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大怒,冷声道:“既如此,朕静观其变,倒要看道友怎么只手遮天!”说罢,乃拂袖而去!
准提道人这时已经冷静下来,问道:“道友,你说要遣弟子辅佐明君一统江山,但不知是哪国明君?若说出来,吾等也好知道顺逆!”
镇元子笑道:“这却多有不便!”
准提道人岂不知他不会说,只不过是将此事暗示众仙罢了。。
这一场龙华法会,前半段众圣演法,盛况空前。阐教五仙转投西方教,亦是彼此相得,一派喜气。不想到了后半段,竟大出接引道人本意,镇元子一意孤行,定下了封神之事。
众圣听罢,不管是敌是友,都是心头沉重。好端端一场龙华法会,就此不欢而散。
眼见众仙皆散,准提道人问接引道人道:“道兄,吾等是否还按原计行事?”
接引道人道:“师弟,他人等得,西方教却等不得。你我早知如此,事到临头,为何反犯踌躇?”
准提道人大悟,说道:“是我想差了。惭愧!惭愧!” 只因传法必乱,乱必封神。因此西方教东土传法,与地仙封神必然冲突,接引道人一语点破关键,准提道人乃明白其中因缘。
于是不久之后,准提道人仍遣燃灯道人等五仙往东土代传西法。
由于西方**,多以佛之名得传。因此东土之民,渐渐把这五仙当作佛门弟子,将燃灯道人与惧留孙都称作“佛”,将三大士称作“菩萨”。
却说镇元子回了万寿山之后,虽是为封神之事算计不休,表面仍是不动声sè,看花开花落,观云卷云舒,十分悠闲。
这一rì,突然半空凤凰鸣叫。环佩叮咚。童子清风明月来报:“女娲娘娘到了!”
镇元子道:“既是娘娘驾到,吾当出迎!”便至山门,接了娘娘法驾,至五庄观内,坐于云床之上。
女娲娘娘说道:“道友,前次共议封神之事,你以一己之力。独排众议,可是不得不行?”
镇元子道:“正是定要如此,无可奈何!”
女娲娘娘道:“既然如此,我便不再多问。也免得你为难!只是此事之艰难,你当心里有数。到时诸教圣人、天帝,都要来伐你。便是通天道友,也恐怕要与你为仇!”
镇元子道:“多谢娘娘提醒!风霜乃知劲节,此事rì后方得分晓!”
女娲娘娘又道:“正是如此!道友,我娲皇宫虽然只我与两位徒儿,危难之时。定当助道友一臂之力!”
镇元子正容一礼,道:“多谢娘娘!如此,可为同道矣!”
女娲娘娘道:“正是同道,可见汝道之不孤!”镇元子哈哈大笑。
女娲娘娘待镇元子笑罢,说道:“道友,你可知我今rì前来,实是有事相商?”
镇元子道:“娘娘大驾光临,必有要事,还请说来!”
女娲娘娘道:“上次凌霄宝殿之会。我听了你一番言语,回去细细思量。虽然还不通透,但亦深觉有理。今rì来,乃是要到道友这里,求取一份功德,也好稳得圣位无忧!”
镇元子一惊,说道:“娘娘说笑了,贫道这里哪有偌大功德求取?若有,贫道亦取之矣!”
女娲娘娘一笑,也不解释,说道:“道友,可愿同往幽冥一游?”
镇元子知道其中必有缘故,乃说道:“固所愿尔!”
于是二圣出了万寿山五庄观,下到幽冥世界。
二圣在幽冥立定,举目望去,只见幽冥虽广,昏昏昧昧,冷冷清清,生灵少有,一派萧条。还有不少火山、熔岩、毒泽、绝域,乃是上次四圣在幽冥大战所留,触目惊心。
女娲娘娘见了,问镇元子道:“道友,你看幽冥世界如何?”
镇元子叹了口气,说道:“乃是险恶之境,绝非福地。”
女娲娘娘又问道:“以道友之见,为何如此?”
镇元子未答,女娲娘娘先答道:“以我之见,乃是缺了源头活水!”
镇元子眼前一亮,说道:“娘娘见识高明!有水有山,方为灵秀,正是缺少源头活水。”
女娲娘娘道:“道友,我若引来源头活水,改造幽冥世界,这份功德可否?”
镇元子答道:“若得如此,rì后幽冥万众生灵,当永受娘娘之惠。此功德虽比不得补天,但也不差多少了。”
略一踌躇,说道:“盘古天地,轻动不得。此事贫道也做不来,娘娘如何做得来?”
女娲娘娘微微一笑,说道:“道友,你小瞧我了!你且看!”说罢,拿出一物,正是她那山河社稷图。
娘娘抚图言道:“当rì鸿钧老师赐下此宝,聚得补天功德。今rì又用来周全三界,岂非运数乎?”
说罢,将图一抛,那图便隐入空中不见。
陡然天地大震,惊雷炸响,就连九天之上的凌霄宝殿,亦是左摇右晃,把个玉帝王母,惊得神魂不定,忙唤值rì星官查验不迭。
就见幽冥世界之中,有一道大河生出,不知其始,不见其尾,汹涌澎湃,如同巨龙,蜿蜒而过,流遍大半个幽冥世界,最后注入九幽地穴之中。
至此,镇元子哪里还不知晓端倪?遂不由抚掌赞道:“娘娘真大智者也!如此演化山河社稷图,导天河入幽冥世界,将三界勾连而为一体,养育无数生灵。此功德之大,丝毫不逊于补天矣!”
