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第2章


言少语的老师,而且,她的教法女儿不习惯。
尽管请老师不容易,请了又不想去更麻烦,我却没有责怪女儿。我与女儿分析了具体原因,发现是教与学方法的不适当。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我深知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因而不可统一模式。此外,为女儿请了多个数学老师,成效并不显著。我暗自检讨,也许是我不喜欢数学的恶习影响了女儿。不过,女儿今天的数学水平,对我来说早已是望尘莫及,已经不简单了,我怎么有理由责备她?
第3节:不合格的父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女儿数学成绩依然不佳,我所应提供的只有帮助,而不应当是训斥。当然,不仅是数学,对待孩子别的科目,别的事情,我想道理都是一样的。
怜子之心,父母共有,只是天下父母在疼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们付出的时候,也要清醒一下意识:孩子们需要怎样的爱?您付出的爱是真正的爱吗?
给孩子的爱要无私。当您给孩子提供各种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时,首先要扪心自问,您是否有私心?您是否希望孩子借着这个条件达到您所期望孩子达到的某个目标?当然,要父母根本没有目标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父母要端正心态,要想好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您所设定的目标,您将怎样对待他?您会毫无怨言地继续付出吗?您会有所不满甚至直接表达您的不满吗?
给孩子的爱要理智。有句话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要父母爱孩子容易,但要父母给孩子理智的爱却不那么容易。有的父母,往往在爱的旗帜下给孩子提供了过度保护: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朋友,怕孩子受别人欺负;不允许孩子有零花钱,怕孩子上当受骗;不允许孩子使用火柴和剪刀,怕孩子伤了手指……当您无条件地给孩子施加爱的时候,也要记住这爱离不开理智。没有理智的爱是疯狂的爱,是可怕的爱。
给孩子的爱要被需要。近来媒体常常报道一些少年杀母案,这些案件让人思索的是:为什么父母给孩子那么多爱,孩子却不领情,甚至还做出了败坏人伦的事情?经过分析发现,多数案件都是由于父母给了孩子窒息的爱,因此有的孩子才发出感慨:“我爸爸妈妈爱我爱得我都想去死!”所以,父母们应该给孩子切实需要的帮助和爱,而不是用无边的爱让孩子窒息。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没有条件的,父母不是为了有所求、有所需要才去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爱是用其他东西可以交换到的,不仅仅是对爱的亵渎,更是对人本身的扭曲。
我的体会与感悟是:
(1)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看看自己对孩子的爱是否真的是无条件的,无私的。
(2)尊重孩子的需要与感受。万万不可因为我们太爱孩子而患上“关怀强迫症”。
我曾经是个不合格的父亲
许多人称我是少年儿童教育专家,我听了心里总有一种难言的感觉。
在与一些做了父母的朋友交谈时,我能敏锐地发现他们教育子女方面的失误,并提出较为明智的建议。例如,有位母亲总嫌自己的女儿笨,可越说女儿笨,女儿越不开窍。她愁眉苦脸地问我该怎么办?我告诉她,做父母的永远不能对孩子说“你真笨”这句话,相反,应该常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这样才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一个人做好一切事情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这位母亲回去试验了一个时期,她女儿果然不那么“笨”了。当我也做了父亲的时候,朋友们羡慕地说我:你教育孩子准不成问题!
然而,实践证明,我的家庭教育出了不少问题,尤其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还没有深入研究儿童教育,我不是一位好父亲。
我的女儿孙冉,眼睛大大的,睫毛长而上翘,加上性情活泼,很招人喜欢。我自然喜欢她。可是,我却很少陪她玩,有时急了还揍她一顿。
愚蠢的行为……打孩子
记得那一年,女儿才5岁。有一次,妻子外出办事了,我在书房写作,女儿在卧室玩耍。过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女儿出来,我有些不放心,叫道:
“冉冉,你干什么呢?过来。”
女儿答应着却又磨蹭了一会儿,才慢慢地走到书房来。她的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我一看便明白了,她准有个小秘密。
我问:“你在睡觉屋干什么了?”
女儿有女儿的语言,她称卧室叫睡觉屋,称书房叫看电视屋,管门厅叫吃饭屋,抓住本质特点,直截了当。我们受她的影响也这么叫着。可是,听了我的问话,她什么也没回答,还是用黑眼睛望着我,轻轻咬着嘴唇,用不多的心眼儿抵抗着我。
父亲的权威受到了损害,心中易燃的怒气升起来了,我放下笔,提高声音再次喝问:
“说!你刚才干什么?”
