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华社的采访中,针对战争问题,张文生表示,“我们的友好邻居倪嗣冲不会坐视他的邻居的天赋自治权利受到侵犯的,强大的安武军不是李军能够相抗衡的,而且李军最近由于内部整编军心浮动,因此发动战争对于他来说是不明智的。”“江苏的分治由来已久,徐海民众珍惜他们长期以来的的权利,希望李纯尊重徐海地区的民意。虽然我们认为李纯仍然是个独裁者,但是我们认为,既然他认为自己是个民主人士,那就应该尊重民主的规则,尊重民众的权利。”他的谈话,通过新华社及其相关的报纸电台迅速传向全国,一时全国舆论哗然。
月10日上午,在长期的争吵后,在泗阳与清江县的边界上发生了军事冲突。当日,双方都发表通电指责对方“进行军事挑衅”,于是鉴于形势严峻,张军宣布进行自卫,而苏军自然也不甘示弱,宣布进行平叛,议会还通过决议,“要求张军将士,认清形势,临阵反正,省府决不追究。”中国自“太平之乱”以来最大的内战就这样开始了。
据后世史家推测,虽然从文献资料上难以确定到底是谁开第一枪的,但是从战争初期的形势来看,判定是张军先发制人,主动发动战争的更加可信夜,同时接到上级命令而向前开拔的苏军和张军在清江县的运河、黄河故道沿岸意外遭遇,双方都不明白对方的实际情况,但是显然都不能主动撤退,因为他们都害怕撤退引起混乱,于是一夜混战,双方各死伤1000多人。次日晨的时候,苏军通过审讯俘虏,终于明白了这是张军12000人的主力部队,他们想夜袭清江县城,夺占淮河渡口。
于是,苏军就一边坚守,一边向南京发电,请求快速支援。但是,到下午的时候,苏军就发现在他们的身后出现了大股敌人,于是没过多久,苏军就开始混乱,战斗不到2个小时,苏军就开始溃退,待逃到清江县城,终于发现该城已经被张军给占了。后来的记载表明,安徽、山东在日本顾问冈村宁次的“妙计”下,秘密的向徐海地区各派出了3000人的“志愿”人员,这些人实际上是从皖鲁各军中抽调的人员,这支军队很快被编为“徐海自治军独立第1旅”。
冈村宁次生于1884年,是日本东京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年,张文生和日本以及皖系的秘密协定签订后,冈村宁次被日本政府任命为日本驻青岛武官并成为张的军事顾问。冈村宁次认为除非要让李纯下台,否则徐海地区将不得不通过防御和友邻的协作通过军事防御迫使江苏当局承认徐海地区的现状。而最佳的防御线莫过于淮河一线,于是他制定了发起突然袭击,夺取淮河渡口,然后通过徐海防御、友邻协作,迫使江苏屈服的战略方针。
但是,淮河沿岸苏军共有一个师一个旅,分别驻扎在淮北的清江和淮南的淮安,他们之间被淮河隔开。于是,冈村提出了诱使清江苏军出城,然后将其消灭在野外的计划,但是双方此时兵力相等,即使打得再好,大概也只能够将该部苏军击溃。冈村又献一“借兵”计划,于是所谓的“自愿”兵产生了,这些兵力对军力庞大的鲁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补充的兵员由于数量少根本不会影响原部队的战斗力,但是6000人的生力军足以在这个局部的战场上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张军的原本计划是,第1师夜间袭击清江城,然后于清晨“溃败”,在苏军主力追击后,秘密的第1旅突然从背后意想不到的杀来,然后第1师在杀个回马枪,争取全歼或者至少击溃苏军主力,然后乘势攻下清江城,夺占淮河渡口,然后相机转入防御。但是,没想到双方在夜里打了个遭遇战,第1旅等了半天也发现苏军和友军的部队。军事侦察后发现,苏军主力已经出城,只有少量留守,于是第1乘机夺占了清江城,然后开始寻找苏军主力,终于在天明十分他们摸到了苏军的后面。
但是,一夜混战,苏军和张军第1师的战线已经没有规则,再加上第1旅也部署部严密、兵力也有限,于是只能够击溃苏军。苏军一路溃败,等到第二日,终于混乱的撤退过淮河,和在淮安的第74旅汇合,该旅本为通海镇守部队,4月底刚刚和原驻淮安的苏军第1旅换防,而他们的指挥官也调换了。该旅现在的指挥官鉴于部队舟车劳顿,在接到清江守军的移防要求后兵没有立即向清江方向移动,结果使得清江城成为一座空城。与此同时驻扎在扬州的新编的苏军第二旅也由于铁路遭到“不明身份”的人员的破坏而在高邮境内受阻。
可以说,虽然有点偶然,但是张军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个完美的胜利,撤退到淮安的苏军第17师只能收拢不到6000人,一个星期后,溃散的其他士兵才陆续归队,那时也不过不足8000人,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员,而且还丢弃了所有的重武器,包括3门德式大口径火炮。倘若此时张军迅速南下,一举击溃已成惊弓之鸟的不足12000人的苏军淮安之敌还是很可能的,何况他们还有三门大口径火炮,此时的淮安从没想过要打防御战,因此几乎没有什么防御工事。
但是此时,张军犯了两个致命的失误,一个失误是由于事出突然,顺利攻占清江城的张军竟然当日在清江城里开始摆起了庆功宴,寻欢作乐起来了。直到第2日夜,冈村宁次才在徐州获得战报,当时他就大骂“愚蠢”。然后,当日他连夜赶到张文生的府第说动他命令军队迅速进攻淮安城,因为这个日本人认为一旦此战胜利,那么至少短期内,苏军将难以发动攻势,这对张军的后续防御极为重要。另一个错误是,随队的日本顾问官认为三门**的炮弹已基本被苏军第17师一夜混战中浪费完,因此作为“回礼”应该交给日本帝国研究研究。
结果,张军延误了整整40个小时,这给了苏军已反应的时间。除了张军的错误外,这场战争中初露头角一位将军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就是新编江苏陆军的第2旅少将旅长计雨亭。此人又名龙章,1894生于阜宁县硕集乡。幼年家贫,在家乡读私塾数年,后入南京讲武堂学习年至舅父扬州游缉统领马玉仁部第一营任差遣,尔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这个马玉仁就是那个曾经的淮阳镇守使现在的第74旅中将旅长,就是他的疏忽使得张军顺利的攻占了清江城,也是因为他的外孙的英勇表现,李纯才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计雨亭1922年被李纯选入奉天陆军大学速成班学习,一年后他结业的时候,正好是李纯扩编苏军两个旅的时候,他的资历很好,于是就被选中组建第2旅,该旅大部都是苏北这个和苏南比起来相对贫瘠的地方的农家子弟。他的部队在一年的训练后,其军事素质急速提升,在接受李纯的检阅后,被他称为是“难得一见的劲旅”。这些农家子弟吃苦耐劳,国民军跑不死的本领他们也学得像模像样,此次苏军北线苏军失利,徒步机动力的作用终于的得到了检验。
