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生指南》第276章


项奉忍不住笑了,他也不为难张慎,却突然问了一句: 
“伯重,你说,这纸能不能当钱用?” 
“?!” 
这句话石破天惊,张慎一下楞住了。 
纸能不能当钱用? 
当然是不能!(这是张慎的第一反应。) 
可是,等等!钱票不就当钱用了吗?!用的人还不少……但要说纸能当钱用,张慎却觉得说不过去,怎么想怎么别扭! 
项奉手捻胡须,得意洋洋地阐述自己的伟大发现: 
“其实,何者为钱,是一件约定成俗的事,同样的钱票,为何四海钱庄的就要比其它钱庄的值钱,这是因为四海钱票的信誉树立了起来。由此可以看出,钱最重要的是信誉。 
……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相信纸可以作钱用,那它就是钱! 
信誉就是钱的命!也是钱庄的命! 
伯重,无论何时,你都要记住这一点!” 
———————————————————————— 
“…… 
北地郡的形势就是如此,韩遂、马腾等与白马羌等之间信使往来,络绎不绝。我估计,西北的战事十有八九要绵延下去了……” 
北地郡位于并州和凉州之间。自南匈奴一部逃走,一部内迁之后,汉军面对的敌人,就主要是叛乱的羌 了。谁也不是傻瓜,欺敌之计在南匈奴身上已经用了一遍,就无法再用在羌 身上了。羌 诸胡不甘心内迁,对和谈也心怀疑虑。大军在外,不易久拖不决。诸胡竟敢抗拒天兵,张律当然不会手软,他悍然对之实行了屠杀。大军过处,不从者尽数斩杀,从者尽数掠走为奴。短短数月,叛乱的羌 几乎被杀了大 半。以白马羌为例,十余万族众如今不足五万。不少小部族干脆就被
。 
刘文标平复朝鲜半岛,震动了整个倭岛。各方势力惊骇之下,多企图和解,奴隶买卖因而大受影响。迫不得已,船队转而向南从涨海(即南海)大批购入奴隶。涨海诸岛上,部族众多,又各自分为无数部落,毋须挑拨,也常互相厮杀。随着船队的推波助澜,部族彼此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奴隶贸易发展很快。不过,涨海气候温暖,物产丰富,土著比较懒散。远不如倭人吃苦耐劳,便于管理。而且,距离较远,成本也上升了不少。 
张律屠刀高举,在西北羌 诸胡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韩遂、马腾等人都与羌 诸胡交好,军中充斥着羌 胡人。马腾的母亲就是羌 人,藤蔓牵连,却由不得他们袖手旁观。再说,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明白。不过,韩遂、马腾等人各怀心机。彼此之间又素有恩怨,马腾的妻子前两年都死与韩遂之手。一时间,尚未达成一致。 
“…… 
另外,闻袁绍新败,已有意退兵,丹阳的战事行将结束。孙策出人意料地占了上风。不过,孙策也无力驱逐曹操占据丹阳郡全境。可想而知,两军将长期相持下去了。 
…… 
江东各方势力你来我往,至今战事已经持续两年多了,士卒疲惫,民生凋敝,这正是进攻的好时机…… 
事情就是这样。参谋室建议:稳住关西诸将,进军江东。” 
郭嘉生性不羁,平日里总是不拘小节,此刻却老老实实地坐在那 儿。想来,那日张涵暴怒,给了他很深刻的印象。 
张涵没有说话,环视一周。戏志才大病初愈,耷拉着眼皮,不知在想什么;张涧、岑涛和许陵目不歇视,并不想发表意见;张音与张涵眼光一错而过,他也没什么说的;贾诩和田丰都若有所思。 
“元皓,你看如何?” 
