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生指南》第277章


大司农许陵毫不客气,一开口就直言反对。 
张涵麾下聚集了雄兵百万,其中义务兵五十四万多,常备军等也有四十八万之众,加上八万水军和海军。总兵力高达一百一十万。这些年一直征战不休,军费开支始终没有下过百万万钱的时候。张涵扩大吏役的给薪范围,提高众人的薪俸(半钱半谷),又喜欢搞些杂七杂八的工程,却每每诧异财政支出之高昂。许陵这个大司农可不好干!他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把财政开支控制在两百万万以内。一听说要上大工程。立刻脸色就变了。 
对许陵的激烈反对,岑涛早有心理准备: 
“嗯,仲渊,百万万钱倒是用不了。以目前丞相治下地城市计算,大概需要九十万万左右……不过,这笔钱不是一次性投入的,可以分成若干年支出。我估计,每年有十五六万万钱就够用了……” 
“哼——” 
许陵呲之以鼻。以目前控制的城市计算,难道张涵会放任各方诸侯割剧不成?眼看着一场大战又要开始,还不知要花费多少钱粮。除非停下其它工程挪出钱来。否则的话,他绝对不会同意。 
…… 
岑涛环视了一周。见人人不是若有所思,就是望天看地。没有一个肯支持他的,只好悻悻然,拿出了备用方案。以许陵的扣门,专门为所有城市建设这一体系,显而易见是断不可能地。至多,也只能在少数重要城市实施。岑涛的备用计划也是如此,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开支一举降低到二十七万万钱上下。每年四五万万钱也就够了。即使遍及全大汉国,有十几年时间。也足以将全国的重要城市都改建一遍了。 
不过,岑涛还是很不甘心,又在备用方案里额外规定:新建、扩建城市必须以此为标准建设这一体系。 
备用方案大幅降低了开支,许陵的反对就不那么激烈了。经过简单的讨论,通过了这一计划,用五到七年的时间,在郡治等重要城市完善这一体系。 
“我今天有两个问题要说,一是酒税;” 
以此为开头,张涧开始了他今天的议题: 
“我们现在不缺乏粮食,去年军屯收得粮食1。1万万石,田千万石有余,共计超过1。7万万石。除了俸米四千万石,军用七千万石之外,尚有相当可观的盈余。当然,这些粮食主要是作为储备粮,以预防万一,并不对外出售。但是,民间也不缺乏粮食。这两年来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了下来,始终保持在一百二三十钱上下……” 
民间富裕之后,家中的男女老少第一件事,就是要做两身新衣服。项奉便放开了限制,去年水力纺织作坊出的布帛首次突破了千万匹,整体价值也超过了一百万万钱大关。而过去这两年,每年铸造地金五铢也在六十万万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粮食价格保持稳定,实际就相当于粮价下跌了。这是张涧没有说明的潜台词。 
顺便说一句,富裕农家要做地第二件事,则是盖房。因此,目前生意最为人所看好的,就是砖窑、石灰窑、采石、采砂和伐木之类地建材行业。张涵被迫提出了“砍伐必须补种”的保护性原则,并鼓励各地植种 桑等建材,以及各种果树。在这个时代,种植桃李梨柿等果树虽是寻常事。有些大户人家还会种植大片的果树林,以谋取比种地更大的收益。
“粮食酒征收了极高的酒税,从而使果酒盛行……不过,水果的价格不菲。在未出现供给过盛的状况前,这一情况是不会改善的。所 以,果酒地成本相对也就要高一些儿。民间对低档的粮食酒有着相当大地需求…… 
利益攸关,便有很多人私自酿酒,以偷逃酒税。尽管采用了种种手段稽查,私酒一事也屡禁不止……(张涧历数了近年影响较大的案件)
大禹之水,堵不如疏。 
我建议,降低粮食酒的高税率,使之无利可图,则私酒自消。 
……” 
粮食酒的税率为每升十钱。一石十斗,一斗十升,一石酒的酒税是一千钱。这样一来,最便宜的水酒也要两千钱以上,才能有利可图。前文曾经说过,卢植的酒量是一石,郑玄的酒量是一斛。
下来,二人一顿酒饮下来,少说也要万钱才够用。▋|下来,二人一顿酒饮下来,少说也要万钱才够用。▋|下来,二人一顿酒饮下来,少说也要万钱才够用。▋|下来,二人一顿酒饮下来,少说也要万钱才够用。▋|下来,二人一顿酒饮下来,少说也要万钱才够用。▋|下来,二人一顿酒饮下来,少说也要万钱才够用。▋间蕴藏着多么大的利益,难怪时人趋之若骛。 
“嗯,不是还有甘蔗酒什么的,怎么会这样?” 