其言未毕,果然有异香扑鼻,瑞气横空,无量功德降下,皆注入女娲娘娘体内。
女娲娘娘圣象益显庄严,笑道:“可喜大功告成,吾无忧矣!”
镇元子掐指算算,也道:“得娘娘之助,幽冥世界当有大造化,可再加罗酆六天。人书之上亦当再加六天神位!只是娘娘又失一至宝,诚为可惜!”
女娲娘娘道:“有舍方能有得,道友又何必执着?何况我尚有乾坤鼎、皂sè旗,亦足堪使用矣!”
二圣作罢此事,乃出幽冥,回了五庄观中。
二圣又谈了些闲话,镇元子突然想起一事,向女娲娘娘说道:“娘娘,太yīn星上那位,是天皇之前便开始受苦。但他曾有功德于万众生灵,不该永世受难、不得善终。贫道推其命数,他rì后当在yīn司领天师之位。解铃还须系铃人,如今封神已近,还望娘娘慈悲,前去解拔苦楚,化此孽缘!”
女娲娘娘闻言,道心大动,惊道:“道友不提,我几乎已忘得干净,惭愧!惭愧!。此事论其因果,是我有亏于心,自当一行。”
当即再也坐不住,起身道:“道友,可否同去?”
镇元子道:“贫道本yù前往,奈何山门之下,又来了一位有缘之人,尚需叮嘱,以成大事,实在无暇分身!”
娘娘掐指一算,知他说的是实情,便道:“既如此,我便去矣!”说罢,出了万寿山,往太yīn星而去。
且说太yīn星上,嫦娥见女娲娘娘到,连忙带了玉兔出宫,前来行礼道:“未知娘娘法驾光临,有失迎迓,还望恕罪!”
女娲娘娘止之道:“同是紫霄宫道友,何须多礼!”
那边吴刚却是心无旁骛,只一直以斧伐桂不停。
女娲娘娘见了,叹息一声,对嫦娥说道:“你二人受数千年苦楚,实乃我之过也!”
嫦娥心情复杂,对女娲娘娘拜道:“还望娘娘慈悲,解除苦难,如此感激不尽!”
女娲娘娘遂用手一指,只见吴刚体内,飞出一根线。
嫦娥化身掌婚牍,此物岂不识得?但这根红线乃是女娲娘娘亲手种下,乃是天地间第一根红线,上面又有太yīn之神的jīng气,因此唯有女娲娘娘能解,与其他红线,又大不相同。
只见此物,线分二股相并,上有一扣,如同yīn阳,下长如索。
女娲娘娘便将此物给了嫦娥,说道:“你万象图已化婚牍,手中红线也是用于万众生灵,除去霓裳羽衣,却无御敌之宝。今rì此物功成圆满,合该为你所得!”
便将那红线给她,又对她说道:“此宝名“因缘索”,又名“yīn阳扣”,大小如意,变化万方,捆人捆神捆仙,莫能逃脱,你可用以防身。”
嫦娥收了,拜道:“多谢娘娘!”又转目向吴刚看去。
只见那吴刚去了红线,却似乎仍不清醒,在那里痴痴呆呆站立,不知所从。
女娲娘娘明其意,叹道:“数千年痴迷,一朝大梦醒来,却不知身处何地了!”因将吴刚收到乾坤鼎中,对嫦娥说道:“他却另有机缘,当先往轮回走一遭,再修灵慧!rì后有缘时,我亦当尝他这数千年辛苦!”
嫦娥大喜,又代为拜谢了!
此事既了,女娲娘娘转身yù归,嫦娥留之道:“娘娘今rì前来解拔苦厄,又赠至宝于我,我也有一物相谢!”
女娲娘娘笑道:“你居蟾宫,足难出户,只有玉兔与桂树相伴,又有何物谢我?”
这本是玩笑之语,不料嫦娥果真拿出一物,乃是一个铃铛,只有巴掌大小,与娘娘道:“此物是我偶得于太yīn星,不知其来,不知其用,只隐约知道此物不凡。得而不能用之,是无缘也,若强留之,恐是祸非福。故今交予娘娘,也算是得其所哉!”
小说推荐
- 地仙演义(春衫)
- 作者:春衫薄 问曰:何谓天人相犯?答曰: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是故人道益盛,天道益损,损之又损,至于衰微。此所谓天人相犯也!复问曰:天人相犯,结论如何?答曰:天人相犯既久,乃是末法之世!又问:何谓末法之世?答曰:末法之世,无法、无天、无信、无道!第一章游青城独驴寻蹊
- 最新章:第346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地藏演义
- 《地藏演义》作者:梦入珠玑第一章;割据王庭血戮王朝已经战火交织,群雄并起。各大门阀世家割地为城,高举着兼济则达天下的旗号,各自为政。王朝的开国大帝‘枭夜’以无上神通,采天地元气,浇铸七座永恒圣塔组成通天大阵,对应苍穹北斗,有脚踏七星帝王之势,镇压群雄。随后又以分权制,采取分化安抚的手段令血戮王朝暂时
- 最新章:第341章
- 地府演义
- 作者:关庆坤第一回 韩擒虎挂帅出征 牛蛇并逊让先锋笔者小时自览《幼学琼林,有“韩擒虎、寇莱公,死后为地下阎罗王”之句,至今记忆犹新,颇有感触,因此,借韩擒虎死后成为阎罗王的传说,演述一番阴间统一之事。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便有阴阳之分,上有天庭,下有地府,中有邦国。地府是管阴间鬼蜮之事,与阳间隔绝,其最高
- 最新章:第65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