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帅》第14章


尽,变成了李义明笔下的文字。
水水是生命之泉,所有生命诞生于神奇的水所有文明孕育于久远的河水是战争之源山因仙而灵地因水而贵冲突因水而发端战争因水而惨烈水受战争之害曾自豪雨水绵绵溪流淙淙心伤痛清澈的水变为污浊的河流动的欢歌成了肆虐的灾难昨天文明的摇篮今日疾病的温床李义明的这首诗是概括想像,也是刚过去不久的找水的亲身经历的感慨。刚到绥德鲁,正是由李义明负责解决医疗队的用水问题。
医疗分队到达绥得鲁后,供水很成问题,联合国的水源是一杂草丛生的小水塘,边上几个过滤的水罐,拉回来的黄汤,泥沙很多,日常用倒还凑合也就脏点,可医院开张一是用水量大,二是泥沙很容易堵塞仪器,找个好的水源成了当务之急。
学医的专家李义明知道,水是生命之泉,构成人体的70%是水,那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基础,远比食物更为人体所必需。然而,水同样是战争之源,纵观古今,文明古国的哺育离不开河流;横览中外,更有无数种族和部落为水而剑拔弩张,硝烟四起。利比里亚为非洲第二降雨大国,不曾料到,内战不仅杀戮生命无数,还毁坏了基础水利设施,疾病肆虐也引起水源严重污染,利比里亚国内各地将水居为奇货,该国成为世界上水资源最匮乏的地区。
踏上这片尚余有硝烟的土地,水一直是最恼人的话题。在首都蒙罗维亚过渡时期,水由联合国供应,可是量却极其有限。移师绥德鲁,植被茂盛,虫叫鸟鸣却不知道何处有可饮之水,片片山川,处处河流却囤不住老天赐下的甘露。医疗队最初的取水口,是一弯水面不足20平方米的沼泽地。沼泽地的水非常混浊,即使浅浅的一杯水也无法看清杯底,更可怕的是,再怎么处理也不达标,才用的净水器滤网就会被堵塞。
队长莫云飞将彻底解决供水问题的职责任务交给了李义明。李义明受命组队出征,带领五个人冒雨去找水源。
李义明率领的找水小组的汽车开出营地5公里,雨越下越急,路越走越泥泞,车子突然熄火了。原来泥土路被车子压出了个大水塘,中间横着几根直径半米的圆木,车轮刚好卡在木头之间了,连着发动了两次,没用,怎么办?
李义明走下汽车,卷起了裤腿,大家见状也立即跳下了车,脱皮鞋光脚后齐心协力站在车后,“一、二、三”,汽车象似没听见,纹丝不动,换了方向和位置,还是动弹不了。
“队长,找块石头垫一下应该就可以。”一个队员提议道。
“好的,找找看,有大石头吗。”李义明吩咐道。
队员们转了两圈,并没见着石头,空手回来了。
“嗯,换用木头吧。”李义明说,“我看这里森林多,树林里应该有干掉了的树木,弄过来可能管用。”
大家分头找,运气不错,木头找来了,四个队员负责抬车子,李义明管垫木头,一二三,车抬高了一点后,李义明立即把木头塞到轮子底下,就这一瞬间,车轮带起的泥水如泥石流般倾倒在李义明的身上。李义明眼前一片模糊,咬牙闭眼继续用劲,成功地把木头塞了进去,车子艰难地从泥浆里爬了出来。李义明全身湿透了。
“队长,你的衣服湿了,要不我们今天先返回营地吧。”一个队员关心着李义明。
“那可不行,我们急着要洁净水用呀。没事的,我擦擦脸就行了。身上湿点不要紧,我身体不错的。”队员将洁白的毛巾递给李义明。
汽车只能走大道,当汽车不能通过的地方,李义明就和队员们下车去细细找寻有洁净水源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一口当时已荒废了的枯井。五个人重新掘井,终于一股清水汩汩冒出井底。李义明和队员们欢呼雀跃,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之后,经过仔细检测和多次动态的水样分析试验,让李义明和大家高兴的是,找到的水源被确定可以使用。但是离水井500米远处,一座年久失修的木头危桥相隔,车辆无法进入,只能停靠在外。
李义明将情况汇报给莫云飞,莫云飞决定请工兵分队帮助解决取水的问题。工兵分队领导急医疗分队同胞之所急,迅速派人到医疗分队,一刻不停着手安装抽水泵,发电机,铺水管。安装好后,工兵分队派人专职负责看护水井,监测各种仪器的运转是否正常,不顾烈日炎炎,暴风骤雨,忍受非洲蚊虫的侵扰,从未放松过警惕!后来,水井边发生一次严重的氯气泄露事件,工兵分队战友排除各种可能的危害,顽强地保护好唯一的水源。同时,为了保证水的正常供应,采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戴着防毒面具,捂着厚厚的口罩,前往井边拉水!