甘蔗酒就是以榨糖后的甘蔗渣酿造的酒,因为原料便宜,甘蔗酒成本不高,价格也就不贵。 
张涧苦笑着给张涵解释: 
“甘蔗酒成本不高,可物以稀为贵,喜欢喝的人多了,甘蔗酒也涨价了……” 
甘蔗产自闽越之地,原本只有交州有。张家的甘蔗则来自天竺,糖份含量更高些儿。近年来,也不知道,有人是从天竺、交州,还是从张氏的甘蔗园取得了甘蔗的种茎。渐渐的,也有一些人在种甘蔗了。然而,蔗糖是奢侈品,此间的利润很大。获得甘蔗种茎的,人人皆密而不宣。甘蔗园的数量依然不多,连带着甘蔗酒也成了稀罕物。 
张涵听罢,不免有些哭笑不得。商人逐利,涨价也无可非议。而海东的甘蔗园是他三叔张普的产业里最挣钱的一个,张涵若想推广甘 蔗,张普肯定与他急。这事只能顺其自然了…… 
回过头来,改了也没什么。当初制定高粮食酒税,是为了节约粮 食,此刻时过境迁,更改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在座诸位也都知道其中的弊病。只是张涵减轻税赋。财政收入大幅下降,酒税便成了重要地税源。这两年工商业发展迅速,酒税倒也不那么重要。而且,逃税的越来越多,酒税征收也成了难题。许陵嘀咕了几句,便不再多说。 
既然众人一致以为,酒税定高了,张涵便从善如流: 
“好吧。那就降低粮食酒税好了!不过,果酒的税率也要同时降 低,以提倡果酒。具体的税率,元溪你看定为多少合适?” 
“粮食酒恢复愿样,税率还定每升四钱;果酒嘛……定为每升二钱好了!” 
张涧犹豫了下,很快作出了决定。今天主要是变更粮食酒税。果酒倒不重要。 
“我今天要说的第二件事,是吏目考试; 
到前日为止,第一场吏目选拔考试已经结束了……” 
说到这个,众人一下子都集中了注意力。官员们虽瞧不起吏目,可具体的措施,终究是要经由吏目之手落实。吏治是否清明,实是关系重大。此举与官员们没有直接干系,但在座的几位,人人皆知道其中的意义。不过,《考吏令》是在四月初五颁布地。这才四月十二,就有人选拔了吏目。众人听了。难免有种“太快了”的感觉。都在暗地里琢磨,究竟是谁手脚这么麻利。这马屁的痕迹也太明显了吧?! 
“扶柳县宋青明于本月十日上午选拔了十一名小吏……” 
扶柳县和信都近在咫尺,《考吏令》不一日便传到了那儿。当时,县中正好有四个小吏出了缺,这本是县中长吏的事。一般地说,只要给长吏送点礼,长吏一点头,也就可以了。然而,适逢《考吏令》新鲜出炉。那就是另一种回事了——扶柳令宋青明立刻把这上升到最优先地 位,亲自出马对这几名小吏进行考试选拔。当然了。县太爷出马,四名小吏便太寒酸了。宋青明把可办可不办的小吏一连严办了几个,又增添可有可无的几个位置,一共凑了十二个名额。第二日,宋青明便对全县宣布了报名标准——身体健康、身家清白之类地,并于三日后进行了考试选拔…… 
“…… 
据查,这十二名入选的小吏皆身家清白,以成绩入选。其中,既没有出身豪强望族者,家中也没有人担任,或曾经担任吏役的……” 
众人闻次,都不由自主给宋青明贴上了个标签——“马屁精”! 
没有豪强和望族,这也就罢了。扶柳县选拔的,都是最基层的小 吏。上述人等或有声望,或有钱势,不肯让子弟去担任这样的小吏,也是寻常事。但是,小吏们的职位通常会世代相传,往往父死子继,有了空缺,肯定会去参与的。但是,这十二个入选者里居然连一个都没能录取,显然是扶柳令做了手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