓的生命,而且还极大地消耗社会财富。打来打去,打得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到处都是骨瘦如柴的孤儿寡母。于今,蜀汉合国,五胡来朝。只有孙皓负隅东南一角。朕从东吴百姓计,本想罢兵息战,推行“一国两制”,然孙皓执迷不悟,残暴无常。迫使朕不得不兴兵讨伐。但是,朕想在荡平贼逆之后,大晋一定要百万将士齐解甲,永息兵戈。
忠武公沉默不语。
晋武帝说,三曰:恤民。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朕打算推行按户征收租税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忠武公沉默不语。
晋武帝说,四曰:宽刑。峻礼教,宽刑罚。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废除族诛、连坐酷刑,对犯罪分子惩处从宽,让他们自行悔悟改正。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创建和谐社会。
忠武公沉默不语。
根据这份谈话记录来看,晋武帝为说服忠武公服务大晋,基本上是一言堂。据忠武公回忆,尽管当时他始终保持沉默,没说一句话。实际上他已被晋武帝基本上做通了思想工作。特别是晋武帝的国家归属于人民的观点和他的四大治国方略,忠武公深以为是。在他们就要分手的时候,晋武帝又拉着他的双手说了这样一段话:曹魏立国为何不到五十年?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接班人没有培养好。祖制规定立长立嫡并不科学,朕的观点是要立贤立能,这也是所有国人的共同愿望。纵观历史,开国之君皆能励精图治,但之后基本上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说,培养接班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先辈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理应精忠报国,服务大晋。如果晚辈还不能取信于先辈,朕欲先聘先辈为太子少师,不知先辈意下如何?
忠武公最后终于说了一句话,感谢皇上对老朽的一片热忱,让我回去考虑考虑吧。
回到安乐公府邸,忠武公便将晋武帝与他谈话的内容一五一十地向后主做了详细汇报。后主沉思良久,说道,自降魏以来,我无时无刻不在反思。高祖立国,光武中兴,繁荣昌盛。然自章、和二帝之后,外戚专权,宦党营私,国势渐颓。及至恒、灵二帝,党锢之祸,张角揭竿,“十常侍”乱政,内忧外患,不可救也。自董卓进京,群魔乱舞,奸枭横行,大汉天朝名存而实亡矣。先皇应时而出,以汉室嫡胄而振臂,人气占尽。文有诸葛,武得关张,相得益彰。凡十数载而横跨荆益二州,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复汉在望矣。自先皇驾崩,我承衣钵,不可谓不呕心沥血,更有先生你鼎力相助,不可谓不披肝沥胆。然而狂澜不挽,何也?先生之言极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