正文 第二十章 怜惜女下属
莫云飞用有得当,李义明副队长主要负责解决医疗分队基本生活需要,诸如水源问题等,他本人则亲自带队对集装箱进行细致和科学的整理分类,安装调试设备,将种类繁多的药品井然有序地布置好。这一切都是为即将正式开业的中国维和二级医院作准备工作。这样的细致工作整整进行了两周,之后,莫云飞将医院开诊申请报告递交给联利团。2天后,联利团给予迅速批复“同意开诊”,这么快批复下来的原因是因为确有不少联合国官兵需要一个诊病看病的地方,另外一个原因当然就是联利团此前对医院的检查验收给他们留下了很不错的意见。开业的时间就定在了5月18日。
开业这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莫云飞率全体队员盛装列队于院前广场迎侯联利团官员。医院四周彩旗飘扬,鲜艳的五星红旗与蔚蓝色的联合国旗在医院上空显得格外耀眼。联利团总司令、战区司令及我军参谋长等先后来到,与中国维和医疗队成员亲切握手祝贺。鲜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飘扬在利比里亚上空,全体队员向国旗行注目礼。院子外面,绥德鲁当地民众聚集了千人,他们的目光中也充满了期待,就在大家翘首以待的时候,中国维和医疗队莫云飞队长郑重宣布:“中国维和二级医院从今日起正式开诊。”说这句简短的话时,莫云飞心情无比激动,有泪花在他双眼中闪烁,李义明、汪亮、张媛、朱闲、林慧、曹泰春、曾晓云、林之然、肖丽、向宝华、程志威、彭建业等队员们个个双眼充满的激动的泪水,百感交集。一个条件简陋的医疗旧阶段宣告结束,几个月来艰辛的筹备成绩显著,大家终于盼来了开诊的光荣时刻;中国维和医疗进入了新的篇章,一个全新的开始,当然,这同时意味着医疗分队将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遇到更多预料之外的情况要去处理,大家身上所肩负责任也因此同步增大。同样,这是一个值得庆祝和激动的日子,60个兄弟姐妹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解放军的神圣使命走到了一起,为了筹建二级维和医院,大家任劳任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为了和平,大家相聚在利比里亚,用每个人的双手创造着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切。医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开业无疑是极大地鼓舞人心。
莫云飞坐在久违的办公桌前,看着那熟悉却又陌生的一切,身边的每一张纸、一片药、一根针,乃至每一件大型仪器设备,全都是由他带领同事们亲手布置,亲手安装调试的。为了开诊的这一天,他和每个医务人员当过搬运工、建筑工、清洁工、修理工,甚至于还有木工、电工、泥瓦工和油漆工。上过厅堂,下过厨房,用双手挖过泥土,用双脚压过地基。白天,烈日下汗水在衣服上析出了厚厚一层雪白的盐霜;夜晚,头顶满天星斗在小小的水罐车边冲个凉,下雨的日子里常常分不清身上究竟是汗水、雨水还是水车里的水。终于,最艰难的日子过去了,即将开始新的生活。新的生活更有新的责任。莫云飞高兴之余更在好好地规划着下一步的工作。
看着队员们坐在宽敞明亮的诊查室里,看着空调吹出的仙雾般水汽中的丝丝清凉,莫云飞心里倍感安慰,好的工作条件才能够保证维和医疗的质量。面对着走进医院或是抬进医院的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身份的一个个病人,听着队员们手指在电脑键盘上敲击,那跳跃的声音是流动的快乐的感觉,针式打印机传出的声音也极为悦耳,可当音乐欣赏;窗外围墙边黑人们透过圈圈铁丝网投进来闪烁的目光,莫云飞知道,那是当地百姓对中国军人的羡慕和崇敬,这普通的一切让莫云飞感动。好事,大好事,医院正式开诊了,这将开始维和医疗分队真正的使命。等待医疗分队的会是怎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