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暴君传奇》第39章


晋王杨广早知没那么容易过关,当即笑道:“这是孤王突发奇想的练兵之法,骑兵素重灵活快捷,因此孤王本想来一次拉练,将士卒们拉出去,连日连夜赶路,以训练他们长途奔袭之能力。又碰到那股马贼,想着正好灭了他们为民除害,谁想到一路追袭,竟跑到了塞外之地……”
“拉练?”王韶恍然大悟,心道用这种方法来提高骑兵奔袭能力也确实可行,又知道晋王杨广虽然年轻,但一直颇多新鲜想法,于杨广所言,便又多相信了几分。他向来务实,此刻亦不像其他人一样兴奋,只道:“此次虽然取得大胜,却终属未得调兵兵符出战,颇难处理,不知如何向朝廷汇报才好……”
张衡对王韶素来敬重,但此时听得王韶既有质疑晋王所言是否属实之意,又纠缠于此等细节,忍不住道:“王公多虑了!并州一众大臣全部在此,此次晋王率兵取胜虽属意外,但大胜而归,此乃并州之荣耀,对比之下,事先无兵符一事何足道哉,只需补发一次便是。依我之见,应迅速补发兵符,只当做是正常出战,眼前要考虑之事,只是如何尽快向朝廷报捷罢了!”
这一番话深得众人之意。军功素来被朝廷看重,这些个大臣被派来辅佐晋王殿下,很大程度上亦是为了戍守边疆,对付突厥。如今晋王取得如此大捷,众人都是喜出望外,心机快的已在盘算如何将自家所做之事列入捷报之中,好分上一杯羹。于是纷纷赞同。
王韶本觉得这样处理难免有些欺瞒朝廷之嫌,然而他耿直却不是不通人情,见众人这般表态,哪里还不清楚他们心中所想,便不再出声。
晋王杨广见如此形势,心中大喜,本来是“三堂会审”,变成了报功大会,实在有些出乎自己的意料。当然这最关键的是此次出战取得了大胜,否则估计不知道怎么收场。笑道:“这如何补发出兵兵符及向朝廷报捷之事,还请王公与诸位多多费心了。孤王只有一个想法,便是那史万岁与王副将应多多嘉奖,尤其史万岁仍是戴罪之身,应帮他多多开脱。这两人才堪大用,孤王想以他们为并州新成立之近卫军首领……”
晋王从各军种抽调精干将士成立近卫军一事,众人事先都知,纷纷点头应允。晋王杨广心情畅快之极,哈哈一笑出了大厅,回房冲洗了一番,换了便服,又出了王府,找了百工监孙太冲,率了几个随从,便往晋阳城东郊而去。
晋阳城东郊乃是晋商坊工场所在,胡润泉在那边购置了空地,以上批流民为主,正在那边建造工场。晋王杨广这一个多月来,忙于在南营训练士卒,一直未过来看看进展。他心中十分重视此事,此时心情舒畅,也顾不得劳累,便马不停蹄地前往了。
到了东郊,晋王杨广不禁愣住了,他原本以为会见到热火朝天的建筑场面,谁想见到的竟是一幢幢已经起好的房舍。一律青砖黑瓦,规模颇大,占地甚广,偶尔之间,有一些工匠打扮的人出入其间。晋王杨广奇道:“怎么……这……已经起好了?”
百工监孙太冲是知道此事的,这晋商坊对他而言更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基本上日日来此探访,刚才一路忍着不说,便是要看晋王殿下这番惊讶之表情,闻言笑道:“是呵,十日之前便已起好。晋商坊资金充裕,吸收于此做活的流民工匠又多,臣日夜来此监工,因此进展极快……”他所言基本没错,不过却忍不住夹杂了一份表功之情。
第三十九章 晋商工场
这两日又是十分繁忙。一日一更应该能够保持,但更新时间要改在晚上了……见谅。
***********************************
“辛苦孙大人了!”晋王杨广诚恳地说道。他急需有人来帮助自己发展工商,但王韶等一众老臣都受传统影响太深,表面虽赞同,骨子里却对此不屑一顾。相比之下,百工监孙太冲倒是尽心尽力。这固然是他职责所系,与他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但仍需要他肯去做事才行。
“殿下言重了,此乃臣之职责……”百工监孙太冲虽则心喜,却也不禁有些惶恐,赶紧谦逊回话。此时胡润泉大步来迎,拜见了晋王与孙太冲。晋王杨广笑道:“润泉的工场起得实在是快,孤王月余未来,竟已完成,实在是可喜可贺!”