见我发怒,她恐惧地哆嗦了一下,但依然没开口。我顿时怒不可遏,三两步冲到她的面前,一把拖转了她的身子,朝着她的屁股狠拍起来。我的手重,又下了狠劲,打得她哇哇大哭。
“说不说?不说我还打你!”我当时的面容一定很凶恶,仍挥着发麻的右手掌威胁她。女儿毕竟胆小,抽抽噎噎地回答:
第4节:愚蠢的行为
“我怕说了你打我,才没敢说的。”
“你说吧,说实话爸爸不打你。”
我隐隐有些后悔:女儿不敢把秘密告诉我,这正说明我不能得到她的充分信任。我曾对不少父母说过: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志之一,是孩子肯把自己的秘密告诉父母。
从女儿的坦白中我知道了,刚才她一直在观赏妈妈的化妆品,试穿妈妈的衣服。固然,我不赞成孩子化妆,但对孩子爱美之心的萌动,是非常理解的。在这种时候,适当的点拨与引导比什么都重要,而我却用巴掌教训了她。
我后悔不迭地说:
“你要是早告诉我实话,爸爸怎么会打你呢?记住:今后一定要对爸爸妈妈讲实话。”
女儿满面泪湿地回答:
“我怕你说我。”
我知道,这次开导女儿的实际效果,是绝对打了折扣的。
自责仍难改恶习
尽管我时常自责,却改不了打孩子的恶习。有一回,女儿和我闹着玩,小胳膊一抡,一拳打在我小腹上,疼得我够呛。我火了,顺手还她一巴掌,这一巴掌打在她脸上,一下把她打倒在桌子底下。
女儿照例大哭,她妈妈见状与我大吵大闹,然后母女俩抱头痛哭。
我清醒过来,也恨自己脾气不好,怎么能跟小孩子斗气呢?本来,已经切好了西瓜,一家人高高兴兴吃,多愉快!眼下却变成哭声一片。妻比女儿泪还多。
为了挽回损失,我走过去向女儿道歉:
“冉冉,爸爸不该打你,对不起!”
女儿哼了一声,赌气地把头扭向一边。可没过多一会儿,便忍不住露出笑脸,嗔怪道:
“还不快把西瓜拿来?”
我一听赶紧从命,又送西瓜又送小勺。说真心话,我真庆幸女儿的开朗性格。她整日乐呵呵的,即使被我打哭了,一句好话便会破涕而笑的,从不记仇。假若,她是个小性儿,心里埋下怨恨的种子,那么,我的教育必定失败得更惨。
女儿津津有味地吃着西瓜,还用小勺挖着瓜心的肉,往妈妈嘴里递,说:“甜着呐,妈妈吃吧。”弄得她妈妈哭笑不得。
当然,错误的教育不会像天上的乌云那样,被风儿一吹便烟消云散,踪迹全无。相反,错误的教育则必然酿造出恶果。
平时,女儿在做游戏当中,常常会把布娃娃狠狠地摔在地上,高声训斥着:
“哼,谁叫你不听话的?你以为我不敢打你吗?我打烂你的屁股!”
“全班小朋友就数你讨厌,还自觉得不错呢,到小黑屋呆着去!”
“……”
我一边听着,一边深感震惊:这不正是我训斥她的声音吗?后面一句显然是从幼儿园学来的。这一切都表明,错误的教育已在她的心里打下了烙印,并可能转化为支配她行动的某些因素。这是多么可怕的隐患,而我竟成了培植祸根的人!
禁忌之语伤害多
自从迁入北京北郊的安贞西里居民区,我对附近有一座中国科学技术馆十分满意。这是座国家级的科技馆,展品丰富、先进,尤为可贵的是有相当多的项目,允许参观者动手试验。我曾设想经常带女儿来这里接受熏陶。
一个星期天,女儿兴致勃勃地跟我来这里参观,黑眼睛闪动着惊奇的光芒。可是,她胆子太小,轻易不肯动手试验,令人有些失望。在试显像电话时,两人必须各在一面才可通话显像,她却像小尾巴一样紧跟着我,任我怎么说也不过去,始终无法通话显像。
我的怒气又升腾起来,甩开她大步离去,一边喝斥说: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