田丰此时身为丞相府兵曹,在戏志才生病时,他一直协助张涵管理着兵事。沉吟了一下,田丰说道: 
“关西诸将以韩遂、马腾为首,此二人关系不睦,可以分而治之。而且,而人都有质子在信都,只要不过于逼迫,并派遣使者安抚,轻易是不会反叛的…… 
而江东之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务必尽快起兵渡江。参谋室作了两个方案,一是进军丹徒(即镇江),一取会稽…… 
取会稽郡的,尽快占据一稳固之地,这就不说了。那取丹徒的,我建议,在取得丹徒、曲阿之后,建立一稳固基地,一面派出使者,说服孙策,一面稳扎稳打徐徐进军……” 
张涵不置可否,转首问贾诩: 
“文和,你看……” 
“元皓此言大善,我建议,让董昭出使关西……” 
贾诩捻捻胡须,慢慢说道。 
江东如何,却不必多说。孙策志向非小,意欲占据割地称雄。然而,曹操立足丹阳,若张涵再在大江之南立下足来,割剧江东便都成了泡影。只要条件适当,孙策必不肯负隅顽抗到底。袁绍新败,两军即便想联合,短期内也很难密切合作。丹阳之西南有庐江太守陆康,会稽之南有交州刺史士 ,一道诏旨,足以令孙策腹背受敌。因此,孙策不足为患。假使上述皆不可恃,以张涵之海军,江东也非不能克。一旦有了立足之地,扫平江东更指日可待。 
薰昭嘛,在张涵幕中也颇为出色,为人胆识过人,又善于言辞,出使关西是再好不过的人选…… 
张涵心中允了,却转身询问戏志才的意见。戏志才自无异议。 
豫州地处中原,乃百战之地。若先取之,则西临袁术,东接孙策,南有刘表,三面受敌。故而,张涵先取江东。东南一定,豫州顷刻而下,荆襄之险要则尽失。除了巴蜀,天下便再无抗手。至于凉州一 隅,反掌可定,却不必放在心上。 
“那好!令董昭为钦使,出使关西,务必安抚关系诸将;令张超为钦使,随军渡江,伺机出使孙营;令审配为钦使,出使庐江……” 
见众人没有异议,张涵开始了下一个议题: 
“元波,你说说各城市建设公共沼气池的事。” 
…………………………………………………以下不………………………………………… 
PS:有人一直跟我要美女来着,我总觉得,张涵金钱无数位高权 重,要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见到一个收一个,感觉很无聊。前文曾经说过,一个姿色中上的女高音,张涵都觉得,可惜丑了点。可想而知,张涵的胃口已经被养刁了。真要见一个推一个,那干脆改名叫《鸭三 国》好了! 
不过,既然大家喜欢,多少收几个好了,不知大家喜欢哪一个? 
另外,昨天我姥爷去世了,所以没能更新。抱歉!忘了通知大家 了。老实说,我与姥爷关系并不好。我也自认,是个感情淡薄的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乱七八糟的,什么也写不出来。那一刻,忽然想哭…… 
晚上还有一章。
正文 第三卷 第八十四章 身不由已
更新时间:2008…8…18 15:58:28 本章字数:4868
准确地说,不是公共沼气池,而是城市新环卫体系… 
将作大匠岑涛眨了眨眼睛,翻开手扎,放在桌子上,开始解说这一工程。新环卫体系包括公厕、地下下水道、净化渠、沼气池、垃圾点和垃圾处理场。整个体系完成后,就可以将城市垃圾得到充分的处理和再利用。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姑且不说大汉国一千余座城市,需要花费多少钱,劳力和原料就无法轻易提供。目前,张涧依然在努力增加着奴隶的数量。可是,奴隶增加的速度,远不能与劳力需求增长速度相媲 美。
值得一提的是,岑涛预计,每户城市居民可以提供1~2斤肥料。这多少打动了张涵。他简单计算了下,接受了这个数字。但是,这些许肥料不过是杯水车薪。 
新的农业技术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可其对肥料的需求量也是相当可观。由于粮食持续多年丰产,供过于求,张涵放宽了对粮食面积的限制。一般来说,仅要求半数土地种植粮食。因此,农户得以普遍采用了轮种、绿肥等技术。即便如此,要想获得高产的话,每亩地仍然需要大约一万余斤沼渣和沼液作肥料。对普通农户而言,家中一顷地总要七八十万斤肥料,才勉强够使用。相形之下,城市居民产生的垃圾而转化的肥料,其实起不到多大作用。 
“我反对元波兄地提议!不知道。元波兄计算过这一计划的开支没有?
我粗略地算了算,保守估计,此计划也需要数十万万钱,相信实际开支会超过百万万钱……” 
大司农许陵毫不客气,一开口就直言反对。 
张涵麾下聚集了雄兵百万,其中义务兵五十四万多,常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