“此乃晋商坊之工场,岂敢说是草民所有。”胡润泉爽朗一笑,“殿下如此信任草民,岂能不尽心尽力?只恨不得一日之间万事俱备,将晋商坊的名头打响,以不辜负殿下之厚望。”
众人尽皆大笑。胡润泉又领了晋王杨广和孙太冲四处看了看。这一次晋商坊所购之地约有百亩,四周先以栅栏围住,中间起了四座工场,规模颇大,但工场之内仍是冷清,没有多少物件,只有一些杂役在修补地面坑洼之处。
工场左侧则整整齐齐地建了四排双层瓦房,每一排均有近百间房子,房子都不大,仅能放下一张床榻和一些杂物。这是胡润泉按照晋王的意思所起的工匠宿舍,眼下所有在晋商坊帮忙的流民均已入住此处。由于数量仍有限,每户人家只能住一间。但对于无家可归的流民而言,许多以前住的亦不过是茅草屋,突然之间能住进这青砖黑瓦的房子,已经感觉像在发梦了,都不知道上辈子积了什么福才能碰到这等好事。
至于建成两层,亦是晋王杨广的意思。为的是节省土地。此时的房屋绝大部分都是单层平房,仅有少数做有阁楼。而这四排宿舍则全部做成两层,当然二层只能以木板做底,隔音防水等功能难免差些,却也不是一时能解决的问题。
此时正值晌午,各家各户的男丁刚放了工,西侧一阵敲锣声响,有人扬声喊道:“开饭咯!”各家各户的人便都涌出屋来,拿着饭碗竹箸,三五成群地朝着那边的一幢单层大屋走去。一时之间人声鼎沸。
晋王杨广见西侧那屋子炊烟阵阵,笑道:“那边应该是食堂?”
胡润泉道:“正是。草民按殿下交代,起了间食堂,还是从这批流民……这批工匠中找了几个会烹饪的,统一开饭做菜,省得每家每户都煮食。殿下此计极好,工匠们都说是件好事。”
“不过这晋商坊工场尚未开工,起了这么些屋舍,又开办食堂,还要支付人工,这晋商坊的资金可还充裕吧?”晋王杨广见此处生机勃勃,尤其那些工匠群居群食,颇有几分现代工厂的气息,心中甚是高兴,但毕竟没有时间去查帐,仍担心开销过大,便顺口问了一句。
胡润泉尚未来得及回答,百工监孙太冲已经笑道:“还充裕得很。这胡掌柜是百年成精之人,岂会做亏本生意?殿下不知,连在这西侧食堂开饭的三餐饭菜钱,便抵了工匠们将近一半的人工!”胡润泉哈哈大笑道:“孙大人怎能这么说?如此说来,晋王殿下岂不是千年老……老神仙,只说句话,就让我拿出了全副身家,还忙得我死去活来!这才叫法力无边!”
他本想说“千年老妖”,想了一下,毕竟还是改口。这也是他知道晋王杨广素来平易近人,否则这等玩笑话哪敢对着一个皇子说。
杨广见他们言笑不拘,知道他们已经相处甚熟,听得孙太冲如此说法,却忍不住肃容道:“做生意当然是为了利润,但却也不可薄待了这些工匠。知道了么?”
他想起后世一些血泪工厂,不经意间言语已颇为严厉,见孙太冲和胡润泉都一副唯唯应是、却不太以为然的样子,心下暗暗叹息,知道这等事情现今说来还为时过早,就那些流民而言,有吃有住,已好过流离失所不知多少倍。何况如今晋商坊仍处于起步阶段,能壮大起来才是关键,便又和缓了语气道:“工场已经起好,润泉打算先做些什么?”
胡润泉笑道:“我盘算了一番,技艺研究府那边发明了不少东西,但眼下来看,只怕是那个……活字印刷之术,比起以前的版雕印刷来,速度快了不知多少。因此我打算先开间印书坊,估计利润颇丰。”
晋王杨广没想到胡润泉竟会选上先做印书坊,这一项虽则利润高,但如此一来,那些流民工匠却有很大一批无法用上,愣了一下道:“这只怕是廖先生的主意吧?”
廖鑫品从出来迎接晋王杨广便跟在后面,却一直没有说话,见晋王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呵呵笑道:“殿下英明!此事确实是草民和东家商量过。这晋商坊投入颇大,应尽快回收才好。草民见这活字印刷实在巧妙,若是工匠熟练,不知要比原来快上多少倍,如此开个印书坊,既能赚取不少利润,又可帮助朝廷弘扬圣人之道,可谓一举数得。”
“至于印书工匠,可以从别处聘请。此处现有的工匠,一则继续做工场建设之扫尾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