苏军第2旅在铁路被毁后,计雨亭果断的让部队轻装徒步机动终于在30个小时后到达了200多里外的淮安城,他的到来稳住了军心,他们用了6个小时快速的加固了本来建设缓慢的工事。当次日张军来进攻的时候,苏军兵力已经增加到了万人,一场大战以张军损死伤2000余人而结束,但是精疲力竭的苏军此时显然也没有办法发动新的进攻。于是,一度紧张的淮河战线就暂时稳定了下来。
再说李纯听到17师大败兵丢失了重装备的消息后,勃然大怒,只是由于他相信现在再次换帅会导致军心进一步浮动才没有认真追究。李纯迅速采取了措施企图挽回局势,一方面他向吴佩孚求援,另一方面他要求议会给他更大的支持,于是江苏省议会就通过了增加军事拨款的法案,毕竟这是形式嘛,就算假的,也要假事真做。江苏省此时的军队第6师、苏军第1师部署在江宁一带,防卫安徽,19师部署在宜兴、江苏第2师、第3旅部署在苏州一带防卫浙沪。能够调用的只有在南通的第1旅,于是李纯就命令该旅增援淮河,同时为了度过淮河,李纯再次向淮和调拨了3门**,只不过这一次配备给了第3旅,与此同时,他还向我定购2个师的日械装备和12门**。看来他准备大干一场,他大概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
再说吴佩孚在5月13日接到李纯的求援电后,他大感到机会来了。现在直系各军有超过35万人,而皖系东部沿海各军算起来也有超过35万之数,双方实力基本相当,但是一方面皖系各军较为分散,像山西、福建的军队都地处偏远,到底会不?
小说推荐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
- 作者:张明金等本书简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的辉煌历史,介绍了它们的起源,参加过的重大战役、战斗,曾经出现过的英雄集体和英雄人物等。这是一部全面了解我军历史和光荣传统的作品 目录 概述序言再版说明第一章 军委总部机关一、中央军事委员会二、总参谋部三、总政治部四、总后勤部第二章 野战军一、第
- 最新章:第55章
- 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者:费正清【完结】译者的话《剑桥中国史》是剑桥多种历史丛书中的一种,各卷由研究中国相应历史时期的专家学者编辑,卷内各章由各课题的专家撰写,包括世界各国的中国史研究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在国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剑桥中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
- 最新章:第175章
- 中国小说史略 作者:鲁迅
- 简介 题记 序言 第02篇 神话与传说 第05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第06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第07篇《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第08篇 唐之传奇文(上 第09篇 唐之传奇文(下 第10篇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第11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第12篇 宋之话本 第13篇 宋元之拟话本 第14篇 元明
- 最新章:第68章
- 重生民国之中华崛起
- 简介:重生民国.北伐一战,孤军偷袭显神威;进军济南,杀灭日寇振中华.中国第一支现代化陆军;中国第一支现代化海军;中国第一支现代化空军.统一全国,登陆日本,收复失地,打出国门;雪八国联军之耻,让中华民族永远林立于世界之巅.144422第一章 紧急受命,spn请记住我们的网址:第一章紧急受命“叮铃铃…叮
- 最新章:第839章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作者:过江小卒内容简介:盐贩—盐枭—海匪—叛军—诸侯—帝王帆板—渔船—战船—战舰—水师—海军看一个小人物如何一步步的走到人生的顶端,看历史的车轮如何因他而转变,看赫赫有名的“康乾盛世”如何因他而溃尾!北压满清,西敌欧巴罗,世界因他而转变!求票啦,各位求票啦啦啦啦啦!第一节 雷
- 最新章:第316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第一章国家与人上帝敲了回车键公元1650年,也就是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那年,有一位名叫阿歇尔的爱尔兰大主教经过精心研究和精密计算,向世人宣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耶稣诞生前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ISBN:9787533945534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中国史>隋唐五代十国史编辑推荐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
- 最新章:第2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最新章:第24章
-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 潜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云南人民出版社简历文/吴思吴思,男,1957年5月生于北京。出生时母亲是大学教师,父亲是杂志编辑。1968年随母亲去河北省文安县商业部五七干校
- 最新章: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第3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