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够改变什么》第5章


椋梦腋闳グ伞!?br /> 母亲当然不忍驳我的面子。赶集的路上碰到同村的大娘婶子,总免不了问问我的学习情况。这集上人可真多,挤着都费劲。好不容易找到那个书摊了,见背靠的墙上挂着书,地面上铺了层油布纸也摆着书,我的眼睛就亮了起来。沙海淘金似的,我在那儿挨个翻,挨个选,母亲在旁边耐心地看着我。翻开一本,“不是我想要的”,再翻下一本。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选好了两本书。
一本《班主任工作札记》,作者姓霍,是一位老师,它一下子就吸引住我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我们课本一个地方出的。还有本《早期教育与天才》,这书倒没看出什么好,只是我想成为一个天才。这里的书其实很贫乏,没有写作文的书,我就买了这两本,说不定霍老师这书能教我呢。
“妈妈陪我买完书,我该陪妈妈赶集了。”心里想着,一扯母亲的衣襟,“走,我们赶集去。”
我们买了好多吃的,回到家里我却顾不得吃了,先捧起了霍老师的书,把另一本写得枯燥的书给了姐姐。这还是我第一次买书呢,第一次看自己选的书。以前父亲给我买过一些连环画书,大都是历史故事,还有神话,还有打仗的,即八路军或解放军。在学校里传阅小人书,简直形成了一道文化景观,我还借过同桌桂秋的呢。开口时我有点不好意思,她倒答应得很爽快。姐姐买过几本电影剪辑,大姐在扉页上写着:“小书不怕看,就怕万人传。一旦传没了,再买不给钱。”
大姐这个时候已经在家干活了,美丽的校园离她而去。她的成绩那么好,本来不该是这样的结局呀。即使成绩不好的人,也会有别的潜能。她不是没有考上高中,而是根本没有一试身手的机会。中考前学习压力太大了,又加上营养不良,大姐班里好几个女生都曾在跑早操时晕倒过,大姐也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没能参加中考。就这样改变了人生?
本来大姐完全可以成才的呀,她的潜能还没来得及发挥呢。可是在农村,在城市,有多少这样的人才就被过早地无声无息埋没了呀,这仅仅能归结为命运的不公吗?
根本不是的。怪他们缺乏自我奋斗吗?也不是的。是我们的社会和教育过早地就堵死了他们的成长路,没有给更多人成长的机会,再多一次机会。而他们原本一样可以成为栋梁之才的呀,可惜!可惜啊。只有真正属于大众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对于大姐来说,当然这不是结局,可过早离开了学校,还能怎么样呢?想不跟别人一样,想冲破世俗,真是“难于上青天”哪!我自己之后的艰难成长历程足以验证这点。
这个时候的我,还是安心捧读手里的书吧。霍老师这本工作札记其实是些小故事,写得可生动了,比另一本书强多了。看书的时候,我还会和姐姐讨论,有不懂的就问她。这两本书也算我的启蒙读物了,一直读透,不止一遍。都看完了,就和姐姐分析书中的得失正误,我已经能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了,我觉得早期教育那本书说得有些不对头。
它开头说的是200年前的德国“弱智”卡尔·威特是怎么被造就成“神童”的。我觉得这简直就像痴人说梦话,编这瞎话的人把我们当傻子呀。早期教育造就不了天才,更改变不了一个白痴。把一个出生没几天不懂事的婴儿,就无端看成弱智的人,才真正有病呢。书的作者包括那个老卡尔·威特,离入教育之门还远着呢,他们根本就没领悟早期教育的真谛,早教难道就是早灌输词汇早接触书本吗?也太偏颇太狭隘了。哼!长大了,我一定要揭穿他的无耻谎言。
生活即教育,过度催熟即透支潜能,自古“神童”少大成。神童不等于天才。而且,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教育理论,就只能成了纸上谈兵。
就这样我在心底埋下了一个小小心愿。
互动留言:
为什么个人的命运如此难测?
什么条件下我们的前途会没有意外?教育的发展就需要达到这个目标:不让一个人的命运轻易改变,不使任何人的前途轻易毁掉。而这比早期教育也许要紧迫百倍。
关于早期教育,本段标题并不是故作惊人之语,也不是以否定一切的姿态引人注目,而是基于一种理性的思辨。对它不必完全否定,但更不要夸大其词、误导受众。本书后文解读部分,特别收录了一篇曾在《人民教育》杂志发表过的同题研究文章,恰是印证了“我”的心愿。
创新从教师开始
经过凤亮这一番非常时期的采访,倒也消解了几分寂寞,而且霍老师很乐意帮助更多的孩子。通过网络这种形式很高效,她面对的就不只是星光和三生堂了。
霍老师别具特色的教育故事和教学故事,回想起来俯拾皆是,其思维和方法之精彩独到,令凤亮惊叹。
为什么霍老师的班能接连创造奇迹?这不仅是说每次全市统考他们班都高居榜首,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很高超。这是因为霍老师带给他们的,对于学习的第一印象和终极印象都是快乐的,在她的孩子们的潜意识里,学习就是这么快乐和简单。
霍老师教改的成功B段曾经提过,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非常态可比。然而阅读量一大,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同学们的作业和习作中错别字多起来了。
她就启发同学们想办法,在班上成立了一个“错别字病院”。由病院的小医师即很少出现错别字的同学,分别给家长发去了诊断书——
“亲爱的家长:您好!最近我班同学作业本中的错别字多了。我班成立了错别字病院。报告您一个好消息,您的孩子当选为院长。向您表示祝贺,并请您帮助她做好工作。”
“……告诉您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您的孩子得了‘重病’,需要‘住院治疗’。请您不要着急,他会很快痊愈出院的。”
全班同学都成了这个病院的成员,不管治病的还是被治的,都兴高采烈,热情高涨。那些病号不但没有痛苦之情,反而主动参与,每当消灭一个错别字,病情减轻一点,他们就喜笑颜开,“治病”原来也是如此乐趣无穷的事情。
重病号住院治疗,轻病号门诊治疗,这里的医务工作者各司其职,尽责尽力。原本争取两周解决问题,实际只用一周的时间,班里的错别字现象就奇迹般地近乎消失了。全体同学都欢欣鼓舞,不光是学习上有了进步,他们还接受了一次特别的教育,在这次职业体验活动中,有了一种社会责任感。这种集体活动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对集体生活的参与就是一种教育,孩子们学会关爱学会协作。
同学们爱上霍老师的课,因为霍老师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就连枯燥的句子结构都能学得妙趣横生。霍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了四组,小组的名称非常新鲜,就叫“主语”、“谓语”、“宾语”、“状语”。霍老师说:“每个同学都写一个相应的词,然后每组出一位同学来念他的词,看一看能不能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我们轮流着念。”讲明规则,有趣的组合游戏开始了。结果真是“妙句横生”:“海汀同学在蓝天上翻跟头”、“大老虎和小花猫在床上打乒乓球”等。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习兴趣就更高了。
霍老师经常带领同学们玩各种学习游戏,这些活动都是他们班独创的。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创造,这种乐趣和境界他们一直都在体会。这天他们又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叫“赞祖国语言文化班会”,是展示祖国的语言文字魅力的。课桌分成了四个圈,四个小组展开了擂台赛。霍老师站在同学们中间说:“现在我们先说以‘一’字开头的成语,说出一个得一分,看哪组的分数最高。”……依次往下进行,正像进行到“八”时,某小组所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学们都瞪起了眼睛,平日那股聪明劲儿发挥到了极致。游戏远远没有到此为止,接下来是成语接龙、歇后语速接上下句、成语或谚语对仗,等等,真是创新无止境呀。
当了校长以后,培养青年教师就成了一项重任,她经常亲自示范教学,或者带着一帮青年教师听课。说到听课,霍老师太熟悉也太有感情了,她教过的班几乎都成了“明星班”,报纸采访,电台来录节目,搞电影电视的也来拍过现场,更有全国各地的教师同行前来听课观摩。她的日常课都通常得在千人大礼堂里开,否则“客人”太多盛不下。而当她有了更多机会听青年教师的课,也同样别有思路。学完一篇课文《水》,青年教师提了个问题,“同学们看看能不能说出与水有